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肿瘤140例的RCCEP发生率。观察250 mg和125 mg阿帕替尼两个剂量组治疗50例单药卡瑞利珠单抗诱发RCCEP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140例晚期实体瘤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RCCEP发生率:贝伐珠单抗组为93.3%,安罗替尼组为72.7%,呋喹替尼组为47.6%,瑞戈非尼组为70.6%,阿帕替尼组为14.0%。阿帕替尼较其它抗血管生成药物显著降低RCCEP发生率:贝伐珠单抗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0 1);安罗替尼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0 1);呋喹替尼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5);瑞戈非尼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0 1)。观察50例晚期实体瘤不同剂量阿帕替尼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诱发RCCEP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提示42例250 mg阿帕替尼治疗组有效率为97.6%,8例125 mg阿帕替尼治疗组有效率为87.5%;两个剂量组均未出现≥G3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结论  阿帕替尼较其它抗血管生成药物更显著降低卡瑞利珠单抗的RCCEP发生率,低剂量阿帕替尼可有效安全地缓解RCCE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评估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14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伴有EGFR突变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奥希替尼及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其脑转移病灶疗效并评估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20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的100例局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尼妥组(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与贝伐组(贝伐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尼妥组、贝伐组与对照组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7.2%及60.0%,尼妥组和贝伐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尼妥组与贝伐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尼妥组与贝伐组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程度以及SCC降低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贝伐组高血压发生率为33.4%,明显高于对照组(10.0%)和尼妥组(12.9%)(P<0.05),尼妥组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除高血压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初步探究奥希替尼联合两种不同机制的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肺腺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肺腺癌细胞PC-9(E19 del)和H1975(E21 L858R/E20 T790M),CCK-8法检测奥希替尼及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处理肺腺癌细胞48 h后的抑瘤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9和H1975肺腺癌细胞对奥希替尼敏感且呈剂量依赖性。奥希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较同等浓度的单药奥希替尼可增加对PC-9和H1975细胞株的抑瘤率(P<0.05)。低浓度奥希替尼联合高浓度阿帕替尼(1 000 nmol/L)的抑制作用与高浓度奥希替尼相当(P>0.05)。随着联合的阿帕替尼浓度的升高,对PC-9和H1975细胞抑瘤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不同处理因素对PC-9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H1975细胞(P<0.01)。随着奥希替尼浓度的上升,p-EGFR、p-AKT、p-ERK磷酸化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结论: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会进一步增强对EGFR敏感突变或T790M突变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奥希替尼与阿帕替尼联合使用具有很强的抑瘤活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奥希替尼单药或与抗血管形成药联合作用可能是进一步下调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5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作为二线或多线治疗.结果 35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有效率为54.29%,疾病控制率为82.86%.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高血压、蛋白尿等,大多为轻度.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安全有效,患者可耐受,是复发性卵巢癌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含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均采用含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方案共1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方案均以2周为1周期,其中采用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方案2例,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伊立替康方案9例,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方案4例。贝伐珠单抗5mg/kg 静滴,d1;雷替曲塞2mg/m2静滴15min,d2;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1h,d2;奥沙利铂85mg/m2静滴2h,d2。结果 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PR 2例,SD 10例,PD 3例,有效率为13.3%,疾病控制率为80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1个月(95%CI:3.404~6.813个月),中位OS为11.5个月(95%CI:8.985~13.930个月)。毒副反应主要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3~4级毒副反应以食欲减退、恶性呕吐、疲乏和血小板减少为主。结论 含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的疾病控制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可推荐为Ⅲ期临床研究方案以及二线或二线以上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杀伤胃癌NCI-N87细胞的协同增敏作用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曲妥珠单抗组(0.1、1、10μg/ml)、阿帕替尼组(1μmol/L)及曲妥珠单抗(0.1、1、10μg/ml)+阿帕替尼(1μmol/L)组对NCI-N8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CI-N8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HER-2、VEGFR2、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CCK-8检测提示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能够抑制NCI-N87细胞增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q值计算提示曲妥珠单抗与阿帕替尼具有协同抑制NCI-N87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联合组NCI-N87胃癌细胞凋亡较单药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空白对照组、阿帕替尼组(1μmol/L)、曲妥珠单抗(0.1μg/ml)组及曲妥珠单抗(0.1μg/ml)+阿帕替尼(1μmol/L)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0±1.28)%、(5.8±1.63)%、(8.0±3.92)%和(21.6±6.85)%。