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亲缘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上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采用亲缘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 6例患者均达到造血功能重建,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为33.33%,Ⅲ度以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16.67%,移植相关死亡一例,复发一例.结论亲缘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探索了又一安全、有效的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HLA同胞全相合9例、亲缘间单倍体相合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在造血重建、预处理相关毒性、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临床疗效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无明显差异,但在移植过程中及术后、血制品的输注量、CMV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发生方面,单倍体相合移植组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组。结论 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面临床疗效相近,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移植为恶性血液病治疗开辟了又一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HLA同胞全相合9例、亲缘间单倍体相合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在造血重建、预处理相关毒性、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临床疗效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无明显差异,但在移植过程中及术后、血制品的输注量、CMV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发生方面,单倍体相合移植组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组.结论 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而临床疗效相近,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移植为恶性血液病治疗开辟了又一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HLA同胞全相合9例、亲缘间单倍体相合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在造血重建、预处理相关毒性、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临床疗效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无明显差异,但在移植过程中及术后、血制品的输注量、CMV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发生方面,单倍体相合移植组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组.结论 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而临床疗效相近,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移植为恶性血液病治疗开辟了又一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HLA同胞全相合9例、亲缘间单倍体相合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在造血重建、预处理相关毒性、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临床疗效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无明显差异,但在移植过程中及术后、血制品的输注量、CMV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发生方面,单倍体相合移植组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组.结论 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而临床疗效相近,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移植为恶性血液病治疗开辟了又一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HLA同胞全相合9例、亲缘间单倍体相合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在造血重建、预处理相关毒性、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临床疗效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无明显差异,但在移植过程中及术后、血制品的输注量、CMV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发生方面,单倍体相合移植组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组.结论 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而临床疗效相近,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移植为恶性血液病治疗开辟了又一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HLA同胞全相合9例、亲缘间单倍体相合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在造血重建、预处理相关毒性、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临床疗效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无明显差异,但在移植过程中及术后、血制品的输注量、CMV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发生方面,单倍体相合移植组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组.结论 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而临床疗效相近,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移植为恶性血液病治疗开辟了又一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HLA同胞全相合9例、亲缘间单倍体相合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在造血重建、预处理相关毒性、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临床疗效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无明显差异,但在移植过程中及术后、血制品的输注量、CMV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发生方面,单倍体相合移植组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组.结论 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而临床疗效相近,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移植为恶性血液病治疗开辟了又一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HLA同胞全相合9例、亲缘间单倍体相合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在造血重建、预处理相关毒性、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临床疗效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无明显差异,但在移植过程中及术后、血制品的输注量、CMV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发生方面,单倍体相合移植组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组.结论 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而临床疗效相近,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移植为恶性血液病治疗开辟了又一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探讨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allo-HSCT治疗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急性白血病,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EBT);8例为亲缘供者,7例为非亲缘供者;11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例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例为HLA配型全相合,9例为HLA配型不全相合.结果 15例患儿中生存7例,生存期为5个月~6年;5例因复发或重症感染放弃治疗;3例死亡.6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包括Ⅰ度3例,Ⅱ、Ⅲ、Ⅳ度各1例,其中发生Ⅳ度急性GVHD患儿死亡.2例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其中1例死亡,另1例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结论 allo-HSCT是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其并发症多、风险大,在防治并发症的同时,应严格把握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行HSCT的AML 42例,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1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26例(含单倍体移植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0 d、13.5 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3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7例,真菌感染4例,出血性膀胱炎7例.9例复发,24例无病生存(DFS),总生存(OS)率59.5%,DFS率57.1%.自体移植组与异基因移植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o-HSCT是AML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在没有HLA相合供者时,auto-HSCT、单倍体移植也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HSCT治疗的110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61例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49例患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其中,28例采用HLA全相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20例采用单倍体异基因骨髓+PBSCT,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脐带血HSCT。预处理方案:淋巴瘤患者采用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白血病患者采用改良的Bu/Cy方案(羟基脲+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司莫司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大剂量左旋苯丙氨酸氮芥方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单倍体移植患者加ATG。结果 109例(99.1 %)患者成功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平均天数在自体移植中分别为10 d和12 d,在异基因移植中分别为12 d和15 d;allo-HSCT中Ⅰ~Ⅲ度急性GVHD的发生率为28.6 %(14/49),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32.7 %(16/49)。