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参在肾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世良 《临床荟萃》1993,8(20):957-995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he)的干燥根。其有效成份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成份是菲醌类化合物,有丹参酮ⅡA等十余种。 水溶性主要成份是酚类化合物,有丹参素等。丹参性微寒味苦,有活血祛瘀、凉血消肿、除烦清心等功效。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由于高凝状态是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丹参治疗肾脏病。  相似文献   

2.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燊  宋阳  李玫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4732-4733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是化学成分研究进行比较深入的一种中草药。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祛淤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常用的活血化淤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为脂溶性丹参酮类和水溶性酚酸类物质等,丹参酮类包括若干个单体,其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羟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甲酯等,均具有抑菌作用,丹参新醌酯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o.78g/ml)。其水溶性酚酸类有18种(原儿茶醛、丹参素、原儿茶酸、丹参酸乙、丹参酸丙及丹参酚酸等),  相似文献   

3.
中药丹参多系野生,有丹参、南丹参、云南丹参、小紫丹参、白花丹参等多种品种,药用其干燥的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除烦、镇痛、通经、养血安神等多种功能。丹参的化学成分可分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脂溶性主要成分是菲醌类化合物,有丹参酮 IIA 等十余种;水溶性主要成分是酚类化合物,有丹参素等。丹参酮 IIA 经过改造其化学结构,制成易溶于水的丹参酮 IIA 磺酸钠(又称丹参201),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它确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4.
张国全  董凤英  庞惠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068-1069
丹参属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脂溶性丹参酮类和水溶性酚酸类物质等。其水溶性成分 酚酸类有18种 (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酸等 ) ,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随着对丹参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 ,其临床用途亦越来越广 ,不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而且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对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辅助治疗作用1.1 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 SAH)系外伤后颅内血管损伤 ,出血流入蛛网膜下隙所致。脑血管痉挛 (广泛脑血管痉挛 )是t SAH后最主…  相似文献   

5.
丹参的药理及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品为唇行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功能活血去淤,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痈。《别录》载:本品能“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背强、肢痹,除风邪留热”。近代从中分离得多种脂溶性菲醌类成分,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此外,从丹参酮的水溶性部位还分得原儿茶醛及另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丹参素[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  相似文献   

6.
蒋艳 《全科护理》2013,(35):3324-3325
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从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丹参酮ⅡA,经磺化后得到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灭菌水溶液,静脉注射后吸收快、显效快、临床疗效显著.实验结果表明,该药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缺血区心肌的侧支循环及局部供血,改善缺氧心肌的代谢紊乱,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缩小实验动物缺血心肌梗死面积,在一定剂量下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所以临床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丹参酮ⅡA磺酸钠静脉用药中会引起病人注射部位局部疼痛,根据该药引起疼痛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45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降香水溶性提取物的灭菌水溶液,含多种丹参酮和水溶性儿茶酚醛,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制剂.丹参酮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内凝血、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及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变化,亦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与其他45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作一概括性总结,为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的性能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HPLC法色谱柱采用Kromasil C18,以甲醇-水(82∶1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丹参酮ⅡA对照品的线性方程为Y=4.98×106X-3.79×103,R2=0.9996。丹参酮ⅡA在0.03μg~0.51μg的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对不同产地的丹参饮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生产的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最高,而山西地区生产的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最低。结论运用HPLA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对丹参饮片中的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检测,应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的丹参饮片进行检测,具有精密度好、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诱导巨核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酮ⅡA是从中药丹参提取的有效成分,含有邻醌结构,此化合物易被还原为二酚类衍生物,并进一步被氧化为醌.丹参酮ⅡA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参与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而表现出多种药理作用[1],比如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还有抗炎、抗菌、抑制自由基、抗氧化、性激素样活性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有广泛应用.我们以前的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有抑制小鼠骨髓巨核细胞生长的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2].另外,丹参酮ⅡA诱导细胞凋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拟在这方面作一证实.  相似文献   

10.
丹参是我国用于活血化瘀的传统中药,而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的根部提取,具有丹参药理学活性的物质[1-2].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从丹参中分离出的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我们观察合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及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怀生  陈玉成  曾智 《华西医学》2003,18(4):602-602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PCI)已成为临床冠心病治疗的一大手段[1 ] ,然而PCI术后再狭窄并发症已成为限制这一技术应用的一大障碍[2 ] 。目前已发展了多种预防再狭窄的手段 ,其中 ,药物涂层支架的开发成为防止支架内再狭窄的一大热点。多种药物涂层支架已经用于临床 ,如紫杉醇、放射霉素等。中药治疗PCI后再狭窄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 ,而在为数众多的中药中 ,丹参在冠心病中的运用尤为多见。丹参是鼠尾草属植物 ,其化学成分主要有两类 :脂溶性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类 ,临床常用的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丹参素属于水溶性酚类 ,而丹参酮Ⅰ、…  相似文献   

