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13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13例阑尾类癌患者,6例肿瘤直径<1cm,局限于浆膜内无转移,单纯阑尾切除术后无瘤生存10年者5例,非肿瘤性死亡1例。3例肿瘤直径1~2cm,局限于浆膜内无淋巴结转移,回盲部切除术后生存5年者3例,生存10年者1例。4例肿瘤直径>2cm,1例侵犯浆膜外无淋巴结转移者,回盲部切除术后生存满5年;2例侵犯浆膜外并淋巴结转移,回盲部切除术+术后化疗,生存5年者1例;合并肝脏转移者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化疗,2年内死亡。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阑尾切除术中应常规纵形切开阑尾标本检查有无微小肿瘤;肿瘤直径<1cm者可单行阑尾切除术;直径1~2cm者回盲部切除,术后辅以化疗;肿瘤直径≥2cm可有浆膜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宜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65岁。于2009年1月17日行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半结肠弥漫性浸润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部分为印戒细胞癌,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病理分期DukesB期。KRAS基因检测为野生型。患者术后二十余天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相似文献   

3.
姚明  韩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4,(5):1137-1139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直肠癌术后肺转移的价值。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新辅助化疗、辅助放化疗及胸腔镜或开胸手术等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2年5例直肠癌原发肿瘤和术后肺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直肠癌术后随访17个月以上,肺转移癌术后随访7个月以上,观察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结果:5例患者直肠癌和肺转移癌均无复发,至今已生存17个月到34个月。结论:把握适应证,采用多学科综合诊治直肠癌肺转移能够有效地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化疗治疗术后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术后复发性直肠癌采用3D-CRT 50 Gy/25 F后,局部推量至总剂量66~70 Gy;化疗第1天奥沙利铂(L-OHP) 100 mg/m2,静脉滴入;亚叶酸钙(LV)100 mg/m2,静脉滴入,d1~d5; 5-氟尿嘧啶(5-FU)500 mg/m2,静脉滴入,d1~d5,3周为1个周期.结果:患者有效率为92.4%,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8%(39/53)、52.83%(28/53)和35.85%(19/53),发生远处转移11例,远处转移率为20.75%.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多为Ⅰ和Ⅱ级.结论:3D-CRT联合化疗不良反应小,可提高术后复发性直肠癌的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早期胃癌浆膜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浆膜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淋巴结的合理清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早期胃癌的浆膜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浆膜正常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4%,反应型为20.2%,两者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浆膜正常型患者中,黏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0%,且局限于第1站(N1);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0.0%,且局限于(N1 No.7)。浆膜反应型患者中,m癌、sm癌第2站(N2)转移率分别为3.0%和26.1%。结论:浆膜分型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是较实用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MPRSS4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MPRSS4蛋白在62例患者的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取癌旁组织6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直肠癌中TMPRSS4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TMPRSS4蛋白在穿透浆膜层、TNM(III+IV)期、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未穿透浆膜层(P<0.05)、TNM(I+II)期(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 0.05);TMPRSS4蛋白阳性表达组的五年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TMPRSS4蛋白在直肠癌中高表达,联合检测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和TMPRSS4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粒子炭在指导直肠癌手术中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组:40 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经肠镜局部注射微粒子炭后行直肠癌根治术,40例仅行常规直肠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记录清除的淋巴结数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术中被黑染的淋巴结清晰可辨;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为(24. 6±4. 2)个,对照组为(15. 1±2. 6)个,P=0. 003 7;淋巴结转移病例中,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转移淋巴结(7 .8±1 .7)个,对照组(4. 2±2. 0)个,P=0. 004 5;注墨组总的淋巴结黑染率62 .0%, 转移淋巴结黑染率66. 4%。结论:局部应用微粒子炭对指导直肠癌手术中的淋巴结清除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42岁,右乳无痛性肿物1年余.查体:双侧腋前可及直径约3cm肿物,质地韧,边界清楚.右乳外上象限可及如m×3cm肿物,质地硬,边界不清楚.右侧腋窝可及肿大淋巴结,约2cm×2cm,质地硬,活动度差.乳房皮肤无红、肿、破溃、橘皮样改变,无卫星结节.术式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切除右侧副乳组织,术后辅以盐酸吡柔比星+紫素化疗,同时行放射性治疗.病理检查:副乳淋巴结内乳腺化生性癌转移,3/5.腋窝淋巴结内乳腺癌转移,1/15.免疫组化:ER(+-),PR(+-),CerbB-2(+),CK7(++).诊断:乳腺化生性癌,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腺癌伴梭形细胞化生性类型.  相似文献   

9.
