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广西公立医院的运营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2017年广西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检查费、医院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医院业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比率分析法分析人均药费、检查费占比及不同收入项目占医院总收入比重情况。[结果]①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药占比下降,门诊药占比由2014年的45. 6%下降至2017年的39. 6%,住院药占比由34. 8%下降至28. 4%,而人均检查费占比逐年上升;②门诊及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略有下降,但在2017年药品零差率政策全面铺开时,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明显反弹;③诊疗人次与入院人数均有较大增长,医生工作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作负担较重;④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无法弥补药品零差率政策带来的政策性亏损。[结论]药品零差率改革初见成效,但次均医药费用控制效果不够理想,需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长效财政投入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2.
张依彤  马原  杨练  孙群  李佳 《现代预防医学》2021,(18):3353-3357
目的 评价四川省省管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对比政策前后,从医疗服务提供量、服务效率、医疗服务收入与结构、患者医疗负担变化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进一步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模型探究政策的瞬时效应。结果 政策实施后医院门急诊人次数增长130.35万人次,出院人数增长8.71万人,平均住院床日缩短1.09 d;医院总体医疗收入增长24.93%,药品收入占比下降7.83个百分点,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入增幅达62.43%,占比位居第二。门诊与住院患者次均药品费下降明显,但整体次均医药费分别较改革前增长12.58%、10.39%。断点回归模型显示门诊药品收入、住院药品收入及占比、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住院患者次均药品费及占比于政策实施节点均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结论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作用效果明显,药占比得到一定控制,医疗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医院医疗服务量增加,服务效率有所提高,但患者医疗负担未见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宁夏12家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门诊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为完善药品零差价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2家县级医院2009-2016年政策实施前后门诊医疗费用资料,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次均药品费占比由政策实施前的47.10%上升至政策实施后的48.41%;政策实施后,西药费、检查费比重有所下降,化验费、中成药和中草药比重上升,药品费用比重出现上升趋势。[结论]政策实施后,医疗费用增速变缓,药占比下降,但门诊次均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药品零差价政策对门诊患者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建议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项目调整范围,提升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4.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10):1355-1359
目的:分析并预测上海市公立医院门诊及住院人均医药费用的变化趋势,为医药费用控制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公立医院2010-2019年的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用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结果:上海市公立医院门诊均次医药费从2010年的243.7元增长至2019年的389.3元,均次药品费从2016年起有所降低,预测到2024年门诊均次医药费会达到509.8元。住院人均医药费从12 225元增至18 618.7元,人均药品费2019年低于2010年水平,预测到2024年住院人均医药费为23 991.4元。门诊和住院的人均药占比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上海市公立医院医药费虽逐年提升但增速渐缓,药品费用控制效果较好,医药改革已见成效。仍需进一步对医药费用监测与评估,全面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北京市朝阳医院为例,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试点三年来所取得的成效,为公立医院改革提出建议。方法:收集医药分开试点前后门诊和住院的相关数据,对药占比、次均药费、业务量、医疗质量、收入及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革第三年与改革前一年相比,门诊、住院药占比分别下降16.98个百分点和13.3个百分点,年均降幅分别为25.57%和36%;门诊、住院患者次均/例均药费分别下降21.39%和34.8%。医疗收入较改革前增加68.1%;药品收入较改革前下降14.29%。医事服务费收入达到24 350万元。检查、化验收入增加52.60%。讨论:试点医院医药分开对于控制药品费用效果良好。建议:公立医院改革下一步应朝着"医检分开"、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通过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来减少患者的医疗总费用。方法实施药品集中供应改革。结果实施药品集中供应改革后,门诊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药费、住院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药费、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床日费用较改革前大幅度减少。结论药品集中供应是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京市首批DRG试点的全部6家医院脑缺血性疾病伴重要合并症与伴随病住院患者药品费用在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下统称两轮综合改革)中的变化情况,为深化两轮综合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2016—2020年6家北京市DRG试点医院的脑缺血性疾病伴重要合并症与伴随病住院患者例均药品费用及药品费用占比变化情况。结果:患者例均药品费用及例均西药费、例均中药费的整体费用水平均大幅降低,并都在改革后继续减少;药品费用占比、西药费占比和中药费占比也大幅降低,其中药品费用占比和西药费占比在改革后继续减少,中药费占比保持稳定。