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非瓣膜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情况,为制定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 ,先从北京市城区选择8所三级医院和7所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由内科医生对门诊随机抽取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取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58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3例,患病率22.8%,其中78例发生在房颤诊断后,与房颤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13.4%.年龄(χ2=17.040,P<0.001)、房颤病程(χ2=33.300,P<0.001)、高血压病(χ2=9.933,P=0.002)、糖尿病(χ2=8.038,P=0.005)、冠心病(χ2=5.046,P=0.025)、血脂异常(χ2=8.192,P=0.004)的暴露水平在脑卒中和非脑卒中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房颤病程、糖尿病、血脂异常增加脑卒中患病危险,OR值分别为1.06、2.08、1.82、1.79,95%CI不包含1.调整年龄、性别、房颤病程的影响后,具有3个和4个危险因素者脑卒中患病危险分别为没有危险因素的4.36倍和4.51倍.结论 年龄、房颤病程、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增加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多个危险因素的聚集致脑卒中的患病危险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发生除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外,还应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非瓣膜性房颤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以来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每日给患者服用一定量的阿斯匹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栓堵塞发生率分别是1.61%和8.61%,两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6.2%和5.71%,但是两组患者的出血严重程度构成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有较好的疗效,而且用药比较安全,几乎没用什么不良反应,患者服用后血栓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彭海涛 《中国卫生产业》2012,(27):104+106-104,106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同期的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对多种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分析,糖尿病病史、高血糖、内外动脉狭窄等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卒中的临床病情发展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在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对相关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尽最大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99例,根据3年随访过程中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心率、血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慢性肾病、胃肠道疾病情况;进行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记录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前后径。记录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D二聚体。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3年随访期间,99例患者中死亡17例(17.17%,死亡组),生存82例(82.83%,生存组)。死亡组患者年龄、心率、高脂血症比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心力衰竭比例、心功能分级、慢性肾病比例、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以及高血压比例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比例、疾病种类、左主干病变比例、糖尿病比例、胃肠道疾病比例、血栓和出血评分、超声心动图指标、血红蛋白水平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控制在1.8~2.5,观察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卒中或血栓事件发生率以比较治疗效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肝肾功能变化以比较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卒中或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244例NVAF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菌分析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年龄、病程、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以细菌为主,多为革兰阴性菌,前三位的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37例肺部感染患者病变主要位于右肺下叶,占32.43%,感染患者的肺损害以单纯浸润性病变为主,占62.16%;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清蛋白、球蛋白、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NVAF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高龄、病程长、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减少、CRP增高是NVAF伴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0月建立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队列。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在全市46个社区中招募到12 340名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队列人群进行为期5年(2008年10月—2013年12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结果】上海市35~75岁社区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5年累积发病率为1 572.12/10万。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84,95%CI 1.062~1.106)、高血压病程(OR=1.021,95%CI 1.008~1.034)、吸烟(OR=1.774,95%CI 1.286~2.448)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OR=1.284,95%CI 1.107~1.490)。【结论】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5年累计发病率较高,年龄大、高血压病程长、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重症肺炎的病原菌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肺炎165例;根据肺炎的程度将肺炎患者分为一般肺炎组134例和重症肺炎组31例,分析肺炎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卒中部位、意识障碍情况及侵入性操作等临床资料,归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年1月-2018年1月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症肺炎的发生率为7.47%(31/415)。31例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79.31%,革兰阳性菌6株占20.69%,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50%,对万古霉素、头孢呋辛、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较敏感。意识障碍、COPD、糖尿病史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炎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给予观察组华法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栓塞的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在非瓣膜性房颤病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依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对照、观察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胺碘酮及其华法林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令其服用达比加群酯+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对照、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45%和94.52%,差异显著,同时,两组治疗前后各抗凝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而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抗凝指标提高更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0.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27%,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各抗凝指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2003~2005年通辽市6家医院4063例脑卒中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生活方式因素以及入院时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用Epi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72.47±34.79),(104.06±19.60)mmHg,血糖为(7.12±3.00)mol/L。