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汗病案     
1 病历介绍姜某,男,77岁,2010年12月9日初诊.主诉:汗多、汗出染衣成铁锈色1个月,咳喘、乏力10余天.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汗多,汗出不分白昼,不分动静,初始二三天能把白衬衣染成铁锈色.近10余天,咳嗽,痰多易咯出,喘息,乏力,全身困重如被绳缚,每天汗出即能把白衬衣染成铁锈色,汗味腥臭,全身皮肤正常,无明显出血点,亦无皮肤瘙痒症状,面部及四肢无浮肿,大便正常,小便略减,舌质淡胖,舌尖微红、苔薄白微腻,脉濡.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多年,每年发作一二次,右耳听力下降多年,出现血汗时并无特殊不适,也未曾服用其他药物及特殊食物.  相似文献   

2.
<正>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原文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本方含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其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临床杂症取得良好成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乃医圣张仲景组创的名方,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5味药物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的表虚证,症见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  相似文献   

4.
孙谊 《山西中医》2005,21(4):26-26
王某某,女,65岁,教师,2004年9月21日初诊。  相似文献   

5.
王丽峰 《山西中医》2002,18(1):54-54
王某某 ,男 ,85岁 ,2 0 0 1年 10月 2 0日初诊。因生气引起呃逆 4日 ,声短而频 ,不能自制 ,曾给予胃必治 ,肌注胃复安等药治疗 ,无效。刻诊 :患者呃声频作 ,纳差 ,舌苔薄白 ,脉弦。证属气机郁滞 ,治宜顺气降逆。取内关、合谷、太冲穴 ,用 1寸 32号针垂直进针 ,强刺激 ,用泻法 ,留针 15 min呃止 ,巩固治疗 1次 ,随访 1月未发。按 :本例呃逆因情志失调 ,肝气逆乘肺胃 ,导致胃气挟痰上逆动膈而发生。《古今医统大全·呃逆》谓本病症多见于“凡有忍气郁结积怒之人 ,并不得志者”。方中合谷泻手阳明经气以达泄热目的 ;内关宣通上中二焦气机 ;太冲…  相似文献   

6.
口臭治验1例     
<正>口臭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吾师施丽婕业医十余载,临证施治准确,经验丰富,尤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病,现撷取吾师中医辨证治疗口臭验案介绍如下。赵某,女,24岁,2013年6月18日初诊。患口臭2年余,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每日均多次刷牙漱口,时刮舌苔,自服清热泻火类中成药及西药均  相似文献   

7.
腹胀治验1例     
任某某,男,55岁,干部,1993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于去年6月因家事不顺,加之工作失误,以致整日唉声叹气,懒言少语,大多时间闭目卧床,但睡眠不佳,时有心悸气短,厌食腹胀。经当地县医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给予口服Vit.B1、谷维素等西药和逍遥丸加味之中药多剂,非但前症不减,且腹胀更甚,呼吸费力,两胁刺痛,周身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因诊断不清,难以治疗,故送省某医院进一步确诊,经各项辅助检查(心电图、B超、化验、CT等),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接受中药治疗多日,诸症仍不减。  相似文献   

8.
鼻衄治验1例     
曹茂林 《山西中医》2009,25(6):17-17
陈某,男,55岁,教师,2009年2月5日初诊。 鼻衄2天。两天前,无明显诱因鼻衄1次,量不多,色鲜红。不以为然,自用毛巾冷敷数次,血渐止。隔两日,鼻衄再发,量增多,血黯红,有些许血块。又冷敷,并自服牛黄上清丸一盒,以期泻火止衄。岂料药后鼻衄益甚,更增纳呆、便溏,惶恐之余,求治于愚。刻下:兼见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舌淡、苔薄白、舌体略胖,脉沉无力。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是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10.
刘某,男,57岁,2009年2月27日初诊。胃脘堵闷2周,加重1天。患者3个月来一直每晚食山楂四五枚,无明显不适。2周前自觉胃脘堵闷不适,昨日空腹食五六枚山楂后,上症加重,伴胃胀泛酸,呃声频频,口干口苦,纳呆,无腹痛腹泻,矢气多,舌红、苔黄厚,脉弦涩。既往有胃炎病史12年。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  相似文献   

