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胃消癌汤联合DC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方法:选择7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DC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胃消癌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显效率为7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益胃消癌汤联合DC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优于单纯使用DC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增强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2.
罗锦洪 《中医学报》2016,(12):1852-1854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汤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FOLFOX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口服健脾益胃汤,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除认知功能外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改善率为84.9%,对照组改善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胃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拟扶正解毒祛瘀方随症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1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9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证候给予自拟扶正解毒祛瘀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骨髓抑制程度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外周血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骨髓抑制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扶正解毒祛瘀方随症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可有效改善患者骨髓抑制程度,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血细胞水平,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ICU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浙江省台州医院重症医学科术后化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化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症状、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白细胞计数、PL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证积分以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主证积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g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G水平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及研究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LT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及研究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术后化疗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吴勉华教授长期临床实践的有效抗癌方药——健脾祛瘀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ⅢB-Ⅳ期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化疗加中药组(治疗组),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开始服用健脾祛瘀汤,连服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疗效分别为86.6%、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力状况、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毒副作用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健脾祛瘀汤能提高晚期胃癌中医症候疗效,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是一种发展前景较好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抑癌汤联合辅助化疗对胃癌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自拟抑癌汤联合辅助化疗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独辅助化疗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CD3、CD4、CD8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自拟抑癌汤联合辅助化疗较单独辅助化疗更能有效降低胃癌患者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化结消瘤汤结合中医埋针护理疗法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给予FOLFOX4化疗方案的同时,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再予化结消瘤汤联合中医埋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KP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4个化疗周期护理后,观察组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术后应用FOLFOX4化疗的患者,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化结消瘤汤联合中医埋针护理,其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中医证候评分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对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SOX(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客观有效率(ORR)及治疗后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评分、癌因性疲乏(CRF)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变化,并观察两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ORR为53.33%,对照组ORR为40.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05);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5);CRF总分及行为、躯体、情感、认知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且QLQ-C30量表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恶心呕吐、乏力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具有增效减毒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CRF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黄三仙汤预防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5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服用利血生、鳖肝醇等升白细胞药物,观察组服用三黄三仙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改善程度、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变化情况以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程度,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1.49%、中医症候有效率95.74%,治疗15 d、30 d后,观察组患者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1.42±0.06)×107个、(2.05±0.03)×107个,血清GM-CSF水平分别为(68.53±8.12)ng·L-1、(88.05±8.96)ng·L-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三黄三仙汤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增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血清细胞因子GM-CSF及白细胞计数,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海曲泊帕治疗肠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肠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白介素-11治疗,研究组则口服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1(IL-11)水平的差异,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d后两组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升高,但组间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TPO、IL-11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较对照组(P<0.05)。结论:海曲泊帕治疗肠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良好,能显著提升血小板计数,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其升血小板原理可能与海曲泊帕促进TPO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益气升降汤辅助治疗对结肠癌患者胃肠动力、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随机数字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78例结肠癌术后患者分为2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升降汤,2组均治疗3个周期。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第一次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外周血细胞水平[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血红蛋白(HB)]、生活质量(SF-36)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第一次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CD4+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WBC、PLT及HB水平无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RBC、WBC、PLT及HB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生理功能、心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职能、精力、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益气升降汤辅助治疗可明显促进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患者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反应,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武倩  马燕粉  种朝阳  王晓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78-1680, 168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炎性标志物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NSCLC病人147例(NSCLC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84名资料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WBC、PLT、NE、LY、CEA、CYFRA21-1水平,并计算PLR和NLR,比较2组各指标水平或阳性率差异,以及联合检测对NSCLC的诊断效率。