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CEUS评估克罗恩病活动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克罗恩病的39例患者,其中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150分(缓解期)18例,150~450分(活动期)21例,分别测量肠壁厚度,对增厚肠壁根据能量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Limberg分型,并分别进行CEUS,对比分析上升时间、峰值强度、平均渡越时间、峰值降半时间、上升斜率及达峰时间的差异。结果 活动期患者的肠壁厚度、峰值强度及上升斜率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动期Limberg Ⅰ型1例,Limberg Ⅱ型4例,Limberg Ⅲ型10例,Limberg Ⅳ型6例;缓解期Limberg Ⅰ型10例,Limberg Ⅱ型7例,Limberg Ⅲ型1例。活动期肠壁血流以Limberg Ⅲ、Ⅳ型为主,缓解期以Ⅰ、Ⅱ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EUS可为克罗恩病活动度的评估提供定量资料,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评估儿童克罗恩病(CD)活动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肠镜及活检病理确诊CD患儿,根据儿童CD活动指数(PCDAI)将其分为活动期(PCDAI ≥ 10.0,n=17)及缓解期(PCDAI<10.0,n=7),比较其超声所示病变肠壁厚度、肠壁分层、肠壁血供(Limberg分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否及肠外并发症的差异,分析肠壁厚度与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CD累及肠壁厚度、肠壁分层缺失占比及Limberg 分级均高于缓解期CD(P均<0.05),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占比则与缓解期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于活动期CD患儿中检出3例肛周脓肿、2例腹腔积液及1例肛瘘;于缓解期CD患儿未见明确并发症。24例CD累及肠壁厚度均与CRP(rs=0.60,P=0.01)及ESR(rs=0.71,P<0.01)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可用于评估儿童CD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对克罗恩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87例,均行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观察空回肠及结直肠的肠壁厚度、肠壁血流分级、肠道弹性成像值、肠外并发症情况;肠镜检查肠壁炎症程度并进行SES-CD评分及组织学活检;实验室检查收集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分析各超声参数与肠镜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87例CD患者中,同时进行超声及肠镜检查的肠段共计435个。肠镜检查提示缓解期肠段326个(74.94%),活动期肠段109个(25.06%)。其中末段回肠受累者59.8%(52/87)处于活动期。相关分析显示,肠壁厚度、Limberg血流分级均与SES-CD分期呈高度正相关(r=0.796、0.742,均P<0.001);末段回肠肠壁厚度、Limberg血流分级分别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中度正相关、弱正相关(r=0.496、0.399,均P<0.05);各肠段SWE值与SES-CD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经腹联合经会阴肠道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病变及肠外并发症,可以较准确地评估病变的活动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活动期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为克罗恩病活动期的20例患者,观察其腹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测量病变段肠壁全层、内侧及外侧肠壁厚度、内外侧肠壁厚度之比;对肠壁能量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Limberg分型;测量肠壁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流入时间。不同Limberg分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厚度、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流入时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结果20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均大于4mm,为5.5~12.0mm,平均(8.8±0.4)mm;内外侧肠壁厚度之比均大于1。20例克罗恩病患者LimbergII型2例、III型8例、Ⅳ型10例。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2种增强模式:13例(13/20,65.0%)表现为内外侧肠壁同时开始的全肠壁增强;7例(7/20,35.0%)表现为从内侧肠壁开始的以内侧肠壁为主的增强。LimbergII型、III型、Ⅳ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分别为(6.6±0.1)、(7.5±0.4)、(10.2±0.4)mm,内侧肠壁厚度分别为(3.6±0.6)、(5.0±0.2)、(7.3±0.3)mm,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分别为(30.5±2.1)、(26.9±2.4)、(21,0±1.6)S,流入时间分别为(18.0±5.7)、(10.6±1.0)、(8.7±1.2)S。