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挖掘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治疗噎膈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筛选、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主治噎膈的方剂,应用甲骨文Oracle Data Base 11数据库软件,录入方剂用药,使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排列组合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噎膈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纳入的131首方剂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噎膈方剂中涉及236味中药;其中高频出现核心药物是陈皮、甘草、木香、丁香、人参等;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理气药居首;总结常用药对人参-木香等28个,核心组合白术-人参-陈皮等25个。结论噎膈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补虚为主,兼以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绘制网络展示图,并拟合治疗吞酸的新方组合模式。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吞酸方剂共57首,涉及中药104味;其中应用最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吴茱萸、白术、干姜、黄连、木香、人参;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吞酸的核心用药组合5对;拟合新方组合4个。结论治疗吞酸的药物多以健脾、和胃、清肝为主,其中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为治疗吞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也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相应的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相关方剂进行用药规律总结,以期在此基础上探索治疗消渴病的新方。方法:通过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消渴病的相关方剂,并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为平台,分析治疗消渴病方剂中常见的药物、配伍规律及发现新方。结果: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消渴病方剂共343首,通过对343首方剂的分析,明确药物出现的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出药物配伍70个及获取新方3个。结论:通过总结治疗消渴病相关方剂中的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治疗消渴病的新方,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汉代以来15位著名医家治疗眩晕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以期对临床治疗眩晕提供参考,并为研发治疗眩晕的中药新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汉代以来15位著名医家对眩晕的论述及医案共128条(方剂),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对眩晕数据库中的证候统计、药对、角药、药物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演变与提取、新方发现进行研究。结果眩晕证候最多的是肝阳上亢证(30次,23.4%);最常见单药是茯苓(49次,38.3%);其中最常用的对药是炙甘草-白术(29次,22.7%);最常用的角药是炙甘草-白术-茯苓(17次,占13.3%);关联度高的药物组合有白术+当归→炙甘草(置信度为0.937 5)。得到22组3味药的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当归;得到治疗眩晕的11个新候选处方。结论提示今后研发治疗眩晕中药新药时优先以肝阳上亢证为适应证;单药、对药、角药优先考虑:茯苓、炙甘草、白术;配伍规律优先考虑:白术、当归配伍炙甘草,陈皮、白术配伍人参等;核心方剂优先考虑:茯苓-茯神-炙甘草,桑叶-白术-菊花等;新候选方优先考虑:茯苓、茯神、炙甘草、陈皮,桑叶、菊花、白术、人参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便秘方剂的组方规律,并进一步演化新方,为中医治疗便秘和研发新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便秘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共483首,共涉及中药297味,出现频次≥24的药物共35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29对,关联规则分析共8条,潜在核心组合34个,并演化新方8个。治疗便秘方剂的多以推陈致新攻下的大黄、补中益气调和的甘草、活血化瘀润下的当归为主,并在不同程度上配伍枳壳、火麻仁、黄芩等行气、润下、清热的药物。并且攻下泄热、滋阴润肠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便秘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腹痛方剂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腹痛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共1331首,共涉及中药721味,出现频率高于90的药物共31味,总结了常用药对36对,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腹痛的核心用药组合10对,并演化新方组合5首。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了从秦汉至现代的中医临床验方,多用理气止痛、和络止痛、健脾助运、散寒温里、缓急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收集、整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的方剂,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胃癌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有248个治疗胃癌的方剂符合纳入要求,收录药物414味,出现频次≥15药物32味,以白术、陈皮、茯苓等行气健脾、清热散结药物为主,支持度≥15药物组合有39个,关联规则(支持度≥15,置信度≥0.7)11条,演化出包括石见穿-白英-白花蛇舌草、白术-甘草-人参等46个核心组合,新处方23个。