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6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15例正常孕妇和15例正常对照者的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水平,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与正常孕妇组比较,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NK细胞、CD3+细胞、CD8+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正常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相比,CD3+细胞升高、CD4+、NK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同时伴有细胞免疫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CSHB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和4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并比较CSHB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的CSHB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CD4^+比例显著低于CHB组,而CD8^+比例显著高于CHB组,均P〈0.01。CSHB组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53.85%(14/26),存活组治疗后T细胞总数和CD4^+比例较治疗前及死亡组治疗后水平升高,而CD8^+T细胞比例则较治疗前和死亡组治疗后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并且免疫功能的检测可能有助于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胆碱脂酶(CHE)、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60例慢性HBV感染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E。结果各型肝病患者CH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肝硬化、重型肝炎降低最为明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减少,并且随病情的进展逐渐降低。结论血清CHE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对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肝细胞受损程度及病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我院传染科门诊84例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者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 ,以了解这类人群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84例HBV携带者均为1995年3月~1998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者。男65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30.05岁。所有病例均HBsAg( +) ,肝功能检查正常 ,于两周内分别或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为 :组1:HBV -DNA( +)、HBeAg( +) ;组2 :HBV -DNA( +)、抗 -HBe( +) ;组3 :HBV -DNA( -)、HBeAg( -)。1.2方法采用肝素…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HBV感染慢性化与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细胞内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水平。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感染组和HBV-DNA复制组Th1数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46±2.06,9.52±2.41与11.18±3.12相比,P〈0.05);HBeAg阳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组、HBV-DNA复制组Th2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05±1.12,3.12±1.12,2.97±1.12与2.38±0.96相比,P〈0.05);HBeAg阳性感染组、ALT升高组和HBV-DNA复制组Th1/Th2比值都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Th1/Th2比例失衡,表现为Th1/Th2比值下降,Th2细胞数量优势,Th1/Th2比例失衡可能与肝脏损伤程度和病毒复制水平有关,Th1/Th2比值可以作为监测HBV慢性感染者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刘燕玲  刘芳  张力  王素玲 《临床荟萃》2008,23(8):581-582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B)大多数由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并且儿童时期多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其T淋巴细胞亚群、生化指标和血清学表现与成人CHB有所不同,为此本研究总结了近8年来我科收治的78例儿童CHB,对其T细胞亚群、生化指标和血清学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儿童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特点、临床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并研究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6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同期40例健康者采取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中,CD3 、CD4 、CD8 、CD4 /CD8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急性肝炎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值变化,为临床上准确使用干扰素等免疫调节剂提供依据,并能在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病毒复制状态、预测预后及对临床上乙肝的治疗、有无慢性化倾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娟  穆红  王世瑜  彭林 《检验医学》2009,24(2):149-151
目的研究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含量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BV携带者血清152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含量[以标本吸光度值与仪器所给临界值(Cut-off)的比值勤(COI)表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 e抗原(HBeAg)、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按照HBV DNA检测结果将病例分为4组。Ⅰ组(54例)、Ⅱ组(34例)HBV DNA水平分别为〈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两组HBeAg皆为阴性;Ⅲ组(32例)HBV DNA水平为105-107拷贝/mL,其中HBeAg阳性8例,阴性24例;Ⅳ组(32例)HBV DNA水平〉107拷贝/mL,HBeAg皆为阳性。结果HBs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对数相关(r=0.623,P〈0.001)。各组平均Log HBsAg COI分别为Ⅰ组2.65±0.85,Ⅱ组2.95±0.76,Ⅲ组3.19±0.49,Ⅳ组4.65±0.37,其中Ⅳ组显著高于其他任何一组(P〈0.001);Ⅰ组显著低于Ⅲ组(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Ⅳ组鉴别于其他各组的最佳分界值为HBsAgCOI=9 250(敏感性96.9%,特异性90.8%);而Ⅰ组鉴别于其他各组的最佳分界值为HBsAgCOI=1 250(敏感性68.5%,特异性62.5%)。结论HBsAg含量的检测在临床上判断HBV复制方面不失为一种即经济又简便的PCR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检测模式在人群中的分布并初步探询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用酶免法(ELISA)对我院2007年5月~2008年4月间免疫室12,204人份血样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标本中,出现四种常见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三者阳性(俗称“小三阳”)所占比例最大(53.9%),尤其在20岁以上年龄组中尤其明显(占所有“小三阳”的92.9%)。而HBsAg阴性标本中出现六种常见模式,以五项全阴性和仅抗-HBs阳性最常见(分别占47.8%和47.9%),其余模式均占较小比率。[结论]“小三阳”是乙肝病毒(HBV)在体内转为慢性感染较为稳定的模式,随年龄的增大这种模式所占的百分比率显著增加;各年龄组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对乙肝病毒缺乏活缺乏有效的抵抗力,急需要接种或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尤其要重视20岁以上的人群,从而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检测模式在人群中的分布并初步探询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本院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间免疫室12204例血液样标本进行HBV标志物测定。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标本中,出现4种常见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3种阳性(俗称"小三阳")所占比例最大(53.9%),尤其在20岁以上年龄组中最为明显(占所有"小三阳"的92.9%)。