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根据置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静脉-静脉体外氧合和静脉-动脉体外氧合两种工作模式。ECMO可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心肺同时衰竭的患者提供临时生命支持(通常数天至数周)。ECMO相关的并发症仍是限制其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现将ECMO的应用现状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体外膜肺氧合原理和现状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ECMO治疗期间,心脏和肺得到充分休息,全身氧供和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状态。此时膜式氧合器  相似文献   

3.
体外膜肺氧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全心 《山东医药》2003,43(6):58-59
体外膜肺氧合 ( ECMO)是一种呼吸循环支持技术 ,其原理是经导管将静脉血引到体外 ,在血泵的驱动下 ,经过膜式氧合器氧合 ,再输回患者体内。对呼吸衰竭的患者 ,将大部分血在体外氧合 ,有利于低氧血症的纠正和肺部病变的恢复 ;对循环衰竭患者 ,心肺转流可降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 ,减少左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对双侧心室的功能恢复有益。 ECMO的实施需要内外科医师、灌注师、呼吸治疗师、营养师、药剂师、护士等的密切配合 ,是一个反映医院综合水平的系统工程。ECMO的适应症 :1患者心肺功能损害可逆 ,预期在 2~3周恢复 ;2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4.
[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可提供强有力的循环和呼吸支持,同时也是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等待心肺移植期间歇期的主要体外生命支持手段。已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肯定了ECMO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中的救治作用,但在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报道较少,该文就目前ECMO在儿科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梁军  庞晓军  杜正隆 《内科》2010,5(3):308-310
体外膜肺氧合疗法(extrcorporeal memberane orygenation,ECMO)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液注入体内,针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甚至是休克的病人进行有效支持,使心肺得以充分地休息,可长时间进行心肺支持治疗,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了宝贵时间。本文就ECMO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手段,在治疗各类原因引起的心肺衰竭中,起到重要作用[1,2]。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出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早主要用于呼吸衰竭,但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尤其是颅内  相似文献   

7.
正心脏手术后的右心功能衰竭一直是临床上的治疗难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指通过胸腔外血管插管进行的长时间体外心肺支持。ECMO可以对呼吸功能衰竭或心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或循环支持[1]。因此在心脏外科危重患者中运用广泛,临床多见重症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运用ECMO康  相似文献   

