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调整生物昼夜节律的授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调整生物近似昼夜节律的授时因子性质。方法:采用AschoffⅠ法,以叙利亚金黄地鼠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自由运行状态下,各时相点分别给予针刺、光脉冲、8OH-DPAT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节律相位的影响,并作出相位反应曲线。结果:针刺调整金黄地鼠自发活动具有明显的依时相性。在自由运行状态,于CT6、CT9电针导引金黄地鼠自发活动相位超前,而在CT18、CT21则使其相位迟后,其余时相点无明显相位转移作用。结论:针刺是一种非光性的授时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电针对小鼠自发性活动节律调整的时相特征。方法:将筛选出的2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百会+长强组,肝俞+至阳组,非经非穴组,空白组4组,每组7只。小鼠先光-暗控制(L∶D为12∶12,即0100-1300光照,1300-0100暗置)14 d,使动物的转轮活动与外界的光-暗周期同步,光暗驯化14 d后关闭光源转为恒定黑暗(Dark-Dark,DD),使小鼠处于自由运行状态(Free-Running,FR)。小鼠暗置条件驯化10天后开始电针。小鼠均在CT16时间点电针,频率2/15Hz,电流0.5 m A,15 min/次,电针1次/d,连续电针7 d,空白组小鼠在相同时间点CT16捆绑固定,不予电针刺激。结果:电针后各组小鼠相位均超前,百会+长强组,肝俞+至阳组峰相位超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经非穴组,空白组峰相位移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各组活动度均降低,与针刺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百会+长强组电针后起始活动时间提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起始活动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干预后,各组小鼠峰值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各组小鼠振幅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小鼠周期均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置条件下小鼠自发性活动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电针对自由运行状态下小鼠近日节律有一定影响,其时相特征表现为:峰相位、起始活动时间超前,活动度、峰值、振幅降低,周期延长。百会+长强组能显著提前小鼠峰相位、起始活动时间,降低小鼠活动度;电针肝俞+至阳能使小鼠峰相位提前,降低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导引节律的5-HT受体转导机制。方法:金黄地鼠经驯化进入自由运行状态后,于DD第三天CT9给予电针、8-OH-DPAT、光脉冲导引、捆绑导引刺激。刺激后2 h取样,应用放免法测定视交叉上核(SCN)内5-HT7受体功能的变化。结果:电针和8-OH-DPAT组KD值显著低于捆绑对照组;光脉冲导引组的KD值明显高于捆绑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电针和8-OH-DPAT均能使5-HT7受体的亲和力增强,而光脉冲刺激则可抑制其亲和力。结论:针刺通过提高5-HT7受体的活性,实现在主观白天的相位超前性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天中不同时间进行肠道手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褪黑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5例择期开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三组,CT1(8:00~14:00)和CT2组(14:00~20:00)患者各30例,CT3组(20:00~2:00)患者15例,三组患者均选择全凭静脉麻醉。在围术期不同时点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褪黑素、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T3组患者麻醉前即刻褪黑素水平比手术即日晨8点明显升高[(23.46±4.13)pg/m L比(16.73±3.77)pg/m L,P0.05],且明显高于CT1组[(16.30±3.73)pg/m L]及CT2组[(15.75±3.54)pg/m L]麻醉前即刻(P0.05);CT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73.2±6.3)h]、排便时间[(95.6±8.3)h]、胃液引流量[(452.3±93.7)m L]均明显高于CT1组[(66.7±5.6)h、(8.75±7.4)h、(310.4±78.9)m L]及CT2组[(65.3±6.2)h、(86.7±6.8)h、(307.5±80.1)m L](P0.05),CT3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CT1组及CT2组(53.3%比16.7%、20.0%,P0.05);CT3组患者术后1、3天的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CT1组及CT2组[术后1天CRP:(95.6±16.9)mg/L比(78.8±16.4)mg/L、(80.3±15.7)mg/L;IL-6:(124.7±26.9)pg/L比(104.5±24.3)pg/L、(107.5±22.8)pg/L;TNF-α:(379.8±94.6)pg/L比(317.5±83.1)pg/L、(313.2±86.4)pg/L。术后3天CRP:(78.8±15.4)mg/L比(66.3±12.9)mg/L、(67.6±13.5)mg/L;IL-6:(106.3±22.5)pg/L比(92.7±20.4)pg/L、(93.2±21.0)pg/L;TNF-α:(294.3±78.7)pg/L比(244.9±72.0)pg/L、(245.7±71.6)pg/L,P0.05]。结论同一天中不同时间进行肠癌手术会影响手术预后,晚上进行的肠道手术术后炎症反应较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与褪黑素对时钟节律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人血压节律对靶器官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靶器官损害程度。方法:采用动态血压测定,通过杓型组(白昼与夜间血压变化下降百分率〉10%,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与非杓型组(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10%,为血压节律消失(的血压节律变异比较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结果:①非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负荷值均高于杓型组(P〈0.05);。②血压节律肖失的非杓型组病人左室重量和左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靶器官损害程度。