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建新 《山东医药》2006,46(23):10-10
自1997年5月以来,我院对22例老年颈椎椎管狭窄患者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一期颈椎前后路手术,现将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CT对老年颈椎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行颈部或颈椎检查的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横断扫描,扫描后对图像行薄层重建,并传至工作站,应用轴位、多平面成像(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及仿真内镜(VE)等方法对有颈椎椎管狭窄的病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18例患者颈椎椎管大小和形态正常,14例病人颈椎椎管均不同程度狭窄,通过不同形式的成像方式可以观察到病变,其中包括骨质增生和椎间盘脱出两种情况,在14例椎管狭窄的病人中,观察到骨质增生38处,颈间盘脱出8处;对于骨质增生的情况,在轴位像上观察到30处,冠状位像上观察到3处,矢状位像上观察到38处,三维图像上观察到21处,仿真内镜像上观察到15处,颈间盘脱出的表现仅能在轴位像上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成像能提供老年性椎管狭窄的精细情况,对颈椎椎管狭窄能立体、直观、全面地展示其原因及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颈腰综合征是指颈椎与腰椎均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同时或先后出现颈段与腰段椎管内容物受累症状,临床表现各异,诊治困难。2004年10月~2009年10月,我们共收治颈腰综合征患者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34例老年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10011)吴云志袁长庆汪海波傅传经老年人椎管内肿瘤比较少见,我院自1980年4月~1995年11月共收治椎管内肿瘤486例,其中60岁老年病人椎管内肿瘤3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植骨块在中老年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对颈脊髓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不同类型植骨块在中老年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术应用情况。本组86例,年龄45~73岁。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自体骨27例,异体无机骨17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41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并自体骨1例。结果 全部病例经3~62个月随访观察,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无关门情况。结论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颈椎OPLL及颈椎过伸性损伤等有效方法;人工骨在减少病人痛苦、减少术中操作步骤等方面优于自体髂骨和异体无机骨。  相似文献   

6.
颈椎管狭窄症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颈椎椎管、神经根管的容量减少,导致脊髓及神经根受压而产生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多见于老年人,好发部位为中下颈椎,以4~6节段最多见,而颈2、3椎管狭窄发病率较低,文献中报道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颈2、3椎管狭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是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并进一步继发相邻骨与软组织结构的退变,最终导致脊髓损害。2001~2003年,我们采用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减压内固定术以及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杰  龙浩  吴陈  邹伟  陈艺新 《山东医药》2010,50(27):100-10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分别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有限椎板切除+半侧肋横关节切除术、腰椎全椎板扩大切除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颈椎侧前方神经根出口根袖肿瘤剥离摘除术。随访观察脊柱稳定情况、肿瘤有无复发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6 a,X线及MR检查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无肿瘤复发;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6例、部分恢复5例,1例颈椎管哑铃状肿瘤患者出现神经根牵涉痛及上肢部分肌力下降,半年后逐渐恢复。结论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但应做到早期诊断及针对性施术。  相似文献   

9.
磷酸三钙人工骨在颈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管内肿瘤早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有时被误诊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或内脏疾病,随着病程进展而出现脊髓压迫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永久性瘫痪。手术切除并椎管减压是颈椎管内肿瘤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我们对7例颈椎管内肿瘤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并棘突间磷酸三钙(TCP)骨桥成形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老年急性颈椎过伸损伤中作用。方法 对35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组21例(其中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术3例,后路减压术8例,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例,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6例)。非手术组10例。颈脊髓损伤神经功恢复按Frank分级。经过随访观察1.0~1.5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疗效满意。结论 尽管老年人颈椎过伸颈髓损伤属高危疾病人群,但如果能耐受手术,获得早期手术减压,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在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脊髓型颈椎病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7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4例,术前JOA评分为(6.36±2.74)分。22例患者均行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术中于劈开的棘突之间填充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后束带感明显缓解。22例随访时间12~25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23±3.47)分,与术前相比,P〈0.05。术后12个月CT扫描示颈椎管扩大良好,无"椎板关门"情况,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块与棘突融合良好。结论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骨用于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显效快,无椎板"再关门"情况,人工骨块与棘突融合良好,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东彬  焦建宝 《山东医药》2014,(12):104-105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其以术后症状改善明显、长短期疗效好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术式是C3-7,节段扩大成形术,但是传统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多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神经根麻痹等缺点心。为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防止“再关门”现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梁四成 《山东医药》2006,46(18):83-84
1999~2005年,我们共收治各种类型的椎管内肿瘤38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卫  程波  宋永刚 《山东医药》2005,45(32):72-72
2004年6~10月,我们将异丙酚用于20例抽脂手术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40例女性择期抽脂手术患者,年龄30~50岁,体重60~90kg,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两组均予1%利多卡因20ml于T11~T12连续椎管内注射并予欧贝4mg肌注,术中连续低流量吸氧。在此基础上B组于切皮前静脉用异丙酚1~1.5mg/kg。  相似文献   

15.
于怀松 《山东医药》2002,42(14):66-67
椎管内肿瘤早期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 ,易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滑脱症、棘间韧带劳损及腰肌劳损等相混淆。 1997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椎管内肿瘤 73例 ,其中 9例发生漏诊与误治 (6例在外院漏诊与误治 )。现报告如下 ,并分析误诊原因。临床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7例 ;年龄 3 0~ 72岁 ,平均 5 1岁。 7例伴发其它疾患而漏诊 ,均在未确诊椎管内肿瘤的情况下先处理了伴发病 ,且 3例对伴发病施行相应手术治疗 ;在疗效不佳或无效的情况下进一步查体并作 MRI检查等 ,才发现椎管内肿瘤 ,手术切除肿瘤后症状消失。另 2例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治疗的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患者34例,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应用JOA评分和Nurick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按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术前及术后复查颈椎CT比较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显示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明显扩大(P<0.01);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MCSM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块状珊瑚羟基磷灰石术减压效果好,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性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42例,pavlvo比值均<0.75.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螺钉固定术20例,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人工梯形骨块固定22例.按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复查颈椎CT比较测量两组椎管矢状径情况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7 - 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两组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颈椎CT上测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管矢状径单开门组大于双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病率单开门组高于双开门组(P<0.01).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率,双开门组稍优于单开门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路手术中,单双开门手术均有效,但双开门手术组在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单开门手术组.  相似文献   

18.
王凯 《山东医药》2009,49(29):56-56
2009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第2、3颈椎左侧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1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我院收治严重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例,均经显微椎管内窥镜(MED)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志  刘滨  杨永良  肖星 《山东医药》2009,49(19):72-72
腰椎间盘急性脱出并游离于椎管内致马尾神经损伤临床少见。2001~2006年,我院共收治19例腰椎间盘突出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