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30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题检索及关键词检索方法检索1978—2010年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糖周辨证治疗及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证候要素分析研究糖周的证候特点。结果:符合入选要求文献22篇。入选病例1912例,涉及10个证候,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气滞、寒凝、血虚,其中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6个证候要素检出率大于10%。南方、北方患者主要证候要素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近30年糖周证候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气滞、寒凝、血虚,表现了其本虚标实的病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近30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题检索及关键词检索方法检索1978—2010年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糖周辨证治疗及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证候要素分析研究糖周的证候特点。结果:符合入选要求文献22篇。入选病例1912例,涉及10个证候,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气滞、寒凝、血虚,其中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6个证候要素检出率大于10%。南方、北方患者主要证候要素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近30年糖周证候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气滞、寒凝、血虚,表现了其本虚标实的病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特发性疲劳的证候要素及常见证候。方法现况调查方法收集专病门诊268例特发性疲劳患者,分析其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结果证候要素共有8个,由高至低依次为气滞、气虚、火热、阴虚、血虚、阳虚、痰、血瘀。主要证候有气滞化火兼气虚162例,气机郁滞兼气虚84例、气阴两虚气滞化火83例,为主要证候组合类型,其他证候组合有气滞化火气虚痰阻、痰热郁滞兼气虚、气滞痰郁化火、气滞兼气(阳)虚、气滞化火气虚血瘀等。结论特发性疲劳临床以气滞、气虚与火热为主要证候要素,气滞化火兼气虚及气机郁滞兼气虚为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A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和临床方面的依据。方法:以150例行冠状动脉CT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由经验丰富的中医临床医生诊断为冠心病者100例,并将其分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寒凝7个中医证型,称为A组,体检正常者50例,称为B组,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血瘀是主要的证候要素,痰浊及阳虚次之。冠心病组患者的CACS及EAT体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候的钙化积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瘀的钙化积分最高,阳虚次之。不同中医证型的钙化程度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少量钙化多见于痰浊、气滞患者,轻度钙化多见于气虚、阴虚患者,中度钙化多见于血瘀、痰浊、阴虚、阳虚、寒凝患者,重度钙化多见于血瘀、气滞、阳虚、寒凝患者。结论:冠状动脉CTA的部分指标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其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的诊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分布特征。方法由确诊的20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填写四诊信息采集表,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症状、证候要素等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证候要素与HAMA分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前十位症状依次为急躁易怒、心情郁闷、胸闷喜太息、乏力疲倦、心慌多梦、短气、头身困重、神疲懒言、口干咽燥、口苦,证候要素依次为气滞、气虚、火热、血虚、阴虚、痰证、血瘀。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得到血虚、火热、痰证、气虚、气滞、阴虚聚为一类,血瘀为一类。中医证候要素"气滞""气虚"与HAMA分值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患者,证候以气虚、气滞为主,可以认为焦虑越严重,这些证候要素的得分也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近15年文献报道探讨胃癌术后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对近15年胃癌术后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对其证素的分布和组合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3个证素中,气虚频率最高(36.01%),其次为血虚(9.44%)、阳虚(8.74%)、气滞(7.69%)、阴虚(7.69%)等;作用靶点主要位于胃(37.18%),其次为脾(35.38%)、肝(9.03%)等。单一病性证素构成的证候有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气滞证、血瘀证等,累积频率8.24%。两病性证素的组合主要有气虚+血虚、阴虚+血虚、血虚+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等,累积频率4.39%。单一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靶点以胃、肾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气滞、阳虚、阴虚,表现为肾气虚、胃气滞、胃阳虚、胃阴虚,累积频率为83.52%。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两病性证素+单一作用靶点构成,组合有脾阳气虚证、胃气阴两虚证,累积频率为3.8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以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等为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证素规律.方法 选择83例PCO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PCOS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胞宫、肾,其次为肝、脾、肺;PCOS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阴虚、阳虚、血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阴虚、阳虚、血虚积分(P<0.01);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痰、湿、血瘀、热,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痰、湿、血瘀、热积分(P<0.01).结论 PCOS的病位以胞宫、肾为先,从胞宫、肾论治本病具有重要意义;虚证证素以气虚为主,实证证素以气滞为主,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单纯虚及单纯实的证素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采集4个研究单位诊治的929例DR患者的四诊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事先未经经验辨证的四诊指标提取证候要素。