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子鑫  武文祺  杨玲  刘芳 《医学研究杂志》2024,53(2):138-142,73
目的 研究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病情预测指标。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呼吸内科确诊为MPP的患儿250例,根据是否为特应性体质分为特应性组(n=149)和非特应性组(n=101)。探究特应性体质儿童MPP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三者联合检测对特应性体质MPP患儿发生SMPP的预测效能。结果 特应性组MPP患儿咳嗽、喘息症状更明显,肺部哮鸣音、合并胸腔积液且重症肺炎和需要激素治疗的比例、激素治疗天数高于非特应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E、SAA、LDH水平是特应性体质MPP患儿发生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E、SAA、LDH联合检测可用来预测特应性体质儿童SMPP的发生,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1,敏感度为81.0%,特异性为85.00%。结论 特应性体质MPP患儿易出现病情加重且治疗需求较高,血清IgE、SAA、LDH联合检测对特应性体质儿童发生SMPP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章伟  陈波  张丽 《黑龙江医学》2023,47(9):1040-1043
目的:探讨早期识别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04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RMPP组作为观察组,55例的普通型支原体肺炎(GMPP)组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RMPP组患儿行高分辨率CT (HRCT)提示肺炎范围≥2个肺叶,比例明显高于GMPP组患儿;RMPP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40mg/L、肺泡灌洗液(BALF)肺炎支原体DNA>105copies/mL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GMPP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2、15.221,P<0.05);支气管镜形态学表现为黏膜糜烂,RMPP组患儿发生率明显较GMPP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6,P<0.05);49例RMPP组患儿BALF中,23S rRNA基因耐药突变位点阳性38例,阳性率为77.55%。结论:HRCT提示肺炎范围≥2个肺叶、CRP升高,B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09年6~~8月收治的30例住院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呈阳性,应用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某一时期呈地区性流行,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numoniae,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20世纪90年代后,已逐渐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但由于其肺部体征轻微或缺如常被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科收治的80例MP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及炎症指标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儿科住院的29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影像学的改变分为大叶性肺炎组和非大叶性肺炎组,按临床表现分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组和普通支原体肺炎(gener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GMPP)组,比较各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指标(IL-6、前白蛋白、D-二聚体、降钙素原、LDH、CRP)等。结果共收集肺炎支原体肺炎293例,其中大叶性肺炎49例,非大叶性肺炎244例。大叶性肺炎组的年龄、发热时间、CRP、LDH、D-二聚体、降钙素原、IL-6均高于非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时间、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合并感染情况和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共有59例,GMPP组共234例,RMPP组入院前的发热时间、CRP、LDH、D-二聚体、降钙素原、IL-6均高于G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的咳嗽时间和前白蛋白水平低于G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感染情况和白细胞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L-6和前白蛋白为诊断RMPP的独立影响因素,当IL-6≥14.455 pg/mL预测为RMPP时,此时预测的灵敏度为83.05%,特异度为61.21%;当前白蛋白≤101.500 mg/L预测为RMPP时,此时预测的灵敏度为67.95%,特异度为69.49%。RMPP与影像学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结论影像学的表现越严重、入院前发热时间越长、CRP、LDH、D-二聚体、降钙素原、IL-6水平越高,前白蛋白水平越低,越容易发生RMPP。当IL-6≥14.455、前白蛋白≤101.500是发生RMPP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区别于普通肺炎(非MPP)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88例MPP和101例非MPP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1.462)、IgM抗体阳性(OR=2.243)、结节影(OR=2.724)、磨玻璃样影(OR=3.369)、树芽征(OR=12.954)均为MP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与普通肺炎鉴别诊断时,早期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晚期可依据IgM抗体检测结果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7.
