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庆华  马牋  刘晓坤  李莉  王印华 《临床荟萃》2009,24(11):979-98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MI)单独出现者少见,多合并其他部位心肌梗死,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合并ARMI最为常见,据报道约50%AIMI患者合并ARMI,其住院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心电图对合并ARMI患者早期识别,预防严重并发症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青萍  黄学成  邓梓谦  张凤玲  黄宁 《临床荟萃》2009,24(24):2121-2123
目的研究aVR导联ST段偏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犯罪血管的判断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2000~2008年IAMI(包括同时伴右心室梗死)76例,按入院时aVR导联ST段有否偏移分为aVR导联ST段偏移组37例,无ST段偏移组39例,全部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病后8小时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临床预后。结果①ST段偏移组37例患者中,aVR导联ST段抬高26例,其中右冠状动脉(RCA)闭塞24例,左回旋支(LCX)闭塞2例;aVR导联ST段下移11例,其中RCA闭塞1例,LCX闭塞10例。②无ST段偏移组39例患者中,RCA闭塞37例,LCX闭塞2例。③ST段偏移组合并有糖尿病、并发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无ST段偏移组;ST段偏移组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ST段偏移组。结论aVR导联ST段偏移情况对预测IAMI的犯罪血管、判断病情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是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再通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强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 I)伴胸导联ST段压低过去多认为是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对应性改变。但近年通过有关临床分析,结合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检查,发现有相当部分下壁心梗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还合并有邻近部位的AM I,且预后较差[1,2]。本文通过对下壁AM I病例心电图胸导联ST段压低与不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预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0~2004年我院收治下壁AM I64例,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入选病例需除外束支传导阻滞,陈旧性AM I,心室肥厚,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有严重持久的胸痛,…  相似文献   

4.
蔡丽霞  樊国峰  董巍 《临床荟萃》2013,28(2):197-198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得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18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简单、快捷、方便和直观的特点,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较准确的定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右胸及后壁导联心电图变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心电图(ECG)与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冠脉病变复杂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下壁STEMI患者急诊ECG及12 h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符合下列条件提示3支病变:(1)V5或V6ST段压低或T波倒置;(2)Ⅰ、Ⅱ、aVF中至少一个导联ST抬高>2 mm;敏感性为91.1%,特异性83.1%.结论:利用急诊ECG能早期鉴别下壁STEMI3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任一下壁导联ST段压低≥1.0 mm的17例与压低均<1.0 mm的16例的CK-MB值、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结果前组CK-MB值更高,射血分数减低更显著,左室收缩与舒张末期容积更大,造影术示致梗死狭窄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端或呈多支病变。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压低≥1.0 mm时,其梗死面积较大,会发生较严重的左室射血功能损害及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王秀红  苏凯 《临床荟萃》2005,20(15):893-893
尽早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病变情况,对估测患者病情演变,评价其预后及制定有利的治疗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广泛的临床应用,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比较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旨在提高心电图判定梗死部位与相关动脉阻塞的准确性,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5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梅  王晓云 《临床荟萃》2005,20(11):636-636
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心肌细胞坏死的生物化学标记物释放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病理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NSTEMI的梗死相关血管(IRA)阻塞情况,摸清规律,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黄月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93-4493
本文根据2004-01-2010-12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收治的16例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但冠脉造影检查正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冠脉造影正常A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37~65(48.94±8.49)岁,年龄<45岁的患者有7例。发病前有2例使用过抗生素,其余均未发现明显的诱因。既往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导联ST段下降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IMI患者83例,观察胸导联ST段下降与梗死部位、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下降者少(P〈0.05),下壁伴正后壁心肌梗死中伴胸导联ST段下降者多(P〈0.05)。(2)伴胸导联ST段下降者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P〈0.05和P〈0.01)。结论:AIMI伴胸导联ST段下降考虑前壁心肌缺血,容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随永刚  姜芳  郝玉明  刘金明 《临床荟萃》2007,22(11):820-820
