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7,(2)
对新安医家汪机《石山医案》中的血证医案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认为汪机诊治血证以健脾益气为主,兼调和肝、脾二脏,重视补脾养胃,从气血生化之源着手以治其本,但不过于温补,亦会少佐凉血止血药,以顾其标。 相似文献
3.
从丸剂赋形剂、送服方法、服用时间、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汪机《石山医案》中丸剂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汪机对丸剂运用的独到之处,以供现代研究者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明代中期著名医学家汪机所著《石山医案》中所载处方进行分析,总结了汪机临床辨证遣药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参芪所宜,当用则用;药有禁忌,遣药审慎;症有缓急,治有先后;审证定药,随症调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9,(1)
目的探析明朝医家汪机的用药规律及其治病特色,总结汪氏学术思想。方法以汪机《石山医案》中的医案资料为研究对象,整理其中所载方剂,将其中出现的内服方药的中药名称、药物剂量手工录入Excel 2013表格中,利用Excel数据分析功能,描述性统计药物频数,观察数据分布趋势。结果共收集处方55首,涉及药味总数67味,人参(53次)、白术(42次)、当归(39次)、甘草(37次)、黄芪(36次)出现频次高。人参使用剂量上变异较大(最多1两,最少8分)。即使同为一类药物,使用频次、平均剂量也差别较大。结论汪机以元气为本,重视调补气血,善用人参、黄芪等调补气血之品,融合朱丹溪和李东垣的学说,临床辨证准确,用药精当,从而达到温补培元之功。 相似文献
6.
《石山医案》是新安医家汪机代表著作,该书集中体现营卫论,参芪说,固本培元,善于辨证,重视脉诊,巧用情志相胜法,三因制宜,强调学贵疏通,不可拘泥等学术特色。另外,汪机治病思路多继承了丹溪和东垣学说,在二者基础上加以发挥创新,并独成一脉。用药规律上,在重用参芪术补气益气同时,兼滋脾胃之阴;在对咳嗽的治疗上,效法东垣,温补之中不忘滋阴;在痰、气、血、郁诸证的治疗上,继承丹溪,但不拘泥于丹溪,随症加减,辨证处方。 相似文献
7.
姚玉芳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1):12-14
明代新安医家汪机主张针灸必以《内经》、《难经》为本,并对后世诸家针灸之书中违背经旨、“错杂紊乱,繁冗重复”之处,提出了批评。其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针灸问对》一书中。认为金元医家朱丹溪提出“针法浑是泻而无补”的观点不无道理,指出经中所言补法,即张子和所谓祛邪扶正、去旧生新之意。此外,汪机重视灸法的应用,反对无病滥灸;强调施针疗疾,必先以诊视为务;要求医家临床施治,“当知圆机活法,不可守经无权”。汪机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针灸医学的正本清源、拨乱纠偏、传承光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6):557-559
分析清代医家顾德华所著《花韵楼医案》,考据作者生平,对其学术思想简要探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验案,探索其临证思路,分析其理、法、方、药运用特点。顾氏学宗经典,验之临床,治痿、痹侧重脾、胃、肝,治哮喘法培土生金,疗飱泄重温脾阳等。顾氏旁参诸家学说,内外妇儿均有涉猎,多有阐释发挥,如以鲜药入温病处方,以疏肝补脾治疗乳疬,以及针对《明医杂著》"儿科无补法"提出"小儿补法";且擅用成方加减,如以甘露饮清热袪湿,归脾汤疗崩,逍遥散疏肝。《花韵楼医案》阐发独到,不落窠臼,根据脏腑所主时,把时辰作为临床诊断的着眼点。统观全书,反映了顾氏临证审病因、立法据经典、治疗重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10.
明代医家汪机著有《针灸问对》一书,集中反映了其针灸学术思想。主张"针法浑是泻而无补",提倡无病忌灸,反对保健灸法,说理熨贴,笃实明辨;提倡医家应圆机活法,灵活治病取穴,不可按图索骥,同时应提高医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世医所行针刺手法和行医陋习怀疑否定,重视用针从简,不可巧立名目。 相似文献
11.
张简斋,字师勤,行医40余载,民国金陵医派的奠基人[1].张简斋上承孟河医派,其医道从张仲景医著和《本草经》入手,又融会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时病医著,博采众家之长.《张简斋医案》是邹伟俊先生根据其祖父手抄的张简斋541例医案整理而成,对后世影响颇深.本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简斋治疗妇科病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对张... 相似文献
12.
