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度变化对缺血兔骨骼肌不可逆变性时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4℃和6℃条件下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方法:采用电镜的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判定肌肉的不可逆变性点.结果:4℃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50 h;6℃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28 h.结论:离断肢体在4℃时超过50 h,6℃时超过28 h即应谨慎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准确判定骨骼肌变性程度的方法. 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25℃、30℃、35℃温度下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结果:缺血兔骨骼肌分别于缺血后第5、4、3 h发生不可逆变性.结论:缺血后骨骼肌变性的电镜观察可作为判定临床断肢再植时限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家兔不同形态骨骼肌的运动终板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家兔不同形态骨骼肌的肌内运动终板分布.方法肌构筑法和乙酰胆碱酯酶整肌染色法.结果家兔胸大肌为阔肌,其表面可见一些与肌纤维长轴垂直排列的运动终板短带,弥散分布.跖肌为羽肌,整肌染色可见肌的两缘各有一条位于肌束中部呈连续排列的运动终板带;矢状和冠状切面上,可见长环形或"Y"形的终板带,横断面上,终板带呈"S"型;趾长伸肌外观梭形,是短肌束构成的长肌,除冠状切面上为满布黑色的运动终板颗粒外,其余各面均为一条位于肌束中部的连续线状终板带.结论家兔不同形态肌的运动终板分布与肌纤维空间排列有关;由等长肌纤维构成的长肌或羽肌,运动终板分布呈长带状,不同长度的肌纤维构成的阔肌可有多条运动终板短带.  相似文献   

4.
静脉,带蒂骨骼肌和变性骨骼肌桥接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静脉,带蒂肌和变性骨骼肌桥妆75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30,60天,先后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收缩力,再生轴索恢复率,直径,及神经再生超微结构,术后60天,静脉桥接组和变性骨骼肌桥接组均有良好功能恢复,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差异均不显著,带蒂骨骼肌桥接组虽有部分功能恢复,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各项数据均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静脉和变性骨骼肌可作为多植修复短段神经缺损,带蒂骨骼肌不宜用于修复周围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能应用于临床的、快速、准确地判定骨骼肌变性程度的方法。方法:以室温下保存的离断后人前臂屈侧骨骼肌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发光法测定肢体离断后每间隔1 h 骨骼肌中ATP的含量。同时观察骨骼肌在光镜、电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人离断肢体骨骼肌中ATP含量与骨骼肌变性程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当骨骼肌中ATP含量下降95% 以后,其电镜下发生了不可逆性损伤。结论:根据人骨骼肌中ATP含量的变化可以确切地判断肌肉的变性程度。而荧光发光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可应用于临床,为判断离断肢体能否再植提供一种可信、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能应用于临床的,快速,准确地判定骨骼肌变性程度的方法。方法:以室温下保存的离断后人前臂屈仉骨骼肌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兆光法测定肢体离断后每间隔1h骨骼肌中ATP的含量。同时观察骨骼肌在光镜,电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人离断肢体肌骼肌中ATP与骨骼肌变性程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兔离断肢体骨骼肌细胞核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判断断肢再植时限。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断肢缺血动物模型中,Feulgen染色后,用图像细胞光度仪检测上头肌骨骼肌细胞核DNA含量。结果:骨骼肌细胞核DNA含量在常温下缺血8h后,随缺血时间延长而较有规律的下降,12h时下较多,16h时下降十分明显。结论:断肢再植时限常温下以8h内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法对失神经状态下家兔骨骼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 6月龄新西兰兔108只,随机分为模型观察组、手法治疗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各36只,各组再分为6个小组。模型观察组、手法治疗组建立兔失神经动物模型,手法治疗组在造模后第2天开始手法治疗,其余两组均不干预。对3组动物骨骼肌收缩力进行连续动态测试。结果正常对照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6.85±0.57)N,手法治疗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分别为:1周:(4.22±0.15)N、2周:(3.53±0.11)N、3周:(3.69±0.13)N、2个月:(3.83±0.11)N、4个月:(2.58±0.21)N、6个月:(2.12±0.23)N,模型观察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分别为:1周:(4.20±0.14)N、2周:(3.06±0.22)N、3周:(2.79±0.22)N、2个月:(3.06±0.22)N:4个月:(1.92±0.14)N、6个月:(1.52±0.21)N。手法治疗组、模型观察组大鼠腓肠肌收缩力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第2周后手法治疗组大鼠腓肠肌收缩力明显优于模型观察组(P0.01)。结论推拿手法对失神经状态下家兔骨骼肌收缩力有促进作用,但只是减缓失神经骨骼肌收缩力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硅油对视网膜有无远期影响,对眼内注射硅油的4个兔眼视网膜作光、电镜检查,观察时间在注油后7和10月。结果在视网膜内未见到乳化硅油小滴,视网膜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在10月内眼内注射硅油对兔眼视网膜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0.
