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丹道宗师黄元吉的贡献李志安清末的丹道大师开创了道家气功的一个新时代,他们摒弃古来丹经枯滞玄奥、隐语秘辞之弊,泄千古以来丹经之所未泄。其中黄元吉先生之《道德经注释)}、《乐音堂语录》,堪称三教真传之要典。黄元吉又名黄裳,原籍丰城,原为博学鸿儒,深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学大辞典》:“金元四大家,李果、刘完素、朱震亨、张子和也。《医宗必读》以张(子和内仲景,误。”《中国医学大辞典》敢以“误”字来批评《医宗必读》者,也有所本。就是根据徐大椿(1693-1771年)的《医学源流论·四大家论》“明人有四大家之说,指张仲景、刘河间、李东植、朱丹澳四人,谓千古医宗,此真无知妄谈也。夫仲景先生,乃千古集大成之圣人,犹懦宗之孔子。河间、东垣,乃一们之学,丹澳不过斟酌诸家之言而调停去取,以开学者便易之门,此乃世俗之谓名医也。三子之于仲景,未能望见万一”。徐氏之言是对的,但评李氏…  相似文献   

3.
西游原旨     
西游原旨清·刘一明著西游原旨序《西游记》’者,元动龙门教祖长春丘真君之所著也。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德笑谈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言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意,俱...  相似文献   

4.
张聿青(1843—1905),江苏无锡人,清末民初一代名医。毕生忙于诊务,著作阙如。传世者,惟门人所辑《张聿青医案》(以下简称《医案》一书。笔者藏有张氏未刻之医案二册,约录500案。张氏覃思博稽,斟酌诸家之说,论病处方,变化万端,临床造诣颇深,世称“张氏医法”。临床所用剂型,除汤剂外,膏、丸、散并备。《医案》有膏方、丸方各一卷,惟散剂——张氏称  相似文献   

5.
痞为临床常见之症,《伤寒论》对其作了比较系统、详尽的论述,千余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今就《伤寒论》对痞证的辨治及预后,略作探析如下;1痞的含义痞,本是一个症状名称,为便于临床掌握运用及其与相关征候的鉴别比较,高校教材《伤寒论讲义》(1985年版)是把它作为一个证来对待的。考其内涵有二:一指病人自觉心下或胸胁烦闷不舒,按之儒软不痛(无形)。149条:“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151条:“技之儒,但气痞耳。”《景岳全书》曰:“痞者痞塞不开之谓”,生动地描绘了痞的特征。二指痞块(症疾)。167条:“病胁下素有…  相似文献   

6.
一、胞宫名称的起源胞宫是女子特有的器官。胞宫又叫“女子胞”、“胞脏”、“子宫”或“子脏”等。“子宫”一词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出现了。《针灸大成·经外奇穴》有“子宫”一穴。从生理功能特点来看,胞宫既不同于五脏,亦不尽同于六腑,故《内经》称为“奇恒之腑”。二、胞宫的生理功能《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五脏主藏精气,藏而不泄;六腑主传化物,泄而不藏。胞宫主藏蓄阴精,月经间歇期蓄藏精(经)  相似文献   

7.
《难经·五十七难》云:“大瘕泄,名日后重……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同而不能便,茎中痛。”大瘕泄,即今之痢疾样病变,如清·莫枚十《研经言·下利解》云:“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隋唐时或称滞下,或称重下。”南京中医学院校释《难经校释》云:“大瘕泄:指痢疾等病。”痢疾为何称之为大瘕泄?历代注家所释之义很难理解,多以“瘕”之本义“结”而释,如清·徐大椿《难经经释》云:“大瘕,邪气结于下,成瘕瘕而不散也。”时贤郭霭春、郭洪冈《八十一难经集解》云:“《本义》:瘕,结也,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大量医案,是学习和研究叶天士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的主要资料。其流传者有以下几个本子:一、《临证指南医案》,为华岫云等人所辑,书成约在乾隆三十三年,收录医案三千余则,按证候分为89门,每门附以按语。该本收罗浩富,按语精当,后又经清·徐灵胎评批,是叶氏医案中最主要者。二、《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叶氏门人周仲升抄录,近人程门雪校,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年初版。该本为按日抄录的门诊方,内容未经选择修饰,案语简率,浑朴可珍。三、《叶案存真》,为叶氏元孙叶万青所藏,于道光十二年刊世,方案不分门类,仍沿昔日抄本之旧。四、《徐洄溪手批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为吴县张振家所藏,初刊于光绪十  相似文献   

9.
正"其人"一语,《汉语大词典》没有作为词目列入,但是在《黄帝内经》中出现多达18次。其中12个"其人"皆可用以指适合传授的人。包括《素问》3个,分别见于《金匮真言论》《气交变大论》;《灵枢》9个,分别见于《阴阳二十五人》《官能》。例如:《金匮真言论》:"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气交变大论》:"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阴阳二十五人》:"得其人弗教,  相似文献   

10.
何国梁 《中医杂志》1999,40(2):76-77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之说,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寒凉苦泄之品、泻火清热之法,治疗发热证,但病不愈而反见热者,此发热乃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是指从阴不足着眼,治以滋养真阴。也即王冰所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可见,“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认为升降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运动形式。《内经》曰:“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又说:“清阳上天,浊阴归地。”人体亦与之相应,处于不断地升降运动之中。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清浊不分、升降失常,轻者常打乱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正常功能,产生呕吐、腹胀、二便失常,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严重者则会影响整个气化过程的正常进行,产生全身性的疾  相似文献   

