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芳 《医疗装备》2021,(6):49-50
目的探讨孕期生殖道感染对母婴结局及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广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孕期生殖道感染分为感染组(30例)和未感染组(40例)。所有产妇进行对症治疗,记录感染组的治疗有效率,并比较两组胎膜早破周期、分娩周期及母婴结局。结果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感染组胎膜早破周期、分娩周期均早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略高于未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生殖道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需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治疗,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的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淳安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3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该院收治的无胎膜早破早产患者21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殖道感染状况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病、解脲支原体及混合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念珠菌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剖宫产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细菌性阴道病感染增加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解脲支原体感染增加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念珠菌感染增加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混合感染增加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P0. 05)。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解脲支原体及混合感染发生率较高,生殖道感染会给母婴结局带来不良影响,临床应针对孕期生殖道感染加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和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3年1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孕产妇纳入研究组,另择同期132例胎膜早破未合并生殖道感染孕产妇纳入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孕产妇临床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孕产妇的病原学,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及母婴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孕产妇合并生殖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30.00%)、B族链球菌(12.50%)、假丝酵母菌(10.00%)为主,且混合感染(20.00%)较为常见;研究组结合珠蛋白基因Hp2-2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结局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和新生儿结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膜早破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占比最高为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较为常见。结合珠蛋白基因Hp2-2基因型孕产妇具有易感性,可影响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冯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5,(9):1379-1380
目的:通过分组对比分析,研究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下生殖道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90例初产单胎P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宫颈分泌物培养有菌生长者为研究组,52例培养无菌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组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和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5.79%(6/38)、23.68%(9/38)和7.89%(3/38),对照组分别为15.38%(8/52)、13.46%(7/52)和17.31%(9/5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53%(4/38)和2.63%(1/38),对照组分别为13.46%(7/52)和3.85%(2/5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ROM合并下生殖道感染者,在积极抗感染及期待治疗下,可以明显延长孕周,而不增加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预防控制策略以降低发生率,提高围生期母婴安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2月足月胎膜早破产妇83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正常分娩产妇90例为正常组,采用回顾调查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产妇引产流产史、妊高症、糖尿病、阴道炎宫颈炎史及性生活等分布率分别为25.30%、14.46%、15.67%、32.53%、26.51%,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胎及多胎妊娠、瘢痕子宫、胎位异常及巨大儿等分布率分别为9.64%、12.05%、14.46%、10.84%,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顺产、阴道助产、剖宫产等分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分别为14.46%、13.25%、10.84%、6.02%、13.25%,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易发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控制降低其发生率,改善母婴围生期结局与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生殖道感染状况,并观察不同孕周、不同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孕28~36+6周单胎头位PPROM孕妇120例,其中孕28~33+6周组60例,孕34~36+6周组60例,取两组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及细菌培养,对无临床感染征象者采用保守治疗延长孕周,对于胎儿已成熟、有宫内感染或胎儿宫内窘迫者终止妊娠,比较两组阴道分泌物异常率及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孕28~33+6周组孕妇病原体阳性率61.67%(37/60)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孕妇病原体阳性率38.33%(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主要病原体为革兰氏阳性菌(G+)、支原体、假丝酵母菌及混合感染,且孕周越小混合感染比例越大;孕28~33+6周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3+6周组潜伏期在48 h以内的胎儿宫内窘迫、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潜伏期在48 h以上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4~36+6周组潜伏期长短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生殖道上行感染关系密切,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在保守治疗延长孕周的同时需综合判定感染征象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产妇生殖道微环境和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及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96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胎膜早破组)及同期96名正常、足月产妇(对照组)。