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5例PCa患者、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F-1、IGFBP-3、PSA、fPSA水平。结果:PCa组IGF-1水平较BPH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Ca组IGFBP-3水平低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IGFBP-3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3.6%、76.4%,特异度分别为84.0%、74.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7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74.0%。血清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PCa的灵敏度。结论:PCa患者IGF-1、IGFBP-3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发生变化,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更有助于PCa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骨关节炎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发现细胞因子可能在骨关节炎(OA)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作为合成性因子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IGF系统和OA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就这一问题作文献回顾,并试图揭示OA的发病机理。内容涉及IGF系统与OA的骨组织、软骨组织、滑膜、滑液的关系,血清IGF与OA骨赘的关系,以及以IGF作为治疗方法的一些动态。从中可以发现,IGF虽然有修复软骨的作用,但OA的软骨细胞对之并不敏感,这和IGF系统各成分失平衡有关。骨赘形成也和IGF有关。另外,关节内IGF注射可能对OA或其它软骨损伤性疾病有益。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又称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简称IGFs)是人体最重要的一类生长因子,参与了一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本文就IGFs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是70个氨綦酸的单链多肽,生物学活件受IGF—Ⅰ受体及胰岛素结合蛋白的调节,它可促进细胞分化,刺激RNA、DNA的合成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分化后功能的表达,促进脂质和糖原及蛋白质的合成等。临床上可用于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糖尿病、极度胰岛素抵抗、分解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非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分娩巨大儿的正常孕妇(非GDM-MS)38例,分娩巨大儿的糖尿病孕妇20例(GDM-MS)、分娩正常体重儿正常孕妇(N)50例,分娩后即抽母血及脐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三组母血IGF-1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P〈0.01);非GDM-MS组及GDM-MS组脐血IGF-1高于正常组(P〈0.01);3组母血IGFBP-3、IGF-1水平皆高于脐血(P〈0.01)。结论:非糖尿病巨大儿可通过测定母血IGF-1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吴乃君  南国珍  苏胜偶 《临床荟萃》2006,21(14):1037-1038
目前,糖尿病(DM)的患病人数正在逐渐增加,其主要死因是慢性并发症,国外报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DM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而且多数来自对1型DM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的结果,而IGF-1与2型DM的相关研究报道尚少.近年来,关于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DM的作用,日益倍受关注.本实验中我们检测了2型DM患者血清IGF-1、IGFBP-3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旨在探讨IGF-1、IGFBP-3与2型DM的关系及其在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D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是调节胚胎分化、个体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整个系统包括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均为肽类家族激素;其对应受体:胰岛素受体(IR)、IGF-Ⅰ受体、IGF-Ⅱ受体,为酪氨酸激酶受体;6个具有结合、贮存和转运IGF的作用的结合蛋白(IGFBP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IGFBP 1)与胎儿生长受限 (FG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 3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 (FGR组 )和 10 8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的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GF Ⅰ、IGFBP 1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FGR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低于正常孕妇 (p <0 .0 5 )、IGFBP 1水平高于正常孕妇 (P <0 .0 5 )。②两组孕妇血清IGF Ⅰ、IGFBP 1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脐血IGF Ⅰ、IGFBP 1水平 (P <0 .0 1)。③两组孕妇血清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无关 (r =0 .2 6 2 ,P >0 .0 5 )。④两组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与IGFBP 1水平呈负相关 (r =- 0 .386 ,r =- 0 .32 7,P <0 .0 5 )。⑤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r =0 .5 75 ,P <0 .0 1) ,新生儿脐血IGFBP 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 (r =- 0 .4 18,P <0 .0 5 )。【结论】①胎儿血循环中低水平的IGF Ⅰ及高水平的IGFBP 1可能是导致FGR的重要病因之一。②两组孕妇血清IGF Ⅰ与新生儿脐血IGF Ⅰ的分泌相对独立 ,IGF Ⅰ不能通过胎盘屏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硬化(LC)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GF-I)水平的变化,探讨肝硬化发病中胰岛素抵抗(IR)、GH/IGF-I轴的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住院人群中LC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HOMA-IRI,同时检测GH和IGF-I水平.结果①LC组FINS、IRI和血清G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F-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级的FINS、IRI和GH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A、B级,IGF-Ⅰ显著低于肝硬化A、B级(P《0.05);肝硬化B级IRI、GH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A级, IGF-Ⅰ显著低于肝硬化A级(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FINS、IRI和GH水平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IGF-Ⅰ水平显著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P《0.05);④肝硬化患者Child-Pugh积分与FINS、IRI、GH水平呈正相关(r=0.2772,P《0.01;r=0.1853,P《0.05;r=0.3231,P《0.01),但与IGF-Ⅰ水平呈负相关(r=-0.2487,P《0.05);IRI与GH水平呈正相关(r=0.2582,P《0.01),与IGF-Ⅰ水平呈负相关(r=-0.1948,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GH/IGF-Ⅰ轴异常,胰岛素抵抗和GH/IGF-Ⅰ轴异常可能参与了肝硬化的病情进展并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直接相关;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FINS、IRI、GH和IGF-Ⅰ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肝功能分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与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的关系。  方法  采集2010年至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24例SSc患者血清, 其中弥漫型SSc 12例, 局限型SSc 12例; 另外采集12名健康对照者及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 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GF系统各因子的表达, 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SSc患者血清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9.21±37.94) ng/ml vs.(15.54±9.07) ng/ml和(3.38±2.09) ng/ml vs.(1.00±0.83) ng/ml, P < 0.001], 且SSc患者血清IGF-Ⅰ与IGFBP-3水平呈正相关(r=0.883, P < 0.001)。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程、Rodnan皮肤评分不存在相关性。