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正常He人颅颌面形态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电子计算机系统对100名正常He广东汉族人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进行三维分析,结果表明:颅颌面横向、垂直向的生长发育男性大于女性,而颏部的生长发育女性大于男性;面下部的垂直度高在13岁以后还继续增长,而上颌骨宽度在第一恒磨牙萌出后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山东地区成人正常骀人群颅面宽度正常值、颅面部左、右结构生理性非对称率范围。方法:选择80例山东地区成人正常胎,男性44例、女性36例。由同一操作者严格定位拍摄头颅后前位X线片,确立X-Y坐标系,分析成人正常[牙合]颅颌面横向结构特征及性别差异。结果:建立山东地区成人正常黯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数据库。结论:正常糌人群在水平向及垂直向呈较高的对称性,非对称率〈10%。各项骨测量线距均值,男性均大于女性。男女组间,角度测量值及面部比率呈较高的一致性,提示正常胎颅面结构关系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180例回族中小学生为对象,运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系统,对其颅颌面、牙 22项硬组织指标进行了测量.提出回族颅颌面结构的X线头影正常值标准.研究发现,回族颅颌面结构的深度及高度男性大于女性,骨侧貌面形男性较女性为凸,以替牙期及恒牙初期显著,颅颌面深度及高度随生长发育而增大,侧貌凸度则逐渐减小,以男性明显.与汉族对比,回族人的上下颌相对颅骨的位置较后,切牙直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未经正畸治疗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颅颌面生长发育的特点,以期为正畸临床工作中安氏Ⅲ类的诊断、矫治时机、矫治方法的选择以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向研究的方法,收集安氏Ⅲ类患者共368例,按CVM骨龄分期法分组(CS1-CS6),并使用winceph 8.0对收集的初诊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 对于安氏Ⅲ类男性患者,其面部的垂直向发育主要集中于CS2-CS4期.而对于矢状向发育而言,其上颌骨矢状向发育的高峰发生于CS2-CS3期,下颌在整个生长发育期中(CS1-CS6),矢状向都有着明显的增长.颌骨的旋转鲜有发生,仅在CS4-CS5,其下颌角因为下颌升支的增长而发生显著性的减小.女性患者颌骨发育与男性相似,但其矢状向发育略早于男性.其垂直向发育主要发生在CS3-CS4.上颌骨的矢状向则是在CS1-CS2期有着明显的增长,而下颌的水平向在CS1-CS5期之间都有着显著性增长.同样在CS4-CS5期间,下颌角发生显著性减小.结论 安氏Ⅲ类男女颅颌面发育相似,其垂直向发育主要发生于CS3-CS4,而上颌矢状向发育较早且持续时间较短,而下颌在整个发育期都存在显著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西安市临潼区出土的2 200年前人颅颌骨形态数据,为中国人颅颌骨数据及体质人类学积累资料。方法:根据人体测量手册对保存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距今约2 200年前人颅颌骨进行测量及观察分析。样本包括颅骨45例、上颌骨43例、下颌骨45例;测量项目颅骨26项、上颌骨6项、下颌骨21项。测量结果应用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①颅骨的测量项目,除反映颅颌面整体形态的面颌宽比、头颌宽比外,其余测量结果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②除下颌角外,上、下颌骨的各项测量结果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结论:研究所得结果为系统研究人类颅颌骨形态学演化积累了数据,为考古学利用颅颌骨进行性别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蒙古族正常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头影测量正常值,为正颌外科提供临床诊断、治疗计划及手术方案制定的数字依据。方法对48名符合正常标准的三代蒙古族后裔成年人进行颅颌面螺旋CT薄层扫描,用三维软件重建颅颌面硬组织三维图像,在屏幕上定点测量37项线距和19项角度。结果获得了蒙古族正常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双螺旋CT三维头影测量正常值。结论①蒙古族正常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骨骼大小上,而在骨骼轮廓和比例关系上差异较小,蒙古族女性的下颌开张度大于男性,而男性较女性面部前凸。②蒙古族正常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结构左右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属于正常形态变异的不对称现象。③蒙古族正常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形态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及种族特点,在正颌外科的临床诊断、治疗计划、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面形预测应参考蒙古族自身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正常(牙合)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CT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蒙古族正常耠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头影测量正常值,为正颌外科提供临床诊断、治疗计划及手术方案制定的数字依据。