结论:两轮综合改革基本实现预期政策目标,但需关注长期控费的效果与中药、西药均衡发展,建议发挥DRG的引导功能,推进药品带量集中采购与DRG联动改革,建立DRG绩效评价体系,推进DRG付费与临床路径有机结合和探索按中医病种付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四川省公立医院2017-2020年医疗费用结构变动情况,为进一步科学、合理控费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家卫生健康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提取四川省公立医院2017-2020年医疗费用相关数据,包括医疗费用、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药占比、平均住院日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7-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结构变动度分析对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及各项明细费用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的总结构变动度分别为10.19%、10.58%。引起次均门诊费用变动的主要项目是药品费用、检查检验费、治疗费,三者累计贡献率达87.54%;对于次均住院费用而言,药品费用占比变动对次均住院费用变动贡献率最高,为39.32%,检查检验费和卫生材料费,是改革后引起人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的另外两个主要费用项目,两者累计贡献率达30.34%。[结论]四川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政策落地见效,但需对卫生材料费的增长加以重点关注,通过改革联动持续优化费用结构,提升医务人员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河南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疗费用构成的影响,为评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调查98所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的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一是门诊次均费用增长率为-2.48%,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为0.26%;二是药品费用有大幅下降,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下降5.68%,住院次均药费下降4.75%;三是工作量较2005年有所增加。结论:现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品集中供应对医疗总费用的影响,对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提供有效可行的建议。方法:运用PASW Statistics 18统计软件对药品集中供应后总费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药品集中供应改革后,药品费用、医疗总费用、门诊均次费用、门诊均次药费、住院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药费和平均住院床日费用等较改革前大幅度减少。结论:降低医疗费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相关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验证中医药与西医药相比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测算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合理提高中医药补偿比例的数值.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调查和文献资料复习法,比较中医药、西医药及中西医结合3种方法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结果 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中,中医药低于西医药、中西医结合低于西医药、中医药低于中西医结合.其中住院费用中,中医费用比西医费用低25.2%.同时计算出了费用统计比值,提出了中医药、西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补偿比例数学模型.结论 建议各地在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中,以中医药门诊和住院费用比西医药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实行提高25%和33%左右的补偿比例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广西县级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对医院收入和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2009—2012年为干预前,2013年为干预期,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干预组,非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对照组;数据来源于2009—2013年医院统计报表和新农合报表、2010—2014年广西统计年鉴;采用基于回归的倍差法进行分析。结果:医药分开改革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查费和护理费项目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和增加财政补助;在医院收入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药品收入减少332.6万元、医疗收入增加1 075万元,财政补助没有显著变化;在医疗费用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减少3.51元、次均门诊诊查费用增加2.23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减少133.50元、次均住院诊查费用增加62.01元、次均住院护理费用增加69.72元,门诊和住院人次、平均住院日、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县级公立医院住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弥补了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损失,门诊需通过政策外项目费用调整来弥补损失。医药分开改革没有减少试点医院业务收入,但对医院和医生的激励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制(DRG-PPS)改革对浙江金华7家试点医疗机构运行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改革试点医疗机构7类运行指标的月度数据,将数据分为改革前(2015年7月-2016年6月)和改革后(2016年7月-2017年6月)两阶段,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改革前后各类指标趋势的变化。结果:三级医院各类指标时间趋势无显著差异,出院人数保持增长趋势,住院费用药占比和医务性费用占比分别保持下降和上升趋势。二级医院出院人数增速放缓,人均住院费用改革后呈下降趋势,次均门诊费用由降转升。乡镇卫生院人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持续下降,但改革后降幅趋缓。结论:DRG-PPS改革前后试点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三级医院运行平稳,二级医院存在住院费用向门诊费用转移的可能,乡镇卫生院患者费用负担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北京市胆囊结石患者住院费用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与医耗联动综合改革 (以下统称两轮综合改革) 前后的变化情况,总结两轮综合改革的成果与不足。方法:应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对北京市111家二三级医院两轮综合改革前后胆囊结石患者例均住院总费用及明细费用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两轮综合改革后,二三级医院胆囊结石患者例均住院总费用略有增加,例均药品和材料费用占比减少,例均医疗费用占比增加。二级医院例均医疗费用和例均材料费用在两轮综合改革后呈增长趋势,三级医院例均药品费用在两轮综合改革后呈下降趋势,例均医疗费用则继续增长。结论:两轮综合改革基本实现预期政策目标,建议加强医用耗材治理,优化医院内外部补偿机制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公立医院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15.