12.
湿温证用分消走泄法之刍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温证用分消走泄法之刍见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中医院郑家淑(316100)关键词分消走泄法,湿温分消走泄是指:用分消上下之势,化湿行气之法,使三焦气机通畅,邪有走泄之路。其始见于叶氏《外感温热篇》第七条“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  相似文献   

13.
1995年第4期《气功》杂志,发表了拙作“金刚采气功治阳萎早泄”。3年多来,我接到全国各地众多读者来信,异口同声地说:“修炼‘金刚采气功’治阳萎早泄确有疗效,希望进一步修交而不泄之‘马阴藏相’,不知如何下手?请能告知一二广我是一位未出山道家内丹术修炼实践者,平时公务繁忙,不可能逐一复信解说,今借《气功》一角,就修“马阴藏相”略谈浅见如下。一、何谓“马阴藏相”“马阴藏相”,《仙佛合宗语录》讲:“斯时即得六通之一,为漏尽通也,男根如童子矣!”《慧命经》说:“马阴藏相者龟如钱焉,缩而不举。”“即老者返为童之…  相似文献   

14.
火候直指     
火候直指翠得真人口授紫正笔录历代道门之修炼者,凡遇火候之词,大多是引经据典,在叙说一大通的圣哲曰云之后,于火候之事仍没有明确指出,只泄漏一点真机,就视学练者之悟性如何了。是以古人有云:“圣人传药不传火,古来火候少人知”。有今之所谓道家气功师者,故提此...  相似文献   

15.
西游原旨读法卷上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著门人冲和张阳全校阅后进学人互复恒重刊一《西游》之书,乃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古人不敢言者;丘祖言之;古人不敢道者,丘祖道之。大露天机,所关最重。是书在处,有天神护守。读者须当净手焚香,诚敬开读。如觉...  相似文献   

16.
内三宝与外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这里的“宝”指的是不能缺少的东西。在内丹家看来,人的精气神是最重要的,人是不能离开精气神的。《养真集》告诫说人的精气神三宝必须充盈:“人有三宝,为精、气、神,老来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老来之气惟恐泄,气泄则死。老来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精气神是炼丹的大药。《入药镜》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修炼内丹不外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而已,依靠精化气、气化神,神气相恋、神气合一而混化成丹。上阳子陈致虚在《上阳子金丹大要》中曾引用宋代理学大家陆九…  相似文献   

17.
《医方考》所载六和汤被教课书方剂学列为藿香正气散之附方。有健脾化湿,升清降浊的作用。主治夏月饮食不调,湿伤脾胃,清浊不分,霍乱吐泻,胸膈痞满,舌苔白滑等证。但笔者认为加减可治疗五泄,试论如下。1病因病机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前人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以夏秋两季为多见。《内经》有“濡泄”、“飧泄”、“注泄”之称。《难经》五泄之分,汉唐时称“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景岳全…  相似文献   

18.
《养真集》在对于衰老的论述中指出:"人有三宝:曰精、曰气、曰神。老来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老来之气惟恐泄,气泄则死。老来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这充分说明.在人体生命中,"精"、"气"、"神"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三宝固?《养真集》又云:"精何以不竭,必也远色乎。气何以不泄,必也寡言乎。神何以不离,必也无欲乎。神不可以强留。心息相依神自留矣,气不可以轻泄,忘言守中则气不泄矣。精不可以漏失,还精补脑则精不漏矣"。这就是说如果能将"色"、"言"、"欲"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即能三宝固。张景岳在《类经》中又说:"善养生者,…  相似文献   

19.
1唐瘕原文:在肠中,痛,左右不化,泄,为唐瘦。唐瘤,马继兴先生释为“瘪瘪”[‘j。按.“瘤”指可移动之包块类,“搪”指大便稀薄,释塘瘤似未尽妥。“唐”有大之义,《说文》:“唐,大言也”。段玉裁注:“引伸为大也,如说尚书者云唐之为言荡荡也”。汉·枚乘《七发》:“淹沈之乐,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其中“唐”也训为广大,浩荡之义。《难经·五十七难》;“大瘤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圄而不能便,茎中痛”。此处“大瘤泄”正是汉简之“唐痛”,因此“唐”应训为大而非据。后世文献中因医书中有据泄一病,遂将唐瘤…  相似文献   

20.
肾泄昔日治一宋姓之妇,诉每日黎明前即感腹痛欲泄,便后痛止,且形寒腰痛,已认非大病也,勿须治疗,则日渐加重。询问发病久暂,方知产后年余如故。诊之脉沉细尤以两尺,舌质红苔薄白,此乃命火不足肾泄也。《景岳全书·泄泻》云:“阳气未复,阴气极盛,命门火衰,胃关不固,而生泄泻。”祖国医学谓之肾者,胃之关,职司二便,乃封藏之本,内寄真阳,胃纳脾运全赖命火,此火衰土虚之证。鸡鸣之际,阴阳交替,阳不盛阴,阴不敛阳。遂针刺脾俞、太溪用补法,艾灸命门。每日一次,三次后症减,继针十次症除。嘱其自灸足三里、太溪二穴,半月后访已愈。虽选穴不多,但皆遵经旨,权衡所宜,只求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