方法对48名符合正常铪标准的三代蒙古族后裔成年人进行颅颌面螺旋CT薄层扫描,用三维软件重建颅颌面硬组织三维图像,在屏幕上定点测量37项线距和19项角度。结果获得了蒙古族正常耠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双螺旋CT三维头影测量正常值。结论①蒙古族正常耠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骨骼大小上,而在骨骼轮廓和比例关系上差异较小,蒙古族女性的下颌开张度大于男性,而男性较女性面部前凸。②蒙古族正常耠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结构左右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属于正常形态变异的不对称现象。③蒙古族正常耠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形态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及种族特点,在正颌外科的临床诊断、治疗计划、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面形预测应参考蒙古族自身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为临床诊疗和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20名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上气道矢状径和舌骨位置的差异。结果:上气道各段矢状径男性大于女性,但除V-LPW外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存在显著差异,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舌骨位置存在性别差异,AH-SN,AH-FH男性大于女性(P<0.01),AH-C3男性大于女性(P<0.001),舌骨位置男性比女性偏前下。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舌骨垂直向位置无显著差异(P>0.05),水平向从高角、均角到低角组AH-O逐渐减小,AH-C3逐渐增大,舌骨位置在水平向逐渐前移。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的旋转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43例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病例的临床及X线表现。方法:在国内数据库中对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的病例报道进行检索,并结合本院确诊的4例典型病例,对该病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总结分析。结果: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中男/女约1.6∶1;中位年龄17.6岁;牙、颌面畸形发生率达88%;全身其他部位受累发生率达95.3%。主要的牙、颌面畸形X线特征是部分乳牙滞留,恒牙萌出迟缓或不发育并伴有含牙囊肿。上颌骨及颧骨多发育不足及下颌骨正常发育而形成反面型;其它全身部位受累主要表现在指、跖关节的畸形。结论: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好发年轻男性;牙颌面畸形、锁骨发育不全、"钟形"胸、跗跖关节外移畸形、耻骨联合增宽等是诊断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的主要X线特征,骨盘畸形、掌指及跖趾关节的畸形是诊断该病重要的辅助X线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X线头影测量—微机辅助系统对北京市正常儿童及青少年的颅面部和牙弓宽度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乳牙、替牙、恒牙早期三组颅面横径测量结果表明:颅面部宽度值随年龄增长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增长值大于女性;前颅底、面上部的发育完成较早,面中部、磨牙区牙弓宽度和下颌升支间宽主要在替牙期迅速增加;上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的增长随着尖牙的萌出而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支持式手术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中颅面部各解剖部位的位移情况.方法:建立骨支持式手术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手术方式采用腭中缝联合侧方皮质骨切开术,模型上选取24个解剖结构,加载横向7mm扩弓量,比较分析颅面部各个解剖部位在矢状向、横向、垂直向的位移分布情况.结果:矢状向观,上颌骨各解剖结构都有明显的向前位移的趋势,而面上部解剖结构都有向后移位的趋势.横向正面观,颅上颌复合体呈金字塔样打开,鼻腔底部明显扩大约4.5mm;殆面观,支抗牙的牙根位移(第一前磨牙为2.92mm,第一磨牙为3.26mm)小于相应区域颊侧牙槽骨的位移(第一前磨牙区3.76mm,第一磨牙区3.93mm),腭板前部比后部扩开更大.垂直向观,上颌骨正中区的腭板有向下位移的趋势,颅面部其余解剖部位都向上移动.