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脂蛋白(a)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提出高脂血症患者应接受降脂治疗。在制定预防策略时,必须注重多因素的综合预防观点。还以病因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降脂药物的使用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策略,系统介绍了高脂血症国内、欧洲(NCEP)和美国(NIH)的治疗目标及治疗方案。并将国内常用降脂药物分7类进行介绍。最后还介绍了当前在高脂血症治疗方面存在的主要争议——降脂药物能否致癌?以及降脂治疗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下我国高胆固醇血症控制状况。方法 在全国12个大城市的25家3级甲等医院中,对服用调脂药物已≥2个月的高胆固醇患者(服药前总胆固醇≥5.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mmol/L)测定血清脂质,根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计算血脂控制达到控制目标的人数和达标率。结果 (1)临床所见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占63.4%,门诊患者占75.4%,心内科患者占66.4%,混合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占62.5% ,使用他汀类药物占70.3%,不控制饮食者占18.3%。(2)总达标率为26.5%,其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D)患者为16.6%,无ASD有危险因素(RF)患者为31.7%,无ASD无RF患者为44.9%,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者达标率为30.1%,贝特类为19.7%,其他类为14.3%,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同时控制饮食者达标率为28.3%,不控制饮食者为18.2%,有显著性差异(P=0.001)。此外,影响达标率的因素还有治疗前的血脂水平,合并危险因素数目及文化程度等。结论 我国目前临床高胆固醇血症控制状况与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要求相差甚远。重视高胆固醇的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强调非药物治疗,正确选择药物种类和科学调整药物剂量是目前尽快改善我国高胆固醇血症控制状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冠心病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对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以外的另一主要高脂血症类型——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他汀类药物在高甘油三酯血症中的治疗作用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调脂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脂药物过去称为降脂药物 ,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根据血脂蛋白的增高情况 ,高脂血症可分为Ⅰ、Ⅱ、Ⅲ、Ⅳ和Ⅴ 5种类型。临床上常检测血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来判断高脂血症 ,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高脂血症 (两者都增高 ) 3类。治疗高脂血症时应降低已增高的血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为总胆固醇的主要成分 ) ,而增高已降低的血HDL -C。因此称为调脂治疗更为妥当。调脂治疗适用于下列情况 :①动…  相似文献   

5.
<正>高脂血症是指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所致的血浆中1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疾病,其临床发病率高,常分为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脂(TG)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即同时表现高TG和高TC血症)〔1〕,是导致多种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肥胖和严重糖尿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高脂血症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筛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建立的模型大致可分为饮食诱导、自发及基因修饰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近年来提出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管并发症新的独立危险因素。造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因素主要有营养因素和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后者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基因危险因素目前还存在争论。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胆固醇血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其中载脂蛋白 A Ⅰ(ApoA Ⅰ)和载脂蛋白B(ApoB)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而他汀类调脂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本研究旨在观察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载脂蛋白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1998-2002年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高脂血症膳食控制方案[1]饮食控制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5.98mmol/L的未  相似文献   

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近年来提出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管并发症新的独立危险因素。造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因素主要有营养因素和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后者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基因危险因素目前还存在争论。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9.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以影响一些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这几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低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肥大、上体肥胖、葡萄糖不耐受性、高胰岛素血症、不活动性、个性。而上体肥胖、高血压、葡萄糖不耐受性和高脂血症是四种致命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所有这些均为高胰岛素血症所致。治疗的整个影响:Collins 等总结了14个抗高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与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因素同等重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广州地区部分高等院校老年教职工741人的饮食与高脂血症的发病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市老年人普遍的饮食尚不会导致血脂升高。本文还对其中115例高胆固醇血症者的饮食进行分析、亦未发现与饮食有正相关的关系。故作者认为病人中出现高脂血症主要是内源性因素。因而建议老年人如无高脂血症及冠心病,不必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食物。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时常有心功能不全,部分原因为:①尿毒症毒素;②高血压;③容量超负荷;④酸血症;⑤冠脉病变;⑥甲旁亢;⑦透析液中的醋酸盐;⑧低钙血症;⑨贫血;⑩心包疾病;(11)低氧血症;(12)高钾血症;(13)高脂血症。早期血透治疗常可暂时改善心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会降低血透病人的存活率,而且透析也不能逆转这个过程。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至于  相似文献   

1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食和药物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LDLC可以减少CVD事件的发生和死亡。因此,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方案第三版(ATPⅢ)和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都将降LDLC治疗作为CVD防治的第一目标。所以,CVD危险评估和干预效果评价有赖于LDLC的准确测定。为保证病人危险水平的正确划分,NCEP脂蛋白测定工作组建议LDLC常规分析的总误差不超过....  相似文献   

14.
可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几种能受高血压药物治疗影响者,这些危险因素,现已超过由Framigham的研究及其他长期、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所总结的传统的因素。这些增加的因素包括身体上部的肥胖,以及高血压,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脂血症,所有这些均由高胰岛素血症所介导。高血压的治疗,已在病人数量和药物两者均有增加,现在应当关注治疗对心血管病患病率,死亡率及对个体危险因素的影响。如同Collins等人所概述的那样,14次抗高血压药物为试验,已经检验了药  相似文献   

15.
答:新近发表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了治疗建议:首先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目标值为血尿酸〈357μmol/L(6mg/dl),当血尿酸值〉7mg/dl时,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在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者(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或肾功能异常),血尿酸值〉8mg/dl应开始药物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者,血尿酸值〉9mg/dl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作为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已被广泛认可。高Hcy与促血栓形成状态、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北美一些国家采用叶酸强化饮食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明显下降,但近期发表的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没能证实心血管疾病患者从Hcy降低中获益。血浆Hcy是否可以作为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尚存在争议。该文对高Hcy血症叶酸干预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作为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已被广泛认可。高Hcy与促血栓形成状态、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北美一些国家采用叶酸强化饮食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明显下降,但近期发表的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没能证实心血管疾病患者从Hcy降低中获益。血浆Hcy是否可以作为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尚存在争议。该文对高Hcy血症叶酸干预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结论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病因复杂,除了常见原因之外尚需注意少见的原因,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治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的建立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采用含1%蛋氨酸饮食饲养新西兰大白兔,并与高脂模型和正常组比较,动态分析各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情况。结果发现,给予1%蛋氨酸负荷,4周即可观察到明显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8周时可见明显的血管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变化。结果提示,采用新西兰大白兔给予1%蛋氨酸饮食负荷是一种较为可靠的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的方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选用WHHL(家族性高脂血症)家兔,应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丙丁酚,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斑块消退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其根据有以下几点:①已阐明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灶的泡沫细胞,起源于巨噬细胞。②流行病学已证实,LDL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但用LDL使巨噬细胞泡沫化的试管试验未能成功。③Goldstein和Brrown已阐明,对LDL加以处理,能使巨噬细胞泡沫化,设想在机体内存在变性的LDL,其中氧化LDL可能性最大。④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丙丁酚,本身就是抗氧化药物,体外试验已阐明此药能抑制LDL氧化。⑤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量给与丙丁酚,皮肤和眼睑黄色瘤明显缩小。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动物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