结果:得到23个公因子(即证候要素),经合并后,初步诠释为阴虚、气虚、血瘀、阳虚、痰、血虚、精亏、气滞、湿、热(火)10种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阴虚、气虚、血瘀、阳虚位居前4位,为DR的多见证候要素,此与中医关于DR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结论:因子分析是确定DR常见证候要素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取的证候要素,可作为DR辨证论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取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证候要素并分析其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探讨VAP的病机特点。方法:收集175例VAP患者病历资料,以基于信息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VAP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VAP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火热、痰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或2个、3个及4个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在VAP证候要素分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结论:基于信息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以用于提取证候要素,通过分析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发现VAP病机复杂,气虚、阴虚、气滞、血痰、痰浊是其主要病机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多系统疾病并见的证候要素特征。方法将124例老年多系统疾病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格式化的信息录入SPSS软件表格,其中计数资料以原有数据表示,计量资料以1或0表示,所有的数据进行格式化设置;中医证候要素按照病性及病位分别录入,有则计为1,无则计为0;计数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阴虚65.3%、气虚58.1%、火热41.1%、血瘀37.9%、气滞36.3%;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布:脾54.8%、肾49.2%、肝24.2%、肺23.4%。80岁以上年龄组气虚证发生率达75%,80岁以下组气虚证发生率为50%。气虚证组平均年龄最大(77.65±9.98)岁,火热证组平均年龄偏低(73.14±8.44)岁;气虚证较无气虚证患者年龄偏大,火热证患者较无火热证患者年龄偏小,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证候要素的有无与平均年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痰证多系统疾病并见组的疾病数目最多(6.00±1.83),与无痰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他证候要素的有无与老年患者多系统疾病数目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既往疾病中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肺病的老年多系统疾病患者复合证素的数目更多,证候更加复杂;患有慢性胃炎的老年多系统疾病患者复合证素数目较少,证候相对简单。结论老年多系统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特殊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 共收集3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按病程分层对证候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单纯虚证68例,占21.4%;单纯实证27例,占8.5%;虚实夹杂证223例,占70.1%.病程0~2年者可见以痰(湿)热互结为主的实证,病程2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多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随着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结论 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证型由热盛津伤、痰热互结逐渐向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证转化,血瘀证、痰浊证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常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同时点证候特点的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阴、阳类证中医证候组成特征。 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12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后1~3d、4~10d、11~30d3个时点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在3个时点的变化特点及阴、阳类证患者中6个基本证候分布的差异。 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风证的比率由1~3d的87.1%降到11~30d的79.3%(P〈0.01);火热证患者比率由1~3d的52.1%降到11~30d的38.7%(P〈0.01);患者痰证的比率由1~3d的67.1%降到11~30d的57.4%(P〈0.01);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比率在3个调查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个时点阴、阳类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类证患者中,风证、火证、痰证、阴虚阳亢证出现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P〈0.01),血瘀证、气虚证出现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组合在3个调查时点均以3个证候组合为主。阳类证患者中出现4、5个证候组合的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出现单证和两证组合的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阴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痰+血瘀+气虚组合和风+痰+气虚组合。阳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火+痰+气虚组合和风+火+痰组合。 结论:阳类证和阴类证证候组合最主要的区别为阳类证具有火热证特征,痰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阴阳分类的证候诊断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共收集3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按病程分层对证候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单纯虚证68例,占21.4%;单纯实证27例,占8.5%;虚实夹杂证223例,占70.1%。病程0~2年者可见以痰(湿)热互结为主的实证,病程2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多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随着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结论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证型由热盛津伤、痰热互结逐渐向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证转化,血瘀证、痰浊证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常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高龄老人中医体质与睡眠习惯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量表,对如皋、溧阳、太仓三地80岁以上健康老人开展中医体质调查与辨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健康高龄老人中医体质与睡眠习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晚起与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呈正相关;晚睡与气郁质呈正相关;早起与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呈负相关;早睡与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呈负相关;睡眠不规律与阳虚质、气郁质呈正相关。