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联合β-榄香烯和紫杉醇对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以及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β-榄香烯和紫杉醇单独及联合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记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单药β-榄香烯作用SGC7901细胞24、48和72小时的IC50值分别为(52.56±6.26)、(28.69±2.36)和(13.33±0.64)μg/ml。单药紫杉醇作用24、48和72小时的IC50值为(7.23±1.98)、(1.72±0.76)和(0.22±0.19)μg/ml。选用低浓度药物(10μg/ml的β-榄香烯和2μg/ml的紫杉醇)联合处理SGC7901细胞24小时,与相应浓度β-榄香烯、紫杉醇单药组相比,两药联合组对SGC7901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强(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β-榄香烯和紫杉醇联合后,诱导了PARP裂解以及显著下调了Bcl-2与Bax的比值。结论:β-榄香烯和紫杉醇联合用药后,可能通过下调Bcl-2与Bax的比值诱导PARP裂解,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生长、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终浓度为100、200及300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SGC-7901人胃癌细胞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bcl-2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学检测到凋亡峰,细胞阻滞于G0/G1期。同时它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端粒酶活性的降低与bcl-2表达水平下降有关。结论塞来昔布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端粒酶活性,其作用机制与bcl-2表达水平下降有关,此可能是COX-2抑制剂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CGC-7901细胞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β-榄香烯处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后,采有RT-PCR检测c-myc基因mRNA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myc蛋白表达,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β-榄香烯可下调c-myc基因表达及抑制端粒酶活性。结论:β-榄香烯可抑制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与下调c-myc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猴头菇多糖联合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微小RNA-302a(miR-302a)的影响。方法 培养胃腺癌细胞(低分化:BGC-823、SGC7901);设TGF-β1组、猴头菇多糖+TGF-β1组。并根据TGF-β1的剂量分为0 g/L对照组、1 g/L组、5 g/L组、10 g/L组。噻唑蓝(MTT)法检测两组不同剂量TGF-β1培养6 h、12 h、24 h、48 h和72 h肿瘤细胞的作用后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mi R-302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3-羧基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蛋白的表达;分别将TGF-β1转染到BGC-823、SGC7901细胞,记录TGF-β1和阴性对照(NC)组。结果 两组BGC-823、SGC790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TGF-β1剂量的增大,增殖抑制率也逐渐增加,猴头菇多糖+TGF-β1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TGF-β1组(P <0.05)。且5、10 g/L TGF-β1组作用48~72 h后对胃癌SGC790细胞的抑制作用相当,较其他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靶向胃癌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联合顺铂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和PKH26染色法确定胃癌SNU-5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单克隆抗体21A3识别的抗原蛋白与PKH26+细胞及特异性抗原(CD90)在SNU-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无血清悬浮培养法检测流式细胞术分选出的21A3+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以及21A3对SNU-5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CCK8法检测21A3对细胞顺铂耐药能力的影响.裸鼠体内治疗实验分析21A3联合顺铂对SNU-5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SNU-5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11d后形成的细胞球体中存在单个PKH26+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单克隆抗体21A3识别的抗原分子能与PKH26和CD90在SNU-5细胞上共定位.21A3+细胞体外成球率高于21A3-细胞.21A3+细胞具有更高的耐药性,21A3+细胞和21A3-细胞的IC 50分别为0.104μmol/L和0.025μmol/L.单克隆抗体21A3能够显著抑制SNU-5细胞的无血清成球,抑制率为37.5%.经21A3处理后的SNU-5细胞,耐药能力下降,其IC 50为0.001μg/ml,而对照组的IC 50为0.003μg/ml.抗体体内治疗实验结果显示,10、5、2.5mg/kg的21 A3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0.6%、69.6%和59.2%,10mg/kg 21A3+顺铂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90.6%,顺铂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55.8%.