随着Limberg分型增加,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内侧肠壁厚度均增加,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及流入时间亦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Limberg分型增加,克罗恩病患者内外侧肠壁厚度比也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Limberg分型克罗恩病患者外侧肠壁厚度、肠壁造影剂到达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罗恩活动期患者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能量多普勒Limberg分型增加: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肠壁全层均匀增强或以内侧肠壁增强为主:各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在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超声诊断科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的CD患者19例。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其中处于炎症活动期12例,缓解期7例。分析其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并根据时间-强度曲线得出达峰时间(TTP)及达峰强度(PI)。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炎症活动期与缓解期CD患者TTP、PI差异。 结果19例CD患者常规超声检查表现为受累肠管壁不同程度增厚,肠壁分层不清,肠管活动僵硬,肠壁彩色血流信号丰富。超声造影后12例炎症活动期CD患者中5例表现为黏膜下层普遍高增强,7例表现为由管壁内侧(黏膜层)开始往外侧的肠壁全层增强;7例缓解期CD患者中5例表现为管壁外侧往内侧的肠壁全层增强,2例表现为肠壁低或无增强。时间-强度曲线显示炎症活动期CD患者TTP为(8.33±0.92)s,缓解期CD患者TTP为(10.62±1.61)s,炎症活动期CD患者TTP早于缓解期CD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7,P<0.05);炎症活动期CD患者PI为(27.67±1.61)dB,缓解期CD患者PI为(25.48±1.49)dB,炎症活动期CD患者PI高于缓解期CD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1,P<0.05)。 结论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有助于CD的诊断,超声造影对CD病变活动性评价更具有特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小肠克罗恩病肠道及肠周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 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临床已确诊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25例,共计进行42人次经腹肠道超声检查。对其病变肠壁、肠壁外腹部并发症的超声图像及小肠克罗恩病的活动度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病变肠壁表现: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41/42),多为全周性及全层性增厚,最厚段36人次位于下腹部,其中以右下腹最多(30/36,83.3%);活动期及严重者肠壁层次消失(16/42),僵硬,蠕动消失;26人次病变肠壁发现深达肠壁各层的溃疡。并发症表现:15人次出现狭窄,图像特征为肠壁增厚、肠腔变窄及近端肠管扩张;8人次出现瘘,图像特征为肠壁与其他器官之间的条状或分支状低回声带,含有或不含有气体强回声;爬行脂肪征30人次,图像特征为高回声脂肪团块包绕肠壁;肠系膜淋巴结炎20人次,其中18人次病灶长径<20 mm,为多发;腹腔积液16人次;腹部包块9人次,其中脓肿5人次,图像特征为炎性肿块内或肠系膜区局限性液区,透声差,无血流信号;穿孔1人次,超声图像表现为肠壁增厚,连续性中断,局部肠壁外见低回声区,腹腔内见游离液区,液区透声差;炎性息肉8人次,单发或多发,超声图像特征为凸入肠腔内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凸起;憩室形成3人次,图像表现为局部肠壁变薄膨出,多位于系膜缘。活动期(超声评估)狭窄、爬行脂肪征、肠系膜淋巴结炎、腹腔积液等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缓解期(超声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0.024、0.025);活动期(超声评估)肠壁和爬行脂肪的最大厚度平均值明显大于缓解期(超声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超声与Harvey-Bradshaw指数对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7,P<0.05)。 结论经腹肠道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小肠克罗恩病的肠道病变及肠外并发症的改变,可以较准确地评估病变的活动度,且操作灵活,患者依从性好,可以作为小肠克罗恩病的常规影像学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MR小肠造影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评估Crohn病(Crohndisease,CD)患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CD常规MR小肠造影及DWI特征,基于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壁DWI信号及ADC值、肠腔狭窄后扩张、"木梳征"、肠系膜肿大淋巴结、瘘管、溃疡、脓肿、腹腔蜂窝织炎10个征象,制定CD活动性的MR影像诊断标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ROC曲线评价ADC值诊断CD活动性的诊断效能,3.0 T MRI与临床及病理评估CD活动度之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分析,非活动性CD肠壁及活动性CD肠壁ADC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共评估了232组肠段,共发现116组肠段有异常。