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的疗效。方法 将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腹部手术的283例病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层连续缝合及分层缝合关腹,比较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全层缝合组未出现切口全层裂开,分层缝合组有5例出现切口裂开;全层缝合组有3例出现切口液化,分层缝合组有7例出现切口液化,均经换药后痊愈;全层缝合组在Ⅲ类切口中有8例发生感染,分层缝合组有17例发生感染,其中5例为Ⅱ类切口,12例为Ⅲ类切口,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窦道形成方面,全层缝合组有2例Ⅲ类切口病人分别术后14d和28d出现,分层缝合组则有1例Ⅱ类切口及6例Ⅲ类切口病人出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层缝合组有1例出现切口疝,为正中切口,分层缝合组有3例出现,其中2例为正中切口,1例为旁正中切口,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层缝合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可降低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在Ⅲ类切口病人中能降低切口感染及窦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腹部手术腹壁切口愈合后缝线异物残留,我院2003年7月至2006年2月,对352例不同部位和类型的腹部切口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拆线式缝合技术缝合,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腹壁切口缝合方式的切口愈合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腹部正中切口及旁正中切口病人1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5例,采用全层缝合方式缝合腹壁;对照组83例,采用传统的分层缝合方式缝合腹壁.结果 观察组切口一期愈合率96.5%,对照组为77.1%;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率为2.4%...  相似文献   

4.
陈琳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152-153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同期腹壁整形联合治疗Ⅲ型腹壁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做耻骨联合上W形切口,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切除多余皮瓣,分层缝合腹壁。结果: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6-24个月,腹部平坦,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脂肪抽吸同期腹壁整形治疗Ⅲ型腹壁畸形临床疗效较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于腹膜缺损较大或部位张力较高的患者难免需行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POM)。目前文献中对于腹壁切口疝的缝合方法及缝合技巧报道较少。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间断U形缝合法行腹壁切口疝,术后随访2~25个月,未再发生切口疝和腹壁膨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1998年收治的腹部各类手术33 684例中术后发生腹壁切口疝的64例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切口疝修补方法。结果:疝囊组织切除,腹壁分层丝线间断缝合37例;“强生“可吸收线连续缝合24例;腹壁缺损用聚丙烯丝网补片修补2例;Dacron修补腹壁缺损1例。本组64例均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51例获得6个月-1年的随访,2例复发,均为麦氏切口,复发率为3.9%。失访13例。结论:切口疝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和局部因素,特别是感染有关,而与切口的大小、方向、部位等无关。必须改善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治疗伴发的疾病,改进操作技术以预防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皮下组织放置负压引流不予缝合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60例接受妇产科手术的肥胖患者分为2组,各80例。观察组在腹壁切口皮下组织中放置负压引流不予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方法。观察2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Ⅰ期愈合率和ⅠⅠ期缝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ⅠⅠ期缝合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的肥胖患者,腹部切口皮下组织放置负压引流不予缝合,可减少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4年4月~2002年8月5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在年龄、手术方法、引流放置,抗生素应用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采用人工合成材料或直接缝合修补.术后切口积液3例,无切口感染.随访时间3月~5年,治愈46例,复发7例.结论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及直接缝合修补法适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5岁,因腹部手术后腹壁肿物反复突出十余年于2012年4月16日入院。既往30年前开始,有多次腹部手术史。十多年前始,腹壁术后切口处开始出现可复性肿物并逐渐增大。半年前患者出现腹壁开裂并腹腔内肠管脱出,予行肠管回纳术+清创缝合术,术后腹部可复性肿物仍存在。在既往多次腹部手术病程中,腹壁各切口均出现过裂开、感染,均经反复换药后瘢痕形成愈合。  相似文献   

10.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11%[1]。随着高龄患者增多,腹部切口疝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湖北协和分院采用腹壁深筋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切口疝,周边缝合固定及补片于深筋膜固定,减少组织间隙早期形成粘连,同时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切口疝,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半荷包缝合法消除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t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供区切口“猫耳”畸形的效果。方法 2022年5月—10月,于5例女性患者DIEP乳房再造术中,采用半荷包缝合法缝合腹部供区切口两侧髂嵴端。患者年龄39~56岁,平均48.2岁。一期乳房再造4例,二期再造1例。术后腹部供区常规加压包扎。结果 5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皮瓣均顺利成活;腹部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切口两侧髂嵴端皮肤平整,无“猫耳”畸形外观,未发现局部凹陷、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半荷包缝合法能够有效消除DIEP供区切口“猫耳”畸形。  相似文献   

