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和其它症状的一大类病症,是临床常见的心脏血管急症,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灵敏的心肌缺血标志物,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可逆阶段检出,从而有助于急性缺血患者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即时检验(POCT)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患者入科后均即刻抽取静脉血标本2份,一份行POCT,另一份送检验科,检测指标均为肌红蛋白(Myo)、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比较两种方法检测时间、检测水平的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POCT检测时间显著短于实验室检查(P<0.01);两种方法对各型ACS患者的Myo、CK-MB、cTnI检测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一致性良好.结论 POCT检测心肌标志物与实验室检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快速诊断和分型,并作出正确的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损伤和易损斑块生化标志物检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桂 《四川医学》2008,29(7):932-93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病死率危急症,其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曾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但随着对ACS研究的深入,发现从稳定性心绞痛(SAP)发展到UAP、非Q波心肌梗死(NQMI)至Q波心肌梗死(QMI),是由轻到重的连续病理变化过程,而且在UAP阶段已发现有微小血栓形成引起的微小心肌损伤(MMD).因此,ACS实验诊断的关键是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而对易损斑块标志物的检测,则可预警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在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过程中的严重事件之一,其可致大面积心肌梗死,且常致患者猝死。ACS的病理生理是冠状动脉狭窄,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造成完整或不完整的血管闭塞所致。是否能早期测试出敏感、特异的ACS心脏标志物,作为筛选、二级预防、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基础,无疑是临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方法:阅读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意义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学标志物与冠脉炎症的急性发作,血小板活化,凝血一纤溶系统失衡,TXA2/PGl2比例失调,血栓形成,心肌代谢异常等病理过程及一些机体代谢产物及体液因子密切相关。结论: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风险、临床预后及评估临床疗效;同时对这些血清学标志物的干预性治疗经验给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病理基础上,冠脉血管痉挛、局部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的缺血损害和坏死。心肌细胞的坏死、炎症反应、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参与该病理过程中,同时多种物质释放入血。检测血液中的释放物质的浓度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常用的及有可能成为检测指标的物质为:炎症反应标志物,血栓形成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81例冠心病(CHI))患者分成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定性测定肌钙蛋白Ⅰ(CTnI)。结果:AMI组与UA组CTn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MI组与u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CTnI的增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在AMI组中,CTnI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付建荣 《医学综述》2005,11(8):722-724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正确评估和有效处理的关键是对心肌缺血事件的早期认识。为了降低医疗监护费用,使被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患者得以准确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及其风险测定需要一种新的标准定义。  相似文献   

9.
陈以初 《医学文选》2002,21(4):538-541
急性冠脉综合征 (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 ,继之出血和血栓形成 ,造成冠状动脉的完全或不完全堵塞 ,临床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 UAP)、急性心梗 ( AMI)或心源性猝死 [1]。以前对冠心病的诊治主要在于区别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现在 ,临床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急性心梗的早期诊断及急性冠状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这为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及使每个患者得到最大的治疗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 ,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在这方面的应用既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又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与特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因胸痛发作3 h内就诊患者分为ACS组和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组,在胸痛0~3 h和3~6 h分别抽血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骨髓相关蛋白(Myeloid-re-lated protein,MRP)、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 protein A,PAPP-A)、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四项指标。评价MRP与PAPP-A、CK-MB、cTnI联合检测在ACS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MRP诊断发病3 h内ACS的灵敏度为57.4%,高于PAPP-A(8.2%)、CK-MB(21.3%)和cTnI(18.0%)。四项指标联合诊断ACS的灵敏度提高到75.4%。MRP诊断发病3~6 h ACS的灵敏度为78.7%,也高于PAPP-A(39.3%)、CK-MB(49.2%)和cTnI(45.9%)。四项指标联合诊断ACS的灵敏度提高到96.7%。结论:MRP对ACS诊断的灵敏度高于PAPP-A、CK-MB、cTnI,可作为诊断ACS的早期生化标志物。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AC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心肌标志物的水平。比较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其他标志物的敏感性及其与患者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各项心肌标记物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胸痛出现时间〈3h或〉3h,血浆H—FABP阳性人数与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1支、2支、多支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判断患者的病情及心功能状态较理想的指标.检测其水平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7例据临床资料分为ACS组[共62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sICAM-1、MMP-9、CR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1),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NSTEMI组(P<0.05),N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炎症因子与cTnT正相关。结论通过测定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与cTnT来判定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核素心肌显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早期的诊断以及评价目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心肌灌注显像、亲心肌梗塞显像、缺血心肌代谢显像等核医学的显像手段不仅能早期对急性胸痛病人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分选,同时还有助于判断缺血和梗塞灶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危险度分层为判断病人的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早期的诊断以及评价目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心肌灌注显像、亲心肌梗塞显像、缺血心肌代谢显像等核医学的显像手段不仅能早期对急性胸痛病人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分选,同时还有助于判断缺血和梗塞灶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危险度分层为判断病人的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性疾病,其正确诊断和治疗对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都具有重要价值。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C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表ECG改变和酶学变化三项指标。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体表ECG快捷,方便,重复性好。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测定对诊断和评价ACS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源性生物标记物在临床医师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越来越显得重要.早在50年代,临床研究人员就报道了心肌细胞坏死释放的蛋白能在血清中检测到,并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1].随后40年中,心肌特异的标记物不断发现,在AMI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断提高.自90年代以来,心肌蛋白在指导治疗,加速心脏标记物在ACS患者临床治疗决策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发生机制及其结果方面的进展,已经激发了新的标记物的研究,增加了多种标记物在ACS患者的分型和临床治疗方面广泛应用的机会[3].James等[4]提出了多种标记物策略,这较单独应用肌钙蛋白,增加了ACS患者危险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肌钙蛋白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度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爱兵 《医学综述》2001,7(5):278-279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和其他症状的一大类病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和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tarction ,AMI) ,其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是冠脉内原有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引发血栓形成 ,导致心肌血供障碍 ,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发病早期进行适当的危险度评估 ,对选择治疗方案 ,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心肌钙蛋白 (cardiactroponin…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检测、疾病分级,对于降低其发病率、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血清及血浆指标,对于鉴别高风险心血管病人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关的血清及血浆标志物进行综述,它们的检测能提高诊断准确度,能够帮助预测急性事件的发生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心肌桥的关系,并探讨心肌桥的治疗方法。方法:近3年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12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检出因心肌桥所致者10例,其中6例行心肌桥剥离术,另4例因肌桥过深,故行冠脉搭桥术。结果:6例心肌桥剥离术及4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给予阿斯匹林、氯比格雷、他汀类药物、受体阻滞剂等治疗,随访半年至3年患者情况良好,无心肌缺血发生。结论: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尤其是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及PAC-1)的表达,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抗血小板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85例ACS患者外周血CD62P及PAC-1,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85例ACS患者中单用阿司匹林组(41例)与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组(44例)比较.结果:ACS患者的CD62P及PAC-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或联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CD62P及PAC-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单用阿司匹林组与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及PAC-1)可以作为ACS患者血小板被激活的指标而检测,抗血小板治疗能抑制CD62P及PAC-1的表达,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可以更好地抑制血小板激活,减少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