9566例正常分娩的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住院正常分娩的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方法:对云南省两所省级和两所地级医院1996-2000年5年收住的9566例主要诊断为正常分娩的出院病例的总费用及各项费用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别对两级医院正常分娩总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省级医院平均等每例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床位费,治疗费,接生费,药费和检查化验费高于地级医院,而地级医院的手术费和其它费用高于省级医院,影响总费用的因素省级医院为住院天数,年份,医院,职业,医疗待遇和手术,地级医院为医院,住院天数,年住,手术,年龄和医疗待遇,结论:两级医院正常分娩病例的住院天数,总费用以及各项费用均有差异,对总费用的影响因素在两级医院不尽相同,但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医院,住院天数,年份,手术,医疗待遇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2010年以来的全国医院中医药总费用总量和构成变化,分析医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状况,并为我国中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机构流向法和个案库汇总法.结果:2010—2018年全国医院中医药总费用增长较快,占全国中医药总费用和医院中医药总费用比重上升.医院中医药药品费用近年来增速有所下降,占全国中医药药品费用和医院中医药总费用比重均下降.中医类医院门诊诊疗收入和住院诊疗收入增长快于非中医类医院,中药收入则远低于非中医类医院.结论:医院中医药总费用以中医类医院为主,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发展势头稍弱,应给予持续关注.医院中医药药品费用增速和占比均有所下降,以药养医的情况有所改善.中医类医院与非中医类医院的中医药收入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叶小巾  赵杨 《中国校医》2020,34(6):447-449
目的 分析北京医改对某三甲医院生育保险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某三甲医院妇产科2016年1月1日—2017年4月7日医改实施前出院病案5 692例住院患者相关信息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4月8日—2017年12月31日医改实施后出院病案3 870例住院患者相关信息作为观察组,收集北京医改实施前后涉及的住院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生育总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18,P<0.05);且观察组一般治疗费用、监护及辅助呼吸设备费、输氧费、超声费、一般检查费、接生费、中医治疗费、西药费、中成药费、检查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治疗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药费3类、其他费用等12类费用较对照组低,诊查费、床位费、护理费、病理费、化验费、临床物理治疗费、手术费、抗菌药费、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等9类费用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育基金支付费用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某三甲医院医改实施后可有效减少生育保险住院费用,控制医用耗材费用,进一步加强医改政策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医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平谷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葡萄相关指标,评估平谷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对平谷区医院相关DRGs指标以及基层住院和试点乡镇门诊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急症短期住院费用增长得到控制、药占比等下降;基层医疗机构不必要住院大幅降低、基层门诊回流。结论:北京市平谷区采用急症短期住院按诊断相关组(DRGs)、慢病长期住院按床日和与签约服务相结合的门诊按人头付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数据显示,医院工作效率提高并可获得相应控费激励性收益,体现了医保支付方式有效引导医疗行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北京市2012年实施的医药分开政策对五家试点医院医生诊疗行为以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例,采用有对照的前后比较设计来研究住院服务利用的变化。以五家试点医院为干预组,以非试点的所有三甲公立医院为对照组。2011年1月1日—2012年7月1日为干预前,2012年7月2日—2014年12月31日为干预后。数据来源于2011—2014年北京医保抽样数据库,采用倍差法及知情人深入访谈进行分析。与试点医院及非试点医院的医保办主任进行深入访谈,探索医药分开政策对评价指标的作用机制。结果:缺血性心脏病住院次均中药费用、次均实验室检查费用显著下降,次均综合服务费用显著增加;次均西药费用有所下降,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中药费用的比例下降3.73%;综合服务费用比例增加2.58%;实验室检查费用比例和临床诊疗费用比例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药分开相关政策改变了医院的费用结构,减少的药品费用平移到诊疗费用等其他费用,实现了收入的平移;在现有医保支付方式和医院收入分配制度下,医药分开政策对住院总费用和患者自付费用的影响不大;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严格管控绩效指标,对于规范医生行为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