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组与空白对照组、曲妥珠单抗及阿帕替尼单药组比较,HER-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可能通过下调HER-2蛋白及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协同抑制NCI-N87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抗新生血管形成是目前胃癌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目前治疗晚期胃癌的VEGF及VEGFR通路抑制剂包括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阿帕替尼、瑞戈非尼、索拉非尼等,这些药物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在宫颈癌肺转移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中心医院2015—2018年间收治的宫颈癌肺转移患者资料。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肺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分层分析使用贝伐珠单抗组与未使用贝伐珠单抗组的预后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31例宫颈癌肺转移患者。7例(23%)仅发生了肺转移, 24例(77%)发生了多部位转移;复发后9例接受了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和放疗, 22例仅接受化疗;15例(48%)接受了贝伐珠单抗治疗, 16例(52%)未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平均无进展生存(PFS)时间20.5个月, 平均复发后生存(SAR)时间20.0个月, 平均总生存(OS)时间40.5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治分期(HR=6.247, 95%CI为1.294~30.156, P=0.023), 复发后未接受手术或放疗者(HR=5.903, 95%CI为1.211~28.780, P=0.028), 复发后未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HR=21.475, 95%CI为3.637~126.818, P=0.001)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复发后未手术或放疗者, 接受贝伐珠单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含贝伐珠单抗不同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截至2017年7月31日有关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2 6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包括单药和联合化疗)前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无治疗组(HR=0.65,95% CI:0.53~0.78,P<0.001;HR=0.83,95% CI:0.71~0.98,P=0.020),但前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及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P=0.001,0.008)。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与持续治疗组对比,两者的PFS和OS相当(HR=1.05,95% CI:0.56~1.71,P=0.830;HR=1.11,95% CI:0.92~1.35,P=0.270),而后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疲乏和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前者(P<0.001,0.020,0.040)。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比较,贝伐珠单抗抗抗联合厄洛替尼组能改善PFS和OS(HR=0.81,95% CI:0.67~0.96,P=0.020;HR=0.81,95% CI:0.67~0.99,P=0.040),但贝伐珠单联合厄洛替尼组3~4级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P<0.001)。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联合低毒化疗药物或厄洛替尼,均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患者可耐受,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维持阶段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基于中国肝癌人群的Ⅲ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的网络荟萃分析,为我国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从PubMed、EMBASE、Cochrane等公共数据库中搜索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研究数据,提取出主要人群为中国肝癌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收集每项RCT研究的主要临床研究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或总生存期(OS),以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风险比(HR)值及95%置信区间(CI)。通过网络荟萃分析,得出各治疗组间的交叉效应值。结果 在经过严格入排标准筛选后,最终筛选出7项中国肝癌人群一线治疗RCT研究,共纳入2804例受试者。经过文献质量评价体系,证实了纳入的7项临床试验的数据结果可靠,均无影响试验数据发生偏倚的高风险因素。上述7项RCT研究,试验组(包括仑伐替尼、多纳非尼、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替雷利珠单抗)相比对照组(索拉非尼)的死亡风险有明显降低(HR=0.68,95%CI:0.61~0.76,P<0.05)。其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结果最好,对比索拉非尼,使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宫颈癌患者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外周血miR-21、miR-130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化疗耐药的老年晚期宫颈癌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进行治疗。采用RT-PCR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miR-21、miR-130表达水平,分析miR-21、miR-130水平与贝伐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外周血miR-21、miR-130表达水平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老年晚期宫颈癌患者经贝伐珠单抗治疗后患者外周血miR-21、miR-130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经贝伐珠单抗治疗后不同治疗效果患者外周血中miR-21、miR-130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01),且CR组、PR组外周血中miR-21、miR-130水平明显低于PD组(P<0.05)。外周血miR-21、miR-130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老年晚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miR-21、miR-130水平在经贝伐珠单抗治疗后明显下降,其可能作为贝伐珠单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发挥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ⅢB期或Ⅳ期复发型卵巢癌患者,其中多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联合组)28例,贝伐单抗组32例,分别给予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贝伐单抗方案进行4个周期的治疗.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和贝伐单抗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7%和81.2%,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6.4%和43.7%.贝伐单抗组OS为7.0个月,联合组OS为7.3个月;P=0.63.贝伐单抗组与联合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0.0%和42.8%,3~4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3.8%和24.9% (P=0.001),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3.0%和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型卵巢癌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进展期胃癌化疗效果不佳.