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叶酸和维生素 B12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障碍( BPSD)的相关性。方法:对77例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 BPSD组40例,非BPSD组37例)及3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并分析其与BPSD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BPSD组与非BPSD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 BPSD组和非BPSD组血浆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BPSD组显著低于非BPSD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 r =0.441,P 〈0.01)。结论: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BPSD的认知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及血压(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血清Hcy水平增高的高血压患者(Hcy≥15μmol/L,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仅服用降压、他汀类及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不服用叶酸等影响Hcy的药物)、干预组(33例,除基础用药外加用叶酸5mg/d、维生素B12 250μg/d口服)。治疗前(基线水平)及治疗后4W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NO水平,同时测量患者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所有数据应用STATA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组患者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0);NO水平与服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002);4W后对照组Hcy及NO水平亦有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SBP及DBP基线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SBP及DBP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0)。结论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伴高Hcy血症患者的内皮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42例阿尔茨海默病(AD)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脂、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测定,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AD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增高、维生素B12和叶酸降低可能与AD发生有关,降低血脂及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可能对AD预防和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孕期血清维生素A、D、E水平与孕期贫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1~2019-01于该院接受产检1 000例妊娠期女性,根据血红蛋白(HGB)水平分为贫血组(n=600,HGB 100 g/L)和无贫血组(n=400,HGB≥100 g/L),比较两组贫血三项(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血常规指标[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及血清维生素A、D、E水平,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A、D、E水平异常情况(缺乏率与过量率),分析血清维生素A、D、E与贫血三项、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贫血组随访情况。结果贫血组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HGB、HCT水平显著低于无贫血组(P 0. 05);贫血组血清维生素A、D水平显著低于无贫血组(P 0. 05);贫血组维生素A、D缺乏率显著高于无贫血组(P 0. 05);两组维生素E缺乏、过量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维生素A、D与铁蛋白、HGB呈正相关(P 0. 05),血清维生素A、D、E与叶酸、维生素B12、MCV、HCT无明显相关性(P0. 05)。对贫血组给予对应维生素合理化用药指导、膳食调整等指导后,516例分娩前HGB恢复至≥100 g/L。结论血清维生素A、D与铁蛋白、HGB呈正相关,维生素E水平与孕期贫血发生的关联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对6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65例老年健康人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1),而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健康者(均P〈0.05)。认为老年高血压病及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与血浆Hcy水平升高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有关,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有助于减少老年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反映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背景:临床上评估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方法有临床活动度、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等,三者常不一致。目的:探讨CRP评估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价值。方法: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80例克罗恩病(CD)、7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CRP与血沉、临床活动度、内镜表现活动性、组织学活动性、低白蛋白血症、贫血、白细胞升高的关系;比较临床严重度、病变部位和药物治疗对CRP的影响。结果:CD中CRP与血沉相关;UC中CRP与血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相关。CRP在活动性CD中显著升高(P〈0.01),重度CD和结肠CD中CRP升高较其他各组明显(P〈0.05);活动性UC中CRP亦显著升高(P〈0.01),重度组中CRP升高较其他组明显(P〈0.05)。药物有效控制临床表现时.CRP显著下降(P〈0.01),复发时重新升高(P〉0.05)。结论:CRP升高更适于反映中至重度结肠CD和UC的活动性:具有快速反映药物治疗有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与慢性病贫血( ACD)的关系。方法选择ACD患者24例( ACD组)、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16例( IDA组)、正常健康志愿者16例(对照组),比较各组TNF-α、IFN-γ、IL-6及血清铁( SI)、铁蛋白( SF)、血红蛋白( Hb)、CD8+T细胞比例。分析ACD组TNF-α、IFN-γ、IL-6水平与SI、SF、Hb、CD8+T细胞比例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DA组Hb、SI、SF及ACD组Hb、SI明显下降(P均<0.05),ACD组SF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IDA组比较,ACD组TNF-α、IFN-γ、IL-6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 ACD组TNF-α、IL-6水平与SI、Hb呈负相关(P均<0.05),TNF-α、IFN-γ、IL-6水平与SF呈正相关(P均<0.05)。 ACD组TNF-α、IFN-γ、IL-6水平与CD8+T细胞比例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NF-α、IFN-γ、IL-6参与了ACD的发生和发展,是造成并加重ACD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玲  刘彦春  张学敏 《山东医药》2010,50(12):20-22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与叶酸、维生素B12(VB12)、超重/肥胖等营养因素及吸烟、饮酒等高危行为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确诊为DVT的患者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对照各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和膳食调查,同时测定血中叶酸、VB12含量,分析DVT与膳食叶酸、VB12摄入、血中叶酸、VB12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在调整其他因素的多元分析中,血叶酸水平偏低(P=0.0032,OR=0.149)、日常膳食叶酸摄入不足(P=0.0035,OR=0.210)、超重/肥胖(P=0.0354.OR=2.632)等因素入选,使DVT危险性增加。