而HBsAg阴性标本中出现6种常见模式,以5项全阴性和仅抗-HBs阳性最常见(分别占47.8%和47.9%),其余模式均占较小比率。结论"小三阳"是HBV在体内转为慢性感染较为稳定的模式,随年龄的增大这种模式所占的百分比率显著增加;各年龄组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对HBV缺乏有效的抵抗力,急需要接种或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尤其要重视20岁以上的人群,从而有效防止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含量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BV携带者血清152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含量[以标本吸光度值与仪器所给临界值(Cut-off)的比值勤(COI)表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 e抗原(HBeAg)、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按照HBV DNA检测结果将病例分为4组。Ⅰ组(54例)、Ⅱ组(34例)HBV DNA水平分别为<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两组HBeAg皆为阴性;Ⅲ组(32例)HBV DNA水平为105~107拷贝/mL,其中HBeAg阳性8例,阴性24例;Ⅳ组(32例)HBV DNA水平>107拷贝/mL,HBeAg皆为阳性。结果HBs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对数相关(r=0.623,P<0.001)。各组平均Log HBsAg COI分别为Ⅰ组2.65±0.85,Ⅱ组2.95±0.76,Ⅲ组3.19±0.49,Ⅳ组4.65±0.37,其中Ⅳ组显著高于其他任何一组(P<0.001);Ⅰ组显著低于Ⅲ组(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HIV合并HBV、HC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探讨HIV合并HBV和HCV感染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对26例HIV合并HBV和HCV感染患者(合并感染组)、35例单纯HIV感染患者(单纯感染组)和194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T4/T8比值。结果单纯感染组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的百分含量和T4/T8比值分别为66.42±4.11、27.74±2.34、47.72±3.86和0.74±0.19,合并感染组分别为54.76±3.42、22.31±1.87、58.23±4.62和0.33±0.12,健康对照组值分别为69.98±5.79、35.25±5.16、25.08±4.34和1.45±0.28单纯感染组患者T4细胞和T4/T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T8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合并感染组总T细胞、T4细胞和T4/T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感染组(P<0.05,P<0.01),T8细胞较健康对照组和单纯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HIV感染患者合并HBV和HCV感染将进一步加重体内免疫功能的紊乱;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利于HIV、HBV和HCV多重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以及预后判断,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敏  孙华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244-245,248
【目的】观察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乙肝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乙肝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0例乙肝患者分为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A组(59例)和基础治疗B组(31例),B组采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A组及B组患者血浆IL2,IL-6等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等进行测定,并与30名健康献血者作对照。【结果】治疗前A组及B组患者IL-2水平下降,CD4/CD8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明显低于正常组,IL-6水平,CD8细胞百分比升高。治疗后A组上述各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B组变化不显著。【结论】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乙肝可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频率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正常对照者、28例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chronicasymptomaticHBVcarrier,ASC)和72例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NK细胞、CD3+CDl6+CD56+NKT细胞和B细胞的频率。结果与对照组和ASC组比较,CHB患者CD4+T细胞、NK细胞、CD3+CDl6+CD56+NKT细胞频率和CD4/CD8比值减低(P〈O.05,〈O.05,〈o.01,〈O.01),而CD8+T细胞频率增高(P〈O.01),CD3+T细胞和B细胞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B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NK细胞和CD3+CDl6+CD56+NKT细胞比例失衡,纠正CHB患者细胞免疫紊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是影响全球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1].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免疫功能健全的成人感染HBV后可通过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协调作用而清除之,并获得对HBV再次感染的抵抗力。约有5%的HBV感染者不能有效清除感染的HBV,导致病毒的持续感染,甚至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目前一致认为,HBV感染的发病涉及病毒和机体两个方面的原因,机体清除HBV而引发细胞免疫病理改变,T细胞是清除乙肝病毒和引起机体损伤的重要效应细胞,本文就T细胞以及T细胞亚群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关系作一探讨。1CD8 T、CD4 T与病毒清除和肝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PCR法检测HBV-DNA,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6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HBV-DNA和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0%和54.0%,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44例HBeAg阳性标本的HBA-DNA和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0%和81.0%,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52例HBeAg阴性标本的HBV-DNA和前S1抗原检出率为38.0%和30.0%,明显低于HBeAg阳性模式的检出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前S1抗原可以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V感染、复制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CD8+记忆T细胞的产生及分布特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6例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8名健康人的外周血CD8+记忆T细胞亚群,以初始T细胞、中心记忆T细胞(TCM)、效应记忆T细胞(TEM)、终末分化效应细胞(TTEM)占总计数CD8+细胞数的百分比表示。结果与健康组、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CD8+初始T细胞明显增加(P<0.001);TCM、TEM细胞亚群分布频率显著降低(P<0.001)。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组与健康组相比,TCM升高(t=2.34,P=0.03)。高病毒载量组慢性乙型肝炎TTEM百分比比中低病毒载量高(t=2.43,P=0.02)。无论肝炎活动期还是静止期,初始T细胞、TCM、TEM、TTEM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CD8+记忆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体内抗原长期存在以及刺激的程度相关。从而导致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慢性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HBV病毒载量的分析,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免疫状况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慢性HBV感染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HBV载量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D8+、CD4+/CD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重型肝炎组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慢性重型肝炎者与对照组相比,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紊乱程度随HBV载量增高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