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决前足底创面不易愈合这一较棘手的难题,根据足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趾腓侧岛状皮瓣的修复方法,已用于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认为:①本皮瓣血供丰富,质地优良,带有神经,术后耐磨耐压,可恢复足的正常行走和负重功能;②皮瓣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移转至前足底各处创面;③血管变异少,手术简便,有利推广  相似文献   

2.
拇趾排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前足底创面不易愈合这一较棘手的难题,根据足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拇趾腓侧岛状皮瓣的修复方法,已用于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认为:(1)本皮瓣血供丰富,质地优良,带有神经、术后耐磨耐压,可恢复足的正常行走和负重功能。(2)皮瓣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转移至前足底各处创面;(3)血管变异少,手术简便,有利推广。  相似文献   

3.
邝勇  王标  李江 《中国美容医学》2002,11(5):439-440
目的:探讨足趾侧方皮瓣在修复足底前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足趾侧方皮瓣局部转移或带血管神经蒂转移修复足底前部溃疡、外伤及瘢痕切除创面15例。皮瓣最大面积4.0cm×3.5cm,最小2.5cm×1.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缺损区外形修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佳。结论:足趾侧方皮瓣供区隐蔽,切取方便,转移灵活,皮瓣切取后对足外形及功能无影响;血管变异少,血供可靠,皮瓣血循环障碍发生率低;缺损区感觉外形恢复佳,是修复足底前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足底皮肤缺损修复极为困难。根据足部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口止母趾腓侧皮瓣移位修复前足底难治性创面5例,均获满意效果。此法优点为:①血供丰富,皮肤质地优良,带有神经,术后耐磨、耐压,可满意恢复足的行走和负重功能;②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移位修复前足底各部位创面;③血管神经变异少,操作容易,有利推广。对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足底修复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前足底皮肤缺损修复极为困难。根据足部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拇趾腓侧皮瓣移位修复前足底难治性创面5例,均满意效果。此法优点为:(1)血供丰富,皮肤质地优良,带有神经,耐磨、耐压、可满意恢复足的行走和负重功能;(2)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移位修复前足底各部位创面;(3)血管神经变异少,操作容易,有利推广。对手术方法,事项及足底修复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足底深支逆行三叶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以及修复伴第1跖背动脉损伤足前部创面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前足创面伴第1跖背动脉损伤.伸肌腱及骨外露创面均超过2处以上者.联合植皮重建。供区游离植皮覆盖。结果胫前动脉踝前穿支、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足底深支、足底动脉弓形成一血管轴。术后踝前皮瓣、跗外侧皮瓣、跗内侧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获3~18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三叶皮瓣)供区无溃疡。结论足底深支为蒂的改良三叶皮瓣修复足前部创面,点面结合,损伤较小,血供可靠,符合创伤修复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足内侧皮瓣的血供来源及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侧成人足标本的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进行解剖,观察拇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以及第1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间吻合关系。根据解剖的实际情况,对临床12例患者设计足内侧皮瓣,分别切取穿支螺旋桨皮瓣(5例)、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4例)、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3例)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结果解剖显示拇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间的血管吻合以及与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吻合,共同构成足内侧皮瓣的血运基础。所有患者的皮瓣及植皮区均成活,供区创缘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较满意,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一致,无溃疡发生,均恢复保护性感觉;其穿鞋行走及负重等功能均未受到影响。结论根据足内侧穿支血管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并切取不同形式的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以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肌腱外露等创面的效果.方法: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创面9例,皮瓣面积4cm×5cm~7cm×9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耐磨,弹性好,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供皮区游离植皮完全成活.结论: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切取方便、手术简捷、创伤小,皮瓣血供可靠、不影响足部血运等优点,可满足前足中小面积创面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应用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足内侧隐神经终支为轴线设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2例和(母)趾创面6例.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2个月,皮瓣色泽,弹性良好,外形不臃肿,所有病例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 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不损伤知名血管,皮瓣切取后对足部血运和负重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修复前足创面,尤其是(母)趾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5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的前后分支、拇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和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并根据解剖结果设计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结果 解剖结果表明,足拇展肌表面的动脉网,足拇展肌上缘动脉弓在隐神经周围、足背和足底内侧形成血管网,构成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基础.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临床应用该皮瓣11例,皮瓣切取范围2.5 cm×3.5 cm~7.5 cm×8.5 cm,供区以全厚皮片移植覆盖.