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4):339-341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采用Aβ_(1-42)海马注射建立AD模型,以他克莫司(FK506)干预。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RT-PCR、免疫组化以及明胶酶谱技术检测海马区MMP-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P0.01),MMP-9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FK506干预后,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其海马区MMP-9基因转录减少、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抑制CaN激活可改善AD症状,可能与影响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2B亚基受体(NR2B)水平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活性的变化以及美金刚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VD模型组(VD组)和美金刚治疗组(美金刚组)。于术后4周、8周、12周、16周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VD组和美金刚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R2B水平,用32P掺入法检测大鼠海马CaMKⅡ的活性;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D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下降(均P<0.01);海马NR2B的水平术后4周时明显增高(P<0.05),术后8~16周显著降低(均P<0.01);海马总CaMKⅡ活性术后4周时明显增高(P<0.01),术后8周下降,术后12周、16周明显降低(均P<0.01)。美金刚组术后4周时上述3项检测结果与V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学习记忆水平和NR2B水平术后8周、12周明显高于VD组(P<0...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ACh对正常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海马CA1区痛兴奋神经元(pain-excitation neurons,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ain-inhibitation neurons,PIN)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Ch对正常和吗啡成瘾状态下CA1区痛觉调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电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电刺激,在细胞外用玻璃微电极记录CA1区PEN和PIN的放电,观察ACh对正常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CA1区PEN和PI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伤害性刺激能够增强PEN的电活动,而减弱PIN的电活动.正常大鼠中,ACh使PEN的痛诱发放电频率降低,PIN的放电频率增加;ACh的作用在注射后4 min达到峰值.吗啡成瘾大鼠中,ACh同样也抑制了PEN的电活动,兴奋PIN的电活动,但是作用的高峰出现在注射后6min.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可阻断ACh的作用.结论 海马CA1区内的胆碱能神经元和毒蕈碱受体参与了伤害性信息的处理,并且起到了镇痛作用.吗啡成瘾可以降低CA1区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海马CA1区p75NTR和磷酸化tau蛋白神经元的定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海马CA1区p5NTR的表达与磷酸化tau蛋白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由荷兰脑库提供的10例女性AD患者及年龄、性别等与之匹配的10例健康意外死亡对照者的脑组织标本海马CA1区神经元总数、p75NTR神经元数目的差异及AD患者p75NTR和Alz-50共存.结果AD患者海马CA1区神经元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但p75NTR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2、0.001);AD海马CA1区Alz-50阳性神经元(个/mm2)为87.5±29.2,p75NTR和Alz-50双标神经元为76.4±26.6,后者占前者的百分比为86.6%±5.0%,二者在CA1区的分布呈正相关(r=0.79、P=0.006).结论AD患者海马CA1区p75NTR主要产生死亡信号,参与AD神经病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挤压伤(CS)至股骨干骨折后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SD大鼠海马CA1区形态学的变化特征。方法建立大鼠CS模型,SD大鼠双侧后肢挤压6 h,再灌注0、6、12、24 h,4%多聚甲醛灌注,用刀片把脑组织从正中矢状位分为左右两半,自上丘至视交叉节段取脑组织,一半用于高尔基染色,一半制备成石蜡切片,分别用于HE染色和Nissl染色。结果挤压伤至股骨干骨折I/R后开始出现大鼠海马神经元疏松紊乱、肿胀变性,形态结构受损,凋亡数目增加,神经元大量丢失,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减少,挤压再灌注12 h最为显著,24 h上述形态有所改善,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I/R引起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受损,受损程度在解压后12 h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间歇性缺氧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UC,n=8)和间歇性缺氧组(IH,n=8)。UC组正常饲养,IH组每日间歇缺氧7 h建立间歇性缺氧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于灌注固定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结果(1)Morris水迷宫学习成绩(定位航行实验):第5 d训练结束时I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UC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orris水迷宫记忆成绩:IH组穿越平台次数[(1.38±0.92)次]较UC组减少[(3.75±1.04)次](P<0.01);IH组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时间的百分率[(20.52±3.41)%]也较UC组减少[(39.89±5.63)%](P<0.01)。(3)电镜下可见IH组神经元细胞质的电子密度增加,核染色质浓缩并聚集核膜附近,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或扩张并出现脱颗粒现象,线粒体主要表现为肿胀、空泡变性及嵴消失,突触结构分界不清,突触小泡稀疏。UC组无明显病变。结论IH可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IH所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ACh对正常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海马CA1区痛兴奋神经元(pain-excitation neurons,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ain-inhibitationneurons,PIN)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Ch对正常和吗啡成瘾状态下CA1区痛觉调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电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电刺激,在细胞外用玻璃微电极记录CA1区PEN和PIN的放电,观察ACh对正常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CA1区PEN和PI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伤害性刺激能够增强PEN的电活动,而减弱PIN的电活动。正常大鼠中,ACh使PEN的痛诱发放电频率降低,PIN的放电频率增加;ACh的作用在注射后4 min达到峰值。吗啡成瘾大鼠中,ACh同样也抑制了PEN的电活动,兴奋PIN的电活动,但是作用的高峰出现在注射后6min。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可阻断ACh的作用。结论海马CA1区内的胆碱能神经元和毒蕈碱受体参与了伤害性信息的处理,并且起到了镇痛作用。吗啡成瘾可以降低CA1区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氢化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组织CaM、CaMPKⅡ mRNA动态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氢化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组织钙凋蛋白(Ca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PK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法制作小鼠VD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氢化麦角碱治疗组和VD模型组,分别于术后7、14、30d测试小鼠学习成绩,24h后测试记忆成绩,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CaM、CaMPKⅡ mRNA的动态表达。结果术后7、14、30dVD模型组海马组织CaM、CaMPKⅡ mRNA的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d氢化麦角碱组CaM、CaMPKⅡ mRNA的表达与VD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其表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术后14、30d氢化麦角碱组CaM、CaMPKⅡ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VD模型组(P〈0.05)。