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属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类型中的一种类型,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转归的一种类型。脑血管性痴呆或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脑供血障碍而出现的智能全面减退。即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仅次于Alzheimer病和路易体痴呆,我国VD所占比例较高,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常在50~60岁起病,约半数并发原发性高血压,以智能阶梯性恶化为主。脑血管性痴呆多见于反复"小中风"的患者,随着一次次"小中风"发作,病情逐渐加重。智力减退不是进行性加重,而是呈阶梯式发展,在"小中风"康复后,智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病情稳定;但是,再次"小中风"后,发作又加重,呈间歇性发展,最后出现痴呆。  相似文献   

2.
许波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105-106
目的总结对于血管性痴呆(VD)患者有效的实施临床护理术。方法通过对15例VD患者采取生活、安全、情感障碍、预防并发症等措施进行护理。结果减少外伤和各种并发症以及缩短患者住院天数。结论做好VD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是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为324/10万[1],约占所有痴呆的10%~50%[2]。大部分是由于长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而造成的以智能低下,情感障碍,记忆力减退为主的一种病症,已成为老年人致残的三大  相似文献   

4.
薛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3,(12):191-192
目的探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施行专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将64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R)、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的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MMSE-R总分、HDS-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专科护理模式有利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到观察组(n=44例)和对照组(n=44例),观察组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护理周期为4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MMSE量表评分比较,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MMSE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4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采取教材、讲解及护理小组参与的方法,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全面的护理.结果:24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言语、认知、肢体障碍等明显的提高.结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全面护理,可明显提高康复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任琰娜 《家庭医药》2016,(7):206-20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38例老年血管性痴呆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38例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病人的护理应防治结合,通过整体护理,并根据护理诊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可以促进病人认知能力的康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护理,研究组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MSSE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研究组MSSE评分为(27.66±1.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数(21.52±3.9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重VD患者康复护理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对改善其认知功能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血管性痴呆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康复护理干预组(8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痴呆量表(CDR)、韦氏记忆量表(WMS-RC)、Blessed痴呆量表(IMCT)、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评分。结果对照组和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认知能力(CDR、WMS-RC及IMCT)和生活自理能力(FAQ、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可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患者红细胞内微量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红细胞内微量元素锌、铜、铁、锰、硒、铅、铝、镉的变化。方法:测定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红细胞内上述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痴呆组与对照组相比、锌、锰、硒含量降低,铜、铁、铜、铝、镉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与多种微量元素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些微量元素的改变可作为血管性样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从而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本社区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实施社会护理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24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结果①在生活自理、沟通依从、配合训练、合理饮食等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中患者的发生率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均〈0.05);②在问题行为发生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③总有效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χ2=13.2267, P=0.0003)。结论在临床针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提高临床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81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况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其共同表现为在脑血管病基础上,出现以近事遗忘为特点的记忆力减退,伴有判断、思考、理解、语言等脑高级功能下降。我科在2002年1月-2004年11月通过对36例血管性痴呆病人进行早期有效的心理护理、记忆训练,并配以合理饮食、使36例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病情进展显著延缓。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红艳  程焱 《天津医药》2012,40(6):569-571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3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脑梗死后VD发病危险因素。结果:84名患者诊断为VD(21.4%)。单因素分析中,VD与病灶的数目、部位,脑萎缩及WMLs相关,多因素分析中发现左侧或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病灶的数目和脑萎缩为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958、1.375和2.297。2组间一般情况,血脂水平无差异(P ﹥0.05)。结论 脑梗死后VD很常见,小血管病变是VD的主要类型,应早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和延缓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了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心血管病房所收治我院的84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如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这基础上加用我院研制的天麻素复方颗粒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患进行精神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并且对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监测两组血、血压、尿、血糖、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未发现明显异的常变化.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在临床具有满意的疗效,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红细胞内微量元素锌、铜、铁、锰、硒、铅、铝、镉的变化。方法:测定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红细胞内上述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痴呆组与对照组相比,锌、锰、硒含量降低,铜、铁、铅、铝用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与多种微量元素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些微量元素的改变可作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的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50例脑梗死后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实验组患者脉络宁静脉滴注,每日1次;给予对照组患者能量合剂静脉滴注,1次/d,15日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病患MMSE、ADL及CDR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改善,其ADL总分、MMSE评分及CDR评分相较于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的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陈光辉 《江苏医药》2000,26(5):389-390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是指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 ,主要与梗死或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不包括单纯由于窒息、呼吸衰竭、CO中毒、氰化物中毒以及颅脑外伤等引起的痴呆。据估计 ,2 5%~50 %的卒中患者最终发生VD。VD可以合并Alzheimer病 (AD) ,或先于或后于AD发生 ,称为混合性痴呆 ,约占全部痴呆患者的 9 5%~ 15%。本文重点讨论VD的诊断。一、VD的诊断标准VD的诊断必须满足三条标准 :(1)临床上有肯定的痴呆综合征 ;(2 )同时有脑血管病的足够证据(包括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有局灶体征、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