结论血中低叶酸水平、膳食叶酸摄入不足、超重/肥胖等因素均使DVT发生的危险性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与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人选的99例老年男性CHF患者Hb和血清BNP水平,以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评价心功能;按Hb水平分为CHF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选择13例老年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F患者血Hb浓度明显降低,BNP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随着心功能恶化,Hb水平和LVEF则逐渐降低,而BNP水平和LVEDd逐渐升高(P〈0.05~0.01)。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血清BNP水平[(294.73±488.300)pg/ml比(841.57±1063.310)pg/ml]和LVEDd[(51.58±4.500)mm比(56.33±7.451)mm]明显升高(P%0.01),而LVEF明显降低[(61.21±6.747)%比(52.30±11.721)%,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b与BNP水平呈负相关(r=-0.443,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NP水平为CHF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和脑钠肽水平的升高参与了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其高贫血发生率可能使心功能不全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含量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观察60例CAA患者血清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含量,并分析血清C3含量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AA患者血清C3、C4和Ig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且血清C3含量与外周血CD8^+细胞表达成正相关(r=0.30,P〈0.05),与CD4/CD8比值负相关(r=-0.31,P〈0.05),但与CD8^+HLA-DR^+细胞表达无关。结论:CAA患者血清补体含量与其B细胞功能和CD8^+T细胞的免疫应答水平相关,其降低可能与机体本身的免疫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磷酸肌酸钠(SCP)对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影响,探讨SCP改善老年冠心病DHF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4月心脏超声明确DHF诊断住院患者86例,其中男56例、女30例,平均年龄(82.1±3.4)岁。86例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n=20)、B组(药物组/7=66),A组予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SCP注射液2.0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2W。患者分圳丁用药前、用药后1、2W时榆测血清hs—CRP、HCY及UA含量,2W后行心脏功能检测。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A组75.0%、B组89.4%;(2)治疗1、2W时各组患者血清hs—CRP、HCY、U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2W时血hs—CRP、HCY、U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P=0.032,HCY:P=0.021,UA:P〈0.001),治疗后B组HCY、UA水平下降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Y:P=0.031,UA:P=0.023);(3)各组患者2W后较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升高,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E峰)升高、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A峰)下降、E/A比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EF:P〈0.001,FS:P=0.013,E峰:P=0.024,A峰:P=0.047,E/A:P〈0.001);B组变化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EF:P〈0.001,FS:P=0,037,E峰:P=0.045,A峰:P〈0.001,E/A:P=0.028)。结论(1)磷酸肌酸钠可改善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心功能;(2)磷酸肌酸钠可影响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血清HCY、UA水平,对hs—CRP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测定老年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评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01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90mmHg)及6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客历浆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主要分布在8mol/L以上,范围在5.72-5.38mmol/L之间,健康人主要分布在8mmol/L以下,范围在4.92-8.42mmol/L之间。高血压患者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01),而平均血浆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01)。对照组及病例组维生素B12、叶酸与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机制可能为动脉壁的弹性纤维降解增加,使动脉血管的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总剂量注射静脉铁剂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贫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第二军医人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46例长期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总剂量注射静脉铁剂临床观察。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和B组(〈60岁),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1)用药后的3个月、6个月,两组的Hb、Hct、SF、TSAT较用药前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两组的Hb、Hct、SF、TSAT增加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TNF-α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有1例发生轻度胃肠道反应,B组有1例发生轻微心悸。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6,3.85%)和B组(1/20,5.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剂量注射静脉铁剂可有效纠正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铁利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且未加重其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ey)、叶酸、VitB12与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101例60岁以上男性血清tHey、叶酸和VitB12的浓度,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定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的骨密度(BMD),根据T≤-l和T〉-1分成骨量低下(含骨质疏松)和骨量正常两组。