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喉罩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50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n=25)及喉罩组(n=25),气管插管组患者采用肌松药,术中进行单肺通气,喉罩组不使用肌松药,自主呼吸保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开始前、术中肺叶切除后及术后1hPaCO2,术中最高呼气末CO2,喉罩/双腔管放置满意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咽喉痛等情况。结果喉罩组麻醉诱导MAP、HR、喉罩/双腔管放置满意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拔管时间、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明显小于气管插管组(P <0.05);喉罩组的术中最高呼气末CO2及肺叶切除后PaCO2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 <0.05);术前及术后1hPaCO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采用喉罩,诱导及苏醒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咽喉痛等情况大大改善。术中通气状况良好,安全性较高,具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手术需要相对静止、充分清晰的术野,施行泄露测试时需要调整气道压力,因此通常在全身麻醉插入双腔管实施单肺通气下进行手术.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手术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但是具有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术后苏醒迅速、手术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因此,近年随着麻醉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镇静药物和麻醉手术耗材的优化发展,非气管插管麻醉逐渐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本文将对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的发展简史、麻醉选择、围术期相关麻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注乌司他丁对肺叶切除单肺通气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常规麻醉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乌司他丁组麻醉诱导后乌司他丁10 kU·kg~(-1)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10 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术中和术后情况,于麻醉诱导后(T_0)、单肺通气60 min(T_1)、术毕双肺通气120min(T_2)、术后24 h(T_3)测定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与T_0比较,2组HMGB1在T_2、_3时点显著升高(P<0.05),T_1、T_2、T_3各时点TNF-α、IL-8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预注乌司他丁可抑制肺叶切除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对肺叶切除单肺通气后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单次推注芬太尼对小儿日间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镇静及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5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或II级,年龄3~1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组(RF组,78例)和瑞芬太尼组(R组,79例),RF组诱导时单次推注芬太尼1μg/kg+瑞芬太尼2.5μg/kg, R组静注等体积生理盐水+瑞芬太尼2.5μg/kg;两组均在丙泊酚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并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记录患儿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E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Ramsay镇静评分及FLACC疼痛评分,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结果:与R组相比,RF组患儿EA发生率明显下降(38.0%vs. 18.0%,P=0.005),苏醒期最大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评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梯度效应室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对双腔气管插管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体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期对照组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试验组用梯度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2组患者苏醒情况,对比其诱导前(T1)、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时(T3)、插管后3 min(T4)体循环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指数(C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对比其麻醉诱导前及术后1和3 d时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其麻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入组40例受试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3.54±0.38)和(7.65±0.79)min,苏醒时间分别为(4.57±0.56)和(10.26±1.18)min,拔管时间分别为(5.48±0.69)和(11.42±1.28)min,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分别为(14.62±1.51)和(17.59±1.83)m...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无肌松药下气管插管全麻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患儿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无肌松药组和给肌松药组,每组30例.记录患儿气腹前、CO2气腹5 min和放气腹后5 min时腹围、SpO2、呼气末p(CO2)、潮气量(V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留观时间及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儿气管插管条件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气腹中腹围、MAP、呼气末p(CO2)均增高,放气腹后腹围、MAP可恢复至气腹前水平,呼气末p(CO2)仍高于气腹前水平(P<0.05);VT气腹中均降低,放气腹后逐渐升高至气腹前水平(P<0.05).SpO2、HR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肌松药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明显长于无肌松药组(P<0.05).结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可满足手术需要,苏醒拔管更快,清醒彻底,更适合婴幼儿短时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对比免插管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Non-intubat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lobectomy,NITLs)与插管麻醉手术(Intubated general anaesthesia,GA)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肿瘤预后。方法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制作方法,在Ovid EMBASE、PubMed MEDLINE、Cochrane CENTRAL数据库及Google Scholar搜索免插管麻醉与插管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对比研究,运用RevMan 5.4软件分析两组间安全性、可行性和肿瘤预后相关数据。结果 经过筛选,4篇文献纳入,共264患者,其中NITLs组126人,GA组138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免插管组和插管组之间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MD:-9.64, 95%CI(21.66,-2.38) P=0.24];淋巴结清扫数目[HR:0.93, 95%CI (0.69,1.24), P=0.6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32):4513-45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Wilson病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全身麻醉下脾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12月的全身麻醉下行脾切除术Wilson病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之后为0.4μg/(kg·h)维持至脾切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余麻醉方案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开始泵注前(T_0)、插管前(T_1)、插管后1 min(T_2)、拔管前(T_3)及拔管后3 min(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两组患者T_3和T_4时间点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及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T_0时,两组患者MAP、HR、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_2、T_3、T_4时,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pO_2所有时间点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_3、T_4时Riker 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为2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均得以纠正。观察组PA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稳定Wilson病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降低躁动情况,并缩短PACU转出时间。  相似文献   

9.