结论 相对晚睡来说,晚起导致的偏颇体质更多,对健康的损害更大,体现了中医重视阳气,以阳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治疗方剂用药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失眠症治疗方剂中的常用药物使用频数,总结归纳失眠症的主要病机及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症方剂286首,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结果: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是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常用药物,初步推测失眠症的主要病机是正气亏虚,阴虚火旺,痰湿内生,气滞血瘀等,基本病理变化为阳盛阴虚,阴阳失交,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微型积证"理论基础上,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提高动脉粥样硬化辨证论治水平。方法:1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四诊辨证为气滞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互结证、血虚痰瘀互结证、阴虚痰瘀互结证、阳虚痰瘀互结证证型,同时采集患者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积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证型分布有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比例最高,血虚痰瘀互结证比例最低。平均年龄存在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最大,阴虚痰瘀互结证次之,气滞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最小。各证型之间的血脂水平具有差距,其中气虚痰瘀互结型总胆固醇(CHO)水平最高,与气滞痰瘀互结、血虚痰瘀互结及阳虚痰瘀互结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以及阴虚痰瘀互结证IMT均高于其他三种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斑块积分较其他四个证型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各证型在平均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指卵泡成熟后不破裂排出卵子,而发生原位黄素化并分泌孕激素,使机体发生与排卵周期类似的变化,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1]。随着超声卵泡监测技术与促排药物的广泛运用,LUFS的检出率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不孕症患者中达25%~45%[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依据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决策树”所建立的中风证类判别函数式的辨证效果。 方法:针刺干预264例发病30d内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制定统一的证候调查表,患者发病的0~3d、4~10d和11~30d各时间段任一天调查1次,共调查3次,研究中风病基本证型的动态多时点评价结果及相关因素。建立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决策树”4个证型的贝叶斯判别函数式,并采用自身检验法和交叉核实法分别计算4个证型判别函数式的误判概率,检验其判别效果。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病6个基本证型30d内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风证80.7%、痰证68.9%、火热证52.7%、气虚证50.8%、血瘀证29.2%和阴虚阳亢证25.0%。3个时点内各证型得分均值和发生概率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其中血瘀证发生概率的下降速度最快。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证型表现以二证、三证、四证的组合形式为主,其中三证组合最多。发病3d内没有单证形式的病例。两两复合证主要表现为风痰证54.5%、风火证42.8%、气虚中风证40.9%、气虚痰阻证39.4%和痰热证35.6%,血瘀合并阴虚阳亢证的发生率最低,仅为3.8%。缺血性中风病发病30d内,高年龄组痰证和气虚证得分均值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气虚证得分均值和发生概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痰证得分均值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决策树”的21项中风病证候要素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判别法建立面红、便难、苔黄、短气、面色白光白或晦暗、耳鸣、手足心热、苔少等8个条目的判别函数式,精简后的判别函数式判别效能基本与精简前相同,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缺血性中风病发病30d内以风证、痰证贯穿始终,证的组合形式复杂,以三证组合为多。随着针刺治疗时间的积累,风、痰、火热、气虚、血瘀、阴虚阳亢等基本证候要素均逐渐减少,证的组合形式由复杂趋向简单。面红、便难、苔黄、短气、面色自光白或晦暗、耳鸣、手足心热、苔少等8个证候要素条目,在辨证过程中对于区分阴证或阳证、实证或虚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远期预后差别。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于广安门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191例,采集其住院时的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数据,出院后进行长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取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率)的发生及时间。结果5种证候要素慢性心衰患者的远期预后比较,从优排序依次为痰阻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阳虚证(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痰阻证者预后优于非痰阻证者(P=0.017);气虚证预后优于非气虚证(P=0.011);阴虚证预后与非阴虚证差异不显著(P=0.633);血瘀证总体预后与非血瘀证差异不明显(P=0.182),但在500 d后预后差于非血瘀证;阳虚证预后差于非阳虚证( P=0.002)。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较差,不同中医证候预后差异显著,其中气虚、痰阻可能为其早期常见证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阴虚可能贯穿于CHF的发展过程,血瘀在病程早期可能作用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血瘀证者预后较差,且晚期常表现为阳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基本证候及证候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对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FSS评分以分析中医证候分型。结果脑卒中后疲劳基本证候以气虚证、血瘀证占绝大多数,均超过总数73%;中医证候类型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且患者FSS评分明显高于风痰火亢、风痰瘀血、阴虚风动三证的FSS评分(P〈0.05)。结论脑卒中后疲劳中医证候类型以本虚标实证多见,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