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测定 ,通过杓型组 (白昼与夜间血压变化下降百分率 >10 % ,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 )与非杓型组 (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 <10 % ,为血压节律消失 )的血压节律变异比较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结果 :①非杓型组 2 4小时收缩压 ,2 4小时舒张压 ,夜间平均收缩压 ,夜间平均舒张压 ,血压负荷值均高于杓型组 (P <0 .0 5 )。②血压节律消失的非杓型组病人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比杓型组显著增大 (P<0 .0 1)。③非杓型组的腔隙性脑梗塞次数和患病率均高于杓型组 (P <0 .0 1)。尿蛋白亦明显高于杓型组 (P <0 .0 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人有较高的血压负荷明显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近日节律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起效时间、无反应期和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BMI:女18~25kg· m^-2 ,男18~27kg· m^-2。 麻醉诱导:依次静注芬太尼、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患者意识消失后,10s内推注顺式阿曲库铵0.15mg· kg^ -1 ,TOF监测拇内收肌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根据麻醉实施的时间,分为3组:Ⅰ组08:00~11:00,Ⅱ组11:00~14:00,Ⅲ组14:00~17:00。 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起效时间、无反应期和持续时间。 结果:53例患者至少成功完成本试验一种观察指标的监测。 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起效时间和无反应期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持续时间在11:00~14:00时段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近日节律显著影响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持续时间,但对起效时间和无反应期影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正常和佐剂关节炎家兔血浆5-HT昼夜节律变化以针刺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HT存在着典型昼夜节律变化,且针刺对其影响不大;模型家兔血浆5-HT浓度升高,存在着峰相位,振幅都不同的病理性节律,针刺能使它向正常节律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相关危险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干预组30例采用针刺干预和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阿司匹林75mg,每日一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3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脑血流变化、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压和血糖、SOD、MDA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脑血流变化、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压和血糖、SOD、MDA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针刺干预组患者TG、HDL-C、左侧大脑中动脉Vmin、PI水平及右侧大脑中动脉Vmax、Vmin、RI,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空腹血糖、收缩压,SO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的高危因子具有良性干预作用,可以作为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对C57BL/6J小鼠纹状体DA(多巴胺)、5-HT(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节律性的影响。方法取120只SPF级C57BL/6 J小鼠,随机分为2组:MPTP组连续5 d腹腔注射MPTP-HCl 36mg/(kg.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300μL。5 d后24 h内分6个时间点:ZT0、ZT4、ZT8、ZT12、ZT16、ZT20,取纹状体,用HPLC-ECD法检测各时间点2组纹状体中DA、5-HT的水平。结果MPTP组纹状体DA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DA高峰出现在ZT0(即8:30 am),低谷在ZT16(即1:30 am),MPTP组DA的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时相未发生改变。2组5-HT均无明显节律性释放。结论小鼠纹状体的DA水平呈节律性变化,5-HT无节律性变化,MPTP作用后对DA的节律性变化无影响。表明此模型纹状体DA的减少与DA释放节律性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埋线对吗啡成瘾C57BL/6J小鼠昼夜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4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埋线组。运用"7 d递增成瘾法"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不造模不电针,模型组只造模不电针,电针组造模并电针,埋线组造模并埋线。第7 d运用纳洛酮催瘾,并密切观察其戒断症状评分以及各组小鼠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戒断评分:空白组无异常(P〉0.05),电针组、模型组和埋线组出现戒断症状(P〈0.05)。体重:空白组小鼠体重无变化(P〉0.05),模型组、电针组、埋线组小鼠体重有明显下降(P〈0.05)。昼夜节律:实验前各组小鼠昼夜节律与实验前相比无异常(P〉0.05);实验开始后,空白组小鼠无变化;模型组小鼠有明显改变,表现在振幅和活动度与空白组和模型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电针后小鼠振幅和活动度与空白组和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变(P〈0.05);埋线后,振幅与空白组和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与埋线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前后各组的周期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埋线均可缓解小鼠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戒断评分,减轻吗啡成瘾小鼠体重下降的趋势;电针埋线均可明显改善吗啡成瘾小鼠昼夜节律的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电针对模拟夜班工作或跨时区飞行等颠倒光-暗周期动物模型——倒相活动大鼠生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A)、自然恢复组(B)、捆绑对照组(C)3组,在LD12∶12条件下驯化10d后,A、B组颠倒光暗周期,第15日电针组选用针刺"百会"穴和"长强"穴。