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艳  王春雷  唐浩 《临床医学》2010,30(10):92-93
目的应用超声方法检测颈动脉斑块情况,探讨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测价值及其性质意义。方法对115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情况的超声检查,并对各组病例颈动脉斑块的情况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7%(94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7.8%(9例),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7.7%(其中软斑发生率33.1%)高于非缺侧48.5%(其中软斑发生率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发生高血压病的比例85.1%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的57.1%(P〈0.05)。结论高血压病在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居多,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而性别、烟酒史可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发病机制是颈动脉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稳定斑块脱落形成栓子。研究表明,不稳定性斑块即使不引起血管严重狭窄,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因此,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定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的检查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的声像图特点,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1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观察管壁有无斑块、斑块的形态及回声,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1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变者115例,阳性率为85.2%(115/135),其中斑块形成102例,占75.6%(102/13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分布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均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比较,组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够较好的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及内部斑块发生、分布情况及分型,对该类疾病临床诊治均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分析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7%(94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7.8%(9例)。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7.7%),其中软斑发生率(33.1%),均高于非缺血侧(48.5%,其中软斑20.4%,P<0.05)。斑块组发生高血压病的比例(85.1%)明显高于无斑块组(57.1%,P<0.05);且在软斑组长期烟酒史及男性比例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居多,软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在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而性别、烟酒史可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我院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和34例无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CT血管造影检测出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和斑块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组中有65例检测出明显斑块,斑块发生率高达90.28%,对照组检测出动脉斑块16例,斑块检出率为47.09%,研究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测出颈动脉狭窄49例,狭窄检出率68.06%。对照组检测出颈动脉狭窄10例,狭窄检出率29.41%,研究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具有相关性,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与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脱落及颈动脉狭窄造成的供血不足导致,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均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的斑块引发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不同。通过彩色多普乐双功能超声,根据斑块回声特征,鉴别不同性质的斑块、追踪,观察三年不均质回声、低回声斑块软斑表面的纤维帽破裂后易形成附壁血栓,是造成症状性颈动脉狭窄、TIA、脑栓塞的主要因素,而彩超显示的强回声斑块,尽管动脉管腔呈70%以上的重度狭窄则相对稳定,临床上引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明显低于上述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本次研究对203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了颈动脉的观察,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硬化斑块部位的内膜一中层厚度亦逐渐增加。治疗动脉斑块主要是调脂,第一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不但有良好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非调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血管狭窄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尽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症状不典型,但目前公认它与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密切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直接发病因素[1]。本文回顾性分析15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与300例无临床症状门诊体检超声检查颈动脉者超声检查结果对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对指导防治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112例,异常检出率为86.15%;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19例,异常检出率为26.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发病特征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安徽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采用非条件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85.9%(141/16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多见(134/164,81.7%),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6/164,15.8%);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9/134,51.4%)。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CAS与脑血管病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等亦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CAS,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及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观察,现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 对137例受检者包括:脑梗死组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9例及对照组4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其颈总动脉及分叉处的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情况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血流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①脑梗死组的IMT明显高于TIA组与对照组,TI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脑梗死、TIA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3.7%、28.8%和25%,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最高。②与其他两组相比较,TIA组的PSV、EDV和PSV/EDV均减低,PI和RI均增高,脑梗死组的血流量下降最明显。③通过判别分析表明,可以通过对超声指标的测量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结论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CAS与脑血管病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等[1]亦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CAS,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及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观察,现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关系.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12例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颈动脉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8.4%,同时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发现颈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无关(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并且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彩超对颈动脉软斑块的治疗前后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彩超对颈动脉软斑块进行检测。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47例低回声及不均质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前后用面积法测量血管狭窄率。结果:狭窄率减小≥10%者治疗组占44%,对照组占13.6%,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超观察颈动脉软斑块,可预防或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意义。方法:根据DSA、颈动脉B超及头颅CT检查结果,将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25例、易损斑块组22例及中间组17例,另选择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结果: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及中间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间组及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易损斑块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中间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增加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定义的颈动脉易损斑块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有明显症状的再发脑卒中患者在再次发病7天内进行检查。使用的西门子Sonata1.5T扫描仪与四通道专用颈动脉线圈。先进行2DTOF扫描对颈动脉分叉处进行定位,然后分别对分叉上下各2cm的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进行垂直于血管走行的连续轴位扫描。任意连续两个层面发现易损斑块特征即可诊断。比较易损斑块组与非易损斑块组的脑卒中间隔时间,以及1年以内再发脑梗死与1年以上再发脑梗死患者之间的易损斑块检出率。以血压、血糖、血脂等作为协变量构建Cox生存分析模型研究斑块对再发脑卒中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有MRI表现易损斑块的病人再发脑卒中的时间明显短于无易损斑块患者(296.2vs1623.8,P<0.001)。在1年以内再发脑梗死的病人中,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1年以上再发脑梗死的病人(80%vs13.3%,P<0.001)。经过血压、血糖、血脂的校正,发现易损斑块是迅速再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HR=5.596,P<0.001,95%CI2.766~11.326)。结论颈动脉存在易损斑块与快速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关。MRI作为一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检查证明了它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潜在价值,为将来使用MRI前瞻性评价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