结论:明确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主要为益气健脾、理气散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组方规律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对消渴病治疗的相关方剂进行搜集,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消渴病方剂中常见的药物进行分析,研究其配伍规律,并且进行新方的发现。结果共搜集有关消渴症的方剂共343首,对其进行分析以后,对药物出现的频次进行明确,明确药物之间的规则,并且从中演化出新的药物配伍新方。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组方的规律进行分析,明确了药物配伍规律,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治疗消渴病的新方,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肥胖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逐一录入方剂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软件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儿童肥胖症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137首相关方剂,涉及155味中药,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味为茯苓、白术、泽泻、陈皮、半夏、山楂、炙甘草、大黄、决明子、厚朴,常用药对为白术与茯苓、半夏与陈皮、陈皮与茯苓、茯苓与泽泻等,发现核心药物组合8对,挖掘出新处方共8个。结论:近年来治疗儿童肥胖症组方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以补虚与泻实为主,新方的药物大多为药食同源之品,如茯苓、陈皮、山楂、荷叶、山药等。因儿童治病依从性差,今后食疗将成为治疗儿童肥胖症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胃阳虚证"方药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线索,筛选治疗"脾胃阳虚证"方剂203首,采取"Excel数据透视表","SQL Server 2005_DMAddin关联规则","spss17.0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脾胃阳虚证"方剂中,温里药、补气药分别占整个用药23%、20%,而补阳药仅占用药2%;出现频次超过60次的药物是炙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厚朴、附子等;关联性较为重要的药物是干姜、白术、人参、炙甘草、附子等;排名较前公因子分别代表"补气药"集合,"理气活血化湿药"集合,"温里药"集合等。结论:"脾胃阳虚证"治疗方剂由"温里药"、"补气药"配伍"理气药","芳香化湿药"等而成,基础方为"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附子、诃子、茯苓、厚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循证策略结合中医临床实践优化老年人健脾养胃方,为老年脾胃疾病药食两用组方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的老年人健脾养胃方,统一并规范药物名称,筛选方剂,并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通过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以及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老年人健脾养胃方的用药规律.结果:371首健脾养胃方中使用频次>20的药物共有40种,其中按照使用频次从高到低的顺序前十位依次为甘草、陈皮、白术、人参、木香、茯苓、厚朴、干姜、砂仁及青皮.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法,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6,获得常用药及组合20个,按照使用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前十位分别为白术与甘草,人参与甘草,陈皮与甘草,人参与白术,甘草与茯苓,陈皮与白术,甘草与厚朴,白术与茯苓,人参与白术及甘草,人参与茯苓.采用软件集成的熵层次聚类分发,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获得13个潜在新方.结论:老年人健脾养胃方喜用甘草、陈皮、白术及人参等中药,益气健脾、理气和胃为健脾养胃方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分析近现代治疗肾性贫血中医文献方剂组方用药的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肾脏病专著及中医内科专著中有关中-重度肾性贫血的有效方剂,统一中西医诊断,规范中药名称,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先统计"中-重度"用药频次,再按"中度""重度"贫血方剂分别统计用药频次,分析药物组合规律、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最终提取核心药物。结果:共有203首治疗中-重度肾性贫血处方被录入,共计295味中药,提取出核心药物14味:茯苓、大黄、黄芪、白术、丹参、陈皮、半夏、黄连、附子、党参、赤芍、当归、山茱萸、熟地黄;治疗中度肾性贫血方剂144首,计213味中药,归纳出核心药物7味:茯苓、黄芪、大黄、白术、丹参、半夏、陈皮;治疗重度肾性贫血方剂59首,共133味中药,提取出核心药物6味:熟地黄、大黄、茯苓、当归、陈皮、半夏,各组核心药物进行网络展示。结论:治疗中度、重度肾性贫血的核心药物组成明显不同,治疗原则有差异,但补气、化湿法是治疗各阶段肾性贫血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统计学方法,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古代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肺痿及肺痹的古方,应用SPASS 19.0分别对治疗肺痿及肺痹古方中的高频药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将肺痿及肺痹方中高频药物各聚为4类。肺痿:1人参、五味子、茯苓、紫菀;2贝母、阿胶、桔梗、款冬花;3桑白皮;4天冬、生地、麦冬。肺痹:1桔梗、干姜、肉桂、枳实;2麻黄、杏仁、黄芩;3人参、陈皮;4白术、茯苓、苏子、半夏。结论:古代治疗"肺痿"以益气养阴润肺为主;治疗"肺痹"以补肺健脾、止咳平喘为主。