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在普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在普外科压疮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以提高压疮预防的有效性。方法:院压疮护理专业小组在Braden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设计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对普外科住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因素的评估记分,对压疮高危患者实施针对性、综合性护理措施,实行层层监控,把压疮护理管理纳入日常考核中。结果:采用历史对照法,两组上报难免PU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际发生PU、院外带人PU及PU治疗转归的总例数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际发生PU/上报难免PU患者、实际发生PU/有危险患者的比例降低,PU治愈率增高。结论:使用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动态量化评估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压疮,对预防压疮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总结防范措施。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与分析。针对妇科护理风险的因素,在护理中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投诉以及医疗失误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分析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是减少医疗失误、降低患者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特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72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的效果及其差异。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55.6%。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后,护理风险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风险预警护理模式结合医护一体化查房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风险预警护理模式+医护一体化查房护理,两组均持续干预观察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不良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恢复时间、呼吸机撤离时间与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预警护理模式结合医护一体化查房可加快重症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的风险与其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2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基于风险因素分析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优于对照组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优于对照组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应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全面且透彻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及风险进行探究。方法 142例心脏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A组(92例,<65岁)和B组(50例,≥65岁),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情况、合并症、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为46.0%,B组并发症率为6.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对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而正确处理并发症,降低手术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诊疗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风险管理理念,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各项工作评分及护理风险出现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服务态度、管理工作、健康指导、书写能力及防风险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出现率为2%,对照组的护理风险出现率为16%,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出现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增强护理风险管理理念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并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方面的整体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肾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5.164 7,3.913 9,4.210 5,4.210 5,P<0.05)。观察组的血压、心率正常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χ2=4.266 0,P<0.05;χ2=7.500 0,P<0.01),而焦虑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8.900 6,P<0.01;χ2=4.587 8,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2.1±2.3)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5.2±2.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5 1,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98.84%)明显高于对照组(80.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4 0,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风险及风险预防的对应措施。方法 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针对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5%,切口裂开发生率为0,其他风险因素为0;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2.5%,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12.5%,切口裂开发生率为5.0%,其他风险因素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能帮助患者降低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河源地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筛查。方法采取连续定点抽样法,对124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的营养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年龄<60岁组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年龄≥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的BMI、HB、PA及ALB水平显著高于营养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的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仅肠内营养、仅肠外营养支持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营养支持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未实施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与营养风险筛查,且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采取积极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护理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4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神经内科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风险管理组强化护理工作中潜在护理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风险分析和评估质量、风险预警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质量;护理风险出现率。结果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 <0.05;风险管理组风险分析和评估质量、风险预警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质量比对照组好,P <0.05;风险管理组护理风险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护理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高,可强化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分析和评估、预警防范、处理质量,有效规避或减少风险出现,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中实施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其对患儿鼻部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CPAP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CPAP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n=50)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鼻部皮肤损伤情况、家属满意度等。结果 干预12、24 h时,观察组氧合指数(OI)高于对照组,吸氧分数(FiO2)、平均气道压(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鼻部皮肤保护优良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重症监护室CPAP治疗新生儿的呼吸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84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护理干预,持续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14%(3/42)]低于对照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的心理维度评分[(70.50±7.28)分]、躯体维度评分[(68.63±6.93)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68.72±6.82)分]及物质生活维度评分[(72.35±5.94)分]高于对照组[(65.72±7.11)分、(62.72±7.05)分、(59.17±6.35)分、(66.63±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40/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风险相关因素及其与肌酸激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5月4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估结果分为高风险组和中低风险组,分析影响患者发生暴力高风险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患者肌酸激酶水平与暴力风险的相关性及其对暴力风险的评估价值。结果;高风险组的肌酸激酶水平显著高于中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水平与暴力风险评分呈正相关(r=0.562,P<0.05)。肌酸激酶水平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6,截点值为191.26 U/L,SE(95%CI)为0.024(0.724~0.804),P<0.001,灵敏度为68.68%,特异度为77.34%。高风险组中学历初中及以下、无业、病程≥1年、肌酸激酶≥191.26 U/L、酗酒、有暴力行为史、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的人数比例高于中低风险组,规律服药人数比例低于中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191.26 U/L、有暴力行为史、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合并...  相似文献   

15.
李燕 《中国医药科学》2014,(16):118-119,128
目的探讨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安全管理,对照组未采用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器械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院内感染因素、技术因素及管理因素分别为10.00%、3.33%、6.67%、3.33%及8.3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67%、0、1.67%、0及3.33%,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控评分分别为1.67%、1.67%、96.67%及(99.02±10.11)分,对照组分别为5.00%、6.67%、86.67%及(92.18±9.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众多,应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握力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压力性溃疡(PU)的影响。方法以17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24 h内测量握力、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髂前上棘皮褶厚度、上臂围、小腿围和大腿围。记录患者的一般特点、住院天数和术前白蛋白水平,评估患者术后60 d内PU的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U的预测因素。结果共有32例(18.3%)患者发生PU。PU组和无PU组之间的住院时间、握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和各人体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握力是P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握力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PU发生密切相关,为进一步评估PU风险分层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前护理评估预警系统对减低脊柱病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方法:选择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脊柱病区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Apfel简化风险评分进行PONV风险评估,根据Apfel简化风险评分给予预防性治疗。对比两组PONV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0~8 h和9~16 h,观察组PONV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24 h,两组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和12 h,观察组语言主诉疼痛评价量表(VDS)等级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VDS等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评估预警系统可以对脊柱病区手术患者进行PONV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合适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具体有效措施进行评估.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对照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针对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实验阶段).随机抽取两阶段各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照阶段与实验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对照阶段和实验阶段在专业水平较低、服务态度差、操作不熟悉、未进行有效沟通、分区标识不清、患者不熟悉护理流程、收费不合理和辅助科室结果回报较慢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阶段和实验阶段在环境嘈杂及患者陪护人员管理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阶段患者护理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阶段(84%)(P<0.05);实验阶段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3.74±16.61)分]明显高于对照阶段[(84.35±17.66)分](P<0.05);实验阶段患者意外事件(2%)明显少于对照阶段(18%)(P<0.05);实验阶段患者护理纠纷(0%)明显少于对照阶段(4%)(P<0.05);实验阶段患者发生并发症(4%)明显少于对照阶段(12%)(P<0.05).结论 提高护理风险因素识别能力、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制定合理的护理防范对策,能够切实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9):150-153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风险防范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的急诊患者196例,2016年4月~2016年10月接收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分为对照组,2016年11月~2017年3月接收的患者实施精益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及投诉发生率,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04%、投诉率1.02%与对照组10.20%、8.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4.9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风险防范中应用精益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IVAS)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方法对PIVAS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定风险管理预防措施,比较实施前后的差错发生率。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差错发生率为0.015%低于实施前的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分析PIVAS护理的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PIVAS差错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