结论VD小鼠海马组织CaM、CaMPKⅡ mRNA在较长时期内表达减少可能与VD发病相关,而氢化麦角碱可以提高CaM、CaMPKⅡ mRNA的表达水平,并改善VD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组织CaMPKⅡ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哈伯因治疗效果,进而探讨血管性痴呆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并进行学习、记忆成绩测试,应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细胞内CaMPKⅡ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CaMPKⅡmRNA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哈伯团组(P<0.05);假手术组和哈伯因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海马CaMPKⅡ的基因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而哈伯因提高了海马CaMPKⅡ基因表达的同时,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对阿尔兹海默病(Alze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_1区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经颅电刺激2 w、4 w、6 w组。采用大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凝聚态β-淀粉样肽,同时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_1区形态学结构,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_1区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Morris水迷宫实验大鼠测试学习和记忆能力,经颅电刺激2 w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电刺激4 w组、6 w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成绩均好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电刺激时间延长,经颅电刺激各组磷酸化tau蛋白量逐渐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电刺激能够改善阿尔兹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CA_1区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有关,对细胞的重塑有积极影响,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侧液压脑损伤(FPI)对大鼠双侧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和CA1区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单侧液压脑损伤模型,脑标本分为对照组(包括正常对照和假手术对照)、FPI损伤同侧组和FPI损伤对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水平切片GFAP表达,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进行细胞内记录。结果FPI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门区和CA1区GFAP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强。FPI损伤同侧组兴奋性输入-输出关系曲线的斜率比其他两组显著增大(P<0.05);FPI损伤同侧组和对侧组双脉冲易化(PPF)比值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幅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FPI损伤同侧组和对侧组双脉冲抑制(PPD)比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大鼠单侧液压脑损伤对双侧海马均可产生影响,导致双侧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抑制性突触传递减弱。 相似文献
12.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11):982-985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 N)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海马区PSD-95及Homer、Shank基因各亚型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β1-42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并用他克莫司(FK506)干预,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区PSD-95及Homer、Shank各亚型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P<0.01),PSD-95、Homer1b、Shank1、Shank3的mRNA表达均下调,而Homer1a的mRNA表达上调(P<0.05)。FK506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1),同时PSD-95、Homer1b、Shank1、Shank3的mRNA表达均上调(P<0.05),而Homer1a的mRNA表达下调(P<0.01)。Shank2的mRNA表达在三组中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制Ca N激活可明显增高海马区突触相关蛋白在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突触的功能和可塑性,这可能是其改善AD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TNF-α和GDNF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成瘾或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药物依赖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已有研究提示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因子可能参与药物依赖形成过程,但这方面的实验证据尚少,很多环节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Northerndotblot技术对钙调蛋白(CaM)mRNA转录水平测定观察到:Wistar大鼠在皮下注射AVP(4~8)1h后,酶法所测得的海马组织中游离的CaM蛋白量增至对照组的3.4倍(P<0.05);但同一组织中CaMmRNA转录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给药3h后,CaMmRNA转录水平达到对照组的2.5倍(P<0.01),同时CaM蛋白量可达对照组的5.8倍(P<0.01),推测这时的CaM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结合性CaM的游离,一是基因表达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的变化,探索p-JNK和MKP-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4h、24h、48h和72h组。应用“线栓法”实现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并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JNK和MKP-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梗死灶周围区皮质p-JNK和MK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开始于再灌注后4,48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结论:P-JNK和MKP-1相互作用,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急性脑缺血在不同时间内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PKⅡ)和钙调素依赖性蛋白磷酸酶(CaM—PrP)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CaM—PKⅡ活性对脑缺血非常敏感,缺血5分钟、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各组 CaM—PKⅡ活性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CaM—PrP 活性对脑缺血不敏感。探讨了 CaM—PKⅡ活性降低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 4 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EPO组。全脑缺血前 3h ,EPO组大鼠脑室立体定向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 ,rHuEPO) ,生理盐水组则给予生理盐水 ,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处理。观察缺血后 2 4h海马CA1区细胞色素C(CytochromeC ,CytC)的变化 ,及缺血后 72h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EPO组海马CA1区呈现点状分布的CytC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增强 (P <0 .0 1) ,并且较生理盐水组呈现较少的凋亡细胞 (P <0 .0 1)。结论 EPO预处理可以抑制海马CA1区CytC从线粒体向胞浆释放及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区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表达及活性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后4、8、12、24、48、72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采用核糖核酸酶保护实验检测11β-HSD1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11β—HSD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采用薄层层析(TLC)方法检测11β-HSD1酶活性。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区11β-HSD1表达增强,并于再灌注后24h达高峰,且11β-HSD1酶的活性也呈现类似变化规律。结论海马区11β—HSD1表达和活性的异常可能参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谷氨酸的表达变化及氟桂利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暂短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沙土鼠海马区谷氨酸的表达变化以及氟桂利嗪干预的影响。方法 按照Kirino的方法 ,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 1、2、7天采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谷氨酸表达 ,并于 7天在电镜和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 1天及 2天海马CA1区谷氨酸表达增高 (P <0 .0 1) ,7天恢复正常。光镜及电镜可见给药组存活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1)。结论 谷氨酸表达增高可能是鼠脑海马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原因之一 ,氟桂利嗪可抑制谷氨酸的表达 ,对缺血的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