结论:单克隆抗体21A3是抗胃癌干细胞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端粒酶活性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终浓度为100,200,及300 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SGC-7901人胃癌细胞,同时建立裸鼠胃癌模型,20只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塞来昔布组隔日腹腔注射塞来昔布30 mg/kg,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SGC-7901人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塞来昔布组裸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抑瘤率为6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塞来昔布也显著抑制SGC-7901人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塞来昔布通过降低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从而参与抑制胃癌生长,这可能是COX-2抑制剂体内抗胃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矫婕  舒雄  刘辉琦 《肿瘤学杂志》2016,22(4):284-290
[目的]从抗人胃癌干细胞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库中筛选鉴定识别胃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并证明其具有抑制胃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侵袭功能的功能性单抗,为靶向人胃癌干细胞治疗胃癌提供有治疗潜能的单抗候选药物。[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PKH26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确定人胃癌细胞系SNU-5中存在肿瘤干细胞,可作为研究抗人胃癌干细胞单抗的细胞模型。应用双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分选等技术分析鉴定单克隆抗体25G5是识别胃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用肿瘤干细胞的成球生长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及耐药性实验研究分析25G5单抗对胃癌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SNU-5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增殖成球形生长,SNU-5球体细胞中表达胃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CD90~+的细胞比例分别为72.4%和8.55%,较亲本细胞分别提高了21.3倍和2.4倍,表明SNU-5中存在有CD44~+、CD90~+的胃癌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25G5单抗识别的抗原分子与CD44、CD90胃癌干细胞标志物共染表达于胃癌干细胞膜上。流式细胞术分选的25G5~+细胞的成球率为(21.4±0.3)%,显著高于25G5-细胞(12.3±0.7)%和亲本细胞(16.1±1.0)%。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耐药性实验和动物体内致瘤实验结果显示25G5~+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耐药能力也显著高于25G5-细胞和亲本细胞,表明25G5单抗识别的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侵袭、高耐药性特征的肿瘤干细胞。体外功能研究发现,单抗25G5能显著抑制SNU-5胃癌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的成球生长,抑制率可达46.4%,也能显著地抑制SNU-5成球细胞(Sphere细胞)的侵袭,抑制率达58.4%。单抗25G5是一株能显著抑制SNU-5中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侵袭能力的功能性抗人胃癌干细胞单抗。[结论]单克隆抗体25G5是一株抗胃癌干细胞的功能性单抗,为胃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候选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干细胞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2C12体外功能实验,为胃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候选单抗药物。方法:以胃癌细胞系SNU-5为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亲本细胞和通过无血清悬浮培养的球体细胞中2C12+细胞的表达水平,双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单抗2C12和CD90识别的抗原在SNU-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选SNU-5细胞中2C12+和2C12-细胞,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成球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其自我更新能力和侵袭能力。用单抗2C12处理SNU-5的球体细胞后,检测其对SNU-5的球体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2C12+细胞在SNU-5的球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亲本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单抗2C12识别的抗原分子能与CD90在SNU-5细胞上共定位。流式细胞术分选结果表明SNU-5细胞中2C12+细胞成球数明显高于2C12-细胞(103.3±9.07 vs 50.67±5.86)(P<0.01),侵袭能力也明显较高(209.3±12.9 vs 99.0±3.61)(P<0.01)。对2C12单抗的体外功能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单抗2C12(0 μg/mL、20 μg/mL、40 μg/mL)能显著抑制SNU-5的球体细胞的成球能力(122.0±5.66、83.0±5.66、59.0±4.24),抑制率达到31.97%和51.64%,同时侵袭能力也显著降低(178.0±8.49、106.5±5.0、78.0±2.83),抑制率达到40.17%和56.18%。结论:单抗2C12是一株抗胃癌干细胞的功能性单抗,能够显著抑制胃癌干细胞的干性相关特征,为胃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候选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9.