患者,男,68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4个月,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活动时出现胸闷、胸痛,呈闷痛,无肩背部放射痛、汗出、恶心呕吐,持续约10分钟,经休息可自行缓解,未正规治疗。此后胸闷、胸痛间断发作,以活动时为著,胸痛程度逐渐加重,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近10天来患者休息时,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最经济的手段。我们通过对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与100例不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照观察,探讨ST段压低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STEaVR)与STNTAX评分(SS)之间的关系。结论 回顾性分析316例NSTEMI患者,对患者总体临床特征、入院时心电图ST段在不同导联的抬高及压低、在院期间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峰值肌钙蛋白I水平等辅助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所计算的SS进行统计及分析。以是否具有STEaVR对患者进行区组分析,探索STEaVR与SS之间的关系。结果 316例NSTEMI患者中有STEaVR的207例(65.5%),无STEaVR的109例(34.5%)。有STEaVR患者的高SS评分(SS≥23)者比率更高(50.7%比21.1%,P<0.01),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发生率更高(43.5%比22.9%,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TEaVR(OR=2.640,CI=1.404~4.963,P=0.003)以及前壁导联ST段压低(OR=1.817,CI=1.053~3.135,P=0.032)是高SS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STEaVR是高SS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鹤  陶长生 《临床荟萃》2005,20(23):1336-133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依其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与否分为Ⅰ、Ⅱ两组,比较两组间的心肌型肌酸激酮同功酶(CK-MB)峰值,超声心动图,Holter,冠状动脉造影及各种临床并发症等结果。结果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比较,CK-MB峰值更高(160.21±93.42)U/L vs(124.68±62.95)U/L(P<0.01),左室射血分数减低更明显(54.78±9.22)%vs(59.50±7.14)%(P<0.05),并发症也更为多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在右冠状动脉阻塞的基础上更易合并左前降支或多支病变,各种临床并发症亦明显增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压低者梗死面积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形成新鲜血栓,致85%~90%的STEMI其梗死相关动脉(IRA)急性血栓闭塞。现对2005-01/2008-06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AMI)前壁导联(V1~V4)和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同时改变者在临床上很常见,本文通过对前壁和下壁导联ST段同时改变的AMI52例的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所见,以探讨体表心电图ST段改变与梗塞相关血管(IRA)的分布关系,旨为通过无创心电图推测梗塞相关血管的部位及梗塞面积,判断AMI的危险分层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张庆华  李莉 《临床荟萃》2006,21(13):945-946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RMI)单独出现者少见,多合并其他部位心肌梗死,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合并ARMI患者最为常见,据报道约50%AIMI患者合并ARMI,合并ARMI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对其早期识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仔细而快速的阅读体表心电图,能早期对右室心肌梗死做出判断,本研究观察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评价各项心电图指标对ARMI的诊断价值,探讨产生心电图不同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主要是研究临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与心电图ST段墓碑型改变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伴有ST段墓碑型改变者15例,非墓碑型改变者45例。对两组分别进行冠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伴有ST墓碑型改变组伴发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墓碑型改变组。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墓碑型改变组预后差,此组患者梗死面积大,缺血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19.
刘丽  梁锦军 《临床荟萃》2009,24(18):1642-1643
患者,男,55岁。2009年1月13日因“胸痛2小时”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当时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图1A、B),各导联均未见异常改变。给予硝酸甘油及止痛治疗后,患者胸痛无明显好转,因其疼痛剧烈且血压一直较高,复查心电图结果仍正常,心肌酶标志物也无明显升高,考虑可能存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故行胸部CT检查。CT检查结束后(胸痛5小时)复查心电图(图1C)见,  相似文献   

20.
范天全  李斌  杨文芳 《新医学》2008,39(12):808-80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2岁.因间歇性胸痛2年,加重4 h于2008-04-02 10:15入我院急诊科.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中、下段约手掌大小范围的间歇性闷痛,有时累及心前区,活动、静息均可出现,与体位无关,无伴出汗,无放射痛,持续约1 min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