受累肠壁的平均厚度为(8.18±0.29) mm。49例CD,病变活动期41例,活动期指标:肠壁分层、中~重度强化、溃疡、肠腔狭窄后扩张、木梳征、淋巴结肿大、蜂窝织炎,发生例数分别为:(33、39、21、18、22、19、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567、30.467、7.171、5.552、7.790、6.055、6.055,P0.05或0.01)。CD活动期,DWI (b=1000)显示病变肠壁呈明显高信号,信号明显高于非活动期CD肠壁。活动期CD肠壁ADC值(0.89~1.31)×10~(-3) mm~2/s,平均(1.08±0.12)×10~(-3) mm~2/s。非活动期CD肠壁ADC值(1.16~1.56)×10~(-3) mm~2/s,平均ADC值(1.35±0.15)×10-3 mm2/s。非活动期CD肠壁ADC值升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6,P0.01)。ROC分析鉴别CD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的ADC值诊断阈值为1.145×10~(-3) mm~2/s,在该阈值时,CD活动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3.2%。MR小肠造影诊断CD活动度评分为7.63±1.06,其中40例患者的评分5分,诊断为CD活动期。MR小肠造影与DWI相结合,对CD活动性的定位准确率为100%,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95.0%,阴性预测值为88.9%,Kappa值为0.832 (P0.05)。结论在传统的MRI序列基础上,应用DWI成像技术,对于CD活动性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表现。方法 对52例晚期宫颈癌放疗后发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其中7例已行横结肠造瘘(造瘘组),45例未行横结肠造瘘术(非造瘘组),采用二维灰阶超声观察并记录可探及范围内直肠肠壁厚度和层次、溃疡及直肠阴道瘘等情况;能量多普勒观察肠壁血流,并根据Limberg标准进行分级。分析肠壁厚度与血供分级的相关性;比较造瘘组与非造瘘组患者病变肠壁厚度、血流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病变肠壁平均厚度(7.88±2.05)mm,肠壁血供Ⅲ~Ⅳ级35例(35/52,67.31%);肠壁厚度与血供分级存在相关性(rs=0.48,P<0.01);造瘘组与非造瘘组患者肠壁厚度、血供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特征性表现为病变肠管壁弥漫性增厚、血流信号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45例JIA活动期患者76个患侧膝关节和22例缓解期患者34个膝关节,观察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①JIA活动期膝关节滑膜增厚显示率94.7%,髌上囊积液出现率89.5%,滑膜厚度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活动期滑膜厚度与关节积液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1);③增厚的滑膜内血流信号的显示率为31.9%,与滑膜厚度有关.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诊断指标,是临床诊断JIA和评估疗效敏感、客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的微探头超声(MPS)检查对活动期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活动期炎症性肠病行 MPS 检查;分析肠壁、肠旁病变等声像学特征及与临床、病变内镜特征的关系。结果①正常肠壁20例;溃疡型结肠炎37例,其中临床轻中度28例,重症9例;结直肠克罗恩病5例。②病变区域管壁增厚:正常、轻中症溃疡性结肠炎(UC)、重症 UC、克罗恩病(CD)平均管壁总厚度(mm)分别为(3.56±0.67、4.56±0.66、6.52±0.48、9.62±0.58,P <0.05)。③UC、CD 管壁各层次增厚率分别为:M75.7%(28/37)/100%、SM91.9%(34/37)/100%、MP 59.5%(22/37)/100%、S 44.9%(17/37)/80%(4/5)。④Tsuga 分型:I 型8,肠壁厚度正常,m-s m、sm-mp 分界清晰;Ⅱ型12例,肠壁增厚但上述层次结构分界仍清晰;Ⅲa 型5例,肠壁增厚,m-sm 分界不规则。sm-mp 分界清晰;Ⅲb 型4例,肠壁增厚,上述层次结构分界均不规则;Ⅳa 型4例,肠壁增厚,m-sm 分界模糊,sm-mp 分界清晰;Ⅳb 型4例,肠壁增厚,m-sm 分界模糊,sm-mp 分界不规则。⑤UC 肠壁呈相对规则的环形增厚、CD 呈相对不规则环形增厚。⑥其他:CD 者1例见管状无回声结构、1例见黏膜下层低回声结节。结论MPS 检查操作简便,可在良好的直视下显示病灶,同时又可在不预先扩张的情况下对腔内狭窄性病灶进行安全方便的超声检查,易被患者接受,也不增加患者的痛苦,为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月经状态下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诊治的1 31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术中情况及病理结果,根据月经状态分组,分析育龄期、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临床特点。结果①1 318例息肉患者中恶性息肉66例,总体恶变率为5.0%。育龄期、围绝经期、绝经期的恶变率分别为3.2%、5.2%、11.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66例恶变的子宫内膜息肉中,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1例,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为2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3例,子宫内膜癌肉瘤2例。不同月经状态下癌性息肉所占比例依次为22.2%、14.3%、28.