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创伤分级诊断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急诊收治的148例创伤性骨折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4例)和研究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方式,研究组采取创伤分级诊断急救方式。统计两组患者急诊抢救阶段和院内延续治疗阶段治疗指标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急诊明确诊断率、急诊抢救成功率和转运至院内科室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急诊抢救过程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院内延续治疗阶段死亡率、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急救诊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分级诊断通过评定创伤性骨折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而及时采取不同的急诊救治策略,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的改变.专家预测,到202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是现在的2倍,而到2050年,65岁以上的人口构成比将达到20%,而目前这个数字大约在12%左右[1].创伤在65岁以上老年人的致死因素中排第5位[2].创伤患者的病死率约为12%,而65岁以上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大约为28%[3].目前,老年创伤性损伤患者不断增多,他们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加之老年患者各器官系统所固有的生理老化现象,使得其创伤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都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创伤患者.现将老年创伤患者的创伤特点、治疗与预防及组织器官的修复再生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17%[1].该骨折中粉碎性骨折极不稳定,复位效果差,畸形愈合后对腕关节功能产生影响,造成握力减低、腕关节僵硬、旋转障碍和创伤后骨关节炎等并发症[2].笔者于2006年11月~2008年11月,采用捏持桡腕关节处向下牵引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2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人物介绍     
面部创伤常因发生意外而引起,如车祸、烧伤等.创伤发生后,因血液、脱落的牙齿、组织碎片、组织水肿以及呕吐物等,易致呼吸道梗阻.因此,急诊手术前,应首先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必要时立刻行气管插管,并通过X线检查颈椎的损伤程度,若提示有颈椎骨折,在全身麻醉插管时需小心,勿移动颈椎.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行手术治疗[1].自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36例面部创伤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技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和会诊模式用于腹部创伤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腹部创伤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实施会诊模式,研究组实施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急诊、转运和院内诊治阶段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明确主要诊断耗时和急诊室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研究组患者主要诊断准确率、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急诊抢救过程死亡率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转运成功率、转运及院内救治过程死亡率和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可增强腹部创伤患者急诊诊治的时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腕关节面3 cm内的松质骨骨折,是临床骨折中常见的类型,占全身骨折病例的20%,占急诊骨折的17%,常见于因跌倒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及因高能量创伤后的年轻患者[1].由于约50%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为粉碎性骨折并涉及关节面,从而影响腕关节活动,如果治疗不及时及治疗方式不当,不仅短期会导致腕关节疼痛,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行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将78例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行择期手术,观察组实施急诊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积极采取急诊手术,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急诊绿色通道在创伤性膈疝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急诊创伤绿色通道进行抢救。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治疗结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25例患者到达医院立即启动创伤通,所有创伤通道人员到位时间(5±5.5)min,到达医院至手术时间(60.7±6.2)min。23例入院后行急诊手术,另外2例均于入院后第2天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70%,死亡率为8.00%,治疗成功率为92.0%。 结论急诊创伤绿色通道的设立可大大缩短受伤至手术时间,以最迅速的方式使创伤性膈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提倡更多的医院建立"急诊创伤绿色通道",使更多的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介入血管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但如出血血管隐匿,介入手术困难[2].我们对靶血管隐匿的3例急性出血患者采用介入造影及栓塞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上肢动脉缺血疾病(Acute upper- limb arterial ischemia)与下肢动脉缺血疾病相比临床少见[1],人群发病率约为每年1.2 ~ 3.5/10万人[2].2000年1月-2011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血管外科共收治20例急性上肢动脉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手术治疗.患者随访1~ 77个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策略与数字化临床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踝关节周围损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其中踝关节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发生率居关节内骨折首位[1].据报道,在英国每年有302 00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就医,其中42 000例较为严重[2];在美国每年有26 0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就医,其中25%需手术治疗[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着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模式进行医治,研究组患者采用急诊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时间和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明显比研究组高,且研究组的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时间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在临床上采用急诊一体化的救治措施,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开放性肱骨髁上骨折为肘部比较严重的创伤之一,容易产生血管、神经损伤,造成肘内翻及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等严重的并发症[1].本院在1995~2005年间,共手术治疗开放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1例,对其中有比较完整随访资料的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就急诊手术时机、术中对血管、神经的处理和骨折的固定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以创伤中心建设后(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救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组,创伤中心建设前(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救治的12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从患者入院至急诊手术或急诊ICU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分别为[51(47,57)min]、[97(87,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4(1.8,9.3)d]、[4(2,10)d],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5.5(15.8,39.0)d]、[21.5(12.8,41.5)d],总住院费用分别为[41259.0(26950,81599)元]、[51872.5(29629,97837)元],以上项目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2.7%(13/102)、24.6%(3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中心建设能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急诊创伤患者心理应激障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研究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探讨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应激特点及规律,为急诊临床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工作的需要。近年来,笔者对接诊的急诊创伤患者进行创伤评分(trauma scor,TS),然后按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量表(PCL-C)评分,发现急诊创伤患者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20例,实施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实施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内脏再出血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内脏再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合理实施急诊手术,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及后期再出血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运动可以引起创伤 [1],大约占急诊患者的7% [2],有时高达22% [3],其发牛率与交通意外、家庭事故和工伤相当.由于大多数运动创伤造成患者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因此这些患者通常被转至骨科运动医学门诊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在妇科急诊创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妇科急诊盆腔创伤患者13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CRP水平,并检测创伤患者手术前后血液中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本院130例妇科急诊盆腔创伤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检测CRP发现,盆腔创伤患者CRP检测结果(36.6±8.9mg/l)较正常对照组(1.8±0.6mg/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130例妇科急诊创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发现,手术治愈后患者CRP水平降低(6.86±5.12mg/l),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手术前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P水平的检测对于妇科急诊创伤的诊断及创伤的转归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530-1533
[目的]探讨使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8年2月~2014年5月本科使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的56例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护理,未因护理不当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均按治疗计划拆除Ilizarov外固定器,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疗效确切,良好的整体护理措施,确保了手术疗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应用CRAMS评分法规范基层医院急诊创伤患者院内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RAMS评分法用于院内转运急诊创伤患者的效果,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收治的1 532例急诊创伤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转运,即接诊护士凭借个人经验判断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护送、由谁承担护送任务;对2012年收治的1 609例急诊创伤患者于转运前、到达病区后应用CRAMS评分法进行动态评价,根据转运前CRAMS得分确定护送转运人员资质,完善转运前准备。结果应用CRAMS评分法转运急诊创伤患者后,护送人员资质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均P<0.01),患者转运过程中心脏骤停由3例降至零。结论CRAMS评分法在急诊创伤患者转运中的动态评价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伤情识别能力与转运风险评估能力,能规范护送人员资质,促进转运前充分准备与告知,提高创伤患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