12.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1)。单纯直接缝合修补切口疝的复发率高达50%左右,对巨大切口疝修补更是外科治疗的难^(2)。我科2010年3月对1例腹壁巨大切口疝(〉10cm)行多点悬吊法腹腔镜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8例皮肤和皮下组织全层缝合的腹部手术患者资料。结果发生脂肪液化4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全层缝合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降低。全层缝合线不要过密、不留死腔、打结松紧以切口对拢为原则,能够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腹壁切口疝常发生于腹部大手术后,是切口除皮肤以外的腹壁全层裂开所致。我科采用未经特殊处理的新鲜小牛心包作材料,修补1例巨大腹壁疝,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病例简介患者,女.55岁。1988年11月因胆囊切除术后1月井发腹壁巨大切口疝入院。查体:右中上腹部立位或鼓腹时见22cm×20cm椭圆半球状包块,自原切口疤痕处突出。在全麻下行切口疝修补术,术中见皮下筋膜与大网膜、肠管广泛粘连。两侧腹壁各层融合成一瘢痕环,腹直肌极薄弱,行疝环分离,先腹壁全层减张缝合不打结,用已备好的16cm×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与腹壁成形术联合进行腹壁体形重塑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成功与减少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18例腹部脂肪堆积伴腹壁皮肤松弛的患者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做耻骨联合上W形切口,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切除多余皮瓣后分层缝合腹壁。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4~24个月,腹部平坦,切口瘢痕不明显,腹围平均缩小15 cm,外形满意。结论根据患者腹部皮肤、皮下脂肪、腹壁肌肉等多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脂肪抽吸与腹壁整形相结合的腹壁体形重塑术,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80~ 2 0 0 1年采用自体腹壁真皮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 (大于 10cm) 2 9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 ,男 9例 ,女 2 0例。年龄 44~79岁 ,平均年龄 6 2 7岁。 1次腹部手术史 8例 ,2次腹部手术史 18例 ,3次腹部手术史 2例 ,4次腹部手术史 1例 ;疝环最大 2 2cm× 13cm ,最小 10cm× 7 5cm。2 手术方法 :有效麻醉使腹壁肌肉充分松弛 ,龙胆紫将疝环以虚线标出 ,捏起松弛皮肤估计皮肤切除范围 ,以修补缝合时无张力为准并以龙胆紫实线标出 ;依实线以缺损为中心做梭形切口至深筋膜。巨大切口疝…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有多种方法,目前大多数医生仍采用传统的间断逐层缝合法。笔者对这类切口采用了连续分层缝合腹壁法,不存在任何相关的副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腹部手术47例,其中胆道手术24例。肝、胰手术4例,脾脏手术9例,胃肠手术7例,其它手术3例;腹膜切开长度14.87±2.01cm,其中腹直肌切口31例,肋缘下切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改进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 以腹壁皮下脂肪厚度〉2.5cm作为肥胖的标准,将241例肥胖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2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腹部手术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用间断贯穿缝合并放置引流条引流的缝合方法;对照组用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或贯穿全层缝合法。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裂开的发生率和手术后切口完全愈合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脂肪液化、感染、皮下脂肪层完全或部分裂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在缝合肥胖者的腹部切口时,贯穿缝合皮肤及浅层皮下脂肪同时加引流条引流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脂肪液化的缝合方法。此方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78例病例中,腹部纵行切口54例,切口感染24例,合并糖尿病15例,慢性支气管炎14例,贫血、低蛋白血症12例,切口疝发生在6个月以内者51例(65.4%)。结论腹壁切口疝的主要原因与腹部纵行切口、切口感染、缝合技术及各种合并症有关。横向切口以及围手术期预防切口裂开、感染可以减少切口疝的发生。术后半年内应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预防小儿腹部Ⅲ类切口感染247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儿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的预防有很多方法,但感染率仍居高不下,可达30%以上。我院白2002年11月以来,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经过外科临床实践证明,在预防小儿腹部Ⅲ类切口感染方面取得满意效果。本组患者247例,男151例,女96例;患儿年龄3~12岁。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包括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219例,肠套叠伴肠穿孔2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伴消化道穿孔7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法,共114例;实验组采取改良手术方法,共133例。其手术要点:用切口膜保护切口,皮下电凝止血;切开腹膜后,将腹膜外翻提起,用艾力斯钳固定在纱布上遮盖切缘;用S拉钩配合卵圆钳移动来寻找阑尾或穿孔部位,操作时尽量避免用手接触腹内各器官组织,用盐水纱布将阑尾或穿孔部位与周围组织隔离开再进行切除或修补;术野用安可生物胶喷涂;常规不放置引流,但如果患儿年龄较小,大网膜发育不理想,可放置烟卷引流;缝合切口时,1根7号线于切口下端一侧由皮肤贯穿到腹膜前,然后水平连续褥式外翻缝合腹膜,再由切口上端对侧由腹膜前贯穿到皮肤,拉紧丝线以关紧腹膜,备打结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