12.
<正>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是从唇形科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为二萜醌类化合物,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体外试验表明,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损害、抗心律失常、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拮抗血管紧张素Ⅱ、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其作用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其磺酸化后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肥厚、动脉粥样硬化和  相似文献   

13.
丹参酮ⅡA抑制体外巨核细胞生长和诱导Meg-01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酮ⅡA是从中药丹参提取的药物,含有邻醌结构,此化合物易被还原为二酚类衍生物,并进一步被氧化为醌.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参与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而表现出多种药理作用.比如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还有抗炎、抗菌、抑制自由基、抗氧化、性激素样活性等多方面的作用.近来研究还发现丹参酮ⅡA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的作用.但是,丹参酮ⅡA对巨核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国内外还未见到有关报道.因此,我们主要观察丹参酮ⅡA体外对巨核细胞生长的影响及诱导巨核细胞系Meg-01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肺癌细胞株NCI-H460的增殖抑制作用与促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干预肺腺癌H460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丹参酮ⅡA对NCI-H460肺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果:丹参酮ⅡA可显著抑制肺腺癌NCI-H460细胞的生长,抑制程度与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成正相关,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用0.3125μg/mL的丹参酮ⅡA作用NCI-H460细胞24、48、72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9%、6.67%、12.01%,成时间依赖性。结论:丹参酮ⅡA对NCI-H460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以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豆利华  田剑光 《临床荟萃》2010,25(10):895-89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居高不下,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丹参的提取物,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观察AM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桂莉  赵九安  李跃  高秀梅  岳淑敏 《临床荟萃》2006,21(18):1347-1348
冠心病患者临床常见,目前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为减少这类患者心肌梗死和(或)心绞痛再次发作,以及其他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常联合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我国传统中药丹参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并且多用丹参的复方制剂治疗疾病。现代医学已研究出丹参有效化学成分——丹参酮和丹参素等。本研究中我们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诺新康)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欣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观察诺新康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活性物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丹参酮是中药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和性激素调节作用,临床广泛应用其治疗寻常痤疮.近2年我科共收治10例丹参酮所致多形红斑型药疹,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测定丹参提取液中丹参素、丹参酮ⅡA含量的HPLC法。方法用Hypersil-ODS色谱柱分别进行测定,丹参素以甲醇-醋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1 nm,丹参酮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8 nm。结果丹参素在0.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P〈0.01),高、中、低3种浓度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10%;丹参酮ⅡA在0.25-4.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P〈0.01),高、中、低3种浓度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10%。样品中丹参素的含量:水提取液为1.38 mg/g,体积分数0.50的乙醇提取液为0.48 mg/g,体积分数0.95的乙醇提取液为0.28 mg/g。丹参酮ⅡA的含量:水提取液为0.04 mg/g,体积分数0.50的乙醇提取液为0.64 mg/g,体积分数0.95的乙醇提取液为7.57 mg/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丹参提取液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针药结合对心肌缺血的改善存在协同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目的:观察电针"后三里"穴位结合不同浓度丹参预防心肌缺血的效应及丹参酮ⅡA在血液和心肌中的水平,探究针药结合协同作用的可能途径。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高剂量药物组,低、高剂量药物+针刺组。低、高剂量药物组分别用0.1和0.2mg/L的丹参煎剂灌胃。针刺组电针"后三里"穴位。观察大鼠灌胃丹参后心电图T波、心肌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法观测丹参酮ⅡA在血清及心脏组织中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电针结合不同浓度的丹参可以降低心电图T波及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水平,说明对心肌缺血所致的损伤有保护作用。相同时间内丹参酮ⅡA在低剂量药物+针刺组大鼠血清样品中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在心脏组织匀浆样品与低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电针在药物浓度较低时可以起到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血药浓度的提高,但并不增加靶器官上的药物浓度。由此可知,电针"后三里"穴位对丹参酮ⅡA吸收有促进作用,丹参煎剂配合电针刺激能显著提高丹参酮ⅡA在血中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20.
<正>骨折[1]是指骨结构的完全或者部分断裂,好发于儿童及老年人。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骨折,但由于骨折患者多伴有患处局部软组织损伤导致的肿胀,严重影响了外科手术的进行以及术后恢复。对于围手术期骨折患者患处肿胀治疗的方案较少,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2]。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一种从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或茎中分离提取的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ⅡA经磺化而得到的水溶性物质,外观为砖红色结晶性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