联合化疗是晚期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奥沙利铂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作用颇受重视。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10月 ,我们采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 (CF)和氟尿嘧啶 ( 5 FU)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 3 2例 ,收到良好效果 ,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 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 ,均经病理学证实 ,其中男 2 2例 ,女10例 ;年龄 2 8~ 65岁 ,中位年龄 5 0岁 ;结肠癌 2 3例 ,直肠癌 9例。 2 6例为术后复发转移病 ,6例为晚期非手术。全组肝转移15例 ,肺转移 8例 ,腹腔淋巴结转移 8例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4例 ,直肠癌伴盆腔浸润 4例 …  相似文献   

10.
肾癌胃转移极为罕见,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66岁。6年前诊断左肾癌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干扰素治疗半年。此次因上腹部不适半年,黑粪1个月,间歇性恶心并呕血2次入院。入院后胃镜检查示:胃体下段近胃窦处后壁4cm×7cm巨大溃疡。病理活检报告为“肾透明细胞癌胃转移”。B超、CT等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灶。按胃癌D1术式行胃大部切除,术中见肿瘤位于胃体、窦交接部之胃后壁,5cm×8cm大小,已浸透胃壁浆膜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胃壁小弯侧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浸透浆膜,切端干净,淋巴结2/5转移”。术后恢复良好,给予干扰素治疗,现术后7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系膜上动脉、髂内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3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以肠系膜上动脉、髂内动脉及肝固有动脉为靶血管,采用介入导管技术分别注入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顺铂.对照组47例,术后采用全身静脉化疗,用药同治疗组.治疗后每组均随访5年,观察术后1~5年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部位及数量.结果治疗组5年内共复发和转移18例,复发和转移率为32.1%(18/56),对照组复发和转移共22例,复发和转移率为47.0%(22/47),两组复发和转移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肠系膜上动脉、髂内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1例同时性肝转移结肠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该病例初诊时肝脏多发转移无法切除,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意外实现肝脏转移灶和结肠原发灶的切除.术后9月,患者肝脏转移癌复发,经过多学科讨论治疗后再次获得缓解.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多学科诊治对于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初始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应根据其耐受性和治疗的反应情况动态调整治疗目标.多学科诊治团队需常态化和专业化以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在pT1直肠癌局部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06-2010-06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0例pT1直肠癌TE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初始黏膜下切除12例(术前为uT0期),切缘阳性4例(行扩大性全层切除后切缘均显示阴性);全层切除38例(uT1或uT2期),所获标本切缘均阴性。术中失血(15.5±10.5)mL,住院时间(4.5±3.2)d。12例患者(24.0%)出现经肛局部切除相对特异性轻度并发症;术后1个月时患者原有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症状均趋消失。随访期内局部复发2例(4.0%),患者经相应补救性处理后效果良好;未见肿瘤远处转移及死亡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累及黏膜下全层(Sm3)和肠壁受累范围(>半周)是pT1直肠癌TEM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1期直肠癌TEM超黏膜下层切除是完全可行的,但Sm3浸润、肠壁受累超过半周及瘤径偏大(>3cm)的T1直肠癌TEM后复发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轻,以直肠刺激症状为主,相关变化于术后1个月时趋于消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Ⅰ期直肠癌与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的cT3-4或N+的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0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按患者是否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化疗分为3组.单纯手术组(A组):未经术前新辅助治疗,pT1~2N0M0的早期直肠癌患者(29例).新辅助降期化疗组(B1组):初始诊断为cT3-4或N+,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54例).新辅助降期非化疗组(B2组):初始诊断为cT3~4或N+,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ypT1~2N0M0,且术后未行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22例).对3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B1+B2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94.0%.单纯手术组(A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1.0%,新辅助降期化疗组(B1组)为88.9%,新辅助降期非化疗组(B2组)为90.9%.