所有产妇均于孕35~37周行生殖道微生态检查(包括阴道菌群分析、病原菌检测、pH检测),并收集阴道灌洗液,检测免疫炎症因子[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人防御素5(HD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追踪母婴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酸杆菌异常程度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B族链球菌、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6.67%、44.79%,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阴道pH异常率、微生态失调率为67.71%、84.38%,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阴道灌洗液中SIgA、HD5及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产褥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膜早破产妇生殖道存在菌群微生态失调、B族链球菌感染、阴道pH异常、免疫炎症反应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早产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62例胎膜早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孕期生殖道感染分为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78例,观察组给予相应治疗,统计有效率,并对比两组孕妇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46.43%,有效率为94.05%;观察组胎膜早破时间及分娩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妊娠延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率、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感染率、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期生殖道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感染率、胎盘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严重影响妊娠结局,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以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胎膜早破产妇292例(早破组)及同期住院无胎膜早破分娩产妇200例(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同时观察分析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早破组细菌性阴道病、衣原体感染及念珠菌感染阳性率与对照组各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早破组围产儿的早产率与对照组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早破组围产儿的感染率与对照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应重视孕期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对生殖道感染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预防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南浔区人民医院就诊的PPROM产妇173例,其中合并生殖道感染产妇102例(感染组),无生殖道感染产妇71例(未感染组),观察随访产妇与新生儿结局,比较两组残余羊水指数。结果 生殖道病原菌主要以解脲支原体为主占30.39%,多种病原菌感染占19.61%。感染组残余羊水指数(10.87±2.03)cm明显低于未感染组的(14.02±2.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和剖宫产比例分别为19.61%、22.55%、20.59%和80.39%,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的7.04%、9.86%、8.45%和6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比例分别为(5.50±2.01)分、30.39%、26.47%和8.82%,明显低于未感染组的(7.11±1.84)分、16.90%、9.86%和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并发症,本研究通过探讨孕产妇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应对胎膜早破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医院产科收治的126例胎膜早破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非胎膜早破者60例为对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率及母体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胎膜早破组生殖道感染总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殖道感染总阳性率20.00%(χ2=33.601,P<0.001),胎膜早破组胎盘早剥、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胎膜早破组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孕周、破膜时间、免疫力低(P<0.05)。结论胎膜早破可能与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相关,孕周、破膜时间、免疫力低为影响胎膜早破并发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感染干预对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胎膜早破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感染GBS的待分娩孕妇100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A、B组,另选同期未感染GBS孕妇50例为C组,A、B组均进行药敏试验,以观察当地GBS耐药性;A组选择药敏中敏感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至分娩,B、C组不予治疗;观察药敏试验结果,不同组别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及母婴结局。结果 A、B组100例孕妇中对青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率均>90.00%,A组50例孕妇采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其余13例为青霉素过敏孕妇,采用克林霉素抗感染治疗;三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新生儿1min及5min Apgar低于A、C组(P<0.05);三组产妇产褥感染、宫内感染、羊水污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胎膜早破、剖宫产发生率高于A、C组(P<0.05);三组新生儿胎儿窘迫、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新生儿肺炎及窒息发生率高于A、C组(P<0.05)。结论孕妇生殖道GBS可增加胎膜早破、母婴不良结局,通过抗感染治疗,可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改善母婴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院内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调查并探究对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本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3970例GBS感染检测,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妊娠不良结局。