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和MRI检查,并以病理或随访结局最终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MSCT与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分析和检测费用和检测时间,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SCT与MRI诊断预测脊柱结核的价值。结果 以病理或随访结局最终确诊结果为标准,MSCT诊断的准确度为84%(38/45),与病理或随访结局最终确诊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371);MRI诊断的准确度为93%(42/45),与病理或随访结局最终确诊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0.731);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MSCT预测脊柱结核的AUC为0.675,预测价值较低;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MRI诊断预测脊柱结核的AUC为0.844,预测价值较好;MSCT诊断检查费用高于MRI诊断,检查时间长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与MRI均能够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之间高度疑似AP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行螺旋CT、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2种检验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其诊断的漏诊率、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在螺旋CT诊断AP的漏诊率、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22.4%、77.6%、76.7%;MRI诊断的漏诊率、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6.1%、93.9%、93.3%;两者相比MRI明显优于螺旋CT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CT对AP诊断均有诊断价值,但MRI检查更为准确灵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117例,均行MRI、MSCT检查,比较MRI、MSCT单独与联合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检出率、MRI、MS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各病理特征的检出率。结果采用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检出率为88.0%(103/117),采用MSCT诊断检出率为80.3%(94/117),MRI、MSCT联合诊断检出率为98.3%(115/117),联合诊断检出率均高于MRI、MSCT单诊断(P<0.05);MRI检查在中央瘢痕或纤维分隔、中央瘢痕延迟强化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8.6%(92/117)、82.0%(96/117),且均高于MSCT检查57.3%(67/117)、63.2%(74/117),MSCT检查对周边或中央异常增粗、扭曲检出率为42.7%(50/117),高于MSCT检查13.7%(16/117)(P<0.05)。结论 MRI联合MS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检出率较高,且联合检测可增强病理特征鉴别,有助于与其他类型肝脏疾病区分,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在颈椎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31例怀疑颈椎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131例中X线片显示87例有颈椎病影像表现;58例CT显示颈椎病图像特征,另有17例无异常;49例进行MRI检查,43例有颈椎病影像表现。结论 X线片、CT、MRI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颈椎病诊断中各有优势,根据病情、年龄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采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诊断,探究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共256例,其中软骨损伤74例,内侧半月板损伤9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4例,对患者采用关节镜和CT与MRI进行诊断,对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关节软骨损伤患者CT与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4%和85.1%,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CT与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6%和87.8%,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CT与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8%和78.6%。结论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采用CT和MRI进行诊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综合磁共振成像(MRI,1.5T或3T)多种序列与多排探测器CT(multidetector CT, MDCT,16或64层)动态增强扫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个月内接受腹部MDCT与MRI检查且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2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男18例、女3例,年龄44~74岁,共计29个病灶),病灶最终确诊方式包括组织病理学诊断,结合介入治疗中肿瘤染色及其他临床、影像学检查,或通过综合临床资料、典型影像学表现及至少一年的随访获得良恶性最终诊断。影像学结果由2名以上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共同进行评价,对所发现病灶进行5分法计分,通过ROC曲线及卡方检验比较分析MRI与MDCT的诊断结果。结果: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的SHCC,这两种检查方法的Az值分别为0.795(MDCT)及0.974(MRI),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 5)。MDCT诊断SHCC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50%;MRI诊断的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100%,但两者敏感度及特异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度χ2=0.835, P=0.360;特异度χ2=1.379, P=0.240)。结论: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上SHCC的诊断能力优于MDCT。  相似文献   

7.
邓元明  张龙  温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962-96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进行MSCT成像,并与DSA作对照观察。结果MSCT腹部血管成像检出变异动脉10例,门静脉癌栓25例,动静脉分流15例,与DSA的检查结果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技术,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血管走行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为临床特别是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诊断证实,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与MRI检查。记录肿瘤一般情况与2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纯螺旋CT、单纯MRI、螺旋CT联合MRI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52例患者中,经CT平扫,肿瘤病灶与肝组织界限不清者约77%,肿瘤病灶与肝组织界限清晰23%;肿瘤形态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约67%,其他病例肿瘤类型呈圆形、类圆形;增强扫描后发现肿瘤内部逐渐强化。与CT平扫相比,MRI平扫的肿瘤形态与之相同,但MRI图像质量更清晰,T_1WI低信号,T_2WI不均匀高或略高信号,大部分早期信号边缘强化,延迟扫描后病灶呈渐进性强化。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4%,高于单纯螺旋CT诊断(65%)与单纯MRI诊断(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与MRI均是诊断肝内胆细胞癌的有效方法,单纯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诊断,而CT联合MRI诊断用于该疾病诊断时,可大大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16层螺旋CT与1.5T MRI扫描法诊断小肝癌的效果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回顾性病理分析和临床随访的64例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依据检查手段分为CT组(32例)和MRI组(32例),影像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为对比依据.