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一种操作简单、效果佳的疟原虫厚血膜改良染色法,以提高疟原虫的临床检出率。方法将瑞吉染液与缓冲液按不同比例配成待用染液,通过多次染色找到最佳溶血及染色效果的染液和时间作为改良染色方法;用蒸馏水对厚血膜进行溶血处理,后用吉姆萨染液染色30 min作为传统染色方法;将瑞氏染液与蒸馏水按1∶5混合,染色10 min为文献报道染色法;通过镜检比较3种方法中疟原虫虫体结构清晰度及背景干净程度,并观察及记录厚血膜的脱膜情况。结果通过实验发现,改良染色方法染色后,虫体结构清晰度及背景干净程度优于其他2种方法;改良染色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厚血膜脱膜率降低(P0.05)。结论疟原虫厚血膜改良染色法操作简单、染色效果佳,有利于临床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血膜经溶解红细胞后染色有助于寻检疟原虫,但存在原虫在溶血洗涤过程中丢失的缺点,作者为克服这一缺点.使用了鉴别含有Hb—F红细胞的酸洗染色法于疟原虫检查收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疟原虫厚血膜制作和染色的最佳条件。方法分别取3.0、4.0、5.0μL的外周血标本制成0.8、1.0、1.2cm的厚血膜,参照厚血膜制片的标准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选出得分最高者为厚血膜的制作方法;常规实验室条件下,将姬姆萨染液和配套缓冲液分别按1∶19、1∶9、3∶7、2∶8的比例稀释配制,染色时间分别为10、20、30、40 min,参照厚血膜染色的标准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以得分最高者为染色的最佳方法。结果直径1.0cm的厚血膜得分较高集中在用血量4.0μL和5.0μL,用血量为4.6μL得分最高的比例占最多,被推荐为制作厚血膜的最佳方法;疟原虫厚血膜的最适染液浓度和最适染色时间分别为3∶7稀释、染色10min和1∶9稀释、染色30min得分最高级A的比例为最多,均能达到优良的染色效果。结论制作诊断疟原虫厚血膜的最佳用血量为4.6μL,相应的最佳直径为1.0cm,以3∶7稀释、染色10min和1∶9稀释、染色30min均能达到最佳染色效果,便于识别疟原虫虫体,提高了检出率,可以在常规试验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越来越多黑人到广州工作和居住,广州市区疟原虫感染也渐有抬头趋势。我院门诊检验室近期查出几例疟原虫感染病例,患者均为黑人,年龄20~40岁。来我院就诊前均到过热带地区。鉴于此,为提高疟原虫检测的阳性率,我科在工作中经过总结,对疟原虫血涂片染色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良,现将其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疟原虫厚血膜染色法改良策略,为提高疟原虫诊出率提供新方法。方法取患者外周血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利用离心机离心,离心参数为3 000r/min离心10min后制成血涂片,作为传统方法制作的血涂片。与传统方法不同,改良染色法将血涂片浸入蒸馏水1s左右,滴一滴95%的乙醇固定,后续行常规染色,约20min后将涂片冲洗晾干,观察利用乙醇固定对疟原虫血膜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经对比发现利用蒸馏水浸泡后制成的疟原虫血膜涂片背景干净,干扰色较少;疟原虫虫体清晰,疟原虫诊出率较高。结论疟原虫厚血膜改良染色法中虫体显示清晰,利于疾病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用酸液预处理血膜后再用姬姆萨染色可获得清晰的疟原虫图像,且疟原虫不易丢失.操作:1.空气中干燥的血膜用80%甲醇固定5分钟(20~22℃).2.清水冲洗、空气中干燥.3.浸入柠檬酸一磷酸盐缓冲液(pH3.1~3.4)中,37℃5分钟.4.清水冲洗,空气中干燥(如需长期保存重复操作1).5.用pH7.2姬姆萨染液染25~  相似文献   

8.
Deicas E等(1979)报道Errecart氏改良厚滴法与传统厚滴法相比,前者具有疟原虫染色良好,疟原虫形态学保留良好,便于鉴别虫种,血滴牢固地固着于玻片上很少脱落等优点。我们在Errecart氏改良法的基础上略作改进,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试剂  相似文献   