任辉  姜涛  房学东  徐为然  田宇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3):1321-1323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henylacetate,PA)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8增殖过程中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以1.0、2.0、3.0、4.0、5.0mmol/L的PA作用于HCT-8细胞,分别于24、48、72h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应用PA后对HCT-8细胞C-myc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1.0~5.0mmol/L PA作用HCT-8细胞24~72h,随着PA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PA作用24h为5.1%~24.3%,48h为16.7%~72.3%,72h为30.2%~93.4%.PA治疗后HCT-8细胞C-myc mRNA阳性表达率为(12.05±7.92)%,显著低于非治疗组中的阳性率(55.15±21.64)%(P<0.01).结论PA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HCT-8细胞的增殖,PA对C-myc基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187对胃癌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应用qPCR检测miR-187在胃癌SGC7901细胞和SGC7901ADR细胞中的表达。miR-187 mimics转染上述细胞,MTT检测转染后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GC7901ADR细胞中miR-187的表达明显高于SGC7901细胞。MTT实验显示转染miR-187 mimics后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检测表明miR-187 mimics转染可以减少SGC7901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miR-187通过抑制胃癌细胞凋亡参与胃癌多药耐药,可能成为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转移胃癌细胞株并研究其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将胃癌细胞株SNU-5接种至裸鼠皮下成瘤后,取肺部转移灶,通过机械分离法并反复接种裸鼠,获取细胞株SNU-5-V12,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确定SNU-5-V12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SNU-5和SNU-5-V12细胞中CD44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表达情况,分选SNU-5和SNU-5-V12细胞中CD44+细胞并进行体外生物学特征研究及裸鼠致瘤实验.结果:建立高转移SNU-5-V12细胞株,SNU-5-V12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11d后形成的细胞球体中存在单个PKH26阳性细胞.流式分析显示高转移SNU-5-V12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CD44比例显著高于SNU-5细胞[(72.9±1.5)% vs (8.96±1.2)%],且SNU-5-V12的CD44+细胞比SNU-5的CD44+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能力[成球率(27.8±1.7)% vs (20.4±1.0)%,P<0.01],转移细胞数增加1.64倍[(329.5±7.5) vs (200±2.0)个,P<0.01],耐药能力也显著增强[IC50:(0.286 vs 0.196)μ∥ml,P<0.01],裸鼠皮下接种2×102个CD44+ SNU-5-V12细胞2个月2/6裸鼠可致瘤,而CD44+ SNU-5细胞需要接种2×104个细胞2个月时仅1/6裸鼠致瘤.结论:获得高转移胃癌细胞株SNU-5-V12,其CD44+细胞体内外功能显著增强,为胃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刺梨提取物CL联合苦参碱(m atrine)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培养上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和凋亡及其机制。方法人胃癌细胞SGC-7901培养上清诱导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多个质量浓度苦参碱、CL单药干预,或多个质量浓度苦参碱联合CL干预,M TT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率,中效原理法判断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采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分析K i-67、B ax、B cl-2 mRNA/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0 m g/L、20 m g/L、40 m g/L、80 m g/L、160 m g/L质量浓度的CL干预48小时,其抑制率分别为(15.1±2.1)%、(23.1±2.3)%、(34.1±3.3)%、(46.9±3.8)%、(68.8±2.9)%;15 m g/L、30 m g/L、60 m g/L、120 m g/L、240 m g/L质量浓度的苦参碱干预48小时,ECV-304抑制率分别为(20.8±1.3)%、(25.1±2.2)%、(40.9±1.1)%、(62.9±2.2)%、(77.2±1.9)%;CL+苦参碱联合干预48小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3.8±2.1)%、(46.8±2.4)%、(84.2±2.0)%、(88.1±2.2)%、(94.8±0.9)%,以上均呈剂量依赖(P〈0.05)。