结果 检查CT组32例41个病灶,MRI组32例38个病灶,小肝癌病灶检出率CT与MRI平扫分别为75.0%和93.4%,差异有显著性(P<0.01),增强扫描分别达到了97.2%和98.3%,MRI组略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RI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增强扫描可提高两者检出率,且增强CT和MRI扫描可以更清楚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优于平扫.CT与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增强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比较CT和磁共振成像(MRI)2种方法在临床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FLLDH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T及MRI的2种检查方法获得诊断率、诊断部位以及影像学征象等资料来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2种影像检查方法在FLLDH阳性诊断率、不同病变部位诊断以及影像学征象3个方面的检查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用于FLLDH诊断均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均可作为临床医师确定手术方案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卵巢囊腺瘤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就诊的疑似卵巢囊腺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检查结果;分析卵巢囊腺瘤影像学表现;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及MRI在卵巢囊腺瘤中的诊断价值,计算CT及MRI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疑似的90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明确卵巢囊腺瘤77例(浆液性49例,黏液性24例,交界性4例),卵巢囊腺癌13例。行CT检查明确为卵巢囊腺瘤65例(浆液性42例,黏液性20例,交界性3例),卵巢囊腺癌25例;MRI检查明确为卵巢囊腺瘤72例(浆液性46例,黏液性22例,交界性4例),卵巢囊腺癌18例。CT及MRI在卵巢囊腺瘤检出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囊腺瘤诊断中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MRI检查均高于CT检查(P<0.05);Kappa检验显示:CT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不佳(Kappa=0.350,P<0.01);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0.729,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0T MR拢相位梯度回波肝脏加速容积采集序列(liver acceleration volume acquisition, LAVA)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 MSCT)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为HCC的患者,分别行CT及MRI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增强扫描检查.MRI序列包括常规T2W和T1W平扫、增强LAVA动态扫描和2D梯度回波T1W扫描.结果 30例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共有45个HCC结节(15个直径<1 cm).3.0T-LAVA及MSCT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0%、90.0%、95.6%及89.0%、70.0%、85.5%.MSCT对于HCC"快进快出"的特征样强化显示率为67.0%(30/45),而3.0T-LAVA序列达89%(40/45),但强化峰值时间点不同,动脉早期5个,动脉中期25个,动脉晚期10个.同时,3.0T-LAVA清晰显示了病灶供血动脉(20个)、引流静脉(10个)及病灶对邻近血管的推压(10个)和侵犯(3个).结论 3.0T-LAVA更能全面显示病灶的强化特征和细微形态特点,对于HCC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撷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抽签法为主,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增强CT诊断,观察组予以MRI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肝内病灶、肝外病灶个数比较,观察组较多(P<0.05)。结论 MRI可显著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扫描到更多的肝脏病灶,效果确切,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磁共振和64排CT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从本院2016年2月至9月接受治疗的膝关节外伤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磁共振和64排CT扫描检查,对比2种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对于膝关节外伤以及相关骨质损伤、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优于64排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和64排CT在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均有效,但磁共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ONB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除了1例位于上颌窦未分期外,A期0例,B期3例,C期6例,D期1例。MRI分期与临床分期一致。6例行弥散加权成像,均呈稍高和高信号。结论 ONB多起源于鼻腔顶部,沿鼻腔生长伴邻近骨质破坏,易侵犯筛窦、眼眶及颅内,强化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我院获取病理和手术确认的胸腹部CD患者18例运用磁共振和CT检查,对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予以评价。结果经磁共振和CT检查,4例多发性肿块大小在1.0~4.5 cm,14例局限性肿块的平均直径超过3.3 cm。肿块表现为类圆形或圆形,部分具有分叶。11例CT平扫中,除4例伴有钙化,余下7例平扫均具有较均匀的密度。10例高度强化,动脉期出现明显强化,表现为类似于同层大血管的强化方式。有8例为轻、中度强化,其中,不均匀中度强化2例,均匀中度强化5例,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结论在胸腹部CD的诊断中,磁共振和CT检查均可对疾病特征进行清晰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的多排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及MRI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于受伤后1 h至1周内行16排螺旋CT和(或)MRI检查,其中,膝关节19例,髋关节4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图像均传递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表面遮盖法、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5例并行MRI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关节囊均出现脂肪-血液界面征,其中1例CT可疑骨折,行MRI检查明确诊断。23例患者中,单液-液平面的17例,双液-液平面6例,液-液平面最上层均为脂肪。结论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在多排螺旋CT及MRI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多排螺旋CT及三维重组可作为检查首选,MRI是诊断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最佳影像学方法;积脂血症可作为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86例胸部外伤临床考虑有肋骨骨折患者行胸片检查后,再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运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显示肋骨骨折。结果 86例患者中,胸片显示167处肋骨骨折,25处可疑骨折,16例未见明确骨折;而多层螺旋CT扫描后并运用VR及MPR结合共显示肋骨骨折213处;胸片25处可疑骨折,在多层螺旋CT图像上显示22处骨折,排除3处骨折;胸片16例未见明确骨折,在多层螺旋CT图像上显示24处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组合对肋骨骨折的诊断较常规的胸片提供更加丰富的影像信息,能显示肋骨骨折位置、形态、数量及合并症,在对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EGIST临床资料和CT、MRI检查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肠系膜3例,大网膜2例,腹腔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腹壁1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影,3例内部密度均匀,6例内部密度不均,可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可见线条状强化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MRI扫描显示较大的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影,实性部分T1呈稍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2例信号均匀,6例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内部见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扫描6例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区无明显强化,3例肿块呈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为EGIST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在EGIS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 选取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术前2例行CT横断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1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单纯平扫.总结此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共7个病灶.患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性:6个病灶位于近中线大脑深部,边界一般较清楚,CT检查呈略高密度,MRI检查显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显著均匀强化,其中1例呈斑片状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