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椎管内麻醉后的发生率为13%~42%,尤其是腹部手术并术后镇痛的患者PONV发生率更高。因此,预防PONV是术后镇痛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研究证明,单用氟哌利多或地塞米松对预防PONV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十分理想。本研究将氟哌利多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PO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预防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100例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预防治疗组和对症治疗组,两组各5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缓解评分及PONV(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ing)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4h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在术后1h、4h及8h的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预防治疗组患者的PONV发生率在2%,远远低于对症治疗组的26%。结论预防性应用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并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PONV的发生率,增加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法在防治腹腔镜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间,于本院妇科接受气管全身麻醉下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共24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术后30min开始行穴位贴敷法,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措施。分析对比2组的PONV发生率、恶心呕吐程度评分、首次发生PONV时间以及患者的总体满意率。结果治疗组PONV发生率为14.2%,对照组PONV发生率为53.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术后首次PONV发生时间(5.3±0.7)h,与对照组的(4.4±0.5)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对PONV的防治效果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3.3%,而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仅为51.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法防治腹腔镜全身麻醉PONV能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PONV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推迟了患者首次发生PONV的发生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率达全部住院手术患者的20%~37%,大手术发生率达到35%~50%,高危患者PONV发生率高达70%~80%[1]。很多患者认为,与术后疼痛相比,PONV带来的不适更加让人难以忍受。PONV可以引起伤口裂开、食管破裂、皮下气肿、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中将依托咪酯  相似文献   

5.
手术后恶心和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麻醉和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统计PONV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的发生率约20%~37%。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h内。PONV的发生机制可能和脑干催吐中枢接受体内一些催吐信号的刺激有关。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术前给予咪达唑仑能有效减少PONV的发生率。本文将就咪达唑仑对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发生率约为20%~37%,大手术后发生率达35%~50%,高危PONV患者发生率达70%~80%[1],眼科后巩膜加固术亦属于PONV高发的手术类型之一。托烷司琼作为5-羟色胺3(5-HT3)受体阻断剂,常用于该类手术PONV的预防和治疗。右美托咪定属于咪唑类衍生物,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和危重患者镇静,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其可能具有止  相似文献   

7.
姚刚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159-160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三组,于术毕静脉注入A组托烷司琼5mg、B组胃复安10mg、C组0.9%生理盐水2ml,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5%、35%、55%,其中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低,B组较高,C组最高。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应用托烷司琼可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中应用托烷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例,分为托烷司琼组30例,甲氧氯普胺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6、12、24h时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24h托烷司琼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与甲氧氯普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氧氯普胺组明显高于托烷司琼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甲氧氯普胺组发生Ⅲ级和Ⅳ级的病例均明显多于托烷司琼组(P0.05)。结论全麻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托烷司琼,能有效降低PONV的发生率,且明显降低恶心呕吐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术后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麻醉及手术并发症之一~[1,2]。呕吐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误吸、脱水、电解质失衡,诱发心律失常等。10%的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恢复室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患者比例可升至30%~[3]。PONV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四类~[4]。而腹腔镜手术也是引起PONV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常采用的预防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今,尽管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仍然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30%;而在鼻内镜手术中因其手术方式、麻醉用药及麻醉方法等影响导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对高一些,有报道发生率可高达46%[1]。其中大部分的患者发生在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究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青少年患者发生术后呕吐的危险因素,为术后呕吐管理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青少年患者,记录术后24 h内呕吐的出现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危险因素。另外,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来排除混杂因素来评估预防性应用镇吐药物的有效性。 结果:共纳入了235例青少年患者,其中79例患者出现呕吐,其发生率为33.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晕动病史或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史、术后使用芬太尼是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镇吐药物的患者POV发生率低于未使用预防性镇吐药物的患者(P<0.01)。 结论:有晕动病史或PONV史和术后应用阿片类药物是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呕吐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和(或)昂丹司琼可以降低发生术后呕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eCholecystectomy,LC)后PONV的发生率高达53%~72%,尤多发于女性患者,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术后进食、伤口愈合,甚至可引起误吸,严重威胁生命。因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缚组30例.麻醉诱导前 10 min 静注托烷司琼4 mg(T组)、托烷司琼4 mg 加地塞米松5 mg(TD组)或生理盐水5 ml(C 组).观察术后6 h内、6 h~24 h PONV情况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 h、4 h醒觉程度评分(OAAS).结果 与C组相比,T组及TD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与T组相比,TD 组术后24 h内恶心程度下降,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妇科科腹腔镜术患者可减少PONV的发生,比单独应用托烷司琼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风险、发生率以及预防用药情况,为PONV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在本院骨科行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资料,包括临床特征、预防用药情况和PONV发生率。根据Apfel评分对患者PONV发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患者678例,Apfel评分0、1、2、3、4分者分别为5、82、123、298和170例,高危患者占比69.03%。PONV发生率为26.84%(182/678)。随着Apfel评分的升高,PONV发生率逐渐升高,Apfel评分4分患者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PONV高危患者中,286例(61.11%)未预防用药或仅使用1种预防药物,预防用药可能存在不足。与使用0 ~ 1种药物预防的患者相比,采用2 ~ 3种药物联合预防后,高危患者PONV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57% vs 29.12%,P > 0.05)。结论: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患者PONV高危人群比例较高,高危患者预防用药存在不足,优化预防用药可能有助于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利多、地塞米松对全身麻醉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全身麻醉子宫切除术60例,随机双盲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术前给与托烷司琼5mg,B组术前给予托烷司琼2mg、氟哌利多1.25mg、地塞米松10mg。术后随访24h,记录患者术后的PONV的发生率和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后6h内及6~24h的PONV发生率和程度降低(P<0.05)。结论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利多、地塞米松对减少PONV的发生比单独应用托烷司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黄中华  秦丹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11-2612
目的评价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将50例腹腔镜下进行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格拉司琼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25例。A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 mg,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 mL。观察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拉司琼可以减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药品使用后出现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因素,为全麻后采取预防PONV发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施行全身麻醉的986例患者,对应用全麻药品后发生PONV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86例患者中,发生PONV的162例,发生率为16.43%;全麻药品导致PONV的发生,在性别、年龄、PONV或晕动史、诱导期血压波动、吸烟和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浓度吸氧、术中胃肠减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麻药品导致PONV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低年龄段、有PONV或晕动史、不吸烟(OR>1,P<0.05)。防止全麻药品引发PONV发生的保护因素:术后未使用阿片类药物和诱导期血压波动较小(OR<1,P<0.05)。结论麻醉医生应全面了解全麻药品发生PONV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患者使用全麻药品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尽管麻醉药品不断更新和麻醉技术也在进展,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仍然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据报道平均发生率为20%~30%[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ONV的发生率在53%~72%[2,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胃复安联合山莨菪碱使用与单独使用格拉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术后胃复安联合山莨菪碱使用);B组(术后单用格拉司琼);C组(空白对照组)。结果术后恶心伴呕吐发生率A组16.7%,B组10.0%,两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复安联合山莨菪碱应用可有效地降低PONV的发生率,效果与单用格拉司琼相当,且价格低廉,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妇科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后托烷司琼、氟哌利多、甲氧氯普胺预防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A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缓慢注射托烷司琼5mg;B组手术结束前15min缓慢注射氟哌利多5mg;C组术后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5mg/次,每天2次。观察比较3组术后24h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hPONV总发生率分别为10.0%、30.0%、56.0%,A组术后PONV总发生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患者PONV,效果明显优于氟哌利多和甲氧氯普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