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严重烧伤患儿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重度及以上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入院时、伤后7 d、伤后14 d、伤后21 d的血常规及血清IL-6结果。根据患儿是否出现脓毒血症,分为脓毒血症组与非脓毒血症组;根据患儿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同时综合考虑患儿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TBSA)、是否伴有吸入性损伤、是否行机械通气等指标,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伤后7 d及伤后14 d IL-6联合LMR对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预测IL-6及LMR对严重烧伤患儿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脓毒血症组与非脓毒血症组患儿是否伴有吸入性损伤、是否行机械通气、TBSA、淋巴细胞绝对数及伤后7 d、伤后14 d、伤后21 d IL-6水平和LM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是否行机械通气、有无脓毒血症、TBSA、IL-6水平和LM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6与TBSA呈正相关(P <0.05),LMR与TBSA呈负相关(P <0.05);伤后7 d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联合LMR诊断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7,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59.3%,比单独IL-6诊断更有效(P <0.05);伤后14 d IL-6联合LMR的AUC为0.713,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69.0%,比单独IL-6诊断更有效(P <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伤后7 d低LMR组和高LMR组患儿住院期间总生存率分别为54.0%和94.8%,伤后14 d低LMR组和高LMR组患儿住院期间总生存率分别为25.0%和98.4%。伤后7 d低IL-6组和高IL-6组严重烧伤患儿住院期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8.0%和55.6%,伤后14 d低IL-6组和高IL-6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45.8%。结论 对严重烧伤患儿,伤后7 d、伤后14 d IL-6联合LMR对脓毒血症诊断及患儿预后评估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5):425-428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及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断为严重脓毒血症的116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NLR、血清肌酐、血糖、早期乳酸清除率等指标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116例患者依据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53例)和死亡组(63例),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lpan-Meier分析显示,NLR与总生存时间相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与总生存率有关的NLR和APACHEⅡ评分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NLR(P=0.016)和APACHEⅡ评分(P=0.040)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高NLR、APACHEⅡ评分与脓毒血症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应重视NLR及APACHEⅡ评分异常升高的脓毒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AS患者80例(AS组)及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计算NLR和PLR,比较两组NLR和PLR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诊断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行联合诊断试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组NLR、PL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5(1.66,3.35)vs 1.50(1.23,2.09),P<0.01;147.94(104.11,188.80)vs 105.75(89.55,148.0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诊断A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95%置信区间(CI):0.615~0.772,P<0.01],以最佳截断值(1.64)为诊断标准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58.0%;PLR诊断AS的AUC为0.662(95%CI:0.580~0.756),以最佳截断值(120.91)为诊断标准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2%和63.0%。联合诊断试验结果显示,NLR与PLR并联试验(NLR/PLR)诊断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和50.0%,NLR与PLR串联试验(NLR+PLR)诊断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2%和75.0%。结论 NLR和PLR对AS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6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32例健康体检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s%,N%)、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s%,L%)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含量,计算NLR,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WBC、N%、NLR、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患者WBC、N%、NLR、CRP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P〈0.05);而L%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降低(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NLR与WBC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76,P〈0.05);NLR与CRP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533,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NLR明显增加,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病情评估及预后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高血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随访6个月,比较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其亚型水平。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事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27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109例体检健康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根据MP-IgM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组和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组.比较三组NLR、PLR表达水平,建立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2例ITP儿童作为观察组,记录入院时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以同年龄段51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NLR对儿童ITP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NLR(0.75±0.59)和对照组的NLR(0.76±0.36)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LR对儿童ITP的诊断无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胰腺炎(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组标准的93例确诊为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ARDS柏林标准,按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阳性组和ARDS阴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及NLR。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LR、白细胞计数(WBC)对AP并发ARDS的预测价值。结果 93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其中ARDS阳性组18例,ARDS阴性组75例。两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淋巴细胞计数(ALC)、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及心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最佳临界值为:NLR 15.43、WBC 17.05×109/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NLR 0.948、WBC 0.869,联合检测为0.955。NLR和WBC串联检测时预测AP发生ARDS的特异性最高,为100%;NLR和WBC并联检测时预测AP发生ARDS的敏感性最高为是88.9%(误诊率11.1%)。结论 NLR、WBC与AP并发ARDS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AP并发ARDS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类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脓毒症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351例,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87)和非脓毒症组(n=264).所有患者均进行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32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72 h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分为PIS组(56例)和非PIS组(27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探讨PIS的影响因素,并评估NLR、PLR和PNR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 PIS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高于非PIS组,淋巴细胞计数和PNR低于非P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OR=1.150,95%CI:1.048~1.261,P=0.003)、PLR(OR=1.006,95%CI:1.002~1.009,P=0.002)和PNR(OR=0.978,95%CI:0.958~0.997,P=0.024)是PIS的独立影响因素。NLR预测PIS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  相似文献   

12.