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 31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功能性及非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1 095例,腺肌瘤样息肉40例,囊腺瘤型息肉183例,各组中恶变率分别为2.9%、50.0%、7.7%,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育龄期患者中,高血压、肥胖、息肉的大小与息肉的恶变相关。围绝经期及绝经期患者中,息肉的大小、个数与恶变不相关。各期患者中均未发现异常子宫出血与恶变的相关性。结论不同月经状态下子宫内膜息肉均有一定的恶变率,且在绝经期最高。息肉恶变的病理类型中,以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最常见,癌性病变中以子宫内膜腺癌最多见,月经状态不会影响息肉恶变的病理类型分布情况。各型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几率不同,以腺肌瘤型息肉恶变几率最高。对合并高血压及肥胖、径线大(>1.5 cm)的育龄期息肉,恶变风险较高。可疑绝经期息肉的患者,无论其大小、个数、是否有绝经期后出血,均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 10 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治疗组给予谷维素、舒乐安定片等治疗 ,同时每周进行心理治疗 2次 ;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 ,疗程 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采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SCL 90各因子及总均分均有下降 ,但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各因子均分与正常成年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心理治疗能有效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院内分期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1-2012-12收治的20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将病例分为3组:组1,以胸伤腹伤为主的病例107例(52.5%);组2,以四肢骨盆脊柱骨折为主的病例79例(38.7%);组3,以胸伤腹伤四肢骨盆脊柱骨折均严重的18例(8.8%)。采用分期救治的策略,即按照严重多发伤在不同治疗阶段(手术复苏期、脏器功能支持期、创伤修复期和功能康复期)的特点,对伤者进行救治的方法。主要分析了手术复苏期各种急诊手术的复苏方式,心肺肝肾等各个主要脏器的功能支持手段以及创伤修复的方式。结果:全组204例,存活190例,存活率93.1%;死亡14例,死亡率6.9%。其中以胸伤腹伤为主的107例病例中,存活100例(93.5%),死亡7例(6.5%);以四肢骨盆脊柱骨折为主的79例病例中,存活77例(97.5%),死亡2例(2.5%);以胸伤腹伤四肢骨盆脊柱骨折均严重的18例病例中,存活13例(72.2%),死亡5例(27.8%)。全组病例在手术复苏期死亡8例,占死亡总数的57.1%,死亡原因:创伤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肺挫裂伤呼吸功能衰竭2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急性脂肪栓塞并肺栓塞1例;在脏器功能支持期死亡4例,占死亡总数的28.6%,死亡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严重脓毒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在创伤修复期死亡2例,占死亡总数的14.3%,死亡原因:迟发型肠坏死和创伤后脓胸全身感染各1例。结论:从接诊严重多发伤的第一刻起,特别是胸伤腹伤或合并骨盆脊柱损伤,即应主动、有计划地实施分期救治。掌握手术复苏期合理的手术复苏方式、加强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以及选择最佳的创伤修复方式,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实施多发伤分期救治一体化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围手术期的意外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手术期意外栓塞是各外科手术围术期极为严重的一类并发症,栓塞的部位涉及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和微血管,可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肺动脉栓塞和外周动脉栓塞等意外,轻者影响术后恢复,以至留有后遗症,重则导致患者死亡。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手术种类范围的扩大,近些年来使这类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有所增多,其危害性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围手术期规范化使用抗生素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方法 6个主要病种240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病例数各为120例。两组病人在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配制液体量、配制工序、静脉穿刺次数、液体护理、护理总工作量和静脉炎发生率6项护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6项护理指标大大增加,实验组6项护理指标大大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规范化使用抗生素的护理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同侧对照99mTc-ECD局部脑血流(rCBF)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显像对癫痫灶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癫痫患者行发作间期显像,其中10例行发作期显像,并与皮层脑电图(EEG)、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显像(CT/M RI)、深部皮层脑电图(Eco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rCBF SPECT显像对癫痫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定位率,优于EEG、CT/M RI,低于EcoG,但rCBF在发作期与发作间期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发作间期rCBF SPECT显像可以成为癫痫灶方便而有效的定位方法,若加上发作期rCBF显像则定位更佳。