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行走正常,皮瓣及供区无溃疡发生.结论 应用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11.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组织缺损修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和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1991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56例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12例、皮片移植8例、局部皮瓣25例、邻位皮瓣9例和远位皮瓣2例修复。结果:本组56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伤口II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区均I期愈合。38例患者获随访1~6年,1例复发;复发病例为植皮治疗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扩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随访3年未再复发;随访患者均存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及时修复、杜绝复发及取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效果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修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头面部美学单位或亚单位原理遵循由简至繁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缺损区域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小耳畸形乳突区扩张皮肤血管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对先天性小耳畸形乳突区扩张皮肤血管分布情况进行分型,并依据分型进行扩张皮瓣设计,为充分、合理、安全利用扩张皮肤再造耳廓提供指导。方法 在暗室内行乳突区完成皮肤扩张后的透光实验,观察扩张皮肤的血管分布情况,并依此设计不同长宽比例的扩张皮瓣。结果 根据血管分布情况,将403例扩张皮肤初步分为5种类型,并依此设计不同的扩张皮瓣,无一例发生皮瓣末端血运障碍。结论 乳突区扩张皮肤血管分布的临床研究,可为耳廓再造术耳后扩张皮瓣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改进的耳后乳突区皮瓣修复耳垂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改进的耳后乳突区皮瓣再造耳垂的新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耳后乳突区的双叶形皮瓣设计成圆锥形皮瓣再造耳垂。结果:用改进的耳后乳突区皮瓣折叠法再造耳垂6例,全部一期手术完成,再造耳垂外形自然流畅,供区瘢痕隐蔽。结论:改进的耳后乳突区皮瓣折叠法再造耳垂,手术创伤小、瘢痕隐蔽、再造耳垂外形自然,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耳垂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14.
Two patients with nasal skin defects resulting from excision of rhinophyma and multiple angiofibromas were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dermis followed by full-thickness skin grafts taken from the postauricular region. The secondary skin grafts took completely in both patients,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Although a two-stage operation is require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dermis prior to full-thickness skin grafting is a reliable method for resurfacing the no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游离静脉皮瓣在伴有血管及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8指,其中伴掌侧皮肤缺损15指,背侧皮肤缺损3指,从腕前区切取适宜大小的、带有皮下静脉和掌长肌腱的游离皮瓣植于手指组织缺损处,掌侧部位皮瓣倒置,背侧则同方向放置。结果除1例中指中节离断伴背侧血管和皮肤缺损于术后第3 d坏死外;17例术后手指均成活,外观及功能良好,功能评价:优11指,良4指,可2指。结论应用腕前区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断指血管与皮肤缺损,效果良好,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6.
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创面采用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1例患者中,患恶性黑色素瘤者8例、交界痣恶变者2例、慢性溃疡恶变者1例。对所有患者的肿瘤部位首先行距病灶边缘0.5~2.0cm广泛切除,然后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类型带蒂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至3年10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皮瓣感觉恢复良好,有2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为避免肿瘤局部复发,切除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时,需距病灶边缘2cm以上行扩大切除。修复切除后的创面不宜应用局部旋转皮瓣。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对足跟部负重功能的修复效果较好,足跟部外侧和内侧的创面可采用足外侧皮瓣或内踝上皮瓣修复。腓肠神经伴营养血管蒂皮瓣可修复整个足跟部创面。  相似文献   

17.
The results of using an obliquely-splitting incision of the skin in 105 patients were studied. A good cosmetic effect without the formation of a coarse scar elevated above the skin surface was produced in all of them. It was achieved due to preservation of the tissue trophics. The skin is cut at an angle of 15 degrees to the skin surface in the region of the operation, as a result of which angular splitting of the epidermis 1.2-1.5 cm wide is formed. At the end of the operation the flaps are apposed tile-like and sutured with buried interrupted or removable mattress sutur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2例患者均采用在胸三角皮瓣下置入1个扩张器,切口选择在锁骨下,术中结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肩峰动脉皮支,以加强延迟效果,慎勿损伤胸廓内动脉穿支。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充分后,将面部瘢痕切除、松解挛缩,使眼、鼻、口等器官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据缺损大小设计皮瓣,以胸侧端为蒂。术中将面部部分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蒂部对合缝合以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将皮瓣延迟,再1周后断蒂修复颏部创面。结果12例应用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修复单侧或双侧颜面部大面积瘢痕,术后效果满意。结论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