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病例选自我科室门诊2010年1月~2011年3月接受孕期检查的HBV携带的132例孕妇,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孕妇于孕24周开始接受HBIG注射治疗,携带者孕妇于孕28周开始接受HBIG注射。结果:孕24周与分娩前的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疗效,总有效率为75.71%。而HBIG阻断HBV疗效大三阳孕妇较携带者和小三阳孕妇疗效不佳,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接受疫苗接种和HBIG注射后12个月,HBsAb(+)率为86.43%,与新生儿出生时HBsAb(+)率75.71%相比,有较大改善。结论:对HBV感染的孕妇在孕24周后注射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明显,新生儿出生后采用HBIG和HBV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国约有 1 0 %的人群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 sAg)携带者 ,其中 50 %是母婴传播所致 ,尤其是HBsAg和e抗原 (HBeAg)双阳的母亲所生婴儿的感染率高达90 %~ 1 0 0 % ,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 ,而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宫内传播是阻断乙型肝炎病毒 (HBV)母婴传播的关键性措施 ,近年来我们对 1 78例HBsAg阳性孕妇实施阻断宫内传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  2 0 0 0~ 2 0 0 1年在本院产科门诊检查的HB sAg阳性孕妇 1 78人 ,其中HBsAg和HBeAg双阳的孕妇35人 ,年…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选择2004~2006年血检HBV阳性30例孕期用HBIG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孕妇,HbsAg阳性阻断组17人,合并HheAg阳性13人。自孕28周起注射HBIG 2001U,每4周1次,共3次,新生儿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单一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11.1%,合并HbeAg阳性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阳性为46.6%,两组比较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孕妇于孕晚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阻断部分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但HbeAg阳性产妇阻断困难。  相似文献   

4.
宋淑慧 《中原医刊》2006,33(17):52-52,17
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做围产期保健的862例孕妇筛查HBV标志物HBVM,对98名HBsAg( )孕妇检测HBV DNA,并于妊娠28周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分娩,而因各种原因未做正规围产期保健、亦未曾检测HBVM的374名孕妇,入院时常规筛查HBVM,对46名HBsAg( )者检测HBV DNA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检测HBVM,观察两组新生儿的HBsAg( )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sAg( )者8例,占8.16%,阻断成功率达91.84%;对照组新生儿HBsAg( )者38例,占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正规的围产期保健,早检测HBVM、HBV DNA、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应用HB I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5.
韩意  韩朝  韩夏  韩冰洁 《河北医学》2012,18(7):976-978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病例选至我科室门诊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接受孕期检查的HBV携带的132例孕妇,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孕妇于孕24周开始接受HBIG注射治疗,携带者孕妇于孕28周开始接受HBIG注射.结果:孕24周与分娩前的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疗效,总有效率为75.71%.而HBIG阻断HBV疗效大三阳孕妇较携带者和小三阳孕妇疗效不佳,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接受疫苗接种和HBIG注射后12个月,HBsAb(+)率为86.43%,与新生儿出生时HBsAb(+)率75.71%相比,有较大改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HBV感染的孕妇在孕24周后注射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明显,新生儿出生后采用HBIG和HBV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宫内感染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晓英  皮红  黄进  于立  赵玲玲 《重庆医学》2006,35(16):1491-1493
目的 观察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9月~2005年11月血检HBV阳性36例孕期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孕妇作为A组,2004年9月~2005年11月血检HBV阳性23例孕期未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孕妇作为B组.A组自孕28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每4周1次,共3次;B组仅定期产检;分娩时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 A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 )率13.9%,明显低于对照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5),A组中大三阳脐血HBsAg( )检出率明显高于乙肝携带者和小三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B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孕妇于孕晚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HBeAg( )阻断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246例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123例。对照组仅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及新生儿均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出现宫内HBV感染率分别为22.76%和9.76%,一年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HBV感染率分别16.26%和1.63%,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及一年后对应HBsAb阳性率分别为8.13%、76.42%和27.64%、94.31%,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及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降低HBsAg阳性情况患者所产新生儿HBV感染率,同时能使新生儿对应的HBsAb转阳率有效提高,最终使HBV的传播阻断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索最佳免疫方案.方法:选择HBsAg检测阳性孕妇共99例为研究对象,按检测时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依据乙肝疫苗接种方式不同将试验组分为A组(皮内注射)和B组(肌肉注射).试验组孕妇于怀孕第28W、32W、36w分别肌注HBIG200IU;新生儿出生后分别于4 h、15 d、30 d肌注HBIG200IU,出生当日、1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5μg基因乙肝疫苗.对照组常规接种乙肝疫苗.随访儿童至5岁,监测血液中HBsAg和抗-HBs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8.36%和83.33%(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组和HBsAg单阳性孕妇组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77.78%和97.26%(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抗-HBs阳性率在一年时无统计学差异,但在5年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明显提高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对HBsAg单阳性孕妇的阻断率高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的乙肝孕妇60例,使用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对照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比较两组乙肝五项检查指标、宫内传染率和母婴阻断率。结果:观察组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所占比例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观察组HBV宫内感染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P<0.05);观察组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6.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的孕妇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实验组在妊娠28周开始每间隔4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共注射3次;对照组妊娠晚期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胎儿娩出后手挤脐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观察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新生儿感染情况中,实验组 HBsAg 与 HBeAb 均阴性69例,占86.25%,对照组为57例,占71.25%;仅 HBsAg阳性实验组10例,占12.50%,对照组18例,占22.50%;HBsAg与HBeAb均阳性实验组1例,占1.25%,对照组5例,占6.2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显著( P<0.05)。感染风险比较中,实验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9.09%,对照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13.0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低风险组26例,新生儿感染率15.38%,对照组孕妇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为21.7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高风险组3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15.63%,对照组孕妇高风险组34例,新生儿感染率为44.