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 ,临床常为各种原因并发呼吸功能衰竭、呼吸肌麻痹的病人使用呼吸机 ,以辅助呼吸维持生命 ,度过疾病的危重期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临床护理发现 ,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 ,呼吸功能恢复后能很快停机 ,而使用呼吸机较长时间者 ,一般为二周以上者 ,就会对呼吸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 ,需要一个逐步撤机的过程 ,同时需要护理人员把握好停机的原则 ,更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 ,取得病人的配合 ,循序渐近 ,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我科ICU病区在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收治应用…  相似文献   

2.
于政思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6):173-173
资料与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10月我外科ICU病区共收治各种病因并发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患者57例,其中使用呼吸机超过2周22例,最长者96天。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2~90岁,平均62岁;脑出血8例,肺癌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胃癌2例,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2例,食管破裂1例。患者使用呼吸机原因主要为原有老慢支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致术后排痰无力呼衰者4例,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致肺呼吸功能抑制引起呼衰2例,晚期肿瘤全身衰竭3例。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依赖病人原因分析及撤机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洪澜  孙玲  林杰 《吉林医学》2007,28(4):506-507
呼吸机治疗是抢救各种危重病人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患者借助呼吸机的机械力量产生增强呼吸动作和呼吸功能.使用呼吸机二周以上的患者就容易对呼吸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在撤机时,护理人员应把握好撤机的原则,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循序渐进,才能实现患者的成功撤机,本文主要分析呼吸机依赖的原因及撤机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低下,许多高龄患者同时伴随有心肺系统的疾病和功能不全症。因原发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加之手术创伤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并发呼吸功能衰竭而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以渡过疾病的危重期。我科ICU病区在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呼吸机患者32例,临床护理发现,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呼吸功能恢复后能很快停机。但使用呼吸机较长时间者,一般为2周以上者,就会对呼吸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需要一个逐步撤机的过程,同时需要护理人员把握好停机的原则,更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取得病人的配合,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09年10月我普外ICU病区共收治各种病因并发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患者32例,其中使用呼吸机超过2周以上28例,最长者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 对老年性肺气肿并发呼吸功能衰竭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对45例老年性肺气肿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通气,准确记录通气前及通气后2 h、8 h、24 h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患者使用BiPAP治疗后2~24 h及撤机后,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明显下降,舒张压、PaO2及SaO2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pH值变化不明显,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合理应用BiPAP可以迅速改善老年性肺气肿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有利于纠正呼吸功能衰竭,避免有创机械通气跟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和技巧。方法:选择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24例,当呼吸机参数达到一定水平时,在气管插管口处接无创BiPAP呼吸机接口后通气2~6小时,观察血气指标、心率、呼吸变化,并统计撤机成功率。结果:①24例病人两种呼吸机更换前后血气指标、心率、呼吸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病人转归:20例通气2~6小时后顺利拔管撤机,其分4例均出现呼吸频率>30次/分,心率上升)20次/分,SPO2<90%,未能拔管撤机,其中2例综合治疗后反复实验后顺利拔管撤机,1例肺癌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胃癌术后病人死于败血症。结论:在气管插管口处接无创BiPAP呼吸机通气,可作为过渡方法通气,有利于及时把握有创通气转为无创通气的切换点,有利于拔管撤机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引起呼吸功能衰竭的原因很多,故使用呼吸机时间长短不一。我院ICU病区在2000年1月-2006年10月共收治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87例,临床护理发现,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后能很快停机,但使用呼吸机较长时间者,一般为2周以上者,就会对呼吸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需要一个逐步撤机的过程,同时需要护理人员把握好停机的原则,更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取得患者的配合,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停机时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力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旦发生呼吸肌瘫痪,应立即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是帮助病人渡过急性呼吸衰竭这一难关,在适当时机撤离机械通气,靠病人自然呼吸来维持适当水平的呼吸功能,而非取而代之[1]。适时撤机是机械通气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也是治疗MG的重要环节。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大于2周),就会对呼吸机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需要一个逐渐撤机的过程。做好撤机前后病人的护理及把握好撤机的原则,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我科共收治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是临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呼吸机的应用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部分老年病人由于各种原因致呼吸功能衰竭而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是,长期机械通气易发生与呼吸机相关的感染并发症。现将我院2000-01至2003-12实施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14例病人的痰细菌培养进行回顾性调查。从而进一步总结、讨论护理措施。加强此类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各种危重病人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停机时机及护理。方法:对50例各种疾病导致呼吸困难者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生命体征稳定后,停止呼吸机通气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在40例病例中,15例病人在3天内成功撤机,10例病人在4天内成功撤机,5例病人在6天内撤机,其余10例病人撤机时间大于7天。结论:对于长期使用呼吸机有依赖性的病人进行撤机时,必须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特点、心理状态和耐受力,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进行身心两方面的护理,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呼吸机常用脱机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脱机是指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 ,逐步恢复患者自主呼吸 ,最终脱离呼吸机的过程 [1 ]。过早脱机会加重呼吸负担 ,导致呼吸肌疲劳及再次出现呼吸衰竭 ,而延迟脱机可能导致呼吸机依赖和产生多种并发症。因此 ,正确选择呼吸机脱机方法 ,及时撤离呼吸机 ,对于患者呼吸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现总结相关文献予以探讨。1 脱机指标及脱机成功的标准脱机指标 [2 ] 为 :1引起上机的原因己去除 ,无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2感染基本控制 ,体温低于 37℃ ;3血 Hb大于10 0 g/L:4 Fi O2 小于 0 .4 0 ,血 Pa O2 大于 9.3k Pa,Sp …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制沟通提示图对机械通气患者有效沟通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2009年机械通气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沟通,实验组(44例)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自制沟通提示图进行沟通,机械通气结束后调查两组的焦虑、疼痛水平及遵医行为。结果:实验组在焦虑、疼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沟通提示图有效弥补临床护理人员与机械通气患者的沟通缺陷,可向各种意识清醒但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通过对危重病人呼吸机通气支持的92例病例分析,以提高应用呼吸机的诊治水平。方法:对92例危重病人使用呼吸机的原因、气道管理、呼吸机参数调节以及迨疰结果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治愈好转(脱机)37例,治愈好转率为40.2%,死亡52例,病死率56.5%,自动出院3例。其中中枢性因素通气支持45例中治愈或好转13例,死亡31例,自动出院1例;胸部疾病所致呼吸功能衰竭11例中治愈或好转7例,死亡4例:术后呼吸无力16例全部治愈或好转;因复苏需要通气支持的20例中,仅1例治愈,其余17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在呼吸机使用中,良好的气道管理,在严密监测下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是保证有效通气支持和利于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治疗SARS病人呼吸衰竭的过程中,在有些情况下,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给病人通气,改善氧合。他们的工作原理大都是通过电机,给病人提供一个持续的正压气流;提供相当于BiPAP或者CPAP两种模式的呼吸治疗。我院2003年3月23日~6月30日  相似文献   

17.
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病人23例,证明该机能有效地提高PaO2,同时降低PaCO2,临床疗效较传统控制性氧法治疗COPD呼吸衰竭好。  相似文献   

18.
报道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鼻)罩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OS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BiPAP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夜间血氧饱和度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氧分压、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二氧化碳分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无创BiPAP呼吸机治疗OSAS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Ohmeda 7100麻醉呼吸机流量传感系统潮气量值过低现象的检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