结果NSCLC组病人WBC、PLT、NE、NLR、PLR、CEA、CYFRA2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LY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Ⅲ+Ⅳ期NSCLC病人WBC、NE、CYFRA21-1水平均高于Ⅰ+Ⅱ期(P < 0.05)。鳞癌病人CEA水平低于腺癌(P < 0.05),CYFRA21-1水平高于腺癌(P < 0.05)。CEA、CYFRA21-1、PLR、NLR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敏感性较单项检测敏感性明显增高,其对NSCLC诊断效率为0.926,4项联合检测诊断早期NSCLC的诊断效率为0.881。结论WBC、PLT、NE、LY、CEA、CYFRA21-1、PLR和NLR水平对于NSCL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液WBC、PLT、NE、LY、CEA、CYFRA21-1、PLR和NLR水平联合检测对于NSCLC的诊断较单一指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68-71
目的探讨奥西替尼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CEA、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PC方案化疗,观察组给予奥西替尼靶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毒副反应及血清CEA、VEGF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RR和DCR分别为85.71%、91.43%,均高于对照组的60.00%、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7.14%、2年生存率为60.00%,均高于对照组的54.29%、34.29%(P0.05)。结论奥西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远期疗效确切,可抑制CEA、VEGF表达,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联合脾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11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肝脾联合切除术组(观察组,66例)和单纯肝切除术组(对照组,52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型,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手术前1周RBC、WBC、PLT、CD4+、CD8+、CD4+/CD8+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观察组WBC、PL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胆漏、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10/66),对照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6/5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4,P=0.569);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无瘤生存率为40.91%(27/66),对照组为21.15%(11/52),观察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99,P=0.023)。  结论  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能有效促进WBC和PLT升高、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远期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复生方联合mFOLFOX6化疗方案对大肠癌(CRC)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指标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48例CR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mFOLFOX6方案化疗结合中药益气复生方口服,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mFOLFOX6方案化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1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及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及CD4细胞、CD8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为87.5%,对照组为58.3%,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EA、CA19-9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CD4、CD8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腹泻、乏力等毒副反应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益气复生方联合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CRC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化毒祛邪汤辅助CHOP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蛋白因子(sFas)和凋亡相关蛋白因子受体(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行CHOP化疗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化毒祛邪汤辅助治疗,28 d为1个治疗周期,共行4个周期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指标及血清sFas和FasL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各项中医证候改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7%(40/60),对照组为43.3%(26/6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胸闷、局部肿物、局部疼痛、小便赤短/大便干结等中医证候改善疗效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淋巴细胞亚群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肝豆汤改善Wilson病早期脾功能亢进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5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60例Wilson病伴有早期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输注二巯基丙磺酸钠注射液, 1次/d,6次/疗程,间歇期2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和肝豆汤治疗,8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WBC、RBC、PLT、Hb及肝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  (1) 治疗2个疗程末,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0.0%,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15);(2)2组WBC、RBC、PLT、Hb第1和第2疗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和第1疗程WBC、RBC、PLT、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疗程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3)2组各疗程ALT、AST、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ALT、AST、Alb和第1疗程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LT、AST第1疗程、第2疗程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Alb水平第2疗程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艾灸联合肝豆汤能够改善Wilson病早期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在中晚期食管癌化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将8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CEA及SC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毒副反应发生率低,3个月、6个月及1年生存率高(均P<0.05).结论 西妥昔单抗辅助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显著降低血清CEA及SCC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治疗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两种外用方法预防5-氟尿嘧啶(5-FU)所致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采用顺铂+5-FU(PF方案)的化疗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观察组沿穿刺静脉走向涂抹2%山莨菪碱霜自制制剂,对照组涂抹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比较两组干预后静脉炎发生情况和局部疼痛程度,以及干预前后两组血生化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静脉炎等级分布及局部疼痛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7、2.53,均P=0.01),观察组在减轻静脉炎损伤程度及缓解局部疼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观察组白细胞(WBC)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对照组WBC、血小板(PLT)计数及血小板压积(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T计数与PCT呈正相关(r=0.952,P<0.05);干预后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WB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山莨菪碱能有效预防和减轻5-FU所致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和局部疼痛,同时PLT可以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 antigen, CEA)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 core 30, QLQ- C30)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肿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F总分及行为、躯体、认知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躯体评分显著增加(P<0.05)。两组基于QLQ- C30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降低化学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