中位随访36个月(1~60个月),84例(76.4 %)患者无病生存,其中,auto-PBSCT组45例(73.8 %),allo-HSCT组39例(79.6 %);26例(23.6 %)死亡。auto-PBSCT组16例(26.2 %)复发死亡,2例(3.3 %)复发,无移植相关死亡;allo-HSCT组9例(18.4 %)复发死亡,3例(6.1 %)复发,1例(2.0 %)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也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术后1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可能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36例进行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有6例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6.7 %,死亡4例,病死率66.7 %,其中脑梗死3例(8.3 %),脑软化2例(5.6 %),颅内出血1例(2.7 %),癫痫1例(2.7 %)。移植后发生最短时间12 d,最长时间286 d。患者年龄、疾病状态、病死率与未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移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疾病状态、年龄偏大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第三方脐血输注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44例采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第三方脐血输注治疗的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结果 44例白血病患者回输的单倍体供体移植物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3.14×106/kg(1.68×106/kg ~ 8.32× 106/kg),回输的第三方脐血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1.03×105/kg(0.31×105/kg~5.32×105/kg).42例(95.45%)患者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造血重建时间为14d(10~29 d),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为23d(11~89d).对42例植入成功的患者长期监测供受体嵌合率(STR),除5例(11.90%)患者在移植后3~13个月复发,其余37例(88.10%)患者STR均≥95%.17例(40.47%)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Ⅱ~Ⅳ度aGVHD的患者共8例(19.05%),发生Ⅲ~Ⅳ度aGVHD的患者为4例(9.52%).23例(54.76%)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其中局限型17例(40.47%),广泛型6例(14.29%).1年总生存(OS)率为70.84%,1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63.34%.结论 初步研究证实单倍体造血于细胞联合第三方脐血输注治疗白血病安全有效,从而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包括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根治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同基因SCT缺乏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而没有移植物抗肿瘤作用(GVC),故复发率均较异基因SCT移植明显为高,我们自199...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1例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36例选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15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包括HLA不全相合3例及非血缘关系移植4例,混合移植2例;预处理自体移植主要选用CBV,BEAC方案,异基因移植采用BU/CY2及改良的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CsA+MTX或CsA+MTX+MMF方案。结果 51例患者中49例获得造血重建,在auto-HSCT和allo-HSCT后WBC≥1.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 d和17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1和25 d;40 %出现aGVHD,26.7 %出现cGVHD;3.9 %出现HVOD;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5.9 %;CMV感染发生率33.3 %;62.7 %出现黏膜炎;54.9 %出现不同部位的感染;移植相关死亡率3.5 %,随访3~95个月,移植后复发11例,其中auto-HSCT 9例,allo-HSCT 2例。结论 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方法,但移植期间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减少其相关并发症,以提高血液肿瘤的治愈率及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观察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39岁(8~59岁)。供者于移植前3 d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行干细胞动员;预处理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亲缘全相合移植患者采用改良Bu/Cy方案;HLA亲缘不全相合者采用改良Bu/Cy+ATG方案;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Flu+Bu/Cy方案。GVHD预防方案:麦考酚酸酯+环孢素+短疗程甲氨蝶呤。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 d(12~17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 d(12~23 d),且供者CD+34 细胞采集量>2.5×106/kg(受者体质量)或单个核细胞采集量>5.0×108/kg(受者体质量)所移植的患者造血重建较快。12例供受者血型不合,移植后未出现严重溶血反应;11例(55 %)发生急性GVHD(aGVHD),包括Ⅰ度4例,Ⅱ度4例,Ⅲ度2例,Ⅳ度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移植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6个月(2~14个月),1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5个月复发死亡,1例移植后4个月因自行停用环孢素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慢性GVHD(cGVHD)、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患者仍处于CR状态。结论 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造血重建与采集物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ABO血型不合不是移植的障碍。复发、GVHD、感染是移植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n AN  Wu DP  Wang Y  Qiu HY  Jin ZM  Miao M  Tang XW  Fu ZZ  Ma X  Han Y  He GS  Chen SN  Xue SL  Zhao Y 《癌症》2006,25(8):1019-1022
背景与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但仅有25%~30%的患者能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无关人群中找到相合供者的概率是1/5万~1/10万,甚至更低。若进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则有90%的患者能找到供者,本文旨在探索HLA半相合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方法: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HLA半相合(其中单倍体20例)的亲缘供者HSCT。采用延长、强化联合免疫抑制促进植入及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globulin,ATG)和/或加舒莱(抗CD25单抗)加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bonemarrow,BM)或加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混合移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及达完全供者植入。21例(21/25)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Ⅰ度8例,Ⅱ度6例,Ⅲ度2例,Ⅳ度5例(其中3例为同胞部分相合),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8.0%和28.6%。12例(12/25)发生慢性(c)GVHD,均为局限性。16例患者无病生存,1年预计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为(64.00±2.98)%,1年预计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为(64.0±3.08)%。9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复发,8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其中肺部感染4例,Ⅳ度GVHD3例,白质脑病1例。结论:HLA配型半相合的HSCT是治疗无亲缘和无关供体全相合的高危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但风险较大,需在严密监测下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复发的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auto-HSCT后复发的HL患者4例,采用FBC预处理方案,实施allo-HSCT.结果 4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11个月、19个月疾病复发,另外2例尚健康生存.结论allo-HSCT对于auto-HSCT后复发的HL患者仍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Sun J  Meng FY  Liu QF  Xu D  Xu B  Liu XL 《癌症》2003,22(12):1321-1324
背景与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因移植后复发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高而预后仍较差。本研究旨在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过程中,主动诱导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对防止复发的作用。方法:30例成人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混合性急性白血病4例。移植时第一次完全缓解4例,第二次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2例,未缓解5例。分别实施亲缘性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4例(全相合者21例和不相合者3例),非亲缘性全相合移植6例(骨髓移植5例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清髓性预处理而强化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亲缘性全相合者单用环孢素A,亲缘性不相合者或非亲缘性全相合者采取环孢素A 甲氨蝶呤 骁悉 小剂量ATG方法预防aGvHD。移植后 30至 60天仍无aGVHD者,采取每周20%~30%比例逐步减少环孢素A维持剂量及预制性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等方法诱导移植后早期aGVHD的发生。结果:移植后中位随访18.1月,aGVHD发生率80%(24/30),其中Ⅲ~Ⅳ度aGVHD发生率13.3%(4/30)。在可评价的19例患者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57.9%(11/19),其中广泛性cGVHD发生率15.8%(3/19)。移植后18例无病生存,无病生存率60%(18/30)。12例死亡,其中复发率17.9%(5/28)和移植相关死亡率23.3%(7/30)。结论:诱导aGVHD策略在防止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