梅淑芬  张园园  周云连  陈志敏 《浙江医学》2018,40(11):1202-1205
目的分析学龄前期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寻找RMPP的预测指标。方法将189例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学龄前期患儿,根据病情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135例与RMPP组54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等,总结RMPP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GMPP组比较,RMPP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更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肺部影像学表现更严重,吸氧、入住ICU治疗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RMPP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IFN-酌等指标均明显高于GMPP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学龄前期MPP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4.6%、CRP≥19.5mg/L、PCT≥0.13ng/ml、LDH≥474.5IU/L、IL-6≥20.65pg/ml、IL-10≥5.25pg/ml对鉴别RMPP与GMPP具有重要价值。结论RMPP患儿的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均较GMPP严重;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LDH、IL-6、IL-10是学龄前期儿童RMPP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张伟奇  张志学 《中外医疗》2009,28(15):181-181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逐年增加和小年龄化趋势。肺炎支原体可以诱发哮喘患儿反复发作,其机制与免疫机制紊乱有关。研究已证实肺炎支原体作为一种特异抗原,通过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而引发哮喘速发相反应及哮喘迟发相反应,从而导致气道的变态反应炎症。同时通过刺激机体产生IgE,由IgE介导I型变态反应而引起哮喘早期和晚期反应,因此肺炎支原体既是感染原,又是过敏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我们以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临床特点为长期咳嗽及肺部体征改变,部分可出现肺外并发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长,经多疗程、合理用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钟勇勋  于利 《吉林医学》2013,(36):7624-7624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红霉素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和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均得到明显好转。且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可以用于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其中阿奇霉素疗效相对较好,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美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29-630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儿均以高热、咳嗽起病。胸部X线检查示为大叶肺实变7例,肺间质性肺炎2例,双侧支气管肺炎3例;3例并发胸腔积液。血沉增快10例,C反应蛋白升高8例。所有病例单用阿奇霉素疗效不佳,后经调整治疗方案所有病例3个月后复查胸片炎症均吸收,炎症指标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也恢复正常。结论 RMPP其难治的原因除耐药外,应考虑免疫因素的存在,且不能忽视合并混合感染及误诊、误治的可能,需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明确诊断为MPP的618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及其部分患儿肺功能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P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为主,分别占44.8%和34.5%。发热、咳嗽是MPP最主要的临床表现。83.6%的婴幼儿可及持续性啰音,43.9%的年长儿未及或仅及一过性啰音。185例(29.9%)患儿出现肺外表现。约70%患儿血象在正常范围内。肺部X线检查,婴幼儿期斑片状影占68.8%,学龄期以大片状影为主,占54.5%。表现为节段性炎症改变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测定正常14例(15.2%);限制性障碍61例(66.3%),混合性障碍17例(18.5%),其中86.8%患儿经3周左右恢复正常。经大环内酯类治疗,65.2%的患儿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消失,重症患儿在加用其他类抗生素或(和)激素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控制。结论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为MPP的高发人群,不同年龄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各有其特点,相当一部分患儿可伴有肺外症状。节段性炎症改变患儿的肺功能呈不同程度的损害。难治性病例在大环内酯类基础上,可联合使用其他类抗生素或(和)激素。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例1,患儿,男,7岁,因"发热伴咳嗽4d"于2011年1月11日入阳信县人民医院。查体:T38.5℃,呼吸稍促、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减低、无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及。拍X线胸片示:左肺上叶前段大叶性肺炎。查血常规:WBC7.2×109/L,N45.2%,L40.8%,Mp-Ab阴性。入院诊断:左肺大叶性肺炎。入院后给予阿奇霉素及青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发病年龄以3~6岁居多(占47.8%),均有咳嗽症状,可伴有发热、喘息、多脏器受累,胸部X线表现以大片状阴影、斑点状阴影为主,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所有患儿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均临床治愈.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其临床特点,易侵犯肺外脏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的常见病 ,在临床上具有一些特征 ,但每次均需得到血清学检测结果的配合 ,以便提高诊疗。我们做了冷凝集试验 ,结合临床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检测对象 于 1 996年冬季和 1 997年春季 ,在我院住院患儿临床上有发热、咳嗽、放射线胸片有改变、冷凝集试验阳性 ,在治疗上用红霉素疗效满意等 ,已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40例。入院后即做第 1次冷凝集试验检测。间隔 7~ 1 0天 ,有 2 7例做第 2次检测 ,再间隔1 0~ 1 4天 ,有 6例做第 3次检测。其检测的日期均根据该例病志记载的发病时间进行推算的。1 .2冷凝集试验 (CA)…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之一,感染多发生于年长儿,婴幼儿感染近年也逐渐增多,并叮引起多种肺外表现,本文总结了2006年收治的30例支原体肺炎,就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肺外表现,早期诊断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4年~2006年我科收治的22例重症MP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MP肺炎主要表现为持续稽留高热、顽固性咳嗽、肺部体征多不明显,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红霉素、地塞米松以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重症MP肺炎病情重,病程迁延,但大多数经合理治疗终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n=46例)和轻症组(n=102例),对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热程、病变部位、大片状病变类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热程、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ESR、WBC及体温≥38.5℃、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所占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延迟、CRP水平、ESR水平及下叶病变、大片状病变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对合并这些因素的患儿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64例诊断明确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结果①64例患者中,男35例(58.6%),女29例(41.4%)。年龄〈1岁2例(3.1%),1—3岁14例(21.8%),4~7岁18例(28.1%),8—10岁20例(31.2%),〉10岁10例(15.6%)。②病变影像局限于单侧的病变中,右侧30例(69.8%),左侧13例(30.2%)。右侧明显多于左侧;多个叶段受累(65.5%)多于单个叶段受累(34.3%);各叶段受累情况分析以右下叶最多,共22例(34.2%),其次为右中叶(18.7%)、左上叶(18.7%)。③病变影像以大片实变影最多(84.3%),余分别为胸腔积液(31.2%)、肺不张(25.0%)、肺门淋巴结肿大(15.6%)和散在斑片状影(12.5%),年龄不同影像改变也有一定差异。结论儿童MPP年长儿发病率高于婴幼儿,右肺发病多于左肺,大片实变影最多,其影像特点与年龄有关,胸部CT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儿童MPP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7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7例确诊患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其中82患儿痊愈,3例好转,2例转上级医院。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病程长,肺外症状多见,体征轻微而X线表现显著,疗程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