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脉管癌栓和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的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18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结果 结直肠癌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共45例,其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肝转移、神经浸润及术前CEA、CA199水平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浸润深度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脉管癌栓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1.1%,显著低于阴性患者61.3%(P<0.05).脉管癌栓阳性合并KRAS基因突变患者与脉管癌栓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脉管癌栓降低患者3年生存率影响患者预后,合并KRAS基因突变生存率与其相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结直肠癌组织标本246例,基于ARMS法和荧光PCR技术进行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肝转移的关系。结果 在24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NRAS和BRAF突变率分别为45.93%(113/246)、6.10%(15/246)和4.87%(12/246)。NRAS基因突变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在NRAS突变组结直肠癌确诊时出现肝转移的频率较高(P=0.005),但随着病程时间延长,1 a内发生肝转移的频率在NRAS突变组和野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1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AS突变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9.974,P=0.008)。KRAS和BRAF突变与肝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N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较易出现肝转移,对其进行检测不仅在靶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早期肝转移评估中也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MR)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KRAS、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对212例结直肠癌根治标本石蜡组织的MMR蛋白表达及KRAS、BRAF基因突变状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2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为11.3%(24/212)。21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BRAF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40.6%(86/212)、3.3%(7/212)。结论 错配修复蛋白联合KRAS、BRAF突变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KRAS、BRAF及PIK3CA基因突变状态,分析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标本177例,提取DNA经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检测KRAS、BRAF及PIK3CA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3个基因间突变的内在关系,并分析KRAS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为37.9%,以Gly12Val突变最多,占总突变率的32.8%;BRAF基因突变率为4.0%;PIK3CA突变率为14.1%,以E542K突变最多,占总突变率的36.0%。BRAF基因突变者共7例,全部为KRAS和PIK3CA野生型的患者;PIK3CA基因突变者共25例,其中19例(76.0%)与KRAS存在共同突变。结论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较高,KRAS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进展相关。联合检测KRAS、BRAF及PIK3CA基因对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KRAS、BRAF及PIK3CA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内在关系。方法:收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普外一科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41例,提取DNA经PCR扩增后,检测KRAS、BRAF和PIK3CA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结直肠癌组织KRAS、BRAF及PIK3CA基因突变间的内在关系。结果:(1)15例患者的KRAS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36.6%,5例患者的BRAF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12.2%,7例患者的PIK3CA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17.1%。(2)BRAF基因突变者共5例,全部为KRAS野生型的患者;PIK3CA基因突变者共7例,其中3例(42.9%)为KRAS野生型的患者,4例(57.1%)为KRAS突变型的患者;BRAF与PIK3CA基因不存在共突变。结论:(1)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较高,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测。(2)KRAS野生型患者中部分患者的BRAF基因突变可能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PIK3CA与KRAS基因的共突变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脉管癌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预后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脉管癌栓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分析可能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生存分析阳性脉管癌栓和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关系。 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癌栓的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01)关系密切,癌栓的发生同样和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P<0.001)有密切关系。Cox多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癌栓(P=0.001),淋巴结转移(P=0.025),TNM分期(P<0.001)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从Kaplan-Meie生存分析中发现:脉管癌栓阴性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存在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P<0.001)。 结论 脉管癌栓与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脉管癌栓阳性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并且脉管癌栓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此类高危患者,临床上应采取更积极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择1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肝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病理类型、局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肝转移灶数目、最大径、分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切除、肝转移瘤数日、最大径、分布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肝转移灶多发,最大径超过5cm、分布超过一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对于仅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手术根治原发灶以及转移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无法切除肝转移灶的结直肠癌患者初始切除原发肿瘤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无法切除肝转移灶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初始是否行原发肿瘤切除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手术组41例,非手术组39例,中位生存期及1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2个月vs 21个月、82.9% vs 76.9%、28.0% vs 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位置、有无肝外转移、是否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治疗前CEA水平、肝转移最大径、KRAS基因状态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位置、是否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以及KRAS基因状态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对于初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肝转移灶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与初始接受姑息化疗比较,初始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无明显生存优势,右半结肠癌、单纯化疗(未联合贝伐单抗)及KRAS基因突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傅聿铭 《中原医刊》2011,(23):85-86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肝切除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胃癌肝转移实施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患者的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29%和17%。8例患者存活时间超过5年。肝转移灶数、转移灶分布、肝切除方式原发灶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是预后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大小、脉管瘤栓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出现孤立转移灶、原发灶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的胃癌肝转移患者应手术切除以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肝切除术的3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Kaplane-Meier法分析生存率.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法.结果 全组总的1、3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5%、68.5%和39.9%.单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瘤最大直径、手术切缘、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类型及转移瘤病理分化程度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瘤最大直径(P=0.012)、手术切缘(P=0.027)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大转移瘤直径小于5.0cm、手术切缘阴性预示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在肾上腺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9例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 7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c -myc、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 -mycmRNA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2 7.5 % (8 2 9) ,71.4% (5 7) (P <0 .0 5 ) ;bcl-2mRNA在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 48.2 % (14 2 9,71.4%(5 7) ,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c -myc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c -myc基因不起主要作用 ,可能对该肿瘤的恶性变起重要作用 ,c -myc基因产物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意义。 2、bcl-2基因的凋亡抑制作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但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上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the 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DCC) gene on proliferation of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 SKOV-3.Method An exogenous 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cDNA3.1(+)-DCC,containing human DCC cDNA coding sequences,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ected into SKOV-3 cells(SKOV-3/DCC).The pcDNA3.1(+) transfected cells(SKOV-3/Neo) and SKOV-3 cells were used a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ols,respectively.Expressions of DCC mRNA and protein were analyzed by RT-PCR and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is,respectively.Cell growth was detected by soft agar colony formation assay and MTT assay.Flow cytome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DCC on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ultrastructure,respectively.BALB/c mic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CC on tumorigenicity in vivo.Results RT-PCR and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e exogenous DCC gene was successfully transfected into SKOV-3 cell lines and obtained permanent expression.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 of SKOV-3/DCC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SKOV-3 or SKOV-3/Neo cells(all P<0.05).DCC expression caused SKOV-3 cells to be arrested in G1 phase(78.0%),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analysis showed SKOV-3/DCC cells displayed typ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Two mice xenografted with SKOV-3/DCC cells showed no tumor tumorigenecity.The tumor volume of BALB/c mice bearing SKOV-3/DCC cells(3.403 mm3)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SKOV-3 cells(9.206 mm3).Conclusion DCC gen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ressing the growth of SKOV-3 cell line and inducing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3.
