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增法 《河北医药》2012,34(20):3067-3068
目的探讨国产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阻滞剂,均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心绞痛严重时给予硝酸甘油滴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泰嘉600mg起始量,以后每日口服75mg,连用9~12个月;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4 ml皮下注射,1次/d,疗程7d。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12个月,主要终点为综合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治疗组9.6%,对照组16.4%。治疗组发生出血的患者略多于对照组(12.3%vs 9.6%),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钠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心肌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150 mg/d+阿司匹林l00 mg/d)和对照组(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90 d,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血管原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出血和血细胞异常发生的情况。结果心绞痛缓解有效率、心血管原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等主要观察指标和终点事件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在氯吡格雷150 mg/d组明显增多,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l50 mg/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氯吡格雷75 mg/d相似,但安全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陈乙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5,(6):145-146,14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80.6%)(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防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国产氯吡格雷)和B组(进口氯吡格雷),均于入院后即刻口服负荷量300mg,之后75mg/d。2组病例均给予冠心病常规保守治疗,用药30d观察发病后30d内的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同时监测血小板变化(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在终点事件发生率、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进口氯吡格雷相比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他汀类、硝酸酯类、β-阻滞剂和或地尔硫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选用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对照组选用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缺血性ST-T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为95%(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1周内心绞痛控制情况及1个月内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1周内中、高危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及高危治疗组1个月内控制临床心血管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严重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第1天应用300mg氯吡格雷,随后75mg/d,连服1个月。观察1个月内心绞痛改善程度、心脏事件(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101例)和进口氯吡格雷组(99例)2组。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倍他乐克、硝酸盐制剂、他汀类药、低分子肝素等,国产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国产氯吡格雷首剂300mg,以后每次75mg,每日1次,维持1个月。进口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进口氯吡格雷300mg,以后每次75mg,每日1次,维持1个月。治疗1个月后,观察和比较2组间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心肌再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国产氯吡格雷组与进口氯吡格雷组在胸痛症状改善,心电图ST-T的改变,心肌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治疗UAP与进口氯吡格雷有相同的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观察2周内心绞痛治疗程度,3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性猝死)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明显减少(P〈0.05),3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主要副反应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莫秀清 《天津药学》2009,21(2):43-4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8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雷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首次量300mg/d,以后50mg/d,1次/d,连续3个月。结果:治疗组观察3个月,在终点事件、心绞痛发作频率少,发作时ST段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分析。方法将86例PCI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的接受程度,疗效不良反应及预防再次发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再梗死、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等。结果氯吡格雷临床效果好,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发作明显减少、死亡脑卒中的联合终点也显著下降[1],患者用药无痛苦,避免反复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等。结论氯吡格雷用于PCI术后患者具有方便,并发症少及不良反应轻微的优点、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132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联用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未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其余治疗相同,观察心绞痛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68%,且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疗效显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少数出现胃肠道症状,主要是有的注射部位有皮下淤血,未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第1天应用300mg氯吡格雷,随后75mg/d,连服1个月。观察1个月内心绞痛改善程度、心脏事件(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分别通过阻断血栓烷介导和ADP介导的聚积通路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我们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人UA,以观察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早期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未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随机分为高负荷剂量用药组和对照组。高负荷剂量用药组96例于人院明确诊断后立即开始服用氯吡格雷600mg,后以75mg/d维持,而对照组82例患者则给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随即75mg/d。比较两组1年之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力衰竭及再次人院治疗)的发生率并判断其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负荷剂量用药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均P〈0.05)。两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早期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CS可显著改善其预后,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长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波立维治疗,疗程9个月.对照组不给于波立维.两组均给予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等基础治疗.观察9个月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紧急血管重建)和安全性终点事件(出血、胃肠道反应和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9个月内联合心血管事件明显下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全性终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氯吡格雷长期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mg口服,此后为75mg、1次/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1周。结果共入选UA患者8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4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心脏事件发生率7.5%,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32.5%,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并且明显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