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益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退休医师,1925年1月生,苏州吴县人氏,今年虚龄82岁。1958年参加第二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1961年毕业后留校在龙华医院工作,一直到1985年退休。  相似文献   

2.
姚嘉康教授,浙江宁波人,1929年6月生,刚及耄耋。人家称姚嘉康教授是“铁杆中医”,他不以为忤,欣然领受。因为他一生,坚持中医特色基本不走样。  相似文献   

3.
徐小洲,生于1919年12月,主任医师,上海市人,出身于世代中医之家。是誉满申城的一位儿科名老中医。潜心攻学儿科,行医60余载。1937年于光华中学毕业。1956年进入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后来改名曙光医院)。  相似文献   

4.
极限训练,张明权分为精神和体质两个方面。冬令临池写毛笔字:在冰冷水中洗手后,握长锋纯羊毫,脱腕在纸上临写小楷,直至手无提举握管之力。这本是十分吃力不讨好的事。开始时写出来的字,竟像三岁半的孩童学书习字,练到头来虽自审不满意,但笔力却增强不少。然后进行手指精微活动的锻炼。  相似文献   

5.
黄吉赓1942年初中辍学回家,随父亲在药店里学做药业生意,从采购、炮制加工到配方,样样都学,1946年去投考上海中医学院。入学不到三个月,教育当局又要取缔学校。最后学校当局将校名从高等学府降格改为中等专科学校,才算存在下来。  相似文献   

6.
程家正,82岁,主任医师,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后全面主持曙光医院儿科工作,一直到1991年退休。专业从事中西医儿科,以诊治小儿肾炎血尿、尿蛋白为特色,并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喘(哮喘)及疳积、婴儿腹泻颇有专长。上海名老中医程国树的侄子。  相似文献   

7.
苏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名家,生于1920年12月27日,1989年退休,今年虚龄87岁。满口牙齿尽管有点不整齐,但都是自己的本牙,一颗都没有掉。他声若洪钟,中气充足;他身材匀称,行动轻健,外表精神,神情怡然。唯一象征他进入老年的标志是脸上有较多较大的寿斑。  相似文献   

8.
史济柱,生于1918年,著名老中医,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闸北区中医医院名誉院长。曾先后任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兼外科学会副主任,理事会顾问,上海市卫生局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上海中医药杂志粼中医年鉴55编委。1995年获“上海市名中医”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确定为上海市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7年上海市闸北区政府授予“卫生工作突出贡献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上海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上海市名老中医王大增教授,生于1924年6月,今年虚龄83岁。认识王大增教授早在我任职《上海中医药》杂志编辑的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他是上海龙华医院的妇科医生,是我们杂志的热心作者,后来又担任了杂志的编委,因此我们的认识由来已久。王教授慈眉善目,讲话不温不火,慢条斯理。他临床技艺高超,又有菩萨般的心肠,因此深受病家的爱戴。他将自己的养生经验整理概括为四句话:“心(脑)要勤思,身要勤动,食要均衡,诚以待人。”  相似文献   

10.
郑风胡,上海推拿名家,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的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他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从上海医科大学的前身国立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参军当了一名军医,后转业回到上海,又由西医外科医生转学中医,成了治病只用双手不用药的推拿医生。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曾3次赴西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褛绍来 《家庭中医药》2007,14(12):38-41
著名老中医史济柱主任医师,是上海市中医医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获“上海市名中医”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1994年确定为上海市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7年上海市闸北区政府授予他“卫生工作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2.
张主任的学医之路是艰辛的,成才道路是曲折的。他不是中医世家出身,但他始终奉行“唯物求是、以和为贵、精诚服务、旨在奉献”的信念,毕生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3.
江克明,原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退休教师,副教授。1921年5月16日生于江苏海门,今年虚龄85岁。出生于一个持斋念佛的信教家庭。自从出生到如今,持胎里素(自母亲怀胎开始,母亲吃素,胎儿也吃素,出生后持续吃素,人称“胎里素”),从来不知鱼和肉的滋味。“从医五十栽,执教三十年。编著十五部,短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4.
楼绍来 《科学养生》2006,(10):15-16
柯雪帆,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今年刚满80岁(1927年生),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伤寒温病论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兼内科分会主任等职。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因为患胃癌动了手术,行次全切除术,几乎将病胃全部切除。他自1997年至今,已经带病延年第九春。他的延年对于养生者具有更普遍的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上海市名老中医王大增教授,生于1924年6月,今年虚龄83岁。王教授慈眉善目,讲话不愠不火,慢条斯理。他临床技艺高超,又有菩萨般的心肠,因此深受病家的爱戴。如今他已经退休,但还安排时间参加门诊。我上门讨教他的养生经验时,他将自己的养生经验整理概括为四句话:“心(脑)要勤思,身要勤动,食要均衡,诚以待人。”  相似文献   

16.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教授主编的《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一书目前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见仁见智,各具特点。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中老年人的养生需要。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17.
陆鸿元教授(1925年11月出生),中华全国内科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申江医萃》丛书课题组组长,《中国中医药年鉴》常务编委、副主编及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所研究员,解放初曾任卫生部中医司吕炳奎司长的秘书,后于1956年以调干生投考上海中医学院。  相似文献   

18.
王羲明(1930.3.8-)教授,上海市人。全国名中医。1957—1962年于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从事医学教研工作。1962年调入上海市中医医院,任内科主任医师,创建肿瘤科、肿瘤研究室、中心检查室等并兼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