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目的:研究RhoC蛋白在喉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与喉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间关系。方法:2004年2月-2006年6月期间在解放军463医院耳鼻喉科首次进行手术的原发喉癌,共5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hoC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喉癌内组织Rho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组RhoC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结论:RhoC蛋白表达在喉癌的发生、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中起促进作用,发挥了癌基因的作用,可作为喉癌发生、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对预测喉癌的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喉癌、30例声带息肉、5例正常喉组织标本进行CD44V6及HPV表达情况检测。结果:CD44V6、HPV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44/60)和56.7%(34/60),显著高于声带息肉、正常喉组织(P〈0.01);晚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2-3级(低分化)、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HPV、CD44V6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CD44V6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而HPV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5年存活或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HPV与CD44V6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HPV、CD44V6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孙亚男  刘鸣  金德均  肖玉丽 《肿瘤》2008,28(1):40-43
目的:探讨TFPI-2基因的表达与声门上喉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FPI-2在声门上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声门上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FPI-2在声门上喉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TFPI-2 mRNA和蛋白表达随声门上喉癌的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临床Ⅲ-Ⅳ期的表达低于临床Ⅰ-Ⅱ期(P〈0.05)。TFPI-2蛋白染色强度随声门上喉癌的侵袭程度增加及淋巴结转移而降低(P〈0.05)。TFPI-2蛋白表达阴性组声门上喉癌患者较阳性组者预后差(P〈0.05)。结论:TFPI-2表达下调可能与声门上喉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声门上喉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与喉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T-1和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5'-核苷酸酶染色法(5'-Nase)计数淋巴管密度(LVD),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淋巴结转移组ET-1、VEGF-C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良性喉组织(P〈0.01)。喉癌组织中ET-1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M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TNM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C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MVD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ET-1和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正相关(r=0.456,P=0.001)。生存分析显示ET-1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无关(P〉0.05),ET-1+/VEGF-C+、VEGF-C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负相关(P〈0.05),其中ET-1+/VEGF-C+阳性表达更具有显著高危死亡率(P=0.000)。Cox回归模型显示ET-1+/VEGF-C+可以独立影响预后(P〈0.05)。结论:ET-1和VEGF-C均能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在喉癌组织中ET-1过表达可能通过诱导VEGF-C表达上调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ET-1及VEGF-C的表达可成为判断喉癌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RhoC蛋白在喉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与喉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间关系.方法:2004年2月-2006年6月期间在解放军463医院耳鼻喉科首次进行手术的原发喉癌,共5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hoC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喉癌内组织Rho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组RhoC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结论:RhoC蛋白表达在喉癌的发生、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中起促进作用,发挥了癌基因的作用,可作为喉癌发生、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对预测喉癌的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和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3.53%。 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结果显示,病理分级(P=0.001)、T分期(P=0.021)、临床分期(P=0.007)是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P=0.001)与T分期(P=0.003)是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N分期和病理分级对于喉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分级、T分期、临床分期有关,喉癌患者的死亡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8.
喉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检出HPV 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技术对喉原发癌、转移癌、癌旁正常粘膜和声带息肉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PVDNA进了检测,结果:40例喉癌标本中24例检出HPVDNA,阳性率60%(24/40),其中HPV6/11、16/18DNA阳性者分别为6例(5%)和18例(45%);12例喉癌颈转移淋巴结6例检出HPVDNA,这6例均为HPV16/18;10例癌旁正常粘膜和10例声带息肉均阴性。说明喉癌的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可能与HPV16/18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喉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检出HPV 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技术对喉原发癌、转移癌、癌旁正常粘膜和声带息肉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PV DNA进行了检测,结果:40例喉癌标本中24例检出HPV DNA,阳性率60%(24/40),其中HPV6/11、16/18DNA阳性者分别为6例(15%)和18例(45%);12例喉癌颈转移淋巴结6例检出HPV DNA,这6例均为HPV16/18;10例癌旁正常粘膜和10例声带息肉均阴性。说明喉癌的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胃癌细胞G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蛋白5(RGS5)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2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54例)中RGS5和CD34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RGS5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45,P<0.001),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M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RGS5表达与MVD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RGS5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MVD密切相关,可能是提示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IGF1和IGF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IGF1、IGF2,合称为IGF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F1和IGF2在65例NSCLC、29例癌旁肺组织和19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GF1和IGF2在NSCLC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肺组织。IGF1和IGF2在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IGF1和IGF2在伴有N2或≥5个转移淋巴结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仅伴有N1或<5个转移淋巴结肺癌组织。IGF2在伴有多组转移淋巴结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仅有一组转移淋巴结肺癌组织。结论IGFs不仅在NSCLC中过表达,而且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量及组数相关联,提示IGFs在NSCLC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IGFs为NSCLC生物学行为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提供一个新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头颈部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对51例未经治疗的头颈部癌颈淋巴结NO的患者进行了手术中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前哨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并与手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对照,观察冰冻病理前哨淋巴结转移和常规病理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 癌的预测值。结果 51例中48例成功的显示了前哨淋巴结,成功率94.1%,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每侧2.5枚。11例前哨啉巴结阳性,其中2例有前哨淋巴结以外的颈淋巴结转移,2例为假阴性。前哨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的总阳性预测值为85%。结论 前哨淋巴结检测对头颈部癌的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行腔镜食管癌切除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术前2 h胃镜下注射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对照组不给示踪剂,对比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黑染率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5 mm淋巴结及其转移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时间和平均最小淋巴结直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黑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黑染淋巴结的转移度明显高于非黑染者(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炭示踪剂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有助于淋巴检出、缩短检出时间、提高转移淋巴结检出度,以及小淋巴结的检出,降低术中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4.