ExpresionofRasandFosOncogenesinHumanCirrhoticLiversLiuPing(刘平)GerardFeldmann*DominiqueBernuau*DepartmentofDigestiveDisease,Th...  相似文献   

14.
李军林  舒青  郑强荪  冯蕾 《医学争鸣》2004,25(23):2124-2126
目的: 分析陕西省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汉族人群雌激素受体(ER)基因1号内含子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 方法: 研究基于PCR后Pvu II和Xba I的酶切结果,PCR模板DNA来自陕西省162例无关个体,研究对象分为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两组. 结果: ①PCR扩增ER基因的DNA片段长度为1.3 kb;②经PvuⅡ酶切,得到3种ER基因型:P/P型(1.3 kb),P/p型(1.3 kb,850和450 bp),p/p型(850和450 bp);③经Xba I酶切得到的3种1号内含子基因型为:X/X型(1.3 kb),X/x型(1.3 kb,910和390 bp)和x/x型(910和390 bp). 结论: 在陕西汉族非相关正常人群中ER基因1号内含子存在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年龄和性别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与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AKT)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68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TEN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对68例胃癌和癌旁组织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中PTENmRNA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两者呈负相关关系(P〈0.05)。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表达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在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PTENmRNA的半定量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TENmRNA的半定量表达(P〈0.01)。结论:PTE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癌旁组织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胃癌组织,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EGF、TGF-α、bFGF、TGF-β1和PDGF在兔角膜上皮和基质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角膜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兔角膜上皮和基质中EGF、TGF-α、bFGF、TGF-β1和PDGF mRNA的表达。 结果 EGF、TGF-α和PDGF mRNA仅在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层表达,基质中未见表达;bFGF和TGF-β1mRNA在正常角膜上皮和基质中均有表达。 结论 角膜能合成和分泌EGF、TGF-α、bFGF、TGF-β1和PDGF,且共同调节着角膜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五种生长因子mRNA在兔角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EGF、TGF-α、bFGF、TGF-β1和PDGF在兔角膜上皮和基质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角膜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兔角膜上皮和基质中EGF、TGF-α、bFGF、TGF-β1和PDGF mRNAR的表达。结果 EGF、TGF-α和PDGF mRNA仅在正常角膜上此细胞层表达,基质中未见表达;bFGF和TGF-β1 mRNA在正常角膜伤口和基质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8.
脱氧核酶是利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获得的一种具有酶活性的单链DNA分子。迄今为止,利用该技术已筛选出多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脱氧核酶分子,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具有RNA切割活性的脱氧核酶,尤其是10~23型脱氧核酶,该酶能催化RNA特定部位的切割反应,从mRNA水平使基因灭活,从而调控蛋白质的表达,在抗肿瘤、抗病毒等基因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原位杂交检测人肿瘤组织中大肠癌相关新基因SNC66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相关新基因SNC66在大肠癌,胃癌,肝癌,肺癌和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该基因与肿瘤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cRNA/mRNA原位杂交的方法,用体外转录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对上述3种肿瘤组织及同一患者的相应正常组织作表面情况的配对研究。结果:SNC66基因只在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表达,且在胃肠道上皮细胞中呈现从隐窝到绒毛顶端的梯度降低表达,淋巴小结内淋巴细胞的表达高于间质离散的淋巴细胞。SNC66基因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表达差异很大,其中在大肠癌和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表达缺陷。结论:SNC66基因不仅结构上同源于IgAl基因,而且表达行为亦类似于IgAl基因,它在不同肿瘤组织以及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有差异,且在消化道肿瘤中低表达,可能为一新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Expressionsofmycandrasgenein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byapplyingthedoublehybridizationinsituLiuYanjun(刘彦君);CongWenming(丛文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