结论:骨支持式手术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时,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有不同程度的移动、旋转和侧方倾斜,利用这些变化,可以辅助矫正轻度颅颌面畸形.骨支持式扩弓器将扩弓力直接传导到骨骼上,因此可以很好地避免牙支持式扩弓器扩弓时引起的牙及其周围支持组织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正常成人颅面横向结构的特点,并确定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的正常值范围.方法运用JOE计算机正畸评价系统,对92名正常成人X线头颅后前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建立了上海地区正常牙合成人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上海地区正常成人牙颌面宽距存在相关性,但男女无差异,磨牙覆盖男性大于女性.结论上海地区正常成人颅面横向结构有其地区特点,确定的正常值可为错畸形病人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种不同截骨方式下牙支持式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中颅颌面部各解剖部位的位移情况。方法:建立3种不同截骨方式的牙支持式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上选取21个解剖结构,加载横向7mm扩弓量,比较分析颅面部各个解剖部位在X(矢状向)、Y(水平向)、Z(垂直向)方向的位移分布情况。结果:矢状向:上颌骨各解剖结构都有明显向前位移的趋势,而且随着手术范围的增大,颅颌面部各解剖结构向前移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水平向正面观,颅颌面复合体呈金字塔样打开,鼻腔底部有明显扩大;面观,支抗牙颊尖的位移最大,牙的位移大于相应区域牙槽骨的位移,手术范围的增大可以使上颌骨后部有明显的扩展。垂直向观,上颌骨正中区域的腭板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上颌骨的侧方结构如支抗牙和牙槽骨都向上移动。结论:牙支持式扩弓器行横向扩弓时会出现牙的代偿和骨骼的倾斜和旋转。随着手术范围的增大,支抗牙和牙槽骨区域水平向的位移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颅面结构比例的变化规律,查明4岁儿童和成人之间不同年龄的颅面部的生长趋势,生长量极。本研究样本包括104名男性和105名女性的汉族正常人。采用X线头影测量一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测量分析,测定颅面部测位投影面积的正常值和变异范围。结果表明:颅面面积存在性别差异,男大于女,出生后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快于颅部,且以后颌面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颅面面积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5.
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  马莲 《广东牙病防治》2005,13(4):307-308
唇腭裂患者因先天发育或早期唇腭裂手术继发上颌骨三维方向上的发育不全及牙颌面畸形,文献报道较多。大量的临床与动物实验表明,医源性因素是导致腭裂患者术后上颌骨生长发育受限的主要因素,唇腭裂术后上颌骨宽度的发育受到明显限制,牙弓横向关系不协调的比例较高。如何解决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仍是唇腭裂治疗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正常牙合成人颅面横向结构的特点 ,并确定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运用JOE计算机正畸评价系统 ,对 92名正常牙合成人X线头颅后前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建立了上海地区正常牙合成人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上海地区正常牙合成人牙颌面宽距存在相关性 ,但男女无差异 ,磨牙覆盖男性大于女性。结论 上海地区正常牙合成人颅面横向结构有其地区特点 ,确定的正常值可为错牙合畸形病人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颅面生长发育涉及长度、宽度、高度三方面,以往的研究多是在矢状面上分析长度和高度的变化,冠状面上宽度发育的研究相对较少。为获得对颅颌面结构生长发育的全面了解,颅面宽度的研究是必须的。本文主要对颅面结构宽度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后前位片上颅面结构宽度的测量及其生长发育的趋势特点、生长发育的预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颅面生长发育涉及长度、宽度、高度三方面,以往的研究多是在矢状面上分析长度和高度的变化,冠状面上宽度发育的研究相对较少。为获得对颅颌面结合生长发育的全面了解,颅面宽度的研究是必须的。本文主要对颅面结构宽度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后前位片上颅面结构宽度的测量及其生长发育的趋势特点、生长发育的预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上常见的颌面畸形中,因骨骼形态异常导致的骨性颌面畸形是治疗的难点。上颌骨的骨骼形态改变主要包括水平向、垂直向以及横向的变化。其中横向的改变最为显著和多见,它既可以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