振动负荷对家兔骨骼肌能量物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体重1.5 ̄2.1kg的健康家兔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和对照组,采用美国产Bio ̄Rad700型高压液相色谱仪及其附属系统,测定家兔骨骼肌中的能量物质(ATP、ADP和AMP)。结果发现:振动负荷60天时,骨骼肌中ATP减少,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减少4.1%和13.9^,B组较A组减少幅度较大;ADP和AMP含量增加,ADP分别增加9.6%和17.3%,B组较A组减少幅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组装膜表面不同的功能团对骨骼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通过自组装技术在金片表面接枝不同的
化学功能团(-CH3、-COOH、-NH2、-OH),测定接触角和原子力显微镜确定其表征,将材料与骨骼肌细胞进行共培养,分别通
过SEM、DAPI染色、MTT法、钙黄绿素染色和流式检测法等方法观察不同功能团对骨骼肌细胞的形态、粘附、增殖、活力及
凋亡的影响。结果含有-NH2和-COOH 基团的材料表面能明显促进骨骼肌的粘附、增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含
有-CH3基团的基片明显不利于骨骼肌细胞的粘附、增殖,并对骨骼肌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促进;不同的功能团材料对骨骼肌细
胞粘附、增殖率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NH2>-COOH>-OH>-CH3;不同的化学功能团对细胞凋亡率和毒性的顺
序-NH2<-COOH<-OH<-CH3。结论不同的功能团对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特性具有不同的影响,含有-NH2基团的基片能明显促进
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有利于构建具有促细胞粘附的生物材料界面;而含有-CH3基团的材料不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有利于构
建抗粘附的生物材料表面界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AMPK腺病毒在小鼠骨骼肌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1)无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2)肌肉注射腺病毒空载体(Ad-GFP)组。(3)肌肉注射Ad-GFP,48 h后腹腔注射AMPK激活剂AICAR组。(4)肌肉注射GFP标记的激活型AMPK腺病毒(Ad-AMPK-CA)组。注射腺病毒72 h后,处死小鼠,通过小动物成像系统测定骨骼肌中的荧光强度,检测腺病毒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CC的磷酸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注射腺病毒组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增高。与病毒空载体组比较,注射AICAR组和Ad-AMPK-CA组的ACC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结论:AMPK腺病毒能在小鼠骨骼肌中表达目的蛋白,调节AMPK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兔心乳头肌上1SOC明显抑制肾上腺素诱发自律性作用及延长有效不应期,此种作用可能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关。对其收缩性及兴奋性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良的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方法对动物肌和人肌染色的可行性。方法 用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对兔小腿三头肌和人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整肌染色。结果 经染色后的肌块,外形完整,肌质呈胶冻半透明或透明状,肌束隐约可见。肌块浅蓝色,肌内外神经支紫黑色,对比度好。结论 此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肌,也可用于经甲醛固定5mo-2a人肌肌内神经分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与丹参联合应用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A组,n=24)、失神经对照组(B组,n=24)、黄芪丹参治疗组(C组,n=24)。A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但不切断;B、C两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1 cm,建立右下肢失神经腓肠肌萎缩模型;B组腹腔注射3 mL生理盐水;C组采用黄芪、丹参各1.5mL混合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术后第2、3、4、6周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进行腓肠肌肌湿重比值和肌纤维横切面积检测。结果在第2、3、4周,治疗组的肌湿重比值、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第6周时,治疗组肌湿重比值、肌纤维横截面积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失神经早期,黄芪丹参联合应用能有效延缓大鼠因失神经所致的骨骼肌萎缩,其发生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 on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and to find a new approach to ameliorate atrophy of denervated muscle, a model was estab lished by cutting the right sciatic nerve in 36 Wistar mice, with the left side serving as control. The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CNTF (1 U/ml) 0. 1 ml was injected into the right tib-ial muscle every day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aline was used into another group for comparison.The muscle wet weight, muscle total protein, Ca2 , 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morphology were an alyzed on the 7th, 14th and 28th day after oper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uscle wet weight, total protein, Ca2 , muscle fiber cross section area in CNTF group (P< 0. 05). CNTF could ameliorate the decrease of tetanic tension (PO), post-tetanic twitch potentiation (PTP), and the prolonged muscle relaxation time (RT)caused by denervation (P<0. 05). The motor end-plate areas 7 days and 14 days after denervation was similar (P>0. 05), but significantly larger 28 days after the denervation (P<0.05).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NTF exerts myotrophic effects by attenuating the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denervation of rat muscles and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denervated muscle and motor end plat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对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AMPK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孵育C2C12细胞24 h,MTS试验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 mmol/L和4 mmol/L乙酸钠,4 mmol/L丙酸钠以及4 mmol/L、8 mmol/L和16 mmol/L丁酸钠升高AMPK磷酸化水平,但不影响其总蛋白水平。结论:短链脂肪酸激活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AMP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