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注射液启封后无菌保存期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检测启封后普通型胰岛素注射液的无菌保存期,指导临床或病人使用胰岛素期限。方法 将胰岛素启封后随机分为A和B组,A组每天用不同注射器反复穿刺3和12次,每天抽取0.3nll进行细菌学检测;B组隔天用不同注射器反复穿刺3和12次,并抽取0.3n11进行细菌学检测。检测60天内的无菌保存期。结果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两组胰岛素注射液在启封后60天内均能保持无菌,与穿刺次数无关。结论 从本试验结果可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用1ml注射器抽吸胰岛素注射液,启封后60天内能保持无菌,与穿刺次数无关,所以家庭患者或医院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时,在药物有效期内启封后60天内使用是安全的,可避免药液的浪费和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魏冬梅  方芳  游泳 《华西医学》2007,22(2):278-279
目的三胎妊娠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三胎妊娠在孕期及分娩期均比单胎妊娠更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危及母儿安全。总结我院三胎妊娠临床处理经验,以期提高围产期处理质量。方法对我院产科2001~2005年住院分娩三胎妊娠13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三胎妊娠分娩时孕周28 1~37 3周,平均为33 3周。围生儿死亡率29.41%。结论处理三胎妊娠应该(1)早期诊断,高危门诊随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2)充分休息、积极纠正贫血、加强营养,尤其在孕晚期要注意蛋白的补充;(3)应用B超测定宫颈长度等无创性手段筛查早产风险孕妇,密切监护,有先兆早产者合理使用宫缩抑制剂;(4)孕34周后根据母儿情况,适时计划中止妊娠,并做好对产时母儿并发症的预防和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19.
After an abrupt decrease in pacing cycle length (PCL), the ventricular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VERP) shortens. The pacing protocol needed to determine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values for the VERP during this process is elaborate and time consuming. In this study, steady-state values of VERP at 800 and 350 msec PCL and dynamic values of VERP due to an abrupt change in PCL from 800 to 350 msec were determined. This was done for 11 different dogs to test the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and repetitively in the same dog to test the intraindividual variation. The results for steady-state and dynamic values of the VERP show a wide range for both groups. This means that accurate prediction of steady-state and dynamic values of VERP based on previous measurements is not possible.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ental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 with amputation because of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mental intervention of amputation patients.Methods From 2008 to 2010, 14 patients of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amputa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mental intervention group randomly. At different time point the scores of SDS was taken to evalu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Results At 2 weeks post-operation-time, the SDS scores of mental intervention group is (70.29±5.41), the number of control group is (81.43 ±12.05) (P<0. 05). Conclusions The mental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amputation because of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could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