8.
[摘要] 中国儿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的发展滞后于国外发达国家,也滞后于国内成人ECMO的发展。该文回顾了国内儿科ECMO发展现状,分别介绍了新生儿和儿童ECMO在循环、呼吸支持以及体外心肺复苏救治方面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临床结局,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儿科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原性休克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围术期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左心辅助装置Impella等机械辅助装置为其重要救治手段。该文报道1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在行经心尖途径TAVR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并及时置入人工瓣膜,患者循环未恢复,遂进行体外循环, ECMO辅助下返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成人肺栓塞合并心衰术后应用体外膜式氧合技术(ECMO)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013年12月-2017年6月对我院13例成人肺栓塞合并心衰术后行体外膜式氧合技术治疗,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7-65岁,采用静脉-动脉转流,辅助期间流量范围1.5L/min-3.0L/min,ECMO辅助时间(82.4±47.1)h,维持活化凝血酶时间(ACT)200s-220s结果:13例病人通过应用ECMO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均成功撤除ECMO,并康复出院。结论:体外膜式氧和技术可以降低肺栓塞取栓术后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改善气体交换,是治疗肺栓塞术后合并心衰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心外科术后患者期间的出血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心脏术后因心肺功能不全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42~76岁。瓣膜手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瓣膜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主动脉手术3例,成人先心病5例。所有患者均行静脉-动脉ECMO。结果 35例患者ECMO辅助时间(116~273)h,平均(187±45)h。20例患者成功撤离ECMO,脱机率57.1%。29例出现了与ECMO支持治疗相关的并发症(82.9%),其中,出血和肾功能不全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部位发生率依次为手术创面16例(45.7%),插管部位11例(31.4%),口鼻腔5例(14.3%)、消化道3例(8.6%),泌尿道2例(5.7%)。结论 ECMO对于心脏外科术后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平衡血栓与出血的风险是临床难点。合适的抗凝强度和凝血功能管理可以减少出血风险。对于手术创面出血需要积极的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12.
[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救治儿童心肺衰竭的重要手段。出血和血栓并发症是ECMO支持期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缺乏关于儿童ECMO期间抗凝、出血及其监测管理的具体指南和建议。该文对近年来儿童ECMO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管理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发生机制、儿童自身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监测以及管理等方面,以提供相关诊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应用体外循环技术为新生儿、儿童及成人呼吸和(或)循环衰竭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生命支持的技术。ECMO技术呼吸支持的价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休克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脓毒症休克可导致低血压和低灌注,导致氧输送(DO2)减少,从而出现氧供/氧耗失衡。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以增加DO2,增加氧供,所以ECMO有救治脓毒症休克的理论基础。ECMO救治脓毒症休克的疗效欠佳,主要与ECMO启动时机、ECMO中心的经验、是否为中央插管和ECMO高流量等相关。该文对ECMO在儿童脓毒症休克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感染是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更高的病死率。目前国内外各ECMO中心对于感染的防控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联合浙江省ICU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实践,撰写了本专家共识,以期规范ECMO辅助期间的感染防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提高控制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治疗急重度心肺功能衰竭的先进技术。方法本文章就救治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后患者心功能得到恢复,病情好转出院。经4年随访,患者无心力衰竭的复发,心功能NYHA分级达Ⅱ级。结论完善的监护技术、严密的观察、有效的护理是提高ECMO技术辅助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炎性因子的变化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42例成人心脏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接受ECMO支持治疗。分别于ECMO建立前及建立1,6,24,48,72小时撤机前采集中心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浆冻存,测定各时点炎性因子TNF-α、IL-6、IL-8、IL-10及hsCRP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同时按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各时点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ECMO前两组TNF-a、IL-6、IL-8及IL-10等炎性因子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值;存活组TNF-α水平在ECMO建立24小时后开始下降,至撤机前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IL-6水平在ECMO建立6小时后就开始下降,至48小时后各时点与死亡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存活组TNF-α水平在ECMO治疗24小时、IL-6水平在ECMO治疗6小时后开始下降,撤机前均较死亡组低(P<0.05);死亡组炎性因子支持治疗期间均处于高水平状态。结论:心脏术后心肺衰竭患者ECMO前已存在明显炎性反应。存活组炎性反应强度随病情改善逐渐下降。持续高水平的炎性因子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39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39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对本院39例终末期心脏病和心脏术后需心肺支持的患者进行ECMO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到动脉的ECMO辅助方式。婴幼儿采用右心房—升主动脉插管,成人应用右心房—股动脉插管或股动—静脉插管,肝素用量5~20U/(kg.h),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维持120~160s。辅助期间流量在40~220ml/(kg.min)。结果:25例患者顺利撤离ECMO装置,其中21例患者康复出院(总出院率为53.8%,21/39),4例患者术后死亡。25例患者ECMO平均辅助时间(91±57)h。其余14例患者因适应证的选择、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与ECMO技术有明确关系)等原因而放弃治疗最终死亡,ECMO平均辅助时间(112±101)h。共18例死亡,ECMO平均辅助时间(116±103)h。39例患者ECMO平均辅助时间(99±62)h,共用膜肺44个,平均膜肺使用时间(91±47)h。ECMO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渗血、肾功能衰竭、感染、血栓形成、神经系统并发症、肢体缺血坏死等。结论:ECMO支持是一种有效的循环呼吸衰竭机械辅助治疗方法,也可以作为心脏移植患者等待供体期间的桥梁过渡。应用ECMO的时机和适应证是ECMO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 ECMO)在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生命支持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未来有可能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经房间隔球囊扩张制造房间隔缺损方式达成左心减容减压的方法,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很少有文献报道。本文报道一例我院在该技术方面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ECMO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32例,其中成功组25例,失败组7例。记录所有患者ECMO治疗前一般情况、ECMO期间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结果 成功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接受ECMO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ECMO是重症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APACHEⅡ是影响ECMO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