齐冉冉  靳玮  郭希让  柴昌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6):2906-290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的196例TAO患者(TAO组)的临床资料.按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将TAO组患者分为非活动期组(CAS<3分,101例)和活动期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高血压病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2016 年11 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在50~80 岁,且住院时间≥7 d的118 例高血压病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7 d是否发生SAP将所有患者分为SAP 组及非SA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分析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与入院后第1、3 及5 天的NLR值及白细胞(WBC)值的相关性,并评价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3 及5 天的WBC 及NLR 的变化以及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评价不同时间各个指标对SAP 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与入院后第3、5 天的NLR 水平第3 天(r =0.360,p =0.000);第5 天(r =0.390,p =0.000)及WBC 水平第3 天( r=0.220,p =0.015);第5 天(r =0.200,p =0.031)呈正相关。SAP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3 及5 天的NLR 值分别为(10.89±3.05)、(12.42±3.75)及(9.28±3.31)。其中,第3 天的NLR 值达到最高峰。且在第3、5 天中,SAP 组的WBC 与NLR 值均大于同期的非SAP 组(p <0.05)。入院后第3、5 天的NLR 及WBC 均能很好地预测SAP(p <0.05),2 个时间的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NLR 的曲线下面积(AUC)(第3 天为0.943,第5天为0.924)大于同期WBC的AUC 值(第3 天为0.823,第5天为0.809)。将NLR 与WBC 联合后不能增加曲线下面积。结论入院后第3、5 天的NLR 值对于评估SAP 在临床上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369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频下降型82例,高频下降型37例,平坦下降型105例,全聋型145例;男性145例,女性224例;平均年龄(50.2±10.5)岁.按照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分型统计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NLR,分析其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结果]全聋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7.0×10~9/L组与≤7.0×10~9/L组痊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7.0×10~9/L组与≤7.0×10~9/L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为无效与有效、显效、治愈3种疗效患者NL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低频下降型与其他3种类型NLR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突发性聋患者4种听力曲线类型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LR均可反映预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LR高则预后好,支持炎症理论在突发性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中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较其他3种听力曲线类型高,提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是评估突发性聋预后的可靠指标,在评估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时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之比( WM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对首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急诊或择期PCI治疗患者104例。观察入院时的WMR和NLR与行介入术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的相关性。结果 WMR、NLR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r=0.623,P<0.05;r=0.575,P<0.05);发生MACE事件组患者WMR、NLR、hs-CRP均高于未发生MACE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WMR(≥0.487)、高NLR(≥3.136))、高hs-CRP(≥7.515)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WMR(≥0.487),NLR(≥3.136)、hs-CRP(≥7.515)均为MACE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OR=4.392,95%CI(1.338~14.423),P=0.015;OR=5.082,95%CI(1.276~16.241),P=0.021;OR=3.289,95%CI(1.067~10.134),P=0.038]。结论 WMR联合NLR对行首次介入治疗的ACS患者6个月内MACE事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高WMR、NLR、hs-CRP均为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女性和子痫前期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PLR)的变化以及孕早期NLR和PLR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485名孕妇(97例子痫前期、388例正常妊娠)及同期体检的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计算并比较其NLR和PLR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孕早期NLR和PLR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孕早、中、晚期,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的NLR、P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非妊娠组相比,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组NLR从孕早期开始升高,孕中期达到最大值,孕晚期下降;PLR从孕中期开始降低,孕晚期达到最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孕期,NLR和PLR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孕妇年龄和孕前体质量指数均无关。孕前肥胖、高龄和初产因素的联合模型预测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孕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辅助诊断二尖瓣环钙化(MA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71例MAC患者作为MAC组,选取同期超声心动图结果正常的非MAC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超声学指标,血常规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的NLR、PLR和其他血液学指标,并绘制NLR和PLR诊断MA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MAC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对照组(P <0. 05); MAC组总胆固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对照组,NLR和PLR高于对照组[3. 14(2. 56,5. 11)比2. 57(1. 94,3. 03),201. 65±43. 06比123. 91±49. 00],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 <0. 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R诊断MAC的最佳截断值为3. 13,曲线下面积为0. 74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 3%和80. 6%; PLR诊断MAC的最佳截断值为135. 31,曲线下面积为0. 7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 2%和75. 0%。结论 MAC患者NLR和PLR均存在异常变化,可作为MAC辅助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效果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9):1492-149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纳入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37例,根据3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15例)和死亡组(n=22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成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科第1、3、5、7天及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计算NLR;比较其在不同组间的变化;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测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第1天NLR显著升高(P<0.001),对早期脓毒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59),远远优于WBC(AUC=0.788),与中性粒细胞比例(NEU%)(AUC=0.942)相当;第7天WBC、NLR是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30 d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21)。结论:NLR可以作为一个简便有效的辅助指标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尤其对于急诊、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