结果:3970例孕妇中103例GBS感染,感染率2.6%,纳入感染组,非感染孕妇中随机选取103例纳入非感染组;感染组年龄≤30岁组感染率(68.0%)高于>30~35岁组及>35岁组,感染组胎膜早破发生率(18.5%)高于非感染组(4.9%),绒毛膜羊膜炎(6.8%)、新生儿肺炎(13.6%)、胎儿生长发育迟缓(8.7%)、新生儿感染(7.8%)、胎儿宫内窘迫(9.7%)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0、4.9%、1.0%、1.0%、1.9%)(均P<0.05);两组产妇分娩期发热、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发生GBS感染增加胎膜早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临床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HBV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8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医院进行孕检的健康孕妇128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并对比2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结局等。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0.47%、17.44%、6.98%、34.88%、16.28%,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死胎、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为11.63%、6.98%、13.95%、20.93%,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中发生妊娠期并发症50例(并发症组),未发生妊娠期并发症36例(无并发症组)。并发症组的TBIL、AST、ALT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均<0.05);并发症组整体HBV DNA载量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 妊娠期合并HBV感染会产生不良母婴结局,肝功能异常及HBV DNA载量均是导致不良母婴结局的重要因素,对于此类孕妇临床应注重产前肝功能的检测,及时给予阻断治疗,尽可能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胎膜早破产妇120例(观察组),其中足月胎膜早破产妇7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41例,同时选取正常足月分娩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产妇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结果观察组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感染率以及生殖道总感染率分别为26. 67%、12. 50%、15. 00%及50. 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未足月胎膜早破支原体、细菌及生殖道感染率分别为46. 34%、26. 83%和82. 93%,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有生殖道感染产妇产褥感染率为25. 93%,明显高于无生殖道感染产妇(P<0. 05);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发生新生儿肺炎的比例为50. 00%,明显高于无生殖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病原体感染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比例较高,同时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胎膜早破分娩的母亲和新生儿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与胎膜早破到分娩间隔时间相关的新生儿和母亲的结局。方法;对1998年1~12月在我院分 娩的 32w以后的所有胎膜早破154例按胎膜早破到临产的时间分为4组:12 h以内、12~24 h、25~48 h、超过48 h,观 察4组母婴感染情况,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手术分娩情况。并对43例取胎盘胎膜送病理检查。采用X2检验进行 统计学处理。结果:胎膜早破到分娩的时间愈长,母婴感染率愈高,胎儿宫内窘迫及手术产率亦增加,胎盘胎膜发生重度 羊膜炎愈多。结论:胎膜早破后24 h内分娩,能获得最好的新生儿和母亲结局。  相似文献   

17.
韩爱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680-368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PROM)对分娩方式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6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8~34周,34+1~37周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不同孕周的两组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母亲产褥病率、产后失血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孕周越小,新生儿死亡率越高;对于孕28~34周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体感染情况。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妇科门诊就诊自感不适,可疑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33例被检妇女中有2952例患有生殖道感染,其发病率高达77%。感染的病原体依次为解脲支原体(UU)54.98%、霉菌(M)24.56%、衣原体(CT)11.84%、细菌性阴道病(BV)10.13%、人型支原体(MH)5.52%、滴虫(D)1.08%、革兰阴性双球菌(NG)0.47%。结论2952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主要病原体是解脲支原体及霉菌。在妇科门诊妇检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做进一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查明原因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徐建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744-4746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65例。按孕周大小和胎膜早破潜伏期长短分为六个组,分别为妊娠28~31+6周,潜伏期≥72 h组23例(A组),潜伏期<72 h组16例(B组);妊娠32~33+6周,潜伏期>72 h组17例(C组),潜伏期<72 h组24例(D组);34~36周,潜伏期≥24 h组30例(E组),潜伏期<24 h组55例(F组)。对各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和母婴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2~33+6周,不同潜伏期母体并发症和剖宫产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出生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6周,不同潜伏期新生儿并发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32周前胎膜早破的孕妇,在给予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尽可能延长孕周,首选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妊娠32~33+6周胎膜早破的孕妇,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可酌情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妊娠34~36周胎膜早破的孕妇,建议在全面评估早产儿存活能力后尽早给予计划分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制定对应预防策略,以期为临床预防疾病、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发生胎膜早破的240例孕妇的孕检资料,根据其是否足月分为足月早破组(180例,孕周≥37周)与未足月早破组(60例,孕周<37周)。分析两组孕妇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孕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统计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与足月早破组比,未足月早破组孕妇未婚/离异、有流产或引产史、存在腹压增加、产检次数<5次、B族链球菌感染、解脲支原体感染占比均升高,而血清Cu、Zn水平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流产或引产史、腹压增加、产检次数<5次、B族链球菌感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血清Cu、Zn水平降低均为影响孕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OR=1.081、1.089、1.079、1.077、1.080、1.092、1.069);与足月胎膜早破组比,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中新生儿体质量低下、新生儿肺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