IC50浓度(75 m g/L)CL、IC50浓度(75 m g/L)苦参碱、1/2 IC50(CL+苦参碱)分别干预ECV-304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0.7±1.3)%、(46.2±1.2)%、(51.4±0.7)%,联合用药抑制率增高(P〈0.05);中效原理得出一定浓度范围两药联合为协同效应;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K i-67、B cl-2 mR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B ax mRNA/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刺梨提取物CL、苦参碱均可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两药联合应用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茉莉酸甲酯(MJ)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MTT法显示,MJ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0.5、1.0和2.0mmol/L MJ作用6h后,抑制率分别为(7.10±0.84)%、(18.22±1.82)%和(26.89±1.56)%,溶剂对照组为(0.43±0.26)%,顺铂(DDP)组为(10.44±1.1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P=0.00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采用MJ上述3种浓度作用12h后,抑制率分别为(12.44±1.20)%、(32.70±1.29)%和(52.94±2.29)%,溶剂对照组为(0.31±0.41)%,DDP组为(22.60±1.9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013,P=0.00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J三种浓度作用24h后,抑制率分别为(17.37±1.95)%、(41.79±4.40)%和(71.93±4.65)%,溶剂对照组为(0.34±0.21)%,DDP组为(27.72±2.4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4,P=0.00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以浓度为2.0mmol/L MJ作用24h后,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效果最佳。荧光染色法观察MJ能够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凋亡。流式细胞检测显示,MJ可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凋亡率为(68.14±7.91)%;与溶剂对照组(6.98±1.4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MJ可上调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事先采用辣椒素受体拮抗剂(Cap)预处理,MJ的抗胃癌SGC7901细胞的效应可被消除,与MJ单独给药组相比,MJ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下降为(38.79±2.77)%,P=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肿瘤细胞凋亡率降为(39.81±4.57)%,P=0.045;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也降低。结论:MJ有显著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作用;辣椒素受体(VR1)可能介导了MJ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使细胞内凋亡信号通路激活,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nail在TGF-β1诱导人胃癌细胞MGC-803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TGF-β1处理人胃癌细胞MGC-803不同时间(0 h,3 h,6 h,24 h,48 h,72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nail蛋白及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1)随着TGF-β1作用时间的延长,MGC-803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伪足不同程度的增多;(2)在外源性TGF-β1作用下,胃癌细胞MGC-803均不同程度地表达Snail和E-cadherin,Snail从0 h到6 h表达量增强,到6 h时达到最高。E-cadherin蛋白从0 h到6 h表达逐渐增高,6 h时最高,后续变化不明显。Vimentin蛋白6 h表达量最低,此后逐渐升高,72 h时表达量最高;(3)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6 h时,细胞开始穿过ECM膜,随着时间的延长,穿过的细胞逐渐增多,72 h最多。结论 在TGF-β1诱导人胃癌细胞MGC-803细胞EMT的过程中,Snail蛋白起到重要作用,启动Vimentin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中p53蛋白表达情况及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采用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处理BGC-823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观察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奥沙利铂处理24、48、72 h时,随着奥沙利铂作用浓度(3.2、6.4、12.8、25.6μg/ml)的增高,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逐渐增高,且同一浓度下的奥沙利铂处理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逐渐增高。奥沙利铂处理24、48、72 h时,随着奥沙利铂作用浓度(3.2、6.4、12.8、25.6μg/ml)的增高,胃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且同一浓度下的奥沙利铂处理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胃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及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对奥沙利铂的体外化疗药敏性与多种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分离提取54例胃癌新鲜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肿瘤细胞,进行肿瘤细胞培养化疗药敏性实验,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gp、GST-π、p53、Survivin和Bcl-2的表达.