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患者男,47岁,顽固性高血压1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血压维持在200~220/110~150mmHg(1mmHg=0.133kPa)左右。近2年来逐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间歇性跛行,每次行走100m左右。入院前行增强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左肾动脉完全闭塞,左肾萎缩,肾动脉以下主动脉完全闭塞(图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治疗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的有效方法.方法 治疗组30例患者用腹针深刺腹部腧穴;同时非随机选取同期对照组30例患者,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后,治愈率70%,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治愈率53.3%,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针治疗继发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马文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4(1):32-32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症(low-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LEASD)的临床表现之一.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3%,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患者引起动脉管壁狭窄闭塞,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病变.四肢动脉均可发病,但以下肢多见. 相似文献
6.
马文礼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32-32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症(low-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LEASD)的临床表现之一。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3%,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患者引起动脉管壁狭窄闭塞,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病变。四肢动脉均可发病,但以下肢多见。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间歇性跛行症状十分常见 ,病人主要分布在骨科、神经科、血管外科及内科等领域 ,主要有三大类 ,即神经源性、血管源性和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其发生机制多种多样 ,表现形式也较复杂 ,有时容易误诊误治。为了便于对此类疾病的掌握 ,及时正确地进行病因诊断和恰当有效的治疗 ,现结合相关文献就其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等综述如下。1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因外源性压迫因素导致脊神经根或 (和 )马尾、或下肢周围神经干受到病损 ,行走时下肢疼痛麻木 ,休息后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 ,可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分述如下。1.1 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与内皮细胞的移行和增殖、外膜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相互吸引以及血管周围的细胞外基质的结构重塑有关。来自现有血管结构的这种新血管生长是在各种不同的生理学(如伤口愈合)或病理学(如局部缺血、炎症和肿瘤形成)情况下发生的,从而导致血管发生在阳性和阴性调节器间的平衡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Aquino等进行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缺血性间歇性跛行患的自然病程特点。研究认为,该类患缺血下肢的预后相对较好。吸烟量大、踝肱指数(ABI)较低和需要治疗的糖尿病,是发生缺血性静息痛(IRP)及缺血性溃疡(IU)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Verbiest于 195 4年发现在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由于马尾神经受压出现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neurogenicintermittentclandication ,NIC)。 7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逐渐深入 ,发现腰椎管狭窄症大多为获得性 ,包括中央管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作为腰椎管狭窄症的特殊主诉或称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一直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 ,有关这一方面的报告很多 ,特别是近十多年来 ,在病理生理方面 ,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而在诊… 相似文献
12.
<正>间歇性跛行常见于各类下肢关节和肌肉病变,但在老年人中,由闭塞性动脉硬化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可占到10%耀20%。老年人闭塞性动脉硬化多以下肢动脉受累为主,90豫见于股浅动脉。间歇性跛行是股浅动脉闭塞性动脉硬化的主要早期表现之一。当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股浅动脉横切面积减 相似文献
13.
例:女,6岁,因间歇性跛行1月余,加重4天来诊。患儿于1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始出现左侧膝关节、踝关节疼痛,继而跛行。自服“A.P.C”好转。近1月来间歇发作数次,加重4天。无发热、吐、泻及皮疹。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紫绀,母乳喂养。无毒物接触史。查体:T37.1℃,P104次/分,R26次/分,神志清,呼吸平稳,前囟已闭。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疱疮。咽充血,颈软,心、肺、腹均无异常。左侧膝关节、踝关节无红肿、压痛、叩击痛。 相似文献
14.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以异常房室传导途径 (房室旁路 )为病理基础 ,以异常心电生理表现和 /或易并发多种快速心率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较少见 ,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 ,4 5岁。因心悸、胸闷 2天 ,于 2 0 0 2年 12月 2 6日来院就诊 ,查体 ,心界不大 ,听诊心律不齐 ,无杂音 ,肺、腹无阳性体征 ,胸片、心脏彩色B超无异常 ,心电图表现每一个正常P QRS T ,继以一个P QRS T其P波为窦性 ,P R <0 12秒 ,可见“ ”波 ,QRS时间为 0 12秒 ,正常QRS时间为 0 0 9秒 ,P P等、R R心率为 115次。此病例为间歇性E型预激…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34岁。因反复胸闷、头晕 1周就诊 ,询问病史 :该患每次发作胸闷均有明显诱因 ,可自行缓解 ,每次发作自己均未查脉率 ,未去医院就诊 ,胸闷时伴轻微头晕感 ,无恶心、呕吐。查体 :血压 13.3/ 9.33kPa(10 0 / 70mmHg) ,心率 79次/min ,贫血外观 ,结膜苍白 ,双肺无罗音。心律齐 ,无杂音。余(- )。辅助检查 :血常规 :Hb7g/L ,RBC2 6× 10 12 /L。入院诊断 :贫血原因待查。常规心电图 (图 1)示 :窦性心律 ,P -P间期匀齐 ,频率 79次 /min ,R -R间期轻度不等 ,有 2种P -R间期存在 ,分别为P1-R0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和贝前列素钠治疗间歇性跛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和贝前列素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0项研究,其中西洛他唑18项,己酮可可碱12项,贝前列素钠5项,结果显示在无痛步行距离方面,西洛他唑比己酮可可碱和贝前列素钠分别增加了8.76 m和4.15 m(P>0.05),而贝前列素钠比己酮可可碱增加了4.61 m(P>0.05);在最大步行距离方面,西洛他唑对比己酮可可碱和贝前列素钠分别增加了28.28 m和19.03 m(P>0.05),而贝前列素钠比己酮可可碱增加了9.25 m(P>0.05);在踝肱指数方面,贝前列素钠和西洛他唑增加0.18和0.06(P<0.05),而己酮可可碱的疗效不明显(P>0.05);在安全性方... 相似文献
18.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反复右下腹痛3 a 于1990年7月17日入院。患者于3 a 前行剖腹产,术后半年出现右下腹阵发性疼痛,每于月经期前1周发作,月经期缓解,初时尚能耐受,后渐发展为除月经期外皆痛,痛时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9岁,患者无不适症状,来门诊健康体检。既往:历年教工体检I期高血压、血脂异常4a(拒绝服药),近1年胸闷胸痛发作2次,心电图检查正常,无糖尿病史。体检BP:140/90mmHg,心率平均60次/min,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1.7mmol/L,总胆固醇5.4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mmoL/L,高密度脂蛋白0.8mmol/L,血糖5.4mmol/L。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8岁,冠心病,心律失常。近期服用麻黄羊丙阴,丹参片,消心痛等药。1993年8月8日来门诊复查:一般情况可。BP17。33/10‘73kPa,P96次/mi。、律齐,心界不大。两肺呼吸音清晰。卧位ECG示窦住心律,肢导联是低电压,下壁导联ST段平直,间歇性右束立传导阻滞,阻滞图形出现的始末P—P间期恒定为0.625.连续记录Vl导联见古束支阻滞与呼吸同步出现,吸气时消灭、每辆约ic次心搏.QRS同形发生一次周期性变化,而心率无改变。心电图诊断;卖性心律,呼吸间歇性右荣文阻滞。讨论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最常挂于心率改古时,故又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