11.
宋宏宾 《山西中医》2012,28(2):60-60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上皮隆起性病变,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病变等同属胃癌前疾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1]。胃息肉的发病率目前尚无确切统计资料,国外早期尸检报告:胃息肉发病率在0.33%~0.90%,  相似文献   

12.
魏凤玲 《山西中医》2009,25(10):21-21
上呼吸道感染是细菌或病毒局限于鼻腔或咽喉部的感染。其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约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半数以上。该病一般病势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好。但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可继发支气管炎,甚至肾炎、风湿病等,还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3.
寒湿治验1则     
患者,王某,65岁,满族,于1997年7月13日就诊。主诉:眩晕2个月,加重10日。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于某医院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为24/14.7lqm。口服心痛定10mg日三次口服、尼群地平10mg日三次口服,病情无明显改善,血压:24~22.7/14.7~12.7kpa。后就诊于某中医,口服中药20余剂,病情无好转,10有眩晕加重,遂来我院诊治。患者来诊时主症:头晕,行走时加重,卧时减轻;伴恶心,脘腹胀满,周身困重,面色苍白,无头重,二便正常,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濡缓。体格检查:心肺(-),肝脾无肿大,腹部无包块,无明显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血压:24/14.7kpa。自诉胃炎病史十余年。  相似文献   

14.
头痛治验1例     
方芳 《江苏中医药》2009,41(1):42-42
刘某某,女,57岁。2008年3月6日初诊。 患者头痛1周,以巅顶部位尤甚。自觉头内如有冰置,需戴帽保暖,但痛发时伴额头汗出,疲倦,纳眠一般,二便调。舌偏红、苔水滑,脉略滑。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辨证为内寒外热型头痛。治当暖肝散寒,调和营卫。方取暖肝煎合桂枝汤化裁以治之.处方: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治验1例山东省定陶县医院(274100)李继彬张秀兰关键词高血压补中益气汤验案刘某,男,53岁,1989年7月25日初诊。患眩晕症5年余,屡用中西药治疗,效不佳。现仍头晕眩,劳累即发,体胖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饮食不振,便溏下坠,舌质淡红、...  相似文献   

16.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泌尿系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属中医淋证、白浊范畴。笔者运用中药辨证治疗本病收效满意 ,举例如下。刘某 ,男 ,3 1岁 ,1998年 8月 10日初诊。数月前尿路感染 ,在某医院诊断为淋病 ,经用抗生素治疗后 ,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流脓消失 ,化验检查淋球菌阴性。现茎中作痒 ,小便不畅 ,有时发黄 ,口干咽燥 ,舌红、苔薄黄 ,脉弦数。证属湿热蕴积 ,毒邪留恋。治宜清热解毒 ,利水通淋。治予非淋 1号胶囊 (萆、苦参、黄柏、土茯苓、白鲜皮、蓄、薏苡仁、车前子、通草、瞿麦、六一散、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经炮制加工成散…  相似文献   

17.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4,19(1):59-60
倒邪法由伤寒论蜜煎导法和通下法演绎而来 ,不同于蜜煎导法 (只宜待其自便时 ,以蜜纳入谷道 ,因其势而导之 ,使大便排出 ) ,亦不同于西医灌肠法 (用于排便、排气、给药 ,补充营养及液体或清洗肠道 )而是在患者不能口服的情况下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论治 ,处以对症方药 ,借直肠输注入药液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倒邪法或者说是中医通下法的变用 ,自内经提出下法之后 ,历代医家无不注重通下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东汉张仲景创大承气及其类方 ,《伤寒杂病论》在 36个方剂中使用了大黄等通下药物。华佗的《中藏经》载方6 2个 ,其中 1 5个方中有大黄。张子…  相似文献   

18.
1 病案资料胡某,女,26岁,已婚,于2012年12月20日初诊.患者12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规则,30天一潮,经量中等,无痛经史.2010年因情绪过激导致身体急剧消瘦20斤,并出现月经推后、甚至闭经不潮.  相似文献   

19.
高热治验1例     
<正>本人在近期临床过程中,曾在门诊治愈高热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姜某,男,45岁,河北省玉田县人,农民(养鸡专业户)。初诊时间:2012年12月17日。患者自诉:11天前始有恶寒,发热,全身关节疼痛,当时体温39.2℃,查血常规,WBC8.6*109/l,N:  相似文献   

20.
金季玲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从医40余载,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金师侍诊,兹介绍金师治疗雷公藤导致闭经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