应用小动物用DSI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连续检测记录每只动物的心率数据并分析其昼夜节律时相特征。[结果]在LD12/12光暗循环条件下,大鼠心率节律与外界环境的光暗循环保持一致。大鼠在颠倒光暗周期后,大鼠的生理节律暂时消失,电针治疗条件下较自然恢复组提前2~4d使其节律相位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电针能使倒相心率节律加速恢复正常,不失为一种有效调整轮班不适或时差反应的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针对模拟夜班工作或跨时区飞行造等颠倒光-暗周期动物模型——倒相活动大鼠生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A)、自然恢复组(B)、捆绑对照组(C)3组,在LD12:12条件下驯化10天后,A、B组颠倒光暗周期,第15日电针组选用针刺"百会"穴和"长强"穴。应用小动物用DSI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连续检测记录每只动物的体温数据并分析其昼夜节律时相特征。结果在LD12/12光暗循环条件下,大鼠体温节律与外界环境的光暗循环保持一致。大鼠在颠倒光暗周期后,大鼠的生理节律暂时消失,电针治疗条件下较自然恢复组提前2~4d使其节律相位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电针能使倒相体温节律加速恢复正常,不失为一种有效调整轮班不适或时差反应的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异氟醚麻醉对大鼠海马乙酰胆碱(ACh)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并比较在暗期及明期麻醉对该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活体微透析技术,每20min从大鼠海马处连续收集透析液3d,并自动注射到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以测定ACh浓度。大鼠共分3组(每组6只):对照组;明期给药组(从11:00至15:00h予1.4%异氟醚麻醉);暗期给药组(从23:00至03:00h予1.4%异氟醚)。所有大鼠放置于明暗周期下喂养(明期07:00-19:00h)。【结果】对照组海马ACh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暗期ACh平均值较明期明显增高(173.4%, 185.3% vs.107.4%, 104.0%,P<0.01);明期给药组,麻醉使第一个明期ACh均值减少(94.0%vs.107.4%,P<0.05 ); 麻醉后ACh在暗期及明期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183.2%vs.185.3%, 101.4%vs.104.0%,P>0.05)。暗期给药组,麻醉使第一个暗期ACh均值明显减少(136.0%vs.173.4%,P<0.01); 而且麻醉后明期的ACh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25.4%vs.107.4%, P<0.01),麻醉后暗期ACh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154.2%vs.185.3%, P<0.01)。【结论】在暗期给予异氟醚麻醉较在明期麻醉对海马ACh的昼夜节律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失眠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方法  13 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睡眠不良和睡眠正常两组 ,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服用氨氯地平前后 ,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睡眠不良和睡眠正常两组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人睡眠不良与血压的非杓型节律相关 ,每d 1次服用氨氯地平 7.5mg能改善睡眠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结论 氨氯地平可改善睡眠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血压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24 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应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不再局限于单纯降低血压,对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的改善已经成为衡量降压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在临床获得了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具有降低晨峰血压、夜间血压等改善血压昼夜节律的优势.但其相关研究仍存在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创伤痛大鼠痛阈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经过痛阈筛选的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8只,其中每2组作为1个观察时间点,分别于8:00(ZT0)、12:00(ZT4)、16:00(ZT8)、20:00(ZT12)、24:00(ZT16)、4:00(ZT20)这6个时间点用甩尾法测定动物痛阈后,分别在相应的时间点对动物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截肢)、截肢模型组(截肢)。截肢后立即测定动物的术后痛阈,计算截肢前后的痛阈改变率。结果正常大鼠痛阈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明期痛阈较高,暗期痛阈较低;创伤痛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尤其以早晨8点左右痛阈下降明显。结论痛阈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研究结果可为临床选择手术时机等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断尾对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分别随机将72 只正常雌性小鼠和72 只断尾(尾末端
2.5 cm 截断)雌性小鼠分成6 组,每组12 只,置于标准的明-暗周期下饲养2 周后,分别于4:00,8:00,12:00,16:00,20:00 及
24:00 迅速断头取血,用ELISA 法测定血清中褪黑素含量。结果正常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明期褪黑素
含量低,暗期褪黑素含量高,大约是明期的2.5 倍。断尾2 周后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也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明期褪黑素含量
低,暗期褪黑素含量高,大约是明期的1.8 倍。结论正常小鼠与断尾2 周后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都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与
正常小鼠相比,断尾2 周后小鼠明期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升高,并且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