结果(1)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量低下组血清叶酸水平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分别为0.000,0.036),血清tHey、VitBl2水平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2)腰椎前后位总体和股骨总体BMD与体重(r=0.204,P=0.041;r=0.020.P=0.048)、BMI(r=0.258,P=0.009;r=0.280。P=0.005)、叶酸(r=0.636,P=0.000;r=0.284。P=0.004)呈正相关;与tHey(r=-0.264,P=0.008;r=-0.202,P=0.043)、AKP呈负相关(r=-0.201,P=O.044;r=-0.228,P=0.022);与年龄,血清VitBl2、钙、磷水平没有相关性。(3)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BMD的影响因子是BMI、血清叶酸水平。结论老年男性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的骨密度下降与血清叶酸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北京部分社区60岁以上老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并分析老年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对从北京市朝阳区411名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包括人口学资料,血红蛋白(Hb)、铁蛋白(FER)、叶酸(FOL)、维生素B12(VB12)、肌酐(Cr)和白细胞(WBC)等内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ELISA)测定血清EPO水平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北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EPO95%医学参考值范围,男性:2.37~29.83mIU/ml,女性:2.40~26.96mIU/mL。贫血患病率为8.52%,男性、女性患病率分别为:7.99%、8.97%,无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与非贫血组人群EPO、WBC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有EPO、年龄、VB12(P〈0.05)。结论北京社区老年贫血患者EPO水平显著高于非贫血人群,老年贫血与年龄、血EPO及VB12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倪朝雯  高凤霞 《内科》2008,3(4):537-53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组)和同期2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浆Hey、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ey升高,而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呈下降趋势,Hey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各项血脂水平,探讨血浆PTX3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血浆PTX3、血清hs—CRP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20例。分别检测各组入院第2d的血浆PTX3、血清h~CRP及各项血脂水平。血浆PTX3和血清hs—CRP水平取对数后均服从正态分布。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PTX3对数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的(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元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存在正相关(r=0.641。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线性相关(P均〉0.05);而血清hs—CRP对数水平与TG、TC、LDL—C呈正相关.且与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5、0.228、0.625、-0.312,P均〈0.05)。患者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血清hs—CRP对数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TX-3和LDL—C的相关性优于血清hs—CRP和LDL—C的(B=0.492,P=0.001:β=0.382,P=0.03)。结论:血浆PTX3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PTX3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LDL—C的相关性优于hs—CR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早期发现巨幼细胞性贫血对视路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择31例无特殊眼病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及27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并同时行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B12与叶酸浓度。结果:患者组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患者组血清叶酸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图形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P〈0.01),同样N75潜伏期也延长。但是,N75振幅在患者组与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能早期发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视神经系统的异常,作为一种临床榆测方法有一定的府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及动脉狭窄支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以及动脉狭窄支数的关系。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同时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Vit)B12、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对脑梗死组患者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浓度(21.10±8.9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49±7.43)μmol/L,P〈0.01],血清叶酸、Vit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80例脑梗死组患者中,做MRA检查发现有≥2支动脉狭窄者32例,设为A组,无或有1支动脉狭窄者48例,设为B组。A组血浆Hcy浓度(24.65±11.20)μmol/L显著高于B组[(18.79±9.97)μmol/L,P〈0.05]。A组叶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VitB12水平,A组低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颈部、颅内动脉狭窄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且仍未明确。目的:研究单核样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IB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比例,分析单核样MDSCs与IBD活动性的关系,从而初步探讨单核样MDSCs在IB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IBD患者60例,分为克罗恩病(CD)组(n=33)和溃疡性结肠炎(UC)组(n=27),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组、UC组、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单核样MDSCs/单核细胞比例,分析单核样MDSCs与IBD患者WBC、PLT、ESR、CRP的相关性。结果:CD组和UC组外周血单核样MDSCs/单核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43.7±23.0)%、(49.1±27.2)%对(10.7±7.4)%](P〈0.01),CD组与U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CD和UC组外周血单核样MDSCs/单核细胞比例均较缓解期组显著升高[(60.3±16.8)%、(66.3±17.6)%对(28.1±16.2)%、(19.9±9.0)%](P〈0.01)。IBD患者外周血单核样MDSCs/单核细胞比例与WBC计数、PLT计数呈正相关(r=0.44,P=0.02;r=0.43,P=0.02),与ESR、CRP不相关(r=0.33,P=0.08;r=0.30,P=0.12)。结论:IBD患者外周血单核样MDSCs比例明显升高,与IBD活动性密切相关。单核样MDSCs在IBD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