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方法 38例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没同期就诊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7例为对照组,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80μg/w)联合利巴韦林[10.6mg/(kg·d)]治疗48周,检测基线及治疗12周、48周时的血浆HCV RNA水平,治疗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EVR率、ETVR率、SVR率分别为44.74%、76.32%、63.16%和48.65%、75.68%、64.8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病毒学应答与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人群相当,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是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程继海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14-2516
目的:总结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E)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为48周。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12,24,48周和治疗结束24周不同时间点的血常规、肝功能、丙型肝炎病毒载量(HCV-RNA)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无应答(NR)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E)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对最终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患84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2例,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普通干扰素500万U的安福隆进行皮下注射,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经过48周治疗后,治疗组中病患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无应答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明显比普通干扰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PEG-INFα-2a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INF)α-2a肌内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病毒应答(E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应答(SVR)率及肝功能指标(AST、ALT)的差异。结果:研究组EVR率、ETVR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48周时,研究组SVR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58.5%(P<0.05);治疗后研究组AST、ALT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干扰素的持续性应答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因1b型145例,基因6a型26例.140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PEG-IFN-2b)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31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注射液(PEG-IFN-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总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病毒学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总早期病毒应答率(EVR)为78.9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69.59%.两组患者在EVR(P=0.09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P=0.542)、SVR(P=0.079)和复发率(P=0.49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基因型患者的EVR(P=0.268)、ETVR(P=0.276)、SVR(P=0.479)和复发率(P=1.000)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均有较高应答率且疗效相当,对两种HCV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RVR、cEVR、ETVR、SVR)、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VR、cEVR、ETVR、SV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优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7.
郭健文  姚维敏  陈焰 《黑龙江医学》2017,(12):1213-1214
目的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01—2017-01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与普通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毒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及病毒学无应答(NR)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应答情况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87例慢性丙型肝炎48周,停药随访24周,分析HCV RNA载量、ALT与疗效的影响。结果87例慢性丙型肝炎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0.91%:低病毒载量组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59,25%,高病毒载量组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1.67%,两小组无明显差异(P〈0.05)。ALT正常组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57.14%,ALT升高组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3.46%两小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病毒载量、ALT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采取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从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扰素α-2b组30例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利巴韦林,同时,干扰素α-2b组给予皮下或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给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ETVR、SVR及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干扰素α-2b组的26.67%(P<0.05)。结论:与干扰素α-2b相比,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IFN)α-1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7例CHC患者分别采用IFNα-1b和PEG-IFNα-2a,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主要观察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PEG-IFNα-2a治疗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应答(SVR)显著高于IFNα-1b治疗组(分别为43.75%、73.33%和25.00%、46.67%,P〈0.05);IFNα-1b与PEG-IFNα-2a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但脱发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PEG-IFNα-2a组高于IFNα-1b组(P〈0.05)。结论PEG-IFNα-2a对CHC患者的疗效优于IFNα-1b,但安全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