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并探讨老年高血压(HPE)伴靶器官损害(OD)患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DS-240无创伤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126例HPE和84例非老年高血压(HPNE)患并进行比较。结果:HPE伴TOD46.8%,明显高于HPNE的26.2%(P〈0.05);HPE伴TOD患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66.1%,明显高于不伴TOD或HPNE伴TOD患(P〈0.05~0.01);HPE2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资料与方法观察1995年4月至1997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诊断及分期采用WHO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男104例,女16例。年龄60~84岁,平均(71±6)岁;其中60~69岁组50例...  相似文献   

3.
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合并心脏损害组(B组),脑损害组(C组),肾损害组(D组),多脏器损害组(E组),对各组动态血压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进行分析。结果合并脏器损害组的动态血压值、血压负荷值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在多脏器损害组中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增大(P〈0.01);靶器官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增多(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对预测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的预测价值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心血管内科罗素新综述陈运贞审校1前言高血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TOD)。因此大力加强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和防治工作显得格外重要。高血压的诊断须通...  相似文献   

5.
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瓮新新,赵小芳,林修功高血压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应用可提供详尽、准确的血压数据。我们观察了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BPM,现报道...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ABPM在预测高血压病病人靶器官损害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1]。老年人由于大动脉的顺应性下降,血管弹性差,血压易波动,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来分析老年高血压伴有脑卒中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具有一定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4年10月—2006年7月来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病人30例。年龄60岁~80岁,高血压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标准。脑卒中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的脑出血或…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俞凤  邹尔斌 《高血压杂志》2000,8(3):734-736
The  动态血压监测 (ABPM)在临床和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ABPM在预测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方面有其独特优越性。本研究探讨高血压病人的 ABPM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 病例来源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铁四局医院、解放军 1 0 5医院接受 ABPM检查的 34 6例受试者。其中高血压病患者 30 1例 ,身体健康者 2 3例。选择高血压病患者中近二周内未用降压药或从未治疗过者 1 0 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1 993年 WHO制定的高血压分期标准分为 I期组 2 5例为无靶器官损害 ,年龄 2 8~ 6 6 (5 5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昼夜血压变异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齐鲁医院高血压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并发症、心血管情况、24 h动态血压监测资料,了解昼夜血压变异对患者心脏、血管的影响及危害性。结果 200例患者血压监测分析,杓型血压84例,正常人均为杓型血压,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比例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高血压患者中具有左室肥厚、ST段改变、颈动脉血管壁增厚(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值升高是反映心脑血管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变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复方厄贝沙坦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诺)降压谷/峰比值及降压效果。方法:开放试验。2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日服一次复方厄贝沙坦(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共8周,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收缩压、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56.1%、55.3%,24h、昼、夜平均血压分别下降22.2/13.3mmHg、23.8/14.1mmHg、15.0/9.1mmHg。结论:复方厄贝沙坦日服一次,降压作用可维持24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正常的中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动态脉压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靶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血压控制正常的中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95例,根据基础脉压水平,小于或等于40mmHg(1mmHg=0.133kPa)为A组(23例);大于40mmHg但等于或低于60mmHg为B组(25例);大于60mmHg,但等于或低于80mmHg为C组(23例);超过80mmHg为D组(24例)。所有病人血压控制稳定于正常水平后查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结果24小时脉压曲线面积:A组为(983±95)mmHg·h,B组为(1204±111)mmHg·h,C组为(1456±115)mmHg·h,D组为(1689±126)mmHg·h。心肌缺血总负荷:A组为(94±8)mm·s;B组为(129±12)mm·s,C组为(166±19)mm·s,D组为(198±20)mm·s。24小时脉压曲线面积与缺血总负荷显著正相关(r=0.324,P<0.005)。每分钟尿白蛋白排泄率:A组为(89±11)μg/min,B组为(101±17)μg/min,C组为(132±17)μg/min;D组为(178±19)μg/min,24小时脉压曲线面积与每分钟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01)。结论血压控制正常的中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基础脉压能间接反映动态脉压,基础脉压超过60mmHg病人昼夜脉压波动较大,血压控制正常后,脉压增大病人靶器官的损害较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监测高血压患24小时动态血压的意义。方法: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正常组(35例),高血压1级组(103例)、2级组(78例)、3级组(60例)对象的动态血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241例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高血压患1、2、3级组的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下降率分别为16%/13%、9.7%/7.4%、1%/2%;夜间高血压下降程度为1级>2级>3级(P<0.001)。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正确评价高血压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夜间血压下降率可作为评价靶器官受损状况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吸烟对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进一步阐述晨间血压上升速度是否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男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年龄40~79岁,受试者均无糖尿病病史,根据吸烟状况分为不吸烟组(n=100)、戒烟组(n=100)和吸烟组(n=100),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双重逻辑方程模型(double logistic curve-fitting procedure)分析动态血压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酒比例、高血压病程、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吸烟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24h脉压比不吸烟组和戒烟组高(P<0.05或P<0.01),收缩压白昼平台较戒烟组高(P<0.05)。不吸烟组与戒烟组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吸烟组晨间收缩压上升速度要高于不吸烟组和戒烟组[(16.5±1.2)比(7.3±0.9)mm Hg/h,P<0.01;(16.5±1.2)比(9.8±0.9)mm Hg/h,P<0.01]。④单因素相关分析示晨间收缩压上升速度与收缩压白昼平台、24h脉压有相关性(r=0.151,0.143,P<0.05),不吸烟组及吸烟组收缩压上升速度仅与收缩压白昼平台有相关性(r=0.152,P<0.01;r=0.128,P<0.01)。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上升速度仍与收缩压白昼平台呈正相关(r总=0.232,P<0.01;r不吸烟=0.274,P<0.01;r吸烟=0.283,P<0.01)。⑤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晨间收缩压上升速度(OR=1.326,95%CI1.083~1.624,P=0.006)及收缩压白昼平台水平(OR=1.292,95%CI1.046~1.595,P=0.017)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期吸烟的男性高血压患者白昼收缩压水平较高,晨间收缩压上升速度明显加快,晨间收缩压上升速度加快可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对人们生活质量影响人的特点,但常常直到发牛靶器官损伤有特殊临床表现时才引起注意;或者是己用药物治疗,但用药与血压监测脱节,导致血压控制不良甚至猝死等事件发生。因此,早期发现高血压,以及在用药过程中系统、规律地监测血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动负荷试验(ET)检出运动高血压并同时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以探讨运动试验与ABPM结合对早期诊断高血压的价值。方法:ET采用美国Marqene CaseⅡ及Del Mar 5400型活动平板仪,朋PM采用美国威龙(Quiet Trak)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患者均采用Bruce方案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并同时行ABPM。结果: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185例[静息血压正常,运动峰值达(213.74±15.07)mmHg/(93.77±13.45)mmHg],其中117例行ABPM,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者42例(占35.89%)。结论:运动试验与ABPM结合能够提高早期高血压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1)用放免法测定99例高血压患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有无尿微量白蛋白将高血压患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2)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无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其收缩压明显升高,脉压明显增大(P<0.01)。结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对186例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分成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但无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内膜增厚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无颈动脉斑块组和有颈动脉斑块组的最大收缩压、最小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组和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舒张压、最小舒张压、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全天平均动脉压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病人组的异常昼夜节律的检出率和动态血压负荷值等于或超出40%的检出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有斑块患者的动态血压负荷值增大和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 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 2 2 9例健康查体者 (非高血压者 )进行了 2 4h动态血压监测 ,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 ;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 ;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 2 4h血压变异性增加 ,靶器官损害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高 ,未发现血压变异性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