以及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病率(分别为90.1%和55.2%)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52.28±29.05),(92.10±16.83)mmHg;血糖为(6.68±3.20)mol/L,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分别为77.5%,40.0%,P均<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C)水平(5.13±1.18)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38.5%,以及吸烟率为23.7%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4.99±1.17)mol/L,30.0%,20.0%,P均<0.01。结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更大,而高血压、高血糖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与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期相关联因素及其诊断应用.方法对该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4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以同期收治的另外4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总结归纳患者血糖水平、血脂谱、一般情况和血压等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血液粘稠度、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高血压史、冠心病、吸烟史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期中多项指标都与预后有联系,可称其为高危因素,临床上作为诊断监测的指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影响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病人及相匹配的100名健康对照进行调查,采用Epdata3.0建立数据库及SA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文化程度(OR=0.26,95%CI=0.14~0.47)、休闲中中轻度活动(OR=0.05,95%CI=0.01~0.42)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而患有高血压(OR=32.44,95%CI=4.39~239.99)、腰臀围比超标(OR=4.01,95%CI=1.19~13.45)及过去2个月经历负性生活事件(OR=12.97,95%CI=1.18~142.23)则为危险因素;血液中高白蛋白(OR=0.86,95%CI=0.75~0.99)及高密度脂蛋白(OR=0.32,95%CI=0.15~0.64)为保护因素。结论 影响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危险因素较多,其特异性危险因素有腰臀围比超标和过去2个月经历负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14.
15.
青岛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姜宝法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69-1371
目的探讨山东省青岛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和特点,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临床预防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2007年9月-2009年9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首次住院的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70岁)265例为病例组,同时间段在健康体检中心查体的健康人群(40~70岁)265人为对照组;调查并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超重、吸烟和饮酒8项研究指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的8项危险因素暴露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OR=1.428,7.422,5.055,4.886,3.139,1.487,3.274和1.800,均P<0.05);前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检测结果亦明显高于后者(P<0.01);病例组吸烟者吸烟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0.01)。结论青岛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在自然人群中暴露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高龄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随着人均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正成为人数增长最快的群体,该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预后差,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认识高龄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助于脑卒中的防治。笔者对本院收治的80岁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为预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714例复发性脑梗死及1237例未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DM)、吸烟、酗酒、颈动脉斑块等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并对结果分析、检验。结果复发组患者高血压病、吸烟、酗酒、年龄>60岁及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两组间糖尿病所占比率、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及软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性别、高龄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其致残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和预后,降低脑卒中的致死、致残率和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58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为轻型非致残性脑卒中和致残性脑卒中,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人口学特征;抽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测量患者血压,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比较不同神经损伤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FBG、TG、CHOL、LDL、Hcy水平比较均明显高于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致残性脑卒中患者HDL水平明显低于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2,P<0.001)。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079,P=0.779);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抽烟、饮酒习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习惯的患者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无吸烟习惯的2.365倍(95%CI:1.630~3.432);年龄每增加1岁,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1.024倍(95%CI:1.010~1.038)。TG浓度每增高1 mmol/L,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4.145倍(95%CI:3.544~4.849);Hcy浓度每增高1 mmol/L,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1.095倍(95%CI:1.013~1.185);而HDL为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00,95%CI:0.462~0.779)。结论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脂水平和Hcy水平不仅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还可及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各种资料;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方法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而文化程度、体力活动、生活自主程度、高密度脂蛋白(HDL)为保护因素;预测准确率高达92.8%。结论条件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疾病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3-12月收治的8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合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既往史、个人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青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收集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资料,与基线资料进行对比,评价其预后。结果观察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体检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吸烟习惯、饮酒习惯、脑卒中家族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判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吸烟习惯、饮酒习惯、脑卒中家族史)(OR=6.939、7.287、7.965、4.394、3.381、3.224、3.195)]。分析患者的随访资料,将其与入院后24h内神经功能评估结果、出院时预后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可以了解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对于青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能够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而有效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