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妊娠晚期肌注 HBIG可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对于孕期 HBV-DNA极低风险或低风险的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而HBV-DNA高风险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可有效减少新生儿 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王小亚  靳爱华 《当代医学》2013,(18):111-112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做出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1年12月渭南市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392例在进行孕检过程中发现的"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分别为102例和290例。分娩时发现患"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分别为40例和20例,共60例。将在孕检中发现的患者做为实验组,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治疗;分娩时发现患有乙肝的作为对照组,检测新生儿出生后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母亲为"大三阳"的新生儿中,实验组有40例新生儿为HBV感染者,对照组有32例新生儿为HBV携带者;在母亲为"小三阳"的新生儿中,实验组有10例新生儿为HBV为携带者,对照组中有16例新生儿为HBV携带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组,新生儿感染HBV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对患有乙肝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HBV的几率,为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抽取2005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353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30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10ug加乙肝免疫球蛋白针100IU,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再次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100IU.B组123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10ug.结果:A组,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率为94.78%.B组,注射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阻断率为79.67%.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是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之一,此途径传播的婴儿至少可携带乙肝病毒十年以上.故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继军 《实用新医学》2007,8(8):719-721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全球广泛流行的一种传染病,我国属于高流行区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乙肝传播途径中,40%的HBV感染是经母婴垂直传播,因此研究其阻断对乙肝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用药方案对乙肝大三阳孕产妇发生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乙肝大三阳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接受治疗的情况将其分为A组孕产妇、B组孕产妇和对照组孕产妇,每组各50例患者。为A组孕产妇采用肌肉注射HBIG 200U的干预方案,为B组孕产妇采用肌肉注射HBIG 400U的干预方案。对照组孕产妇因各种原因未使用HBIG进行治疗。在3组孕产妇分娩7个月后观察其血清HBsAg和HBV-DNA的指数,并对3组孕产妇发生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的几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A组孕产妇中有8例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其血清HBsAg和/或HBV-DNA持续呈阳性,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几率为16.0%;有6例孕产妇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12.0.%。在B组孕产妇中有6例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感染率为12.0%;有6例孕产妇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12.0%。在对照组孕产妇中有19例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感染率为38.0%;有16例孕产妇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32.0%。A组孕产妇与B组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几率及其乳汁中HBV-DNA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产妇、B组孕产妇与对照组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几率及其乳汁中HBV-DNA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的孕产妇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妊娠并发症。结论:为乙肝大三阳孕产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宫内传播,为其采取不同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方案取得的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约有1亿多人感染乙肝病毒(HBV),而母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途径。利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孕期对母体进行免疫阻断,正在被国内外普遍应用,研究和探讨HBIG预防宫内感染乙肝的效果以及应用HBIG的方式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耍传播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所生婴儿83例,随机分为两组,全程预防组42例作为研究组,未全程预防组4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出生脐血抗-HBS检出率90%,较对照组抗-HBS检出率68.42%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中抗-HBS(>10mIU/ml)5%与对照组中(>10mIU/ml)2.63%无著性差异异.结论 HBIG全程预防作为阻断乙肝母耍传播,起到降低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62-62,66
目的:探讨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188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怀孕28周起开始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每隔1个月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及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率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5例,感染率为5.3%;对照组94例,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45例,感染率为47.8%;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70例(74.46%);对照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2例(2.12%)。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蛋白被动免疫方式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产时、产后新生儿主被动免疫,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所生婴儿83例,随机分为两组,全程预防组42例作为研究组,未全程预防组4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出生脐血抗-HBS栓出率90%,较对照组抗-HBS检出率68.42%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中抗-HBS(〉10mlU/ml)5%与对照组中(〉10mlU/ml)2.63%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IG全程预防作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起到降低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bsAg阳性孕妇晚期妊娠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HBV宫内传播的阻断作用及孕妇血清HBV-DNA水平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产检及住院分娩的慢性乙肝孕妇及其新生儿317例,根据荧光免疫定量和ELISA法检测结果分为4组:A组HbsAg(+)、HbeAg(+)、HbcAb(+)、HBV-DNA低水平(≤103cp/mL)组;B组HbsAg(+)、HbeAb(+)、HbcAb(+)、HBV-DNA低水平(≤103cp/mL)组;C组HbsAg(+)、HbeAg(+)、HbcAb(+)、HBV-DNA中高水平(≥104cp/mL)组;D组HbsAg(+)、HbeAb(+)、HbcAb(+)、HBV-DNA中高水平(≥104cp/mL)组。在妊娠第28、32、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400IU,新生儿于生后24h常规注射HBIG100U,并与于出生后0、1、6个月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检测新生儿脐血及出生后6个月、1年外周血乙肝抗原抗体六项。结果妊娠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宫内感染发生率为7.07%。结论妊娠晚期应用HBIG可以降低宫内感染发生率,HBIG阻断乙肝病毒感染在HBV-DNA低水平组效果比HBV-DNA中高水平组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孕晚期HBsAg阳性孕妇在孕晚期注射HBIG对乙肝病毒(HBV)宫内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通过对万方数据库检索,对国内有关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使用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三组母婴阻断的Meta分析OR值分别为0.38(0.26~0.55),0.29(0.19~0.44),0.37(0.27~0.50).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孕妇通过孕晚期注射HBIG能有效阻断HBV的宫内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