前哨淋巴结检测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ZH  Li BJ  Zhang SY  Rong TH  Zeng CG  Yu H  Hu Y  Zhang X  Fu JH  Long H  Lin P  Wang SY  Wang X  Yang MT  Huang ZF 《癌症》2005,24(3):341-344
背景与目的: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检测技术提供了一种术中快速高效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手段,但目前SLN技术应用于NSCLC尚不成熟。本实验旨在探索NSCLC根治术中SLN检测的可行性,评价SLN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方法:应用染料法对50例NSCLC患者在根治术中于肺肿瘤边缘分4点(3、6、9、12点处)注入异硫蓝溶液4ml,进行SLN活检识别。结果:50例NSCLC患者中共有33例找到蓝染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66.0%。SLN发生于N1淋巴结24例(72.7%)、N2淋巴结6例(18.2%)、同时发生于N1和N2淋巴结3例(9.1%)。SLN识别的灵敏度为73.3%、假阴性率为26.7%、准确率为87.9%。结论:SLN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39例喉癌患者、34例喉部良性病变患者及3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喉癌组、喉部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NO、VEGF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NO、VEGF水平与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O、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喉癌组患者的血清NO、VEGF水平均高于喉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喉部良性病变组患者的血清NO、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9例喉癌患者中,14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25例患者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NO、VEGF水平均高于颈部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血清NO、VEGF水平均与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99、0.385,P﹤0.05)。NO、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0.731和0.814。结论喉癌患者的血清NO、VEGF水平较高,且其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水平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早期胃癌缩小手术与扩大手术治疗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缩小手术的适应征。方法:对138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缩小与扩大手术治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1%,其中Ⅰ站为3.9%,Ⅱ站为.3%,1cm以下癌灶无淋巴结转移,1.5cm以上凹陷型早期胃癌开始出现淋巴结转移。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8.3%,其中Ⅰ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8.3%Ⅱ站为1cm大小的癌灶开始发现淋巴结转移。随访5年以上的109例中的 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南疆地区食管癌患者钙化性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196例食管鳞癌合并隆突下淋巴结钙化或趋于钙化的患者。根据术中隆突下淋巴结钙化严重程度是否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分为两组,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组(168例)和隆突下淋巴结未清扫组(28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肿瘤长度、肿瘤T分期和N分期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和N分期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肿瘤的长度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针对南疆地区食管癌患者多合并隆突下淋巴结钙化的情况,对于肿瘤较小以及T、N分期较早的患者,可选择性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或行隆突下淋巴结采样;而对于肿瘤较大以及T、N分期较晚的患者,应按诊疗规范行根治性隆突下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Fu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无远处转移的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新辅助化疗两个疗程后手术治疗,B组直接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人数、淋巴结转移总数目及两组分期。结果A组2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0.9%),B组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48.5%,P<0.05)。A组共取淋巴结1091枚,发现106枚有癌转移(9.9%);B组共取淋巴结1106枚,发现143枚有癌转移(12.9%,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Fu新辅助化疗可减少大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喉癌三种不同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者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喉癌三种不同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者的生存率以及它们在诸多影响喉癌预后的因素中的地位,提高对喉癌迟发性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喉癌的临床资料,分三组即初发性淋巴结转移、迟发性淋巴结转移和阴性淋巴结组,采用Kaplan-Meier法、COX模型分析结果 1.初发性、迟发性淋巴结转移和阴性淋巴结发生率分别是10.1%(34/336)、10.0%(33/336),76.5%(257/336).2.声门上型喉癌中初发、迟发和阴性淋巴结者的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统计值=14.14,P=0.0009),其中初发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Wald=11.405,P=0.001),迟发组界于两者之间(初发组与迟发组比:Wald=3.338,P=0.068;迟发组与阴性组比:Wald=2.160,P=0.142);声门型喉癌中三组生存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统计值=32.70,P=0.0000),其中初发组生存率与迟发组无统计学差异(Wald=0.916,P=0.339),迟发组和初发组生存率都低于阴性组(Wald分别是25.832和4.030,P分别是0.000和0.045).3.在诸多影响喉癌预后的因素中,初发性和迟发性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结论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低,迟发性颈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率有负面影响,并且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淋巴结转移状态包括初发和迟发性淋巴结转移最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