探讨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整理《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脘痛”门所载医案,使用SPSS 22.0、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分析用药规律,挖掘核心药物;通过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对核心药物进行靶点预测及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药物治疗胃脘痛的分子机制。结果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脘痛”门所载44则医案共包含48首方剂,涉及75味中药,以半夏、茯苓使用频次最高,药物多为辛温之品,归于脾、胃、肺经,形成7组公因子及4对药物配伍关系;其中半夏与茯苓作为核心药对包含8个与胃脘痛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7条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 叶氏治疗胃脘痛重在调整全身气机,恢复脾胃运化枢机,用药以辛温为主,旨在理气、化痰、散寒、祛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钙信号通路、cGMP - PKG 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安名医汪机代表作《石山医案》《医学原理》中所载的咳嗽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具体临证案例,总结汪机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其认为咳嗽多因“肺为火击”而致,外感、内伤之邪均可化火犯肺导致咳嗽;其临证注重辨别肺虚与肺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同时重视脾与咳嗽的关系,认为脾虚失运亦可导致咳嗽,治宜补中健脾、标本同治;此外,其临证还善用人参、黄芪甘温补土、以益肺金、扶正固本、培补元气以治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杏轩医案》治疗内、外、妇、儿诸科疾病的临床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 从《杏轩医案》中选取有效医案128例,提取方药信息,用Office 2010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药物频数、性味归经、药对频数、用药类别、系统聚类及因子等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5)
[目的]学习新安医家汪机《石山医案》所载医案全篇,总结其临床治疗内科杂病的辨证用药特色,祈为现代中医学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视角。[方法]以《石山医案》案例为本,结合《神农本草经》、《内经》、《脾胃论》、《脉决刊误集》等相关论述与汪机"营卫论"思想,剖析汪氏医案,仔细分析其病因病机,探究其临床治病辨证特色和用药经验。[结果]汪氏精钻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并独成一脉。其临证辨治特点为:虚疟治脾,人参扶正祛邪;善于辨证,尤为重视脉诊;阴血亏虚,参芪益气养血;阴虚血热,滋肾水制妄火;阴血亏虚,亦可助阳生阴;药需对症,临床辨析明之等。[结论]《石山医案》为汪氏朝究暮绎、废寝忘食之作,蕴含汪氏多年行医治病经验,对现代临床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望后学者能勤读经典,深入挖掘相关医案,拓展中医辨病治病思维,更好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6)
《孙氏医案》5卷,是明代著名医学家孙一奎的门人搜集孙氏部分临证医案编纂而成,体现了孙一奎一生的主要临床经验与学术成就。《孙氏医案》所记录的医案均为精心挑选的验案,其病证与治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书中所记述的内容非常详尽,不仅包括患者的症状表现、辨证与病机分析、治法与方药的选择等内容,还详细描写了患者患病及诊治过程的诸多细节,极具文学观赏性。从《孙氏医案》中体现出孙一奎临证最大的特点是其辨证之精准与用药之灵活,有着极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及其用药规律,以期指导临床。[方法]运用文献法对《脾胃论》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其学术思想,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其所记载的方剂进行系统整理,通过Excel进行中药分类统计,最后分析总结其使用规律。[结果]《脾胃论》主要学术思想为脾胃为元气之本“,火与元气不两立”;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顾护胃气。全篇共记载方剂63首,中药101味。单味中药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炙甘草,人参、陈皮次之;从功能分类来看,补气药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解表药与理气药;从药物配伍来看,共有32首方剂中补气药与理气药同用,其中陈皮与炙甘草联用次数高达21次,陈皮与人参20次,陈皮与黄芪15次。[结论]《脾胃论》是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之集大成者,其用药组方以补气、升阳、理气为主,重视调达气机。以补气药缓补脾胃之气为多,同用风药以达到升发脾阳、胜湿、开郁之效,并佐以理气药,使其补而不滞,其学术思想及遣方用药特点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温补法源于《内经》,经过后世医家的发展,日益完善。张仲景、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等后世医家对温补法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了清代温补之风盛行,医者妄用温补,病家只喜温补,以致造成了大量的误诊误治。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英在其著作《王孟英医案》中因误诊误治而导致的病症占有相当数量。今仅对《王孟英医案》中部分因温补所致的医案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临证指南医案》中便秘的医案,分析叶天士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全书以便秘为主症的医案,将医案处方经过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处方中药物、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次,并对高频药味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75首处方,涉及中药127味.用药频次较高(≥10次)的依次为苦杏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