9.
《新医学》1980,(7)
用萤光色素吖啶橙染色检查疟原虫,染色后由于片上各种细胞核发出不同颜色的萤光,视野比普通镜检清晰,便于鉴别,只用高倍镜就可以满意地观察疟原虫的形态,免去了在一般染色时染后用水冲洗,要油镜观察结果,因而方法简便、效率高。我们在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用吖啶橙染色法与皂素法、姬姆萨氏法对291例发热37.5℃以上病人的疟原虫带虫率血检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疟原虫检出率,我们参考Arnott氏方法,(Med Lab Sci 45:40,1988)采用酸液预处理血膜进行姬氏染色检捡测疟原虫,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瑞氏染色液不同的配制方法与血膜染色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瑞氏色素粉合成制作不易,质量差别较大,因而配制方法有所不同.我们选择了常用的四种配方进行了吸光度比值(rA),pH,以及四种染液对血细胞染色效果的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配合疟疾的防治工作,提高疟疾的诊断符合率,几年来,我们在疟原虫的检查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即将原薄血片法改为厚薄结合血片法,使疟原虫阳性检出率大为提高,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膜染色的方法较多,各具特色。我们搜集了文献介绍并具代表性的部分染色方法(十种),进行了系统地观察,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分别采取来自同一总体的标本,制成薄血膜、厚血膜、疟原虫血膜和网织红血膜。骨髓膜系我院血液室未染色标本。  相似文献   

14.
血涂片染色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血涂片染色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和骨髓涂片染色是医学检验中最常做的项目。为了国际间血细胞形态学的交流,血液学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了Romanowsky 染色方法,并被各国血液学工作者接受,在推广中遇到了许多难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ICSH专家小组的参考方法又进行了修改,新的染色方法相继推出,传统的染色方法经过改良后再度使用,单一染色剂用于血及骨髓涂片染色简单而实用,标准化标本为染色工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对应用于自动化仪器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尿管型染色检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尿沉渣检查除了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管型报告对于肾病患者尤其重要。我们经过探索建立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管型染色检查方法。1材料与方法1.1试剂(1)Sternhe im er染液。Ⅰ液:20 g/L阿利新蓝8GX水溶液,Ⅱ液:15 g/L派若宁溶液。Ⅰ液和Ⅱ液各自过滤后以2∶1混合保存。(2)改良Ste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采用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浓集血中疟原虫.其方法为取一份1.5M NaCl加9份Percoll即成100%Percoll混合液,密度近似1.1300g/ml.取8.5份100% Percoll液加1.5份生理盐水混合即成85%(V/V)实验溶液.用一支无菌滴管从含EDTA或肝素抗凝管内吸取1.0ml含疟原虫全血放入含有85%Percoll 9ml 聚乙烯试管内(内径16mm)使成一血液层,30000g10C离心40分钟.离心后血液被分成6层,从上而下分别为S_1(血  相似文献   

18.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碰到血涂片(血片及骨髓片)受多种因素(尤其是高白细胞白血病)的影响,出现染色不满意或不易看包。如染色后的血涂片过浅、过深、或沉渣附着,或因教学的需要重新阅片,而血涂片放置时间较长有褪色表现,或因徐片来源不易,如骨髓穿刺后抽出骨髓液量极少(尤其是小儿),有时仅徐片一张等等原因,不能因染色不佳而弃之,又需准确分辨血徐片中细胞的形态,所以染色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染色经验,对染色不佳的血徐片进行再处理,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对着色过浅需重染的协涂片的再处理方法取一洁…  相似文献   

19.
疟原虫实验室检查的若干改进上海市临检中心(200052)金大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我国解放以后大力防治,收效显著,但在若干疟区仍有流行。疟原虫现已发现约130余种,寄生于人体的仅为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恶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采用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高心法浓集血中疟原虫。其方法为取一份1.smol/LNaCI加9份Percoll即成100%Percll混合液,密度近似1.13009/ml,取8.5份100%Percoll液加1.5份生理盐水混合即成85%(V/V)实验溶液。用一支无菌滴管从含EryTA或肝素抗凝管内吸取1.0ml含疟原虫全血放人含有85%Percollgml聚乙烯试管内(内经16mm)使成一血液层,3000910oC离心40分钟,离心后血液被分成6层,从上而下分别为SI(血浆和血小板)、S:(白细胞)、S3(网织红细胞)、S‘(间日疟感染红细胞)、S3(恶性疟感染成熟红细胞)、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