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认知护理的效果。方法将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认知护理措施,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量值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认知护理,能充分调动患者的正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96例确诊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人工全髋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每组各48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随访2年后Harris评分。结果①与人工全髋置换术组患者相比,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缩短手术治疗时间(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失血量少于人工全髋置换术,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人工全髋置换术优良率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9.6%vs.75%,P=0.04)。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Harris评分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53例,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3例、动力髋部螺钉方法(DHS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及随访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使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功能恢复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式在老年人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组给予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头坏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舒适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舒适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4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循证后针对腰背及肢体疼痛、精神紧张甚至恐惧、睡眠障碍主要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抑郁焦虑、腰背和肢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舒适状况.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109例老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BFHR) 组44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R) 组65例,并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BFHR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HR组,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FHR组手术安全性更高.且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 Harris功能评分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早期效果满意,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2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中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89%)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4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62,P0.01;t=16.5410,P0.01;t=11.2559,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大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均能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但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较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综合分析,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切口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出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口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15例同期进行的采取外侧人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4~51个月),外侧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Harry评分与后外侧切口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切口引流量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采取后外侧切口及外侧切口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分为2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提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增加患者依从性、促进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共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4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和术后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与全髋关节置换组相比,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总引流量较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有1例出现关节脱位,两组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创伤严重、手术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推荐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而首次下地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可靠,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低于后者。临床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7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髋置换组35例和半髋置换组36例。全髋置换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置换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髋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于半髋置换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也短于半髋置换组;全髋置换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43%,半髋置换组优良率为7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远期并发症低于半髋置换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作者结果符合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价值。方法随机将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发现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虽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规范康复指导等围手术期系统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依据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4.29%(33/3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同时,围术期精心做好系统化护理措施,可提高其手术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7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髋置换组35例和半髋置换组36例。全髋置换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置换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髋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于半髋置换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也短于半髋置换组;全髋置换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43%,半髋置换组优良率为7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远期并发症低于半髋置换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作者结果符合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6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长或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36个月,6个月时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前者远期并发症少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而后者手术创伤轻。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自身诉求及骨折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红霞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324-325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均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改善情况(32.60±9.78)和患者满意率(100%)优于对照组(20.59±10.33,89.3%)。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63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高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68例高龄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即实验组33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针对高龄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力髋部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96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中,DHS组34例,PFN组3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26例,对其术中、术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96例患者随访10—38个月,平均18个月。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以DHS组最多,PFN组次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最少。按Harri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优良率分别是79.4%(DHS组)、94.2%(PFN组)、92.3%(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后两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PF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种术式均行之有效,优于DHS,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可早期下床行走,减少并发症,对高龄伴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