结果:奥沙利铂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低于原发灶(P<0.05).P-gp、GST-π和Bcl-2在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程度均高于原发灶(P均<0.05),而p53和Survivin在肿瘤原发灶、转移灶中的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gp、p53、Bcl-2表达在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均呈正相关(γ分别为0.3424、0.7123、0.4548,P均<0.05),而GST-π、Survivin在两种组织间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胃癌原发灶奥沙利铂对肿瘤细胞的药物抑制率与P-gp、GST-π和Survivin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均<0.05),三者对药物抑制率影响作用依次为GST-π>P-gp>Survivin;转移淋巴结中仅发现Survivin表达强度对药物抑制率有影响,与药物抑制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灶中,奥沙利铂对肿瘤细胞抑制率和多药耐药相关因子的表达均显示出与原发灶不同的异质性变化,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中影响奥沙利铂药敏性的主要因子也不相同,术后辅助化疗及实现多药耐药逆转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短肽GMBP42与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和SGC7901/ADR)的结合特异性及其多药耐药逆转活性。方法:体外培养胃癌亲本细胞SGC7901及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和SGC7901/AD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鉴定短肽GMBP42与多药耐药细胞的结合特异性。体外药物敏感实验测定短肽GMBP42对多药耐药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短肽GMBP42能够与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和SGC7901/ADR)结合,亚细胞定位于核周胞浆及胞膜,而与亲本细胞无明显结合。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短肽GMBP42处理组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和SGC7901/ADR)对化疗药物的IC50值及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0.05)。结论:短肽GMBP42能特异结合于多种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短肽GMBP42可提高胃癌多药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部分逆转多药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反义端粒酶RNA(hTR)对人胃癌细胞 端粒长度(TRF)及端粒酶活性的调控作 用。方法 应用反义hTR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 ,通过分子杂交及端粒重复扩增PCR方法检测hTR表达及端粒、端粒酶活性变化。结 果 经HYR筛选,转染细胞形成稳定克隆,反义hTR表达增强、正义hTR表达下调,平 均TRF缩短、端粒酶活性受抑。结论 反义hTR对胃癌细胞TRF及端粒酶活性 的调控可能是通过其对hTR模板的“封闭”而发挥作用的,反义hTR可以作为胃癌基因治疗的 一种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DZ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SDZ,作用24h、48h、72h,用MTT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描绘细胞生长曲线,荧光染色和电镜检测并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DZ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000μg/ml、200μg/ml、40μg/ml、8μg/ml、1.6μg/mlSDZ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作用24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8%、35%、33%、29%、20%。[结论]SDZ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与细胞生长抑制率呈正相关,能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具有端粒酶高表达及端粒稳定性强两大特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对维持端粒长度及端粒稳定性非常重要。本实验研究针对hTERT和TRF2的特异性RNAi腺病毒表达载体单独和联合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对两基因的抑制效率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针对端粒的多基因干扰对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RNA干扰腺病毒载体rAd-hTERT和rAd-TRF2,单独和联合转染MCF-7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TERT和TRF2基因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①转染后48h,与PBS组相比,rAd-hTERT对hTERT基因mRNA的抑制率约86%,对TRF2基因表达无明显抑制(P〉0.05@;rAd-TRF2对TRF2基因mRNA的抑制率约80%,对hTERT基因表达无明显抑制(P〉0.05@;rAd-hTERT/rAd-TRF2联合干扰组对hTERT基因表达抑制率约88%,TRF2基因表达抑制率约85%,联合干扰与单基因干扰相比,对hTERT和TRF2基因的表达抑制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干扰组转染后1~6d均能促进细胞凋亡。单基因干扰组转染后3~5d凋亡最明显,第5天达凋亡高峰;凋亡率rAd-hTERT组为46.2%,rAd-TRF2组为43.5%。联合组转染后第1天凋亡率为46.2%,第2天为68.5%,第3~6天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第6天达77.6%。转染后1~6d,联合干扰细胞凋亡率与单基因干扰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rAd-hTERT和rAd-TRF2转染MCF-7细胞48h后可分别显著抑制hTERT和TRF2基因mRNA表达,但rAd-hTERT和rAd-TRF2在抑制hTERT和TRF2基因mRNA表达上无相互协同或相互抑制作用。②rAd-hTERT和rAd-TRF2均能有效促进MCF-7细胞凋亡,且两者联合干扰效果具有累加效应。因此利用联合干扰技术靶向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端粒稳定性相关的多基因的表达能更高效地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