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在Scl-70抗体阳性与阴性SSc患者间及在肺间质纤维化与无肺间质纤维化SSc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Sc患者血清IGF-Ⅱ、IGFBP-5和IGFBP相关蛋白1(IGFBP-related protein 1, IGFBP-rP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Sc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升高, IGF系统可能参与了SS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Ⅰ,IGF-Ⅰ)及瘦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测定85例绝经妇女的空腹胰岛素(fastinsulin,FINS)和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postglucose-challengeinsulin,PINS),IGF-Ⅰ和瘦素,用双能X线法测定骨密度,分析各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PINS与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呈正相关(r=0.249,P<0.05),瘦素则与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r=0.229,P<0.05)。但是这种相关在经体质量指数校正后消失。FINS和IGF-Ⅰ与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无相关(r=0.008~0.173,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血胰岛素、IGF-Ⅰ和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均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杰男 《临床荟萃》2004,19(3):179-18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和II(IGF I、II)存在于人体血液中 ,它们在循环中的功能已经很清楚。然而 ,它们在局部产生的作用仍缺乏确认[1] 。大量的事实表明IGFs及其调节蛋白是由心血管系统分泌而来 ,是促心血管病发生和动脉组织细胞生长启动子。这些因子调节异常有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的发生发展。并认为IGF轴的基础生理学及其自分泌或旁分泌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1 3 ] 。IGF I和IGF II是单键多肽 ,分别含有 70个和 6 7个氨基酸。主要由肝脏产生。是机体组织多种细胞中含有的生长因子。I…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心脏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可以促进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生长和代谢.目的:综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生物学效应,以期明确其对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发生机制.更好地利用运动对IGF1的影响来实现心脏适应性肥大.方法:以"exercise-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y.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exercis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9-04);以运动性心肌肥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运动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90-01/2009-04).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联系紧密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排除内容陈旧的文献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41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1篇文献进行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其他生长因子一起协同促进多种细胞的分化成熟.现有资料表明血清及心脏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心肌肥大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循环和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产生和作用机制,探讨了心脏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功能以及运动对其的影响;得出了运动能改变循环和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心脏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可以在人类肝脏、卵巢、子宫、肌肉、骨酪等多种组织内合成,在局部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生长、代谢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与胚胎种植和发育具有密切的关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包括IGF-Ⅰ和IGF-Ⅱ、IGF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IGFBP)IGFBP1-6、IGF受体(IGFR)IGF-IR、IGF-IIR和IGFBP水解酶。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参与卵巢功能的调节,是卵泡发育和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IGF系统在调节卵泡生长、分化、成熟、排卵和闭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IGF与卵巢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硬化(LC)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变化,探讨肝硬化发病中胰岛素抵抗(IR)、GH/IGF-Ⅰ轴的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住院人群中LC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HOMA-IRI,同时检测GH和IGF-Ⅰ水平。结果:①LC组FINS、IRI和血清G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F-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级的FINS、IRI和GH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A、B级,IGF-Ⅰ显著低于肝硬化A、B级(P〈0.05);肝硬化B级IRI、GH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A级,IGF-Ⅰ显著低于肝硬化A级(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FINS、IRI和GH水平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IGF-Ⅰ水平显著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P〈0.05);④肝硬化患者Child-Pugh积分与FINS、IRI、GH水平呈正相关(r=0.2772,P〈0.01;r=0.1853,P〈0.05;r=0.3231,P〈0.01),但与IGF-Ⅰ水平呈负相关(r=0.2487,Pd0.05);IRI与GH水平呈正相关(r=0.2582,P〈0.01),与IGF-Ⅰ水平呈负相关(r=0.1948,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GH/IGF-I轴异常,胰岛素抵抗和GH/IGF-Ⅰ轴异常可能参与了肝硬化的病情进展并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直接相关;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FINS、IRI、GH和IGF-Ⅰ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肝功能分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巨噬细胞、TNF-α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以探讨其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24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和IGF-1组(12只),分别测量体重、血压、血脂。IGF-1组予高脂饮食+腹腔注射IGF-1 1.0 ml(0.1 mg/ml),模型组予高脂饮食+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16周后再次测量体质量、血压、血脂,获取两组SD大鼠主动脉行病理分析:HE染色观察横切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免疫组化法半定量观察横切面斑块内TNF-α、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及血管平滑肌细胞标志物α-SMA各自光密度值(OD)。两组间独立样本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模型组相比,IGF-1组SD大鼠体质量、血压、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及TNF-αOD值显著减少(巨噬细胞OD值:t=6.548,P<0.001;TNF-αOD值:t=6.628,P<0.001),血管平滑肌细胞标志物α-SMA的OD值显著增加(t=12.520,P<0.001)。结论 IGF-1可能通过减少斑块内炎症及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万根  张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70-5071
目的:探讨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及瘦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测定85例绝经妇女的空腹胰岛素(fast insulin,FINS)和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post glucose-challenge insulin,PINS),IGF-Ⅰ和瘦素,用双能X线法测定骨密度,分析各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PINS与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呈正相关(r=0.249,P&;lt;0.05),瘦素则与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r=0.229,P&;lt;0.05)。但是这种相关在经体质量指数校正后消失。FINS和IGF-Ⅰ与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无相关(r=0.008~0.173,P&;gt;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血胰岛素、IGF-Ⅰ和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均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