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是中医生命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对生命现象的体察和感悟,详细阐释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概念源流及其内涵。并将此生命观应用到对《修龄要旨》养生导引法的整理中。以期突破目前导引的基本操作方法——三调(调身、调心、调息、三调合一),使人们更好的把握其中导引法的实质,在分类的过程中将部分条文中的术语进行了注释,以便更好的理解原文,阐明《修龄要旨》中养生导引法的意义,揭示冷氏养生的实质即人体形气神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佛教禅定及戒律作为调节心绪的一种手段,作为精神治疗的一种方法,被中医养生学吸收了它们其中的精华,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养生内客。禅定对中医养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静调神,强调心灵为一切身心现象的主宰,使各种意念归于静止。通过对禅定的内容、特点等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清静调神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二是佛教的参禅实为一种佛家气功,历代医家也从佛家气功中汲取了很多积极有益的内客从而进一步发展丰富了中医气功养生的内客。佛教戒律是佛教修行僧尼严格遵守的清规戒条。佛教五戒对中医在饮食起居方面的养生有着积极的影响,诸多医家都认为只有对饮食、起居、劳动、休息等都有适当的节制与安排,才能迭到去病延年的目的。佛教中这些积极的东西,经过历代医家的吸收,已改变了它特有的宗教内涵,逐渐被纳入了我国传统的医学养生学之中。  相似文献   

3.
论道教文化对中医调神养生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静无为”、“守一”、“存思”、“内丹修炼”是道教独具特色的意念修炼思想和方术,其目的是追求延年益寿。深受道教文化影响的中医养生思想沿用道教的意念修炼思想,强调调神在养生中的基础性作用,开创制了许多实用有效的调神养生之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有着系统理论、丰富方法 和手段的中医养生尤显其重要意义.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饮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调理理论,对现代社会人们养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和方法 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其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在其养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形神共养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其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在其养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形神共养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作者通过临床总结发现,调神健脾针灸法治疗该病疗效独特。该疗法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重视"神"的主导地位,主张形神同治,重在调神,同时兼顾养护脾胃。该文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中西医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中医形神一体观、治病求本、健脾扶正以养生防病等方面分析了调神健脾针灸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作用机理。临床表明,此疗法可以从根本上促进腰痛康复,改善体质,协助提高腰椎的核心稳定性,减少腰痛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中医乐疗养身、养性以及调畅情志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探讨中医乐疗特色以及在养身康复中的重要地位,对发展具有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乐疗学和养生康复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棗道教,对人的研究和认识非常全面、透彻.道教以延年益寿、羽化登仙作为修道的最高目标,其在追求长生久视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促进了中医养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道教的养生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动养生思想,自然无为的养生思想,以德养生的思想,形神相守的养生思想等.《道藏》是道教的超大型丛书,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养生,整理,不仅对研究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历史,而且对进一步促进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和完善,指导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加科学地做好养生保健,都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 ,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养生之道的哲理 ,从认识论角度看 ,是以“形神合一 ,天人合一”为核心。从方法论角度看 ,它充分体现了整体观与辩证观。从学科角度看 ,它代表了中医的预防医学。本文浅析中医养生学历来倡行的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和方法。1 古典医籍对养生时间医学的论述  正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辩证唯物认识 ,《内经》已明确阐发了“天人合一”的哲理与“四气调神”等养生大法 ,认为形和神(身心 ) 、自然和人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开创了中医学顺应自然 ,因时制宜的养生之道。《素问·上古天真论…  相似文献   

11.
"神"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神"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对生命活动的探索,"神"由宇宙万物的主宰"天神"引申到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人神"。"人神"又分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神明"可概括为"神"的总体表现,从中医学和现代科学角度很好说明"神"作为生命活动的主宰的观点,即心"藏神",而脑主后天的"识神"。同时,探讨了"心藏神"的机理及生理作用,及其在指导临床治疗失眠、郁症疾病方面均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除此之外,对养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养生旨在养心,养心是为养性,儒家的仁爱精神及中和思想已经成为中医养生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促进和丰富了中医养生文化,亦进一步充实了中医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医情志学说及其与康复医学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中医情志学说具有系统的理论和灵活多变的治疗方法,同时还概括人格体质、形神发展、益智调神、康复养生以及“知、情、意”等现代心理学的丰富内容。文中对此分别作了扼要的阐述与发挥,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神的含义及地位;神依附于形,形的存在决定神的存在;神对形的主宰与协调作用;调神在养生中的意义方面探讨了养生重在调神。  相似文献   

14.
道教内丹理论对明清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清时期是医、道融合的第二次高潮,道教养生的大量内容融入中医养生学,从理论和方法上充实了中医养生学内容,其中以内丹理论的贡献最为突出。从理论上来说,内丹理论是命门学说的主要思想来源,温补学派的医家们根据丹田中先天精气神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养生重在顾护命门元精元阳和治形宝精的主张,对之后的中医养生学影响深远。从养生方法上来说,内丹理论为中医养生之重要方法———太极拳提供了理论内核。太极拳是以静为主的内丹术和以动为主的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又启发了中医养生学,使“动静结合”的思想为养生学家所重视,成为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学术发展的一大特点。因此,命门学说和太极拳是明清时期道、医、武相互融合的结晶,是道教内丹理论对中医养生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神的含义及地位;神依附于形,形的存在决定神的存在;神对形的主宰与协调作用;调神在养生中的意义方面探讨了养生重在调神。  相似文献   

16.
西汉时期的马王堆医书将中医养生的核心归结为聚精、养气和存神三方面。古汉养生精以马王堆的精、气、神养生文化作为组方内核进行药物配伍以综合调养人体。本文拟从马王堆养生文化源流出发,从精、气、神三者角度分析古汉养生精的养生文化思想,以探析古汉养生精的系统养生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医养生保健因其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关注度、重视度较高。但由于缺乏有效评价标准,加之传统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复杂性,中医养生当代科普乱象丛生。因此,建设养生方法评价平台,对养生疗法利用多种方法科学地建立相关参数并完善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优化中医养生理论,是新形势下中医养生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论中医预防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预防学历来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中医养生学和康复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医治则治法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中医预防学理论有被分化解体的趋势。因此认为,有必要建立和规范“中医预防学”的概念,明确其基本内容,界定其研究范畴。文中对中医预防学的基本概念、中医预防与治则治法、养生、康复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八个方面论述了中医预防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述调神的重要意义与五音具象催眠技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卒中后抑郁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调神”的角度出发,基于古代和现代文献,阐述五音具象催眠技术发挥“调神”作用的重要意义,探究其作用机制,并对五音具象催眠技术进行详细介绍。最后结合已取得的临床试验结果,对其进行剖析。[结果]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心身疾病中的疗效突出;五音具象催眠技术通过震荡脏腑、具象思维演绎、凝息聚气发挥调神作用,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 五音具象催眠技术治疗卒中后抑郁,充分体现中医“调神”思想,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所特有的"神学说",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医疗活动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心主神明"让我们在不解中带着几份好奇,而养生思想中的"养神"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毕竟生命的质与量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何者谓神?它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又是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呢?笔者通过对古今部分文献的初步研究探讨,从"神"的起源、作用、与中医五脏的关系以及养生等几个方面来谈中医学的"神"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