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新手段.目前这些策略主要包括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道的靶向治疗、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道的靶向治疗、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近期有关HER2、EGFR、VEGF、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阿帕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拉帕替尼、RAD001 (everolimus)等综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报道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FOLFIRI组(n=21)采用伊立替康(CPT-11,180 mg/m~2,d1)+甲酰四氢叶酸钙(CF,400 mg/m~2,d1)+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d1;然后5-FU,2400 mg/m~2,以微量泵进行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n=21)采用贝伐珠单抗(每2周5 mg/kg,d1)+FOLFIRI方案。2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至病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结果 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6%和61.9%,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FOLFIRI组(P=0.03)。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FOLFIRI组(90.5%vs 61.9%,P=0.03)。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6个月和10.0个月(P=0.000)。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贝伐珠单抗组增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P=0.002)、出血(P=0.001)和蛋白尿(P=0.035)。结论 FOLFIRI方案化疗联用贝伐珠单抗提高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并延长了PFS,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6.
时淑珍  于韦韦  张捷  曲范杰 《癌症进展》2013,(5):461-464,479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FOLFIRI组(n=21)采用伊立替康(CPT一11,180mg/m2,d1)+甲酰四氢叶酸钙(CF,400mg/m2,d1)+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推注,d1;然后5-FU,2400mg/m2,以微量泵进行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n=21)采用贝伐珠单抗(每2周5mg/kg,d1)+FOLFIRI方案。2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至病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结果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6%和61.9%,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FOLFIRI组(P=0.03)。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FOLFIRI组(90.5%US61.9%,P:0.03)。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分别为6.6个月和10.0个月(P=0.000)。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贝伐珠单抗组增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P=0.002)、出血(P=0.001)和蛋白尿(P=0.035)。结论FOLFIRI方案化疗联用贝伐珠单抗提高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并延长了PFS,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和雷替曲塞分别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147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7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7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随访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ORR和D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位PFS和O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I-II级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III-IV级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卡培他滨,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获得相近疾病控制和生存获益,同时还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移植瘤动物实验探讨奥希替尼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构建EGFR T790M突变的H1975人肺腺癌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低剂量奥希替尼组、高剂量奥希替尼组、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每组各5只小鼠,给药  方法  奥希替尼2.5 mg/kg/d或5 mg/kg/d,采用每天灌胃处理;贝伐珠单抗5 m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接种后和给药期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给药2周后处死裸鼠,活检整个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HIF-1α、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  给药2周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较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HIF-1α、VEGF表达率和MVD显著降低(P < 0.05),p-EGFR、p-AKT和p-ERK表达减少(P < 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P < 0.05),上述因子均明显降低(P < 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比较,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p-EGFR、p-AKT、p-ER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两个联合组之间,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2),上述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贝伐珠单抗能够显著增加奥希替尼对伴EGFR T790M突变的肺腺癌移植瘤的杀伤能力。贝伐珠单抗与奥希替尼协同作用是通过降低肿瘤中VEGF表达,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抑制EGFR下游信号通路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Ⅲ/Ⅳ期胃癌的效果及对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Ⅲ/Ⅳ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进行放化疗,其中对照组同步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氧化应激反应、PFS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SH-PX、SOD均升高,MDA均下降,且观察组GSH-PX、SOD均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PFS、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蛋白尿等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Ⅲ/Ⅳ期胃癌较单独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能有效改善近期疗效,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A组26例应用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B组26例应用鸦胆子油乳联合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