张惠君 《海峡药学》2012,24(4):82-83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观察组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插管后、切皮后和术中维持MAP、HR和LF/HF均明显高于插管前(P<0.05)。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在插管后、切皮后和术中维持与插管前比较无明显的变化(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苏醒期躁动2例,观察组有9例,观察组苏醒期躁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χ2=5.45,P<0.05)。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能够抑制气管插管和切皮引起的反应,提供更平稳的血液动力学及更快的麻醉恢复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快诱导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arcotrend监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分别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胺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应用Narcotrend监测调控麻醉深度,并据此调整麻醉药物用量。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腹腔镜置入即刻(T4),腹腔镜置入3 min(T5),气管拔管即刻(T6),气管拔管后3 min(T7)8个时间段SBP,DBP,MAP,HR变化。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间、清醒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SBP,DBP,MAP及HR更加平稳,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间、清醒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P<0.01);麻醉药物七氟醚、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Narcotrend监测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对麻醉深度进行有效控制和维持,避免麻醉药物过量使用,促进患者术后的尽早复苏,缩短苏醒时间,提高了麻醉质量和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较进行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时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围手术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患者术后苏醒过程中意识恢复情况。方法 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F)组和芬太尼(F)组各50例,均联合异丙酚行靶控血浆浓度输注,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围手术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术毕停麻醉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送术后恢复室(PACU)时间以及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根据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及口述描绘法(VRS)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拔管后1,5及24 h的意识状态、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F组麻醉诱导时血压低于F组,心率慢于F组;RF组插管时心血管反应低于F组;RF组术毕停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早于F组;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送PACU、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差异无显著性,但RF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出PACU时间早于F组;RF组患者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以及回病房后1,5 h和术后24 hOAA/S及VRS评分高于F组,RF组需要镇痛者多于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苏醒质量上较优,但瑞芬太尼半衰期短,患者术后会感到疼痛,应及时行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围术期与麻醉相关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手术实践以及麻醉管理。按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手术组(52例)和胸腔镜手术组(84例)(传统三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50例、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6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8例)。麻醉插管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导管法或支气管封堵器法,术中单肺通气,监测Sp O2,ECG,BP,Peak,PETCO2,尿量及吸入麻醉药浓度。全组手术均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患者无1例围术期死亡。术中单肺通气效果均较满意,双腔支气管插管法115例,其中4例因困难气道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定位下插管;支气管封堵器法插管21例。全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相当,胸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胸手术组分别有5例、3例术中出现低氧血症,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有1例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胸。术后患者拔管顺利,恢复良好。结论肺癌手术中术者与麻醉师应当密切配合,不同手术方式采用不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对高龄患者麻醉诱导和苏醒的影响。方法手术患者40例,随机平分为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观察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和离开恢复室(PACU)的时间。结果R组诱导时低血压和插管应激反应发生率低于F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离开恢复室的时间明显短于F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芬太尼比较,瑞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麻醉诱导更加平稳,苏醒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镇痛及镇静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在麻醉前(T_0)、插管时(T_2)、切皮(T_3)、腹腔探查时(T_4)的HR、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诱导后3min(T_1)、拔管(T_5)的HR、DBP、S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苏醒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第1次主诉需要镇痛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在复苏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60、90、120min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速度稍慢,但术后镇痛效能更好,而瑞芬太尼术后苏醒快,但疼痛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45例,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资料,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手术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和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少于B组(P<0.05).术后1d,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7d,A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BIS监测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的临床意义,选择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BIS指导麻醉组(BIS组)和临床指导麻醉组(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T_1)、气管插管后2 min(T_2)、锯胸骨2 min(T_3)、CPB前(T_4)、停CPB 10 min(T_5)及术毕(T_6)分别记录病人的HR、MAP、SpO_2、CVP、BIS。统计术中麻醉药用量,停CPB后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表明,两组诱导后各时点HR与诱导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相比,两组诱导后MAP均降低,但BIS组MAP在T_1~T_5时点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BIS组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用量明显减少(P<0.05);需要处理的低血压发生率也明显下降;BIS组病人术后苏醒、拔管和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BIS组术中、术后血管活性药的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瓣膜置换术中应用BIS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七氟醚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Ⅰ组)和异丙酚组(Ⅱ组),各20例。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吸入6%七氟醚4 L/min完成诱导插入喉罩,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静脉输注异丙酚3~8 mg/(kg·h)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min)调节其输注速度维持麻醉。记录两组一次喉罩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儿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 PAED评分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包皮环切术患儿苏醒期效果优于七氟醚复合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