单因素分析提示3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的直肠癌患者无论是否行术后化疗都可获得与Ⅰ期直肠癌患者相同的预后.新辅助治疗后降期为T1~2N0M0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并未能提高患者5年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胡岳棣  盛桂凤  董益忠  张亚平 《癌症进展》2009,7(3):345-346,34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汉族,于2004年6月26日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病理:直肠溃疡型腺癌1-2级,侵及粘膜下层,大小5×3cm,浆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切缘未见癌转移,肠系膜淋巴结4枚反应性增生。术后2004年7月-12月予草酸铂/5-Fu辅助化疗6个周期,2004年8月查CT示后腹膜淋巴结转移,未及时调整方案。因腰背酸痛伴双下肢麻木乏力进行性加重近1月,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结肠癌术后6月余,反复咳嗽、气促1个月"于2009年12月1日入院.2009年6月2日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根治术,术后病理显示:右半结肠隆起型中分化腺痈伴坏死,浸润至浆膜外,脉管内癌栓形成,癌组织侵犯阑尾全程并累及神经,两切端阴性.淋巴结清扫:肠周6/18个转移,肠系膜癌结节2枚形成.术后诊断为结肠癌(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T4N2M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转录激活因子3 (ATF3)及其靶基因Cyclin D1与Maspin在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探讨ATF3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含结直肠癌及癌旁相对正常肠黏膜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TF3、Cyclin D1及Maspin的表达情况.结果:ATF3、Cyclin D1与Maspin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51.4%和59.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1.6%、2.7%和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5.252、44.411和33.689,P值均为0.000;ATF3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浆膜层表达(83.3%)高于肌层(38.9%),有淋巴结转移(92.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45.7%),x2值分别为13.290和17.110,P值均为0.000; Cyclin D1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病理学分级、浸润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低分化组织表达(71.4%)高于高中分化组织(39.1%),浆膜层表达(61.1%)高于肌层(28.8%),有淋巴结转移(69.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31.4%),x2值分别为7.268、6.019和10.550,P值分别为0.007、0.014和0.001;Maspin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值均>0.05.ATF3、Cyclin D1与Maspin在结直肠癌中均高表达,ATF3与Cyclin D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62,P=0.000),与Maspin表达无明显相关(r=0.075,P=0.513).结论:ATF3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ATF3可能通过调控Cyclin D1表达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奥沙利铂+希罗达化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或盆腔转移的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收治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或盆腔转移患者47例,应用3DCRT 1.8~2.0 Gy/次,DT55~65 cy,同步行奥沙利铂+希罗达化疗,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希罗达1500 mg/m2,分2次口服第1~14天,21 d为1个周期.放疗期间化疗2周期,结束后化疗2~4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率19%(9例),部分缓解率60%(28例),有效率79%,疼痛缓解率85%(40例),缓解时间平均为6个月.l、2年生存率分别为83%、51%,牛活质量明显改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3DCRT同步奥沙利铂+希罗达化疗直肠癌术后盆腔局部复发或转移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986年 1月~ 1 999年 9月间收治的 4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1 4 1例患者 , 期 30例 (73.2 % ) , b期 1 1例 (2 6 .8% ) ;手术治疗 37例 ,单纯放疗 3例 ,单独孕激素治疗 1例 ;5年生存率 35 .4%。子宫外多处病灶 2 1例 ,其中复发转移 1 6例 ,死亡 1 4例 ,占全部死亡的82 .4%。结论 子宫浆膜受侵、子宫外多处癌灶、宫旁组织受侵犯、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期患者易盆腹腔复发和肺转移 ,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0.
肝脏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无法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介入治疗+肝动脉碘油栓塞术及药物治疗,但常规药物化疗疗效差,患者生存期短。我们收集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患者32例,单药亚砷酸(As2O3)治疗后疗效较好。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年4月26日~2004年4月14日我院收治的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原发肿瘤,经CT、MRI等影像学证实为肝内转移的患者中,符合以下条件的32例作为研究对象:1)对原发性肝癌未取得病理学依据,需符合国内统一规定的临床诊断标准[1];2)年龄在37~7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