通过总结古方的用药规律,对于今天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本病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东垣《脾胃论》用药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脾胃论》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共收集到《脾胃论》中的方剂63首,涉及中药101种。使用频次最高的10味药由高到低依次为炙甘草、陈皮、人参、升麻、当归、白术、黄芪、柴胡、苍术和茯苓,前8味正是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并根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演化出4首新方。【结论】《脾胃论》用药组方的核心为补中益气汤;其药物配伍以甘温益气药和辛散升阳药为主,辅以理气祛湿、滋阴养血及沉降下行之品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医方类聚》中包含人参的内服方剂,探索人参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医方类聚》中应用人参治疗内科疾病的方剂,对方剂中出现药物的所属类别、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次数、补虚药详细药物情况、高频使用剂型进行分析。结果人参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等;与人参配伍的高频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陈皮、肉桂等,所属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温里药等;与人参配伍的补虚药中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均较为常见;包含人参的内服方剂常用剂型有5种,其中,散剂和汤剂使用频率最高。结论《医方类聚》中人参配伍规律的研究能为其临床组方配伍提供帮助和指导,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吐酸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关于吐酸病的证治文献,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文中纳入292首处方,涉及中药146味,用药频数最高的前10味药依次是为陈皮、甘草、茯苓、半夏、干姜、白术、人参、吴茱萸、厚朴、木香,得到了治疗吐酸病的核心药物为茯苓、甘草、人参、白术、陈皮、半夏、干姜、厚朴,核心组合12个,并推演出新处方6个。结论理气降逆、健脾益气、平调寒热是治疗吐酸病的重要治法;文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吐酸病用药规律进行探讨,对吐酸病的临床治疗能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方剂进行常用药物、药对及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病症索引目录收载的主治病症为"中风""中风闭证""中风脱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总结高频药物、高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癫痫临证方剂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癫痫的处方遣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癫痫的古籍文献534条,收录有效方剂532条,对方剂中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中药数据表,利用数据表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统计核心药物34味,将其按功效分为12类.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味药依次为朱砂、甘草、人参、牛黄、麝香、胆南星、远志、黄芩、半夏、大黄;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化痰药、开窍药.结论 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镇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的朱砂是癫痫临证用药中最常用的药物;补虚类药是治疗癫痫最常用的药类;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化痰药、开窍药是中医治疗癫痫的重要增效配伍药类.此规律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基本与临床实际用药一致,故可作为临床医师治疗癫痫选方用药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周玉  吕萌  王芷乔  夏仲元 《中医学报》2016,(11):1758-1762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瘿病内服方剂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为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瘿病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对筛选出治疗瘿病的方剂进行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在符合条件的125个治疗瘿病内服方剂中,通过软件数据分析系统得到了常用29种中药和用药频次,常用药物组合17组及药物关联规则,24组新药物组合及12首新方,并绘出网络展示图。古代瘿病常用药分类:化痰软坚类、疏肝理气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利咽类、益气养阴类、温阳补肾类、动物甲状腺类药物等。组方规律以软坚散结、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为基础。结论:本次研究得到的新药物组合24组,新方12首,对新组合和新方的研究暂未发现明显规律可循,但这弥补了单纯对古方显性组方规律总结的不足,为临床扩宽思维,更好地继承、发掘古方经验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敦煌医方半夏汤与古代医籍中同名方组方配伍的相关性。按不同年代及医籍引用同名方剂重复计,古籍名不重复计,检索清以前古医籍中正异名半夏汤,仅西汉、周代、东晋、南北朝、北周、唐、宋、元、明、清10代共60部,涉及有关半夏汤169首。其中49部出现正名半夏汤145首,14部出现异名半夏汤24首。整理不同组方的半夏汤共125首涉及中药107味,药物分为16类,单味用药总次数886次。通过分析研究历代半夏汤的组成显示:1历代半夏汤的组方核心药为半夏、生姜、甘草、人参、肉桂、茯苓、陈皮、白术,为两个经典方四君子汤和二陈汤的药物组成。2《敦煌古医方》半夏汤由4味核心药物半夏、生姜、茯苓、陈皮加吴茱萸组成,均为频率大于1.0%的主干药。3敦